水稻
含有「水稻」共 4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啃談』Ken's Talk
2025/04/05
(啃記) 從「三冬」開始:一段關於土地、語言與記憶的母親訪談
本文記錄了作者與母親關於童年在臺灣農村生活的訪談,從母親的童年經歷,以及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如「375減租」和「耕者有其田」,探討了土地、語言和記憶的重量,以及身為那個時代臺灣農村女性的沈默、堅韌與現實。
#
方格新手
#
方格人氣王
#
閩南語
3
留言
老葉報報
2025/03/24
【農業資訊】稻米
水稻(Oryza sativa)是我們的主食之一,而且在二戰以前,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主食。 台灣人本來是吃秈稻(在來米)的,因為日本的影響,讓台灣人開始種稉稻(蓬萊米)! 要不要猜一下,台灣最大的稻米產地在哪裡呢?
#
植物
#
彰化
#
雲林
3
留言
老葉報報
2025/03/13
水稻的秘密武器:植物如何感知病毒並啟動防禦機制?
當我們生病時,身體會透過免疫系統來對抗病毒,例如產生抗體或發炎反應。植物當然也有自己的「免疫系統」,能夠感知病毒的入侵並啟動防禦反應。最近,一篇發表在《Nature》的研究發現,水稻擁有一種特殊的分子感測器,可以偵測病毒的入侵,並迅速發動「化學戰」,阻止病毒擴散。
#
植物
#
基因
#
RSV
2
留言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5/03/04
Verra 推出新標準 VM0051,助水稻種植減排並提升永續性
Verra 推出 VM0051 方法學,取代舊有 AMS-III.AU,以降低水稻種植的甲烷排放。此標準鼓勵農民採用節水灌溉、優化肥料使用等永續農法,並提供社會效益,如提高農民收入與支持女性農業參與。此外,VM0051 引入 數位監測、生物地球化學模型與排放因子計算,提升減排量測的準確性。
#
水稻
#
碳權
#
碳抵換
3
1
老葉報報
2025/02/14
如何讓水稻不怕冷?
水稻是對低溫極為敏感的作物。在穗分化至抽穗階段時如果氣溫驟降,就會產生寒害。稉稻比秈稻更耐寒,這使得稉稻可以適應高緯度與高海拔地區的環境。 最近有個研究,透過篩選抽穗階段耐寒的基因,找到了稉稻的耐寒基因喔!
#
植物
#
基因
#
突變
3
留言
老葉報報
2025/02/04
低甲烷排放水稻來了!
提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多少人知道,種田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嗎?而且,還是甲烷喔! 水田會排放甲烷,說來真是尷尬,但是人不能不吃飯,所以很多專家對這件事都是「選擇性沉默」。 不過,最近有個好消息!低甲烷排放的水稻終於出現了!而且是「非基」的喔!
#
植物
#
微生物
#
水稻
17
1
❦ 莊小昕
2025/02/04
喜歡
謝謝老師分享!科學家真是面面俱到的用心!
喜歡
老葉報報
2025/01/31
原來吉貝素(GA)也與抗逆境有關!
吉貝素(GA,gibberellic acid)是很重要的植物激素,對種子發芽、節間延長都很重要。 有趣的是,當初的發現是因為被真菌感染的水稻會罹患「水稻惡苗病」,而真菌會產生GA。 不過,最近的研究發現了GA的新技能:幫助植物抗逆境! 這實在太神奇了!來看看吧!
#
植物
#
基因
#
突變
2
3
在打貓的打狗人
2025/02/02
喜歡
快速地看了一下,ATT1 Loci 有 21 genes,4個 nonsense 可能剛好沒在GA20-oxidase 2上? 可能還是得要細細消化一下才知道那個邏輯,從loci縮減到GA20-oxidase 2的變化太跳,從蛋白質本身轉到promoter的邏輯也有點不舒服。
喜歡
葉綠舒
發文者
2025/02/02
喜歡
在打貓的打狗人 我去抓了一下supplementary material,感覺講得很不清楚...而且光只是用mRNA就認定表現量,我覺得也不見得啊。
喜歡
老葉報報
2025/01/25
當菌菌遇到植物
根瘤菌會與植物共生,幫助植物固氮,這個可說學過生物的人應該都聽過。不過,我們在研究根瘤菌時,通常都是關心植物的時候比較多;但是細菌遇到植物時,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使用了不同植物的萃取物來測試根瘤菌,結果還蠻有意思的!
#
植物
#
基因
#
辣椒
16
1
❦ 莊小昕
2025/01/29
喜歡
謝謝老師分享!最後一段說得很有道理!!
喜歡
老葉報報
2025/01/13
哪些植物比較重要?
早上分享了「十大重要醫藥發明」,後來想到,應該再多壓榨一下我的AI顧問團! 所以我就又問了它們一堆問題~ 答案還挺有意思的!
#
植物
#
水稻
#
玉米
20
2
在打貓的打狗人
2025/01/13
3
可能是訓練資料來源造成的?已經發展很久的藥物在現在的網路上比較少提到,沒有調整比重的話就會有很重要的藥用植物但是因為太老舊而降低排序 (這樣說來ChatGPT的選擇比較接近我的名單)
3
老葉報報
2024/12/31
「我們的大米怎麼可能不好!」
今天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來分享一個有點趣味的故事。 故事的開始是,在11月,有一篇論文在討論「氣候變遷影響中國與日本的稻米品質」。 原本其實也沒什麼,畢竟氣候變遷對全世界的農作物的品質都造成影響。 但是,在最近這兩天,卻在《自然》期刊上出現了一篇非常用力的反駁文。
#
植物
#
水稻
#
氣候變遷
33
1
❦ 莊小昕
2024/12/31
喜歡
謝謝老師分享!有關稻米好吃原因的內容就很有趣了,最後看了引用文章的標題,加上您的說明,就更了解其中的趣味了!😆😆 謝謝老師總是分享有趣的科普文章,願您新的一年心想事成,平安順利~~
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