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人文筆記|當我隻身走近殘酷卻絕美的戰地:Richard Flanagan《行過地獄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

你若置身地獄,愛也是地獄。

那兩個男人拿起石頭砸破炸魚店的櫥窗後,把魚缸裡的魚全都放回了海底。他們在戰俘營時一個死掉的兄弟總是嚷嚷,他在澳洲最喜歡跟女朋友來這間炸魚店點個滿桌垃圾食物。那兄弟曾說:「從前我看著魚缸裡面的魚游來游去都沒感覺。可是我現在懂了,我回去要把他們全都放回海裡。我不要他們跟我們一樣。水缸就是戰俘營。」

那個戰俘營指的是泰緬邊界的同盟軍戰俘營,日軍的勞動奴隸。當時的暹羅,現今的泰國。北碧府、桂河大橋、死亡鐵路。地理上的觀光景點,歷史上一道尷尬的傷疤。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這本《行過地獄之路》,或甚至說,我與旅伴在泰國行後半到達這地方的時候想著的是國家公園裡的七層瀑布,隱約猜測著此地會有二戰殘留下來的東南亞記憶。而時間參差加上歷史濾鏡,就算是直視恐怖,也並不知道那真的是什麼。我只知道我在桂河大橋前面拍照時我很難受:雨季結尾,濕熱黏拗,我前一天於河床泥濘中爬進森林後續的體力並沒恢復,也許還因為溫差與食物的關係導致些微發燒跟咳嗽。熱到劍拔駑張的天中有著病,熱到虛脫,這是最糟糕的旅行要素組合。

但我其實不小心就忘了那個熱、病、濕、餓的感覺。甚至還沒回到台北,那個泰緬旅程的不適等我回到曼谷後就像是一場迷離的海市蜃樓。我忘記的不僅是那股旅程的暈眩感,我同時也忘記了景點中死亡鐵路紀念館的每日熱量 2400 大卡;忘了歷史是發生在物資甚至嚴重缺乏的 1940;忘記我看到的戰俘墓園是足球場的大小。我忘記了眼前的恐怖,即便只剩下塵土,依舊代表著成千上萬的犧牲者。而他們無論在戰役之中是死是活,他們的青春都是遭受痛苦的捶打,而終究成為了畢生的傷疤。

作者的父親死於本書出版那天,是泰緬死亡鐵路的存活戰俘,囚犯 335 號。

理智上的知與移情上的知向來都是兩回事。過了不久後,我在敦南誠品隨意拿起這本小說時,我的胃難以克制地攪動了一下,才想起我與這個故事本身,這個囚犯 335 號,曾經如此疏離甚至冷酷的接近過。而也在這樣的回憶之中,我那些我本該記得卻遺忘的事實,才重新以鮮活的印象與情感直撲而來。我如坐針氈,像是被發現沒做作業而慌亂的小孩。而我卻也知道,正因為我曾經歷過那段在泰國的暈眩感,在那樣的艷陽下忍受過病熱,我必須閱讀這本小說。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8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無鴉片評論|光影咖啡館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記洋行的沙龍
950會員
90內容數
商業知識應用的範圍極廣,文化價值交換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面上較少針對廣義文化企業的系統性地整理,也較少評論者以管理角度提出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機發展、自給自足的思考方針。我將自己定錨為人文與商業相輔的實踐家,希望藉由所學提出應用策略框架,使更多亞洲文化商業體能用嶄新的角度,帶來下一波的文藝復興。
喬記洋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19
由於在整理書單時發掘我有部分書單因為內容材料特殊,曾在特定年代被特定國家列為禁止出版的書籍類型,因此新建立「禁書目錄」標籤,用以標註這類書籍。而《往事並不如煙》裡章家作為在亂世中見證歷史的知識世家,家族史裡無論與前朝遺老、新興政權等人員幽微的來往與故事,應該也可謂是舊中國過渡至新中國的縮影。
Thumbnail
2022/02/19
由於在整理書單時發掘我有部分書單因為內容材料特殊,曾在特定年代被特定國家列為禁止出版的書籍類型,因此新建立「禁書目錄」標籤,用以標註這類書籍。而《往事並不如煙》裡章家作為在亂世中見證歷史的知識世家,家族史裡無論與前朝遺老、新興政權等人員幽微的來往與故事,應該也可謂是舊中國過渡至新中國的縮影。
Thumbnail
2021/12/25
真正的奴役,並非臣服於主人之下,日夜受人所控;而是當你已經脫離枷鎖,卻寧願轉頭跪地,懇求主人再度從你手中贖走自由。《公羊的盛宴》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的經典之作,是對於極權與正義最幽深的控訴。拉美的悲劇或許難以挽回,但我們或許能從中學習:面對極權的盛宴,該如何應對,才能避免喝下斟滿鮮血的酒杯?
Thumbnail
2021/12/25
真正的奴役,並非臣服於主人之下,日夜受人所控;而是當你已經脫離枷鎖,卻寧願轉頭跪地,懇求主人再度從你手中贖走自由。《公羊的盛宴》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的經典之作,是對於極權與正義最幽深的控訴。拉美的悲劇或許難以挽回,但我們或許能從中學習:面對極權的盛宴,該如何應對,才能避免喝下斟滿鮮血的酒杯?
Thumbnail
2021/11/28
張愛玲在文學界以小說著稱,而其最大的特色莫過於「蒼涼」二字。張愛玲眾多小說都以悲劇收場,〈傾城之戀〉卻是例外,男女主角的相戀之路即便曲折,卻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邁向了圓滿的終曲。這個喜劇結局是否顛覆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手法?還是說,正是因為「圓滿」,反而更加突顯了「蒼涼」的意義?我們來聊聊張愛玲吧!
Thumbnail
2021/11/28
張愛玲在文學界以小說著稱,而其最大的特色莫過於「蒼涼」二字。張愛玲眾多小說都以悲劇收場,〈傾城之戀〉卻是例外,男女主角的相戀之路即便曲折,卻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邁向了圓滿的終曲。這個喜劇結局是否顛覆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手法?還是說,正是因為「圓滿」,反而更加突顯了「蒼涼」的意義?我們來聊聊張愛玲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文:劇場狂粉的日常 / 鳳君 戰爭,讓他們在熱帶島嶼相遇;活著,將我們的故事繼續傳下去。 本篇為平面邀稿,原文刊載於《AQ廣藝誌》以及QAF廣藝基金會官網,並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 改編自臺灣文學大師陳千武《獵女犯》 二次大戰南洋戰爭 實地回憶小說 戰火之中,我們到底是誰? 你,
Thumbnail
文:劇場狂粉的日常 / 鳳君 戰爭,讓他們在熱帶島嶼相遇;活著,將我們的故事繼續傳下去。 本篇為平面邀稿,原文刊載於《AQ廣藝誌》以及QAF廣藝基金會官網,並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 改編自臺灣文學大師陳千武《獵女犯》 二次大戰南洋戰爭 實地回憶小說 戰火之中,我們到底是誰? 你,
Thumbnail
片頭反轉的海,岸於上、浪在下,陽光燦爛,海平面閃著白金的光,異常地平靜且美麗,白浪一波一波打上岸,規律平穩地像是心跳或呼吸。畫面靜美,一切無聲但你彷彿聽見巨大歷史的耳語,因為下一幕你突然發現,這片反轉之海是被刑求的受難者倒吊於燕子洞口所見的海岸線。
Thumbnail
片頭反轉的海,岸於上、浪在下,陽光燦爛,海平面閃著白金的光,異常地平靜且美麗,白浪一波一波打上岸,規律平穩地像是心跳或呼吸。畫面靜美,一切無聲但你彷彿聽見巨大歷史的耳語,因為下一幕你突然發現,這片反轉之海是被刑求的受難者倒吊於燕子洞口所見的海岸線。
Thumbnail
入水的兩名男孩,一人上了岸,一人仍在水底,水中的他看著水面上的正常世界,感到窒息而不能呼吸,於是,他選擇溺斃在湖底,不願再受到父親因性向而打罵。岸上的男孩則是抱著虧欠之情活了下來,在夜裡卻永遠做著同一場惡夢,落水的人影化為恐懼,每次入水就會不自覺想起,即使躲在了巨大岩石背後,仍舊逃不了那令他難受的漩
Thumbnail
入水的兩名男孩,一人上了岸,一人仍在水底,水中的他看著水面上的正常世界,感到窒息而不能呼吸,於是,他選擇溺斃在湖底,不願再受到父親因性向而打罵。岸上的男孩則是抱著虧欠之情活了下來,在夜裡卻永遠做著同一場惡夢,落水的人影化為恐懼,每次入水就會不自覺想起,即使躲在了巨大岩石背後,仍舊逃不了那令他難受的漩
Thumbnail
我去過金閣寺,那個美是說不上來的,她既非精巧細緻也非無懈可擊,但是在售票口處就開始心跳加速,畢竟金閣寺的美已經聞名世界。如同書裡說的:金閣處處皆是,而在現實裡卻也看不見。三島由紀夫將這樁灰燼化作永恆的藝術,無疑是對死亡美學的崇敬,如同三島晚年決定切腹結束自己生命一樣。
Thumbnail
我去過金閣寺,那個美是說不上來的,她既非精巧細緻也非無懈可擊,但是在售票口處就開始心跳加速,畢竟金閣寺的美已經聞名世界。如同書裡說的:金閣處處皆是,而在現實裡卻也看不見。三島由紀夫將這樁灰燼化作永恆的藝術,無疑是對死亡美學的崇敬,如同三島晚年決定切腹結束自己生命一樣。
Thumbnail
與朋友討論,這是一本富有生命力的故事,它既是隨著每一次解讀而有所變化,又隨它欲處理的議題加倍複雜。讓人總無法輕易地以足以說服自己,合適的觀點去判讀。光是這點的美學賞析,就足以使人一讀再讀。當它包攬的無數獎項,更是證明這點。
Thumbnail
與朋友討論,這是一本富有生命力的故事,它既是隨著每一次解讀而有所變化,又隨它欲處理的議題加倍複雜。讓人總無法輕易地以足以說服自己,合適的觀點去判讀。光是這點的美學賞析,就足以使人一讀再讀。當它包攬的無數獎項,更是證明這點。
Thumbnail
本書最精彩的探問,是文學作為一種文明之美,是否也是一種華麗的欺矇?日本俳句在本書中扮演的重要位置不僅是作者深厚文學素養的取材對象,同時也是人類文明反思的載體:如果當我們認定戰爭是汰弱擇強,粗魯狂霸,卻如果那些日本軍官與受虐的杜里戈同樣都在文學中看到晶瑩與美,暴虐與邪惡的標籤是可以這麼被輕易標記的嗎?
Thumbnail
本書最精彩的探問,是文學作為一種文明之美,是否也是一種華麗的欺矇?日本俳句在本書中扮演的重要位置不僅是作者深厚文學素養的取材對象,同時也是人類文明反思的載體:如果當我們認定戰爭是汰弱擇強,粗魯狂霸,卻如果那些日本軍官與受虐的杜里戈同樣都在文學中看到晶瑩與美,暴虐與邪惡的標籤是可以這麼被輕易標記的嗎?
Thumbnail
(三)回不去的家鄉   已經到南洋超過兩年了,聽說天皇宣佈投降,原本和我們一同過來的日本兵,有的悲憤地當場剖腹自盡,有些則是得知家鄉已被炸成了灰燼,嘴裡不停嚷著;「都沒了,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便逕自走向南洋雨林的深處,再也不見蹤影。  只不過隨著時間過去,死去的人也慢慢變多,先是一開始還在打仗
Thumbnail
(三)回不去的家鄉   已經到南洋超過兩年了,聽說天皇宣佈投降,原本和我們一同過來的日本兵,有的悲憤地當場剖腹自盡,有些則是得知家鄉已被炸成了灰燼,嘴裡不停嚷著;「都沒了,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便逕自走向南洋雨林的深處,再也不見蹤影。  只不過隨著時間過去,死去的人也慢慢變多,先是一開始還在打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