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討論投資組合內容前,對於[每月定投金額]我最常給的建議是:請以一年為周期,每年定投之金額至少增加1%,調整日期可以定為每年調薪月或一月。首先我先使用下表計算以下兩種定期定額計畫的比較:
- 左邊:每年固定增加1%的定期金額。
- 右邊:成功使用某種風險溢酬增加年化報酬率0.3%。

年增1% vs 0.3%風險溢酬
上表也實際估算每年增加1%時,每月的投資金額是增加多少金額,例如:
初始定投金額1萬元,在第一年結束後,下年度的每月定投金額你必須增加100元,第五年是104元...第十年是109元。
如果你還能更積極點呢?

一個年增3%的定投金額,50年後的資產價值可以打平溢酬1.1%的投資組合。
從理性面的角度來說明,一個每年增加定期金額的方案才是抗通膨的設計。今年的10萬投資價值絕對遠大於20年後10萬元的價值,所以這才是一種正確投資入金的方案。
從非理性面來看,當你認為:
我已經設計好投資計畫,就是每年固定投資XX元,然後持續OO年,我很棒了。
於是你可能開始將每年增加的薪水,用於更多犒賞自己的行為。其實你也可以利用這樣計畫來改善自己的投資行為,就是把定期金額加上“每年增加投資金額百分比(%)”的設定。
這些增加的金額頂多只佔調薪的金額的比重10%不到,你依然可以犒賞自己,只是你的投資組合也開始分享調薪幅度,資產增加的效果也相當不錯,何樂而不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