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投資金額抗通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討論投資組合內容前,對於[每月定投金額]我最常給的建議是:請以一年為周期,每年定投之金額至少增加1%,調整日期可以定為每年調薪月或一月。首先我先使用下表計算以下兩種定期定額計畫的比較:

  • 左邊:每年固定增加1%的定期金額。
  • 右邊:成功使用某種風險溢酬增加年化報酬率0.3%。
年增1% vs 0.3%風險溢酬

年增1% vs 0.3%風險溢酬

上表也實際估算每年增加1%時,每月的投資金額是增加多少金額,例如:
初始定投金額1萬元,在第一年結束後,下年度的每月定投金額你必須增加100元,第五年是104元...第十年是109元。

以這樣的金額增加幅度,對於多數人而言應該是挺輕鬆的一件事,然而確可以打平拿到風險溢酬0.3%時的資產價值,這差不多是再平衡成功時有機會提升的平均報酬。

如果你還能更積極點呢?

raw-image

一個年增3%的定投金額,50年後的資產價值可以打平溢酬1.1%的投資組合。

從理性面的角度來說明,一個每年增加定期金額的方案才是抗通膨的設計。今年的10萬投資價值絕對遠大於20年後10萬元的價值,所以這才是一種正確投資入金的方案。

從非理性面來看,當你認為:
我已經設計好投資計畫,就是每年固定投資XX元,然後持續OO年,我很棒了。

於是你可能開始將每年增加的薪水,用於更多犒賞自己的行為。其實你也可以利用這樣計畫來改善自己的投資行為,就是把定期金額加上“每年增加投資金額百分比(%)”的設定。

這些增加的金額頂多只佔調薪的金額的比重10%不到,你依然可以犒賞自己,只是你的投資組合也開始分享調薪幅度,資產增加的效果也相當不錯,何樂而不為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2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2024/11/25
你不用急著反駁這些話,其實這題我稱它為“財務現況心理測驗”,我猜你想說的其實大多是你現在遇到的困境,當你覺得多出“月配息5萬”,然後不用“上班就會過的很好,因為....”,你說的一切也正好是你的煩惱。 可是你知道的,辯論工作賺5萬或是月配息5萬是不能解決你現在問題的,所以問題還是你要怎麽達成這個財
Thumbnail
2024/11/25
你不用急著反駁這些話,其實這題我稱它為“財務現況心理測驗”,我猜你想說的其實大多是你現在遇到的困境,當你覺得多出“月配息5萬”,然後不用“上班就會過的很好,因為....”,你說的一切也正好是你的煩惱。 可是你知道的,辯論工作賺5萬或是月配息5萬是不能解決你現在問題的,所以問題還是你要怎麽達成這個財
Thumbnail
2024/11/20
指數化投資者經常提醒大家要「被動指數投資、主動經營人生」,特別是提醒那些本業發展前景比較受限的族群,使用指數化投資後要努力精進本職學能。 可是很奇怪的是,有一些人竟然在帶風向說「指數仔亂推薦小資族只要願意指數化投資,就可以財務自由了」。指數仔的圈子裡根本沒有這樣的說法,你們不要再瞎掰了。 真
Thumbnail
2024/11/20
指數化投資者經常提醒大家要「被動指數投資、主動經營人生」,特別是提醒那些本業發展前景比較受限的族群,使用指數化投資後要努力精進本職學能。 可是很奇怪的是,有一些人竟然在帶風向說「指數仔亂推薦小資族只要願意指數化投資,就可以財務自由了」。指數仔的圈子裡根本沒有這樣的說法,你們不要再瞎掰了。 真
Thumbnail
2024/07/29
昨天代領紀念品的大姐問我「幾年前就聽你在進行指數化投資,現在是不是財富自由了?」我就很好奇的問她,你覺得什麽是財務自由?有錢後不用上班然後整天遊山玩水曬美照與自拍嗎?或是有錢後不用上班跑去當義工?還是有錢後不用工作勇敢去追夢?總之,財務自由好像就是: 1、有錢後不用上班, 2、去作自己喜歡的事, 3
2024/07/29
昨天代領紀念品的大姐問我「幾年前就聽你在進行指數化投資,現在是不是財富自由了?」我就很好奇的問她,你覺得什麽是財務自由?有錢後不用上班然後整天遊山玩水曬美照與自拍嗎?或是有錢後不用上班跑去當義工?還是有錢後不用工作勇敢去追夢?總之,財務自由好像就是: 1、有錢後不用上班, 2、去作自己喜歡的事, 3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時常在提醒,計算任何未來金額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通貨膨脹。3000萬這金額看起來很高,但考慮平均3%的通貨膨脹後,20年後的3000萬價值(購買力)約等於目前的1661萬,40年後的價值約等於目前的920萬,如果你的退休金目標是3000萬,換算下來,你還會覺得很多嗎? 我每每提到2000萬、30
Thumbnail
我時常在提醒,計算任何未來金額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通貨膨脹。3000萬這金額看起來很高,但考慮平均3%的通貨膨脹後,20年後的3000萬價值(購買力)約等於目前的1661萬,40年後的價值約等於目前的920萬,如果你的退休金目標是3000萬,換算下來,你還會覺得很多嗎? 我每每提到2000萬、30
Thumbnail
有人問我年化報酬率要怎麼算,如果還記得我以前解釋過,年化報酬率是計算初始投資金額到最最終資金總額的變動,換算總投資年份後,約當多少定存利率的複利投資結果,以下是計算年化報酬率的公式,可以放到Excel裡去計算比較方便。 年化報酬率 = (1 + 累積報酬率)^(1/年數) – 1
Thumbnail
有人問我年化報酬率要怎麼算,如果還記得我以前解釋過,年化報酬率是計算初始投資金額到最最終資金總額的變動,換算總投資年份後,約當多少定存利率的複利投資結果,以下是計算年化報酬率的公式,可以放到Excel裡去計算比較方便。 年化報酬率 = (1 + 累積報酬率)^(1/年數) – 1
Thumbnail
在透過前幾篇的分析,確認「定期定額」是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只要投資的時間夠長,都有機會在任一時點開始投資的情況下,以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投資優勢。 穩健的投資,是需要時間這個關鍵因子配合方可達成。該如何同樣在不盯盤的情況下,同時能縮短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時間、增加配息金額、且壓低平均購入成本?
Thumbnail
在透過前幾篇的分析,確認「定期定額」是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只要投資的時間夠長,都有機會在任一時點開始投資的情況下,以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投資優勢。 穩健的投資,是需要時間這個關鍵因子配合方可達成。該如何同樣在不盯盤的情況下,同時能縮短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時間、增加配息金額、且壓低平均購入成本?
Thumbnail
定期定額策略再加上一些不定期加碼策略?你真的覺得這樣的報酬率會比較好嗎? 很多聰明的主動投資人都說,定期定額久了之後成本會鈍化,這意思是指當你投入本金多了之後,即使是崩盤時買到打折價格的股票,此時定期定額買進後也很難降低持有成本了。 大筆資金是來自於日常的儲蓄 大筆資金是來自於意外之財
Thumbnail
定期定額策略再加上一些不定期加碼策略?你真的覺得這樣的報酬率會比較好嗎? 很多聰明的主動投資人都說,定期定額久了之後成本會鈍化,這意思是指當你投入本金多了之後,即使是崩盤時買到打折價格的股票,此時定期定額買進後也很難降低持有成本了。 大筆資金是來自於日常的儲蓄 大筆資金是來自於意外之財
Thumbnail
每個月只要存6000塊,成為千萬富翁不是夢? 直到我發現原來實踐財富自由其實沒這麼困難 所以想分享一下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試著找出做事動機,簡化目標,設定數字, 也能「持之以恆」地實踐你一直想做卻未完成的事
Thumbnail
每個月只要存6000塊,成為千萬富翁不是夢? 直到我發現原來實踐財富自由其實沒這麼困難 所以想分享一下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試著找出做事動機,簡化目標,設定數字, 也能「持之以恆」地實踐你一直想做卻未完成的事
Thumbnail
但是通常有時候會看到當天股價的拉抬 這些定期定額買進的客戶通常可能買到相對高點 另外因為是固定金額 所以有時候會有零散股的產生 只要先確定好每月固定投入的金額 但是有多的閒置資金時就可以加碼 (譬如說:年終獎金入袋時) 另外仍在配置期時 每年的配息金額都再做加碼 但都是需要時間的累積
Thumbnail
但是通常有時候會看到當天股價的拉抬 這些定期定額買進的客戶通常可能買到相對高點 另外因為是固定金額 所以有時候會有零散股的產生 只要先確定好每月固定投入的金額 但是有多的閒置資金時就可以加碼 (譬如說:年終獎金入袋時) 另外仍在配置期時 每年的配息金額都再做加碼 但都是需要時間的累積
Thumbnail
在討論投資組合內容前,對於[每月定投金額]我最常給的建議是:請以一年為周期,每年定投之金額至少增加1%,調整日期可以定為每年調薪月或一月。首先我先使用下表計算以下兩種定期定額計畫的比較: 如果你還能更積極點呢? 一個年增3%的定投金額,50年後的資產價值可以打平溢酬1.1%的投資組合。
Thumbnail
在討論投資組合內容前,對於[每月定投金額]我最常給的建議是:請以一年為周期,每年定投之金額至少增加1%,調整日期可以定為每年調薪月或一月。首先我先使用下表計算以下兩種定期定額計畫的比較: 如果你還能更積極點呢? 一個年增3%的定投金額,50年後的資產價值可以打平溢酬1.1%的投資組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