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要聞|原住民族傳統知識、資料主權與食物主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日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向春天倒數:距離春分還有 61 天。

台灣所有的原住民相關教育措施裡,原住民學生在考試中「加分」可能是最常遭到抱怨甚至攻擊的一項。多數人都不知道,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原住民接受升學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是改善原住民整體社會處境的措施之一,不應該被放在個別學生是否受到齊頭式公平待遇的脈絡下來考慮。但儘管有這樣的措施,原住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依舊偏低,而這在全世界都一樣。【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科學期刊《自然》的相關消息,另有學術機構發佈的原住民族相關研究,以下是內容大要。

  • 大學校園內原住民人數過低是全球普遍的現象
  • 美國原住民學者呼籲學界尊重保留地原住民資料主權
  • 學術界依舊存在種族歧視與壓迫,兼好書推薦
  • 科學家推測南加州岩窟壁畫是嚼食曼陀羅花致幻產物
  • 原住民傳統知識與原住民族食物主權
raw-image

大學校園內的原住民人數過低

近二十年來,全球學術界都開始出現「多元化」的呼聲,但世界各地的大學校園裡原住民的人數相對偏低,尤其是在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領域。

以毛利人為例,雖然佔了紐西蘭總人口的 17%,在紐西蘭學術研究者的佔比卻低得多。2019 年的調查顯示,紐西蘭大學的全職研究人員中,毛利人還不到 5%,而這項研究的本身也是由一位毛利學者主責。研究團隊在 2020 年的後續研究顯示,紐西蘭的八所大學和六所皇家研究中心的毛利研究人員比例,在 2008-2018 的時年之間並沒顯著的變化,毛利研究者的佔比始終都很低。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美國。原住民佔美國總人口的 1.2%,但 2012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大學最頂尖的五十個系所當中,數學、工程、經濟學、政治科學和社會學完全沒有原住民。

必須尊重原住民的資料主權

同一則《自然》新聞中提到美國原住民的「資料主權」(data sovereignty),是台灣可以參考借鏡的概念和作法。

亞利桑納大學的環境工程研究者 Otakuye Conroy-Ben 出身拿南科他州松脊保留區(Pine Ridge Reservation),是拉科塔原住民(Lakota)。他撰文說明美國原住民保留區內的居民多半都擁有「資料主權」,也就是產生自保留地的任何資訊和數據的使用,都必須得到保留區居民的同意。當然也有研究者不遵守規範,未獲得族人同意就擅自使用採集的 DNA 樣本,導致後來被訴而作出賠償的慘痛案例。這類案件會造成負面影響,可能使原住民不再願意和學術機構合作。

學術界依舊存在歧視、壓迫與漠視

加拿大原住民研究者 Deborah McGregor 的專業是原住民環境正義,可能比一般的學者對環境正義更加敏感。她強調平等研究環境對原住民研究者的重要性,並建議白人同事們接受跨文化、反種族歧視及反壓迫訓練。

此外 Deborah McGregor 指出,在她的專業領域(環境科學)之外,學術界很少討論原住民族傳統知識。整體而言,目前學術界開始有更高的呼聲,期望西方科學和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可以攜手並進,但這不是光靠表面的合作就能達成的目標,因為非原住民學者必須先了解原住民觀點,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對於有心的入門者,McGregor 推薦一本許多原住民學者都推薦過的好書:紐約州立大學的環境與森林生物學教授 Robin Wall Kimmerer 出版於 2013 年的《編織甜草》(Braiding Sweetgrass)。Kimmerer 是北美大平原上的波塔瓦托米人(Pottawatomi),她在書中將大平原上原住民族的觀點與當代科學觀點並陳,很能拓展視野。

raw-image

科學家推測南加州岩窟壁畫是嚼食曼陀羅花致幻產物

南加州風車洞窟(Pinwheel Cave)以形狀奇特的風車壁畫而聞名,最近又因為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人類古生代學及考古定年實驗室發表的研究成果引起注意。科學家們在洞窟內發現咀嚼過的曼陀羅花(Datura),並進行碳十四定年,確認這些曼陀羅花的年紀都在最近五百年內,最晚近的曼陀羅花定年結果為 1680-1865。科學家們由此推斷,這應當就是 1990 年代外人發現這個洞窟之前,最後有人類涉足的年代。

曼陀羅花是有強烈毒性能致幻覺的植物,而當地的赭瑪什原住民(Chumash)會將曼陀羅花的根治汁飲用。洞窟內的曼陀羅花意味著數百年前的原住民在此嚼食曼陀羅花,產生幻覺後做成與曼陀花花形酷似的洞窟繪畫,在二十世紀末被人再度發現時,洞窟因此獲得「風車」之名。

下圖左為風車洞窟壁畫,右為曼陀羅花。
raw-image

原住民傳統知識與原住民族食物主權

乍聽之下,北極地區和美國西南方沒有什麼共通之處。極區嚴寒,還有數十日不見日光的永夜長冬,美國西南方則是乾旱的沙漠,高聳的岩崖,炙人的酷夏。但這兩個地區確實有共通之處,那就是兩地的原住民族都面臨著食物安全的威脅。

2017 年,原住民食物知識網路(IFKN)結合美國阿拉斯加及加拿大極區、副極區的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者、各地社區成員和部族領袖,協力研發確保確保原住民族食物主權的方案。維繫傳統生活方式是確保食物安全的不二法門,卻受到各種各樣的外力打擾,其中市場因素是一大問題。例如上週我們報導過的阿拉斯加土地開發案,企業開採能源危及豪豬馴鹿的生存,作為馴鹿牧人的原住民自然也面臨取得食物的困境。又例如美國西南部的菜豆(tepary bean)是原住民的重要主食,但菜豆受到市場的歡迎,非原住民客戶的需求造成菜豆價格上漲,導致原住民取得菜豆出現問題。而去年瘟疫爆發之後,原住民面對更大的食物安全威脅,尋找確保食物主權的方法就更形重要。

儘管原住民對土地和生態系有著長久發展累積的深厚知識,卻往往不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原住民學者還是得讓研究成果通過同儕審查。但正如參與原住民食物知識網路的原住民科學家所指出,實地產生的知識比什麼都可靠,「數據要是不精確,你可能就沒東西吃,或者吃了生病。」科學家們應該學著尊重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和研究,而不是始終執著在西方科學。

下圖為阿拉斯加一個原住民部落裡的煙燻屋,掛滿了煙燻鮭魚片,是他們傳統生活方式/食物的一環。
raw-image

參考資料:原住民與學術界
讀取新聞
2021 年 1 月 12 日
原住民研究者如何融入學術界|自然

參考資料:南加州風車壁畫
讀取新聞
2021 年 1 月 15 日
研究顯示原住民服用幻覺植物後做成壁畫|今日內華達

參考資料:原住民族需要確保食物主權
讀取新聞
2021 年 1 月 13 日
北美極區和美國西南原住民共同面對食物安全威脅|高階地球與太空科學新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6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9月18號論壇的這題有點專業⋯⋯但白話講,「教育」就是跟原住民學子青年切身相關的議題。 在「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的理念裡面,希望能夠培植目前尚非常少稀缺的原住民科學人才。而支持與正視多元升學政策和處境,也是一種破除族群刻板印象和迷思的方法! ●你知道嗎,根據統計餐旅及民生服務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Thumbnail
9月18號論壇的這題有點專業⋯⋯但白話講,「教育」就是跟原住民學子青年切身相關的議題。 在「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的理念裡面,希望能夠培植目前尚非常少稀缺的原住民科學人才。而支持與正視多元升學政策和處境,也是一種破除族群刻板印象和迷思的方法! ●你知道嗎,根據統計餐旅及民生服務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Thumbnail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短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無旁白)
Thumbnail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短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無旁白)
Thumbnail
原住民族領域裡之所以環境破壞程度較低,是因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只從周遭取用生存所必需,對環境只造成底線的擾動,這個大方向才是現代科學和工業文明所應當思考。若我們的文明世界依舊沉溺於開發與經濟成長的迷夢,維護環境、保育生態恐怕終究淪為空談。
Thumbnail
原住民族領域裡之所以環境破壞程度較低,是因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只從周遭取用生存所必需,對環境只造成底線的擾動,這個大方向才是現代科學和工業文明所應當思考。若我們的文明世界依舊沉溺於開發與經濟成長的迷夢,維護環境、保育生態恐怕終究淪為空談。
Thumbnail
外界往往不注意,原住民族的主張除了「土地」,還有與之不可分割的「主權」。但是當原住民耆老、領袖、學家等人受邀去參與這種「承認土地」的活動,以原住民的方式帶頭祈禱、表示歡迎,等於向外界傳達一種「友善」或「和解」的氣息,甚至讓人因此忽略原住民族是個政治群體,不是文化群體。
Thumbnail
外界往往不注意,原住民族的主張除了「土地」,還有與之不可分割的「主權」。但是當原住民耆老、領袖、學家等人受邀去參與這種「承認土地」的活動,以原住民的方式帶頭祈禱、表示歡迎,等於向外界傳達一種「友善」或「和解」的氣息,甚至讓人因此忽略原住民族是個政治群體,不是文化群體。
Thumbnail
2016 年北領地的這起事件,甚至登上全球各大媒體,因為講母語而被認為是挑釁或不尊重,這想法本身就駭人聽聞。但當前台灣的事件隨著當事人往鬧劇演戲,在媒體上自然也成為一齣鬧劇。照理說,台灣的原住民政治人物最應當在這種場合表示支持母語的使用⋯⋯
Thumbnail
2016 年北領地的這起事件,甚至登上全球各大媒體,因為講母語而被認為是挑釁或不尊重,這想法本身就駭人聽聞。但當前台灣的事件隨著當事人往鬧劇演戲,在媒體上自然也成為一齣鬧劇。照理說,台灣的原住民政治人物最應當在這種場合表示支持母語的使用⋯⋯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Thumbnail
我們大概都可以同意,差異很大的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都有不滿或不安,任何一方都沒有必要對這種人之常情過度苛求。然而若有一方始終用自己的想像來替代現實,並以假的現實來支持不友善甚至敵意的政策,那就不能責怪他方的憤怒了。
Thumbnail
跟一般非原住民的學者相比,原住民學者在學術界所感受到的最大壓力是根本的世界觀的衝突,這一點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不能說沒有改善,但這改變還是頗受地域限制,主要出現在紐西蘭、澳洲、太平洋各島國的大學,北半球則只有薩米人居住的斯堪地納維亞最有交流和改變的意願。
Thumbnail
跟一般非原住民的學者相比,原住民學者在學術界所感受到的最大壓力是根本的世界觀的衝突,這一點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不能說沒有改善,但這改變還是頗受地域限制,主要出現在紐西蘭、澳洲、太平洋各島國的大學,北半球則只有薩米人居住的斯堪地納維亞最有交流和改變的意願。
Thumbnail
有些學者認為,原住民要發揚文化或傳統,大可前往文學領域,為何要來禍亂學界?這個問題乍看頭頭是道,其實已經默認了只有歐洲文化為基底的知識才是知識,是一種霸權的認知預設。
Thumbnail
有些學者認為,原住民要發揚文化或傳統,大可前往文學領域,為何要來禍亂學界?這個問題乍看頭頭是道,其實已經默認了只有歐洲文化為基底的知識才是知識,是一種霸權的認知預設。
Thumbnail
原運者經常在對手的文化和邏輯內作戰,這一點是所有原運者都必須認清的現實,如果不認清這一點的話,在在許多議題上都會不自覺的落入陷阱。對於非原住民來說,了解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太多人不知道原住民已經被迫使用對手的邏輯來玩對手的遊戲,還以為原住民佔了國家的便宜。
Thumbnail
原運者經常在對手的文化和邏輯內作戰,這一點是所有原運者都必須認清的現實,如果不認清這一點的話,在在許多議題上都會不自覺的落入陷阱。對於非原住民來說,了解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太多人不知道原住民已經被迫使用對手的邏輯來玩對手的遊戲,還以為原住民佔了國家的便宜。
Thumbnail
台灣所有的原住民相關教育措施裡,原住民學生在考試中「加分」可能是最常遭到抱怨甚至攻擊的一項。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原住民接受升學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但儘管有這樣的措施,原住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依舊偏低,而我們今天的新聞摘要顯示,這在全世界都一樣。
Thumbnail
台灣所有的原住民相關教育措施裡,原住民學生在考試中「加分」可能是最常遭到抱怨甚至攻擊的一項。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原住民接受升學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但儘管有這樣的措施,原住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依舊偏低,而我們今天的新聞摘要顯示,這在全世界都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