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國的海禁政策與鎖國歷史(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對台灣來說,中國的鎖國,是台灣發展的契機。回顧台灣的歷史,最早建立外來政權的荷蘭人,一開始是希望直接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但因中國禁止的關係,只能先落腳於澎湖,尋找機會。沒想到明朝的官員連澎湖都不願意讓荷蘭人逗留,強硬要求荷蘭人撤到當時的「無主之地」台灣,才導致荷蘭人來到台灣。而荷蘭人在佔領台灣的期間,仍然不斷在尋求與中國建立通商管道的方式,無奈一直都不順利。稍後明朝滅亡,鄭成功選擇撤到台灣,並擊敗了荷蘭人,在台灣建立了新的政權,與清朝展開長期的軍事對峙。由於清朝嚴格的禁海令,雙方除了私下的走私與掠劫外,幾乎沒有任何的往來。
鄭成功開啟了台灣的明鄭時期,但他一直希望能反攻大陸,回到中國去。因此可以這麼說,最早經營台灣的荷蘭人與鄭成功,都是因為無法踏上中國,而被迫選擇在當時荒蕪的台灣落腳開墾。如果當時中國允許荷蘭人進入中國通商貿易,鄭成功沒有在軍事上失敗,被迫撤離中國,他們都不會到台灣來。對他們來說,選擇當時危險的海外孤島台灣,是萬不得已,若當時他們可以前往中國,他們一定會離開,不會留在台灣發展。而這種情況,很快就在接下來得到了印證。因為清朝在施琅的協助下,擊敗明鄭政權,重新佔領台灣,讓台灣進入發展的停滯期。
在清領時代,台灣只不過是福建轄下的一個海島,長期不受重視,畢竟從中國的觀點來看,經營這個在海外的小島,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利益。很多的政策反而是以防範的角度為出發點,因為擔心台灣島上的反抗勢力死灰復然,所以利用很多手段來控制台灣的發展。再加上清朝中、後期吏治腐敗,行政效率不彰,官吏們也視渡海來台為畏途,更讓台灣的發展大幅落後。一直要到清朝經歷一連串的外辱,逐漸發現海權的重要性,並警覺到外國勢力有心奪取台灣,來當成前進基地,才開始重視台灣,並在台灣建省,準備積極建設。無奈還沒有見到成效,中國就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將台灣割讓給了日本。
清朝末期,終於瞭解到台灣的重要性,開始進行鐵路建設,所購置的騰雲號火車頭。
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後,與大陸分屬兩個國家,雖然仍有正常的通商往來,但沒有了互相隸屬的關係,雙方因無形的國界,而有了隔閡。後期的日本政府在台灣積極推動皇民化運動,讓雙方在文化、語言上,進一步拉開了距離。在這段期間,日本視台灣為重要的南進踏板,位置偏南的台灣也是天然糧倉,可以彌補日本國內糧食生產不足的問題,所以積極推動農業發展與基礎建設。日本也是一個殖民統治者,為的是日本母國的利益,只是在日本佔領台灣時,建設台灣正符合日本向東南亞擴張的野心,他們將台灣視為是重要的戰略據點,而不是孤懸在海外的無用海島。
這一個時期在二戰結束後落幕,美國委託國民黨政府暫時接收台灣,但中國旋及爆發國共內戰。在當時國民黨政府眼中,台灣又回到海外離島的地位,一切的資源應該用來支援中國的戰事,大批的糧食與台灣兵被徵調到中國戰場,再加上吏治腐敗,造成台灣社會的不滿,埋下了反抗的種子。國民黨政府在二二八事件中血腥鎮壓台灣,卻在國共內戰中一敗塗地,最後師法鄭成功,也撤退到台灣來。在風雨飄遙之際,韓戰爆發,美國為了圍堵共產勢力,改變放棄國民黨政權的態度,派兵協防台灣,穩定了台海的情勢,也展開了另一次的兩岸對峙期。
在美蘇冷戰下,中國與台灣分屬兩個不同陣營,再加上蔣介石政權奉行堅壁清野,不與共產黨接觸的政策,以避免遭到統戰滲透。兩岸進入了史無前例的嚴格分治中,甚至比明、清時期的禁海令還要嚴格許多。但這一段時間卻也成為了台灣高速發展的時期,因為美國為了強化圍堵共產勢力的陣線,大舉提供各種美援,更協助台灣發展經濟,以納入全球產業鏈。對美國而言,台灣是對抗共產勢力的最前線,若能穩定繁榮又能自給自足,對美國最有利。而對蔣家政權來說,反攻大陸已經無望,好好經營這個最後的根據地,是唯繫中華民國政權的唯一方式了。
中國與台灣的這次分隔,歷時最久,影響也最大。因為台灣在這次的分隔中,完成了民住化的轉型。即使後來冷戰結束,中國走向改革開放,兩岸經貿交流如此頻繁,在制度上卻是南轅北轍的不同。在共產黨堅持一黨專制下,雙方幾乎沒有任何的對話基礎。但中國市場的開放,吸引了全世界的資金前往中國投資,台灣也不例外,於是形成了政治方面緊張,經濟方面卻緊緊連結的矛盾現象。中國政府也聰明的利用這種情勢,大量對台灣招商引資,一方面利用台商來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則利用「以商圍政」的方式,透過商業利量與台灣的言論自由,來達成統戰與施壓的目標。
中國的這種方式,在之前是非常成功的,因為中國龐大市場的磁吸效應,不止讓台資大量出走,也讓原本會考慮在台灣投資的外資,紛紛轉移到中國。雖然台灣因此推出過「戒急用忍」、「南向政策」、「強本西進」、「新南向政策」等方案,來阻止台灣的經濟逐步被掏空。但在兩岸獨特的競爭性下,只要中國不實施鎖國政策,各國可以自由進入中國,安全的經商賺錢,那台灣的重要性就會大幅降低。而且當中國的對外關係相對和緩,西太平洋沒有陷入緊張的軍事對峙,第一島鏈就無用武之地,台灣在戰略地位上的重要性也隨之消失。所以中國對台灣最強大的武器,就是放棄鎖國政策,不要積極對外擴張,引發區域的緊張情勢。
不知道應該說幸好,還是可惜,中國的專制政權,第一優先考量的都是自己的政權穩定性。明、清兩朝不顧沿海地區百姓的生計,厲行海禁政策,採取鎖國的方式來對抗外敵。今日的習近平政府,也正一步步走向完全相同的道路。讓過去中國共產黨因緣際會下,成功推動的改革開放毀於一旦。美、中的衝突與香港的問題,讓大批的台商返台,許多外資更積極投資台灣。這無疑是習近平送給台灣的最大禮物。特別是之前中國無情鎮壓香港,已為中國與台灣設下一道再也無法輕易跨越的鴻溝。因為香港的前例,徹底證明一國兩制完全不可行。無形的政治與文化隔閡,正讓台灣與中國越走越遠,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了。
avatar-img
5.1K會員
421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說近代的東亞國家,很多都曾採取鎖國政策,如日本、朝鮮與中國等,原因不一而足,但不脫穩定內部政權或抵禦外敵來犯這兩大原因。特別是中國,在注重對外貿易的元朝覆滅後,接下來的明、清兩朝都長期維持海禁,控制對外的交通往來,進行嚴厲的鎖國政策。這樣的政策其實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台灣就位於中國的重要對外航路
是說隨著武漢肺炎的擴散,與中國有頻繁貿易往來的國家,如南韓、日本、伊朗與義大利,都成為大爆發的地區。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一直以來長途貿易的副作用,就是瘟疫會隨著貿易路線而擴散,在《貿易大歷史:貿易如何形塑世界,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五千年的貿易之旅》這本書裡,就花了一整章,在講貿易帶來的疾病
是說在前文談到「聯省自治」與「諸夏論」的出現,反思了中國長期以來不斷追求統一,是否對國家造成了更大的傷害。而更進一步來說,中國「統一」的邊界在什麼地方,其實也一直在繼續變動、甚至是不斷擴大著。比如說在過去很多朝代裡,新疆與西藏都不算在中原政權的領土範圍內,是直到清朝時才成功將其納入版圖.......
是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甚至還十分膺服。畢竟只要稍微瞭解中國歷史,就會知道分分合合乃是中國歷史上的常態。只是很多人在講這句話時,並不明白這背後所代表的真正意義,畢竟不論是中國或台灣的歷史課本,其實都很少談到這些統一與分裂的過程,到底有多麼恐怖.....
是說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傳統上對於宗教信仰比較寬容,除了歷史上少數幾個毀佛迫害異教的皇帝外,只要宗教團體不違法作亂,通常朝廷都放任民間信仰自由發展。不像阿拉伯或歐洲國家,有很長的政教合一歷史,政治與宗教結合,設立國教,迫害屠殺「異教徒」。也因此爆發過許多次的宗教戰爭........
是說近代的東亞國家,很多都曾採取鎖國政策,如日本、朝鮮與中國等,原因不一而足,但不脫穩定內部政權或抵禦外敵來犯這兩大原因。特別是中國,在注重對外貿易的元朝覆滅後,接下來的明、清兩朝都長期維持海禁,控制對外的交通往來,進行嚴厲的鎖國政策。這樣的政策其實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台灣就位於中國的重要對外航路
是說隨著武漢肺炎的擴散,與中國有頻繁貿易往來的國家,如南韓、日本、伊朗與義大利,都成為大爆發的地區。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一直以來長途貿易的副作用,就是瘟疫會隨著貿易路線而擴散,在《貿易大歷史:貿易如何形塑世界,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五千年的貿易之旅》這本書裡,就花了一整章,在講貿易帶來的疾病
是說在前文談到「聯省自治」與「諸夏論」的出現,反思了中國長期以來不斷追求統一,是否對國家造成了更大的傷害。而更進一步來說,中國「統一」的邊界在什麼地方,其實也一直在繼續變動、甚至是不斷擴大著。比如說在過去很多朝代裡,新疆與西藏都不算在中原政權的領土範圍內,是直到清朝時才成功將其納入版圖.......
是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甚至還十分膺服。畢竟只要稍微瞭解中國歷史,就會知道分分合合乃是中國歷史上的常態。只是很多人在講這句話時,並不明白這背後所代表的真正意義,畢竟不論是中國或台灣的歷史課本,其實都很少談到這些統一與分裂的過程,到底有多麼恐怖.....
是說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傳統上對於宗教信仰比較寬容,除了歷史上少數幾個毀佛迫害異教的皇帝外,只要宗教團體不違法作亂,通常朝廷都放任民間信仰自由發展。不像阿拉伯或歐洲國家,有很長的政教合一歷史,政治與宗教結合,設立國教,迫害屠殺「異教徒」。也因此爆發過許多次的宗教戰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的AI,deepseek,號稱達到了gpt4o以上的邏輯思考水準,但我認為他應該只有gpt3.5的水準,落後現代的chatgpt至少10個月以上...
Thumbnail
2024/11/07 甲辰年十月初七立冬。美國大選落幕
Thumbnail
#A50期貨 "真正的風險是來自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國的龍脈系統,起源於昆侖山,分為北脈、中脈和南脈。文章詳述這三條龍脈的經濟和文化影響,強調各地區的繁榮與特點,並與中國古文明及風水文化相連結。通過對不同龍脈的剖析,旨在探討中國文化的持續傳承及其地域特徵,讓讀者瞭解中國龍脈的獨特意義。
Thumbnail
台灣知名YTR波特王日前爆料,中國大陸計劃邀請十組台灣網紅,以「兩岸青年文化月」名義免費到中國拍攝旅遊影片,這引起了台灣網紅圈的恐慌與不安。但是與此同時,在YouTube等平台上,打上#China Travel 標籤的影片,確有大量的瀏覽數....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從中國的合法政府變成中國的非法政權。雖然台灣人大多數還容忍中華民國體制的統治,然只要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有正確的認知,相信會有更多台灣人會覺醒,同時也能凝聚堅強的建國意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的AI,deepseek,號稱達到了gpt4o以上的邏輯思考水準,但我認為他應該只有gpt3.5的水準,落後現代的chatgpt至少10個月以上...
Thumbnail
2024/11/07 甲辰年十月初七立冬。美國大選落幕
Thumbnail
#A50期貨 "真正的風險是來自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國的龍脈系統,起源於昆侖山,分為北脈、中脈和南脈。文章詳述這三條龍脈的經濟和文化影響,強調各地區的繁榮與特點,並與中國古文明及風水文化相連結。通過對不同龍脈的剖析,旨在探討中國文化的持續傳承及其地域特徵,讓讀者瞭解中國龍脈的獨特意義。
Thumbnail
台灣知名YTR波特王日前爆料,中國大陸計劃邀請十組台灣網紅,以「兩岸青年文化月」名義免費到中國拍攝旅遊影片,這引起了台灣網紅圈的恐慌與不安。但是與此同時,在YouTube等平台上,打上#China Travel 標籤的影片,確有大量的瀏覽數....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從中國的合法政府變成中國的非法政權。雖然台灣人大多數還容忍中華民國體制的統治,然只要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有正確的認知,相信會有更多台灣人會覺醒,同時也能凝聚堅強的建國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