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在原住民語考試前,考生都在想些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臺北是我出生、成長,居住了三十年的地方,卻不是我的家。因為,比起臺北人,他們更喜歡叫我原住民。」──游以德〈族語認證〉


▲防雷線,防雷線▲⠀

.

.

.

在原住民語考試前,主角陷入考試焦慮與回憶漩渦中。她想起自己流著原住民的血液,但卻更熟悉台北,這個被視為都市的成長環境。

但臺北人卻將她視為另一種族群,自己成長居住了許久的地方,卻不是自己的家。透過回想族語記憶,主角想起自己爺爺曾開心念著她的族語名字。

這是段主角找尋自我認同的過程,也是她來報考族語考試的由來。

故事開頭第二段,原住民去考原住民語考試,是很棒的開頭,第一段因此顯得有些太直接,效果當然是主題明顯,但從第二段來當開頭,似乎更有直接聽故事的感受。

這篇散文結構很精緻,陳昌明評審也這樣說:「宛如小說三一律形式:特定時間、固定地點,以某一事件中,時空事件融合在同一脈絡」,故事當中不斷出現的泰雅語是功能,也是象徵。


★創作螢光筆★

  • 挑一個反常的時空(時、空、情緒),藉由一個象徵物,講出一段可以跳脫出現在時空情緒的好故事。
  • 一人、一事,焦點清晰,使人能好好進入故事。
  • 矛盾點都是衝突點。
  • 情感上的大波動其實是散文的轉折點、高潮、戲劇點。
  • 寫出在不同脈絡、規範、族群認同當中,那個剛好的三不管地帶的尷尬。猶如小說〈孟甲〉中,不在A片分類當中的情感,最是特殊。
  • 可以不用解決懸念,而是用一些情感帶過結局。
  • 寫自己生活、擅長、關注的,即便是宿舍、家人瑣事、小疑惑也都行。

***

作品連結:http://literature.award.taipei/22th/B3.pdf

作品:〈族語認證〉
作者: 游以德
屆數獎項:第22屆 臺北文學獎散文組優等獎

更多創作眉角:

👉網站:木凱創作道
👉FB:木凱創作道
👉IG:mukaiword
👉原文

考前你都會想什麼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木凱 Mukai的沙龍
19會員
54內容數
以解析文學獎作品為主,我較關注有助於創作的部分,例如,可以從作品中學習到寫作技巧或創作者心法。偶爾會從讀者端來看作品,但重點是在創作者如何創作。 因此,會一定程度省略一般詮釋、賞析、簡介等,屬於介紹,或個人心得感受的分享。
木凱 Muk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5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Thumbnail
2021/06/05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Thumbnail
2021/06/02
「父親漸漸聽不進我們言語 當他攤開手心,城市街景圖繪沿著他的長文爬行」 ──廖筱安〈父親是臺北的戀人〉
Thumbnail
2021/06/02
「父親漸漸聽不進我們言語 當他攤開手心,城市街景圖繪沿著他的長文爬行」 ──廖筱安〈父親是臺北的戀人〉
Thumbnail
2021/05/17
「車燈亮起時 就化作鮟鱇魚穿進城市腹腔。」──王信文〈我們目睹冷鋒進站〉
Thumbnail
2021/05/17
「車燈亮起時 就化作鮟鱇魚穿進城市腹腔。」──王信文〈我們目睹冷鋒進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前註: 1.我最近那麼在意台語,原來不只是語言,和它承載的文化而已,是我自己要回到本源啊! ■原來不只是台語而已,是回到本源啊! 最近上的心靈課程,課本一直講到回到「本源」,好像電腦在說的,回到初始設定一樣。看了幾個月的課本後,我突然將它跟台語連在一起了,恢復台語,重新學習台文,不只是台語,或是語言
Thumbnail
前註: 1.我最近那麼在意台語,原來不只是語言,和它承載的文化而已,是我自己要回到本源啊! ■原來不只是台語而已,是回到本源啊! 最近上的心靈課程,課本一直講到回到「本源」,好像電腦在說的,回到初始設定一樣。看了幾個月的課本後,我突然將它跟台語連在一起了,恢復台語,重新學習台文,不只是台語,或是語言
Thumbnail
「外部落份子」為何? 「外部落份子」這個概念是由同場講座的泰雅、布農混血詩人黃璽發想的,與黃璽經過兩天兩夜斷斷續續討論後,加上後段「文藝環境的互動關係」作為講座的兩個討論核心,各自分享創作經驗與混血身分的成長路徑上遭遇的問題,以及對於原住民文學在台灣文學場域,以及台灣社會與原住民族之間產生的問題。
Thumbnail
「外部落份子」為何? 「外部落份子」這個概念是由同場講座的泰雅、布農混血詩人黃璽發想的,與黃璽經過兩天兩夜斷斷續續討論後,加上後段「文藝環境的互動關係」作為講座的兩個討論核心,各自分享創作經驗與混血身分的成長路徑上遭遇的問題,以及對於原住民文學在台灣文學場域,以及台灣社會與原住民族之間產生的問題。
Thumbnail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Thumbnail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Thumbnail
《準台北人》是陳又津在身份進行空間跨越的一種紀錄。寫了關於父親,關於母親,關於三重,關於與她類似的新移民二代的身份追尋與認同。在《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中提到,地方的概念是流動的,與之有類似屬性的是身份建立,恆久的身份難以存在,多半時候順應外力因素刺激,我們不得不接受改變為求生存。
Thumbnail
《準台北人》是陳又津在身份進行空間跨越的一種紀錄。寫了關於父親,關於母親,關於三重,關於與她類似的新移民二代的身份追尋與認同。在《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中提到,地方的概念是流動的,與之有類似屬性的是身份建立,恆久的身份難以存在,多半時候順應外力因素刺激,我們不得不接受改變為求生存。
Thumbnail
如果用母語是一種表達方式,透過羅馬拼音將某些詞彙加在作品中,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嘗試。大抵而言,是賭上讀者覺得影響閱讀的實驗,但在上下文中猜測意味,慢慢走進這位返族回鄉青年的書寫中,也是一種特殊的趣味。 是看畢教授的臉書推薦下手買的一本書,短短一百多頁,說不盡的是返鄉的艱難。一位原住民青年從都市生活回到
Thumbnail
如果用母語是一種表達方式,透過羅馬拼音將某些詞彙加在作品中,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嘗試。大抵而言,是賭上讀者覺得影響閱讀的實驗,但在上下文中猜測意味,慢慢走進這位返族回鄉青年的書寫中,也是一種特殊的趣味。 是看畢教授的臉書推薦下手買的一本書,短短一百多頁,說不盡的是返鄉的艱難。一位原住民青年從都市生活回到
Thumbnail
臺北人卻將她視為另一種族群,自己成長居住了許久的地方,卻不是自己的家。透過回想族語記憶,主角想起自己爺爺曾開心念著她的族語名字。
Thumbnail
臺北人卻將她視為另一種族群,自己成長居住了許久的地方,卻不是自己的家。透過回想族語記憶,主角想起自己爺爺曾開心念著她的族語名字。
Thumbnail
啊,好像一直該寫些什麼,卻始終被任何雜亂思緒給阻礙。 『啊,寫了也沒人會看。』 『可能寫了幾篇就荒廢了。』 『自己也沒多厲害,不知道該怎麼分享』 這些負面情緒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訪,記得文字跟寫作從多年前就是我喜愛的方式,在無名小站剛開始發酵時,我每天至少會打兩篇網誌,除了紀錄生活、也紀錄青春。
Thumbnail
啊,好像一直該寫些什麼,卻始終被任何雜亂思緒給阻礙。 『啊,寫了也沒人會看。』 『可能寫了幾篇就荒廢了。』 『自己也沒多厲害,不知道該怎麼分享』 這些負面情緒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訪,記得文字跟寫作從多年前就是我喜愛的方式,在無名小站剛開始發酵時,我每天至少會打兩篇網誌,除了紀錄生活、也紀錄青春。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是由原民同志詩人馬翊航撰寫的散文作品,圍繞於他的兒時記趣、父母來去和生活記事,透過各種字詞感官與修辭將一個故事寫成原式幽默的感性,而在這柔情下也透露出關於原住民於此或曾經到底有過什麼,生為一位被標籤下陰柔的同志和原住民又將為自己多出何種很平凡的體驗。
Thumbnail
《山地話/珊蒂化》是由原民同志詩人馬翊航撰寫的散文作品,圍繞於他的兒時記趣、父母來去和生活記事,透過各種字詞感官與修辭將一個故事寫成原式幽默的感性,而在這柔情下也透露出關於原住民於此或曾經到底有過什麼,生為一位被標籤下陰柔的同志和原住民又將為自己多出何種很平凡的體驗。
Thumbnail
還有一些東西,關於記憶。
Thumbnail
還有一些東西,關於記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