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只是為了找到出口──《空橋上的少年》首發分享會(與談人:林蔚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主講:蔡伯鑫
與談:林蔚昀(作家)
日期:2020/02/21(五)19:00-20:30
地點:台北,金融廣場書店

▍上篇

蔡伯鑫(以下簡稱蔡):這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雖然我在12年前寫了一本書(《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許大家會習慣稱呼我為蔡醫師,但現在坐在這裡,就是用作家的身分與大家分享,也是我第一次面對讀者。我和蔚昀會用比較對話的方式進行,也邀請在場的讀者想要分享的聲音是什麼。這是我與蔚昀第一次的見面,在此先分享一個我跟蔚昀之間的故事……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方連結)


▍下篇

林蔚昀(以下簡稱林):我同意你說的「故事的力量」,我發現小說這兩條線是互相呼應的。身為一個「前拒學少女」,身為一個媽媽,我一開始對醫院這條線的故事比較有興趣,把它視為主線,一直好奇朋城是否能治療好,離開醫院?大概在閱讀到一半之前,會覺得旅行線的壯遊很干擾,到底這壯遊與醫院有何關係?但到閱讀一半後,也開始發現旅行線愈加有趣,醫院線與旅行線彷彿鏡像的平行世界一樣,互相映照,而不是某一條線來啟示另一條線……
(繼續閱讀請點選下方連結)


▍結語

蔡:我今天一開始說到,故事召喚我去寫出這本書,而且我非常相信故事的力量,所以我還是要回到這件事情──關於「故事的力量」
自我揭露絕對是困難的,所以我甚至覺得我並沒有很勇敢地去面對這件事情。我身為作者,我可以技巧性地去迴避各式各樣我不想去面對的東西,雖然我也盡量去面對某一些部分,但我用了一些所謂技巧的方式,或是文學的方式,讓那些東西轉化成某一個形式,或者讓它出現在不同角色的故事當中。身為創作者,我可以技巧性地去迴避這些東西,但是在真實的人生當中,這些東西往往更困難,因為我們必須真實地在關係當中去冒險。我今天也可以出一本書,然後我就躲在背後不要跟讀者對話,也不要去回應那些東西是真的是假的,我就可以很安全。所以我不覺得我是夠勇敢的,我只是盡可能地做到我能做到的事情。
因為回到「故事的力量」這件事情,也許到最後我在思考我在寫這本書,我的一個態度跟我的立場。我剛說我希望我對角色是溫柔的,也許我思考在整個寫作過程當中,或許正因為……今天我不斷強調這件事情顯得我好像很在意(笑),就是我從來沒有得過任何文學獎,然後這是我的第一本小說,所以我面對寫作這件事情,另一個態度是我是非常謙卑的。我不覺得我很會寫。我一直覺得我是在為故事服務,我是在為讀者服務,我是那些真實曾經發生的故事的經驗者,然後我努力地學習一些大家能夠接受的技巧,或是一些也許有人做過、也許沒有人做過的框架,跳出來,或是在裡面,或是來來回回,試著把這樣的經驗,把這樣的故事說出來,然後讓讀者能夠去讀、去感受,並且希望這是一個好看的故事。後來對我來講其實最重要的是這件事情。
所以很多很深層、很痛苦的,那個過程當中起起伏伏非常多,但最後支持我去寫下去的就是──這些故事在召喚我,然後我深信故事是有力量的,我要為故事服務。我會希望讀者能夠去讀到這些故事背後,也許你們能夠去捕捉到的東西,它裡面有它的美好、有它的痛苦、也有它的瑕疵,我今天才發現裡面有一個錯字,非常的痛苦(笑),各式各樣的都在當中發生了。所以希望在場的,或者是在某處的人,在讀到這本書之後可以覺得這是一本好看的書,或者是讀得很痛苦很崩潰的書,但你願意試著去把它讀完,我想那就是對作者的我來講,最期待的一件事情。

▍我的後記

這是一個恐懼隨病毒蔓延的時刻,也是一個人們戴起口罩保護自我的時刻。然後——昨天,終於進行我的第一場新書分享會。
結束的時候身體和腦袋都是疲累的,心裡很滿,同時有些懊悔著自己沒有能夠把現場的每一張臉孔、每一個話語都好好記下來,也惦記著那些因為沒有時間、或是沒有勇氣所以沒能說出的聲音會是什麼。有時忽然一想,天哪,中間好幾個片刻,自己好像不小心說出很了不起的金句欸(喂);但很快又跳回去,想說自己是不是哪裡回應得不夠好,會不會還是傷害到了誰。
就像昨天一開場說的,我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自我懷疑的作者吧(笑)。
但真的,整場下來,我是滿足的,是開心的。能和這麼多讀者、甚至是還沒讀過書就大膽跑來這的人們面對面,即使(或者該說正好因為)口罩遮去大部分的臉孔,但從你們一雙雙專注的眼睛,我更確實地感覺被聽見了,然後,好像也更踏實一點地覺得……我真的寫了些「什麼」。
唉呀,所以新書分享會果然是辦給作者取暖用的啊(特別要感謝昨天大方接納並稱讚我書裡文字的讀者們,哈)。
我想我應該是真心相信「故事的召喚」與「故事的力量」吧。所以,容我直接在這引用書裡的一小段情節:
「即使,有些時候我們迷失了?」她的聲音變得有些沙啞。
「就像下午妳告訴我的。至少我們會知道,我們都還在路上。」
德吉看向我,然後垂下眼。「謝謝……你的這一塊石頭。」
我感覺左胸口有些重量。「是妳先給我的。」
「……我?」
我點點頭。
「噯,那不就成了一堵我們的嘛呢牆了?」
疫情仍讓人不安,恐懼也依舊存在,但如果我們都能允許自己有受傷的可能,願意冒一點險,願意繼續交換彼此的故事,或許這裡就會有那麼一堵隱形的嘛呢牆,一座——讓我們不再受困、不再感到孤單的空橋。
期待能聽到更多的聲音。

▍活動後的迴響 by Ruru

《空橋上的少年》矗立在書房裡最顯眼的位置,但我是那個沒有勇氣打開書的人,雖然拜作者之賜,有機會斷斷續續的看過幾個篇幅,也瞭解故事的走向,但是讀這本書,對我而言需要儀式、需要準備的。然而「對話的可能性」還是吸引了我,牽引著我坐在陌生的環境裡,靜靜地聽著每一段對話。
昨晚我像個偷人故事的竊賊般,心中也不斷想著「我是何其榮幸可以聽到這一段又一段的對話」,每一段對話都是那麼的不容易,但緩緩地說出,慢慢的回應,這樣一來一往的互動,是心中久違的美麗,也讓人覺得溫柔。
我始終相信,故事的匯合總有它的意義、更是有機會讓人找到力量。在這不容易生活的社會,我們不喜歡體制,卻也被體制逼著向前走,幸運的人,可以帶著僅剩的機會,決定前往的步伐與速度,沒那麼幸運的人,可能就被體制拋棄、遺忘了。誰能接住誰,更或者誰的靈魂從無破碎,我其實不知道,但在活得不痛快的情形下,讓故事有相遇、重新連結的機會,還是溫熱了心。
謝謝把故事寫出來的友人,因為這本書,我和我的朋友、同事也開啟了一些對話。在一杯茶的陪伴下,好好地開啟一段對話,這樣的情景仍讓我醉心,更提醒了自己要當一個溫柔的人。

▍活動後的迴響 by Sivi

感謝老天最後讓我還是趕到了新書分享會。這是一段很好的、讀者與作者的對話。
當天作者蔡伯鑫提到自己「會受傷」。
作為一位精神科醫師,又或是誰,都不是鐵打的。受傷的靈魂需要被誰拼補?蔡醫師給人的印象總是閃閃發光,好似鑽石,走在哪裡都有著光彩。但無論是任何材質都有其脆弱之處,堅硬無比的鑽石都會因撞擊而破碎,金屬也會凹陷,就算是流水也不能行過無痕。
那鑽石為何看起來閃閃發光?
沒有光線照耀折射出光彩,我們也看不出來它藏在透明之下的美,所以我們有了一個共同的期許──被看到。
那天讀者席上有著許多聲音,甚至有人揭露了自己的傷痛流下淚水,在那個場合之下希望被聽到、被看到、被理解些什麼。的確在書中,我們「看到」了朋城的的吶喊:「我有資格瘋掉啊,我有理由瘋掉啊,為什麼我沒有?」。看到之後映射在腦中,再釋放到耳裡並與之共鳴,無論是願意說出的「朋城」還是寫出文字的「伯鑫」都是勇敢的,那勇敢之後呢?
「治療就只是這樣?」忘記是讀者還是林蔚昀說道。
嗯對,就是這樣?礙於倫理醫病關係不會更近或是在治療室中的時間限制,我們的治療變得「有限」。可能很多個案都遇過自己講到話未說完語未落就被中斷了,有些不是滋味甚至有種「到底有沒有同理心啊?」的感覺。但或許這未完也意味著待續的可能性,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可以創造無限的機會,去繼續訴說、傾聽,甚至是理解。那是不是有了前進的可能?讓恐懼奔逃,讓不安出走吧。
宣告「今天」已經死亡之後,試著在明天活著。
感謝這本書,給了我們踟躅前行的可能。希望好的東西能夠逐漸被看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小說的李佳穎」自上一本小說《小碎肉末》16年之後帶來的新作品-一本前青春期小說。據作者本人的說法,本書寫作主軸是,「兩線故事,ABAB,A是主角寫的回憶錄,B是他正在寫回憶錄時所遇到的難題與種種查證,以及對書寫語言能反應多少真實(也就是小說與回憶錄唯一不同)或不反應真實的思考。」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這是一場收費的《沒有門檻的幸福》見面會,第二次聽作者-楊士毅說故事,第一次是《種子和風》的新書會,為啥我會去這個見面會呢?書寫得太感動了,我想聽聽作者親自說故事。 楊士毅說自己的故事只是引導讀者/聽眾回頭思考自己,心中放多少人,故事就越豐富,我是一位聽話的讀者,跟著他的脈絡又再一次的思考自己。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小品故事系列為一些小故事,其中包含一些事件或是一連串故事。 故事用意是寓含一些小道理。 故事主人會是以林小華為主和周邊朋友或是同學的一些小故事。
蔡美娟《生命之旅:一趟自我療癒之旅》:「書寫自我,其實是個再自然不過的本能和欲望,那是個我們想要統合自己內在雜音,黏合散亂脫落的生命歷史之欲望行動。如果我們不能滿足這欲望本身,終究會發現生命中有種孤單不是找人陪伴就能排解的,那是一種存在的孤單,那種孤單是因為我們離自己很遙遠。」
Thumbnail
小品故事系列為一些小故事,其中包含一些事件或是一連串故事。 故事用意是寓含一些小道理。 故事主人會是以林小華為主和周邊朋友或是同學的一些小故事。
Thumbnail
開始的旅程路線第二章 一封意外的簡詢,掀起了一個意外的旅程,也算是人生的另一個課程.... 張:夢夢今天忙了一整天有沒有記得用餐。 方:有的,謝謝,您呢? 張:有的,不知夢夢今天工作如何呢? 方:還好,但我不喜歡跟別人討論我的工作,謝謝.. 就在張志文跟方夢華聊天的同時,張志文也在跟另一名女林可可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小說的李佳穎」自上一本小說《小碎肉末》16年之後帶來的新作品-一本前青春期小說。據作者本人的說法,本書寫作主軸是,「兩線故事,ABAB,A是主角寫的回憶錄,B是他正在寫回憶錄時所遇到的難題與種種查證,以及對書寫語言能反應多少真實(也就是小說與回憶錄唯一不同)或不反應真實的思考。」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這是一場收費的《沒有門檻的幸福》見面會,第二次聽作者-楊士毅說故事,第一次是《種子和風》的新書會,為啥我會去這個見面會呢?書寫得太感動了,我想聽聽作者親自說故事。 楊士毅說自己的故事只是引導讀者/聽眾回頭思考自己,心中放多少人,故事就越豐富,我是一位聽話的讀者,跟著他的脈絡又再一次的思考自己。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小品故事系列為一些小故事,其中包含一些事件或是一連串故事。 故事用意是寓含一些小道理。 故事主人會是以林小華為主和周邊朋友或是同學的一些小故事。
蔡美娟《生命之旅:一趟自我療癒之旅》:「書寫自我,其實是個再自然不過的本能和欲望,那是個我們想要統合自己內在雜音,黏合散亂脫落的生命歷史之欲望行動。如果我們不能滿足這欲望本身,終究會發現生命中有種孤單不是找人陪伴就能排解的,那是一種存在的孤單,那種孤單是因為我們離自己很遙遠。」
Thumbnail
小品故事系列為一些小故事,其中包含一些事件或是一連串故事。 故事用意是寓含一些小道理。 故事主人會是以林小華為主和周邊朋友或是同學的一些小故事。
Thumbnail
開始的旅程路線第二章 一封意外的簡詢,掀起了一個意外的旅程,也算是人生的另一個課程.... 張:夢夢今天忙了一整天有沒有記得用餐。 方:有的,謝謝,您呢? 張:有的,不知夢夢今天工作如何呢? 方:還好,但我不喜歡跟別人討論我的工作,謝謝.. 就在張志文跟方夢華聊天的同時,張志文也在跟另一名女林可可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