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色巨塔裡尋找自己的位置──《空橋上的少年》醫學x閱讀講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醫學翻攝自2020年6月 《Cheers快樂工作人 學習歷程專刊:15歲生涯探索就定位》
主講:蔡伯鑫
日期:2020/05/15(五)18:00-20:00
地點: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我的後記

晚上受邀至北醫,為醫學系「初階臨床體驗」的課程進行一場有些特別的茶會講座。
特別在哪?第一,因為疫情,它是遠距進行。我在偌大的講堂裡,對現場個位數的學生實體演講,同時線上有約莫七十位同學默默聆聽,偶爾留言回應(但沒有人斗內XD)。我得倚賴少少的現場回饋去感受到,嗯,真的有人在聽我說話,這讓今天的演講比平常來得費力又不安一些,但似乎也讓現場(以及在電腦或手機前的他處)顯得莫名有種私密感,或者說是安全感。
而這大概也我這場講座另一個不太尋常的地方。負責這門課程的老師在結束時說,我的演講「很另類的勵志」。自從開始寫書,我開始更加學習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做任何演講,而且,像今天這樣為醫學系學弟妹分享的講座(雖然稱呼為學弟妹,但其實在我進入醫學系時他們大多還沒出生),去多說我個人的故事,似乎顯得再合理不過了。
所以,如同《空橋上的少年》裡那個年輕的醫師,在我今天所述說的一個個故事裡,我希望呈現的,不是一個成功的樣版或model,而就是一個人,帶著猶豫、恐懼,卻也不斷在未知中前行。何謂醫者,何謂治療,從一個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一個醫師作家的自身經驗中,希望引起同學們的一些反思,也提供一個另類的觀點。
所謂後現代,不就是這樣嗎?當我們在現實中感到受困,我們都會渴望找到一些新意、一些替代的可能性,像是尋找一個出口。也許有些奇特、有些另類,卻正是我們在日復一日的學習或工作中,微小的、促發改變的契機。
特別感謝邀請我過去演講的欣怡同學(從她拿給我簽名的書來判斷,顯然也是超認真讀者!),也謝謝今天在現場、或在線上聆聽的每一個人。雖然今晚的形式像是我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說著故事,但正是因為有你們的默默聆聽,我相信的新的故事──你的,以及我的,都會繼續發展下去。

▍後續類似場次

日期:2020/09/18(五)18:20-20:00
地點:基隆,瀞咖啡
主辦:基隆長庚精神科
日期:2020/12/04(五)19:00-21:00
地點:台北,陽明大學活動中心1樓 第3會議室
主辦:陽明大學精神醫學服務隊

▍專業演講

日期:2020/06/19(五)09:30-12:30
地點:台北,台北市東區少年服務中心
講題:與青少年在對話中共舞──從後現代立場談轉化的歷程
日期:2020/12/25(五)12:30-13:30
地點:台北,北醫精神科
講題:在逃離與受困之間──從《空橋上的少年》談拒學青少年的治療
日期:2021/03/20(六)16:00-17:00
地點:台北,大院子
講題:從《空橋上的少年》談ADHD與拒學青少年的治療
日期:2021/04/23(五)14:00-17:00
地點:台北,法官學院
講題:理解青少年的發展困境──從醫療及敘事的雙重觀點
日期:2021/08/31(二)15:00-16:30
地點:(視訊)林口長庚精神科
講題:在逃離與受困之間──從《空橋上的少年》談拒學青少年的治療
日期:2021/09/24(五)15:10-16:40
地點:(視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講題:從《空橋上的少年》談青少年拒學與網路成癮

日期:2023/09/15(五)12:30-14:00
地點:台北,耕莘醫院
講題:員工親職講座──在軌道上與不在軌道上的長大之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主講:蔡伯鑫 主持:吳昌政(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日期:2020/03/20(五)15:00-17:00 地點:台北,建國中學 ▍空橋上的少年:獻給長大之前的我們 by 吳昌政 今天邀請到高中同學蔡伯鑫來談《空橋上的少年》,作為四月以後「小說與哲學」課程的暖場。 若不是經他提醒,我幾乎忘記今日的博學…
主講:蔡伯鑫 與談:林蔚昀(作家) 日期:2020/02/21(五)19:00-20:30 地點:台北,金融廣場書店 ▍上篇 蔡伯鑫(以下簡稱蔡):這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雖然我在12年前寫了一本書(《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許大家會習慣稱呼我為蔡醫師,但現在坐在這裡…
主講:蔡伯鑫 主持:吳昌政(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日期:2020/03/20(五)15:00-17:00 地點:台北,建國中學 ▍空橋上的少年:獻給長大之前的我們 by 吳昌政 今天邀請到高中同學蔡伯鑫來談《空橋上的少年》,作為四月以後「小說與哲學」課程的暖場。 若不是經他提醒,我幾乎忘記今日的博學…
主講:蔡伯鑫 與談:林蔚昀(作家) 日期:2020/02/21(五)19:00-20:30 地點:台北,金融廣場書店 ▍上篇 蔡伯鑫(以下簡稱蔡):這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雖然我在12年前寫了一本書(《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許大家會習慣稱呼我為蔡醫師,但現在坐在這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與蔡兄的隨意對話探索了各種有趣的社會議題,從健保政策到全民運動的鼓勵。透過他們的閒聊,作者提出了針對目前臺灣社會的觀察與建議,試圖引發公眾對政策執行的思考,並對未來的可能性進行展望。這些小人物的想法雖然非正式,卻充滿了幽默與智慧,值得一讀。
Thumbnail
「演講?怎麼可能?!我耶⋯⋯」 去年底,我收到來自台中大屯扶輪青年服務社社長的訊息。 他看見了我在網路上分享的文章,覺得我的堅持精神令人佩服, 想邀請我到社團分享自己的經驗。這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榮幸! 不過,當我收到邀約時,第一反應是拒絕。 因為我打從心裡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教別人,也沒有
  一個演講中真誠的部分取決於它鑲嵌在世界的什麼場合,而這樣的真誠,也往往是讓這場演講能有最大啟發性與價值的核心要素。在這個時代裡面,最常有機會帶來啟發性的是學校畢業演講。無論講者是誰、通常在乎什麼,這天將這一切內容組織起來的思路會非常接近「如果我是一個要獨自面對社會的年輕人,我最需要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他鄉遇故事 我在嘉義讀大學時,生性內向的我跟著老師跑了幾次田調後,開始有了四處探訪的興趣,聽了許多有趣的在地小故事。而其中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並引領我找到這所秘密基地。 這個故事關於一位嘉義的醫生,他長於醫生世家,不過與大眾對醫生的印象不同,他生性豪邁,常口嚼檳榔、腳踩拖鞋,不將心力用在升遷
Thumbnail
以藥物、話語醫治陪伴患者,聊天聊到奶奶記起了女兒的名字,也能聊到理解抗拒洗澡的爺爺原來是有童年創傷,她創造了一個愛與關懷的診間。在她的診所,有志工陪伴、候診時可以做重訓,還提供很有趣的手作課程:療癒香氛、畫畫等,如果患者認知功能未退化,她還開辦志工訓練課程,鼓勵他們申辦志工證,到圖書館服務。
Thumbnail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啟動「淨零青年沙龍」專案,希望透過影響力人物與青年的對談探討青年在永續轉型下的需求。此次邀請中研院李遠哲院士和台大詹長權特聘教授,就「對焦公正轉型前景中的青年主體」展開專題演講,對青年代表提出的「如何跨域溝通推動永續轉型」與「永續與經濟成長之間的衝突」問題提出深遠的洞見。
Thumbnail
花蓮縣議員魏嘉賢(前花蓮市長)與臺中市政府顧問蔡壁如(前民眾黨立委、柯文哲核心幕僚)26日下午,受花蓮市青年公共事務促進會邀請,在花蓮市的咖啡廳舉辦青年座談交流活動,雙方針對青年參政與城市治理的議題進行意見交換,並聽取青年朋友的需求和困難,希望藉由聽取和分享彼此的經驗。
Thumbnail
我們閱讀了一本名為《在奇幻地》的書,作者是東華大學的林徐達教授。醫療領域的語言充滿了病理化的特徵,這本書籍從內部觀點探討醫療體制與文化,並賦予其新的詮釋方式,試圖探索在醫療中如何實現人性化的可能性。我們將閱讀到的知識與接線實務工作結合討論,整理如下: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病識感、病房管理、出院準備計畫。
Thumbnail
出生於清貧的彰化農村,一直努力向學,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成為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以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更開創出花東麻醉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  一月十九日,節氣進入大寒,但在花蓮慈濟醫院一樓大廳,卻洋溢著歡喜的暖流。許多醫學生、醫師、護理同仁都來
Thumbnail
透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信託成癮防制暨政策研究中心所舉辦的會前動機式晤談工作坊(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workshop)的深入學習與實踐,擁有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博士班學生陳映竹分享對於MI的心得與感想。通過此次MI工作坊的參與,對陳映竹未來從事身體活動促進.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與蔡兄的隨意對話探索了各種有趣的社會議題,從健保政策到全民運動的鼓勵。透過他們的閒聊,作者提出了針對目前臺灣社會的觀察與建議,試圖引發公眾對政策執行的思考,並對未來的可能性進行展望。這些小人物的想法雖然非正式,卻充滿了幽默與智慧,值得一讀。
Thumbnail
「演講?怎麼可能?!我耶⋯⋯」 去年底,我收到來自台中大屯扶輪青年服務社社長的訊息。 他看見了我在網路上分享的文章,覺得我的堅持精神令人佩服, 想邀請我到社團分享自己的經驗。這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榮幸! 不過,當我收到邀約時,第一反應是拒絕。 因為我打從心裡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教別人,也沒有
  一個演講中真誠的部分取決於它鑲嵌在世界的什麼場合,而這樣的真誠,也往往是讓這場演講能有最大啟發性與價值的核心要素。在這個時代裡面,最常有機會帶來啟發性的是學校畢業演講。無論講者是誰、通常在乎什麼,這天將這一切內容組織起來的思路會非常接近「如果我是一個要獨自面對社會的年輕人,我最需要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他鄉遇故事 我在嘉義讀大學時,生性內向的我跟著老師跑了幾次田調後,開始有了四處探訪的興趣,聽了許多有趣的在地小故事。而其中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並引領我找到這所秘密基地。 這個故事關於一位嘉義的醫生,他長於醫生世家,不過與大眾對醫生的印象不同,他生性豪邁,常口嚼檳榔、腳踩拖鞋,不將心力用在升遷
Thumbnail
以藥物、話語醫治陪伴患者,聊天聊到奶奶記起了女兒的名字,也能聊到理解抗拒洗澡的爺爺原來是有童年創傷,她創造了一個愛與關懷的診間。在她的診所,有志工陪伴、候診時可以做重訓,還提供很有趣的手作課程:療癒香氛、畫畫等,如果患者認知功能未退化,她還開辦志工訓練課程,鼓勵他們申辦志工證,到圖書館服務。
Thumbnail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啟動「淨零青年沙龍」專案,希望透過影響力人物與青年的對談探討青年在永續轉型下的需求。此次邀請中研院李遠哲院士和台大詹長權特聘教授,就「對焦公正轉型前景中的青年主體」展開專題演講,對青年代表提出的「如何跨域溝通推動永續轉型」與「永續與經濟成長之間的衝突」問題提出深遠的洞見。
Thumbnail
花蓮縣議員魏嘉賢(前花蓮市長)與臺中市政府顧問蔡壁如(前民眾黨立委、柯文哲核心幕僚)26日下午,受花蓮市青年公共事務促進會邀請,在花蓮市的咖啡廳舉辦青年座談交流活動,雙方針對青年參政與城市治理的議題進行意見交換,並聽取青年朋友的需求和困難,希望藉由聽取和分享彼此的經驗。
Thumbnail
我們閱讀了一本名為《在奇幻地》的書,作者是東華大學的林徐達教授。醫療領域的語言充滿了病理化的特徵,這本書籍從內部觀點探討醫療體制與文化,並賦予其新的詮釋方式,試圖探索在醫療中如何實現人性化的可能性。我們將閱讀到的知識與接線實務工作結合討論,整理如下: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病識感、病房管理、出院準備計畫。
Thumbnail
出生於清貧的彰化農村,一直努力向學,從為父親奔走醫藥費的公費醫學生,到成為花東唯一醫學院的院長。陳宗鷹以水牛般的毅力、回報社會的感恩心,不但翻轉人生,更開創出花東麻醉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多重宇宙。  一月十九日,節氣進入大寒,但在花蓮慈濟醫院一樓大廳,卻洋溢著歡喜的暖流。許多醫學生、醫師、護理同仁都來
Thumbnail
透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信託成癮防制暨政策研究中心所舉辦的會前動機式晤談工作坊(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workshop)的深入學習與實踐,擁有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博士班學生陳映竹分享對於MI的心得與感想。通過此次MI工作坊的參與,對陳映竹未來從事身體活動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