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島一命、死裡求生—高登島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文章:讀行俠readingwalk

最近在Youtube網站上看到一部影片,是拍攝馬祖高登島上的戰備狀況,這部影片拍得非常的寫實,讓我回憶起當年在高登島的種種,彷彿又把我帶回年輕時在馬祖服役的情形。

為什麼我覺得這部影片拍得非常的真實,因為當年我的駐地是在馬祖南竿的防衛部,我記得當時是民國76年3月份,天氣很冷,東北季風非常的強,海象也很不好,我當時任職於馬防部陸海通信排,也就是俗稱的艦管排,擔任少尉艦砲觀測官。

當時我奉命和一位下士通信班長要到高登島去視察據點,我們倆個一大早就從南竿的福澳港搭海軍的LCU登陸艇來到北竿,等候隔天一大早再搭船到高登島。

次日一大早,我們搭車來到北竿的一個小漁港,就是橋仔港。每個要去高登島的人,都必須從這個港口登船,早上約莫九點的時候,我們已到達橋仔港,由於船還沒到,我們就坐在堤防邊等候,當天天氣很不好,溫度大概只有攝氏10度左右,我從港口向外海看去,整個海面都翻白浪,可見浪不小。此時的心情很是落寞,也很悲涼。後來我每次只要看到高登島的影片,這種感覺就不由自主的浮上來。特別是在民國70年代,兩岸還處在敵對狀態之下,來外島服役已經夠悲慘了,結果今天我卻要去外島中的外島,那種肅殺、淒涼與無奈的心情,只有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之下,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

等了半個小時,突然聽到有人喊船來了準備登船,此時我向港口邊望了半晌,怎麼沒看見船啊,順口問了身旁其他單位的阿兵哥,他們告訴我前方的小漁船就是了。甚麼,小漁船。我還以為要搭海軍的LCU登陸艇或LCM登陸小艇,原來是老百姓的小漁船,沒搞錯吧!此時我邊走向漁船、邊向外海看去,天哪!浪這麼大,船這麼小,這要開到高登島,會不會在半途翻船啊?萬一掉在海裡,不淹死也會凍死,橋仔港講是講港口,這可是甚麼碼頭都沒有。要登船的方式就是將漁船的船首靠近沙灘,有四個人站在海中,左右各兩個,雙手扶著一塊長木板,然後我們再從木板上走上船,這塊木板不但會上、下晃;還會左、右移動;而且還前、後跑來跑去的,站在木板上看著腳下方的海水,一下子漲潮,水都淹上來;一下子又退潮,木板又出現,簡直就是在測試平衡感。

好不容易登上了船,結果更慘的在後面,整艘漁船上滿滿的貨物,船艙內連站的地方都沒有,所有人都是扶著船舷站著,或是坐在貨物上。原來這艘船是每三天運補高登島的菜船,船艙內都是蔬菜、罐頭、雜糧、食用油、還有好幾桶瓦斯桶,再加上我們這些要上島的官兵,整艘船吃水很深,海水都快淹到船沿邊了。影片上看到的船就是菜船,只是他們是拍片所以做做樣子,當年可是整艘船滿滿貨物,而且風浪比影片上還要大。

海上驚險了快一個小時,高登島終於就在眼前了。高登島有兩個港口,一個是「英雄港」,也就是影片上看到海邊有一個水泥做的斜坡,一直延伸到海裡,岸邊有一個水泥做的城門,上面寫著高登島,這個港口可以讓海軍的LCU或LCM直接搶灘登陸,相對起來比較安全;另一個港口叫做「大維港」,它是建在岩石上,有一個水泥做的平台,菜船無法直接靠岸,必須在船前及船後有人拿著長竹竿,竹竿末端綁著一個鐵製的彎鉤,船的前、後兩端拿竹竿的人,將彎鉤鉤在水泥平台上,再把船拉近平台,此時浪大的時候,船忽上忽下,這時候下船必須等船由下往上升起時,超過平台立刻跳船,絕不可以當船由上往下降的時候跳船,因為很容易掉到海裡。我當時就是從「大維港」下船的,這也是我這趟高登行最危險的時候,還好順利下船。

上了高登島,我直接就到島上最高點,也就是營部的所在地(當年高登島是一個加強營駐防,加上防衛部的砲兵及其他支援單位,約有800多人在島上),因為我們艦管排的據點都位於指揮所旁邊,戰時直接歸各防區最高指揮官所指揮。

駐點在此的士兵跟我說:為什麼晚上不可以偷跑出去,因為這裡一到晚上立刻陣地關閉,只要看到外面有任何會動的東西,衛兵不待命令立刻開槍,你跑出去被打死算你活該,因為早年都有大陸的水鬼跑來摸哨,當年金馬地區第一個抓到水鬼的地方就是高登島,捉到水鬼的那個衛兵就是汪喜田,在島上我還去看過他的銅像呢。

這部影片上看到一些地方都是我曾去過的,影片拍得很像當年我在島上的情形及感受,所以非常的真實,唯一有問題的地方就是那裏怎麼會有公用電話(影片中營長打電話給他太太的那一幕),當年我在島上除了軍線電話及無線電載波外,是沒有其他通訊設備的,這點就有點不真實,也許是之後裝的吧?

總之這部影片拍得很不錯,讓我有種重歷其境的感覺,也讓沒有經歷過兩岸敵對時期的朋友們,可以感受一下當年的肅殺氣氛。

讀行俠readingwal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黑咖啡的沙龍
12會員
124內容數
馬祖當兵趣:這裡是我在馬祖服兵役所遇到的種種趣事,有苦、有樂,讓當過兵的(特別是在馬祖)一起回憶軍旅過往,讓沒當過兵的有能體會一夏當年當兵的趣聞。
黑咖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18
2022/06/18
2022/06/11
2022/06/11
2022/05/28
民國77年01月13日這一天,在那個年代的台灣發生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那就是總統蔣經國先生逝世,而此時的我正好在馬祖外島當兵,今天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當年的馬祖外島是如何經歷「經國先生」過世及如何加強戰備任務。 讀行俠readingwalk
Thumbnail
2022/05/28
民國77年01月13日這一天,在那個年代的台灣發生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那就是總統蔣經國先生逝世,而此時的我正好在馬祖外島當兵,今天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當年的馬祖外島是如何經歷「經國先生」過世及如何加強戰備任務。 讀行俠readingwalk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無預警地,我已上船了。
Thumbnail
無預警地,我已上船了。
Thumbnail
天發白了,跑到船弦,看到了風聞中的馬祖列島,這就是我的目的地了。
Thumbnail
天發白了,跑到船弦,看到了風聞中的馬祖列島,這就是我的目的地了。
Thumbnail
在南竿休整一個多星期,後來有台灣的交通船526軍艦及幾艘補給艦要運補馬祖,當年一個月有三個航班的交通船運補,而這星期剛好輪到我背值星,所以今晚的福澳港清運就由其他排級幹部帶隊前去,晚上我再督促留守弟兄準備宵夜,以便在子夜的時候送到福澳港給清運的人員補充體力。 讀行俠readingwalk
Thumbnail
在南竿休整一個多星期,後來有台灣的交通船526軍艦及幾艘補給艦要運補馬祖,當年一個月有三個航班的交通船運補,而這星期剛好輪到我背值星,所以今晚的福澳港清運就由其他排級幹部帶隊前去,晚上我再督促留守弟兄準備宵夜,以便在子夜的時候送到福澳港給清運的人員補充體力。 讀行俠readingwalk
Thumbnail
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航行,交通船終於抵達了西莒島的青番港(現在好像改名為青帆港)。對比於台灣,南竿島是另外一個世界;而對比於南竿,莒光島又是另外一個世界。這時對於莒光島的感受我實在無法形容,只覺得時光好像倒流到清末民初的年代,在南竿我還沒有這種感覺,可是在這裡這種感覺非常的強烈。
Thumbnail
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航行,交通船終於抵達了西莒島的青番港(現在好像改名為青帆港)。對比於台灣,南竿島是另外一個世界;而對比於南竿,莒光島又是另外一個世界。這時對於莒光島的感受我實在無法形容,只覺得時光好像倒流到清末民初的年代,在南竿我還沒有這種感覺,可是在這裡這種感覺非常的強烈。
Thumbnail
在當年那個年代,「共匪」只出現在書本及電視裡,而今天卻實實在在地就在我眼前出現,也是我第一次這麼接近他們並且還開槍射擊,不知道他們船上是否也有武裝,如果有的話,也還好他們沒有開槍還擊,否則就引起槍戰了,這也是我在馬祖外島服役二年很深刻的經歷。
Thumbnail
在當年那個年代,「共匪」只出現在書本及電視裡,而今天卻實實在在地就在我眼前出現,也是我第一次這麼接近他們並且還開槍射擊,不知道他們船上是否也有武裝,如果有的話,也還好他們沒有開槍還擊,否則就引起槍戰了,這也是我在馬祖外島服役二年很深刻的經歷。
Thumbnail
由於無線電連連部通知,為了清查艦管排在各離島的無線電AN/PRC-47的裝備,因此要我安排時間至各離島清查,並藉此去慰勞駐守離島的弟兄,我首先要去的離島是西莒島及東莒島兩個離島,出發前排部的文書兵幫我辦好出港證,這兩個島前後我一共去過兩次,這次是我第一次去,所以覺得很新鮮。
Thumbnail
由於無線電連連部通知,為了清查艦管排在各離島的無線電AN/PRC-47的裝備,因此要我安排時間至各離島清查,並藉此去慰勞駐守離島的弟兄,我首先要去的離島是西莒島及東莒島兩個離島,出發前排部的文書兵幫我辦好出港證,這兩個島前後我一共去過兩次,這次是我第一次去,所以覺得很新鮮。
Thumbnail
到了排部我就看到營房牆壁上有個海軍陸戰隊的隊徽,因為艦管排原來是屬於海軍陸戰隊的單位,民國60幾年外島的海軍陸戰隊全數撤回台灣本島(只留烏坵駐守),艦砲觀測的任務則移由陸軍來執行,而在這隊徽的兩邊有兩行字,描述艦管排的任務:
Thumbnail
到了排部我就看到營房牆壁上有個海軍陸戰隊的隊徽,因為艦管排原來是屬於海軍陸戰隊的單位,民國60幾年外島的海軍陸戰隊全數撤回台灣本島(只留烏坵駐守),艦砲觀測的任務則移由陸軍來執行,而在這隊徽的兩邊有兩行字,描述艦管排的任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