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秘密-給父母的悄悄話8之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些年愈來愈常在公共場所看到沒有規矩,甚至像是小霸王般目中無人的孩子,然而陪伴在旁的父母親卻非常淡定地毫不制止或教導。其中除了極少數的孩子也許有天生的精神障礙,我相信大多數應該是正常只是缺乏家教的孩子。

我總是覺得台灣有不少家長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所採取的方法與重點剛好顛倒了。往往在孩子還小時,崇尚開放式的教育,以專家的話為聖旨,說「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認為一切事情都必須跟孩子「好好商量」,以致於孩子才剛學會走路、講話,就讓孩子予取予求。其實父母就是父母,在孩子習慣與人格養成的初期,不應該以「當孩子的朋友」為藉口放棄管教的責任,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從小要求他們負責任守紀律,如此才有利於一路陪伴他們度過青春的叛逆與狂飆期。

當孩子的紀律與常規都順利養成,而且對人體貼有禮貌,家長就能夠放心讓孩子獨立自主去處理事情。一個從小被父母寵慣著長大,被過度安排的孩子,是無法在這個競爭劇烈的社會生存下來的,而且挫折容忍力也是這個時代孩子最欠缺的一堂課,因此在可控制情況下,父母也應該在生活中,有機會讓孩子可以受點苦,可以傷心難過,好好哭一場。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的父母最該學習的。有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頂尖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好不容易出現在孩子面前時,不是動口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地寵溺孩子,父母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觸犯如此兩極化的情況。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若家長分不清「尊重」與「放縱」的差別,對於「讚美」與「獎賞」的使用也不夠謹慎的話,也許就會養出一個自我中心的小霸王,當孩子還小時尚不覺得有何不妥,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逐漸脫離父母掌握,這時父母開始擔心孩子變壞,反而採取高壓手段,以「我是為你好」為藉口阻斷了親子坦誠溝通的機會。

  孩子小時候理智分析的大腦發展尚未成熟,實在不必耗太多心神溝通講道理,他們也沒有太多能力來自主選擇,父母陪伴重點反而該放在生活常規的養成及負責自律的習慣。到了青春期階段,一個行為舉止讓大人放心的孩子,父母才可以跟孩子以朋友般的態度相處以及互相分享心靈的感受,親子間的親密感才有可能真正的建立。


不過當我強調負責、自律這些生活常規一直是我教養孩子最核心的努力目標時,引起了不少共鳴與回嚮,當然,其中也一定包含了許多的誤解。

前一陣子,曾接到一封朋友寄來的信件提醒,他的孩子在公立幼兒園讀中班,發現當遊戲時間孩子在遊戲區玩時,老師居然規定小朋友玩具該怎麼玩,遊戲過山洞也必須遵守從那裏進那裏出,當他跟老師溝通應該讓孩子自在的玩,想不到老師居然拿出我這篇文章給他看,並且在「從小要求負責任守紀律」這句話旁以紅線圈出,老師暗示是在教導孩子守紀律。

的確,以玩遊戲這點來看,這位老師似乎誤解了我的意思。我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要求孩子一定得養成的紀律與常規,是指生活作息以及待人接物這類與人相處的品德方面,至於學習的內容與方式,是非常開放甚至可以說是浪漫的。

所謂生活作息包括幾點鐘睡覺,幾點鐘起床,飲食習慣(少吃油炸食物不吃零食,只能喝白開水),每天必須運動的習慣等等,當然,從情境塑造養成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紀律也是我們教養的重點。其他如每天必須分擔做家事,也是沒得討價還價的,另外假日參加活動或當志工時,也正是訓練孩子在與同儕或大人互動時表現恰當舉止的大好時機。

我相信這些要求與學習內容的開放是不衝突的,像我們跟孩子平常在家一起看電影、看小說,假日上山下海攀岩溯溪,玩得很瘋,百無禁忌,讓孩子的想像得以天馬行空。

我覺得當孩子作息有規律,生活單純且穩定,就可以不必要為日常瑣事傷腦筋,省下的精力反而可以好好放在學習內容的多樣化。總是覺得把時間在浪費處理混亂的生活細節與物質欲望,是非常可惜的。

而且我所要求孩子養成的學習紀律主要是一種自我要求的態度,不是標準答案的訓練,更不是抹殺自由創意的想像,也不是過度安排孩子大小事。

當一個孩子能夠自我負責,加上良好的生活常規,就是我所謂的有紀律,這種紀律對於創意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做了一輩子創意工作的著名建築師潘冀與廣告才子孫大偉,就曾經一再強調,講究紀律,對做創意的人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非常有紀律的人,才能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來思考,並且將創意執行出來。

我們往往以為創意這種能力是天生的,有這種才華的人,當需要時就會迸出創意來,其實並不是,根據研究,創意的來源不是靈光一閃,它得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培養,在不斷挫折中反覆練習,在不斷失敗中仍能夠有勇氣繼續挑戰,所有成功的創意,全都須經歷一段漫長且既專注又有紀律的努力過程。

因此,我們在支持孩子多元發展並鼓勵他們懷抱夢想之餘,也要記得,若孩子的自我控制不足,沒有學習的紀律,是無法逐夢踏實的,那麼也許會在遭遇挫折後一蹶不振,甚至產生嚴重的情緒困擾或負面的人格特質,那麼離我們當初的想像反而愈來愈遙遠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生活中常看到許多驕縱奢華,目空一切的小孩,感慨之餘不免想到,難道他們的父母親不知道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嗎?甚至也有許多家境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到了三十來歲,在保護之下變成了逃避工作與挑戰,無所事事在家當米蟲的「啃老族」。   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最後會非常不快樂,美國有個調
Thumbnail
在生活中常看到許多驕縱奢華,目空一切的小孩,感慨之餘不免想到,難道他們的父母親不知道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嗎?甚至也有許多家境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到了三十來歲,在保護之下變成了逃避工作與挑戰,無所事事在家當米蟲的「啃老族」。   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最後會非常不快樂,美國有個調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小孩成長的過程,會觀察大人的互動模式發展出自己與其他人的相處模式,也會因為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行為。他們是很直觀的生物,沒辦法同時理解好幾種標準,所以從小建立規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Thumbnail
小孩成長的過程,會觀察大人的互動模式發展出自己與其他人的相處模式,也會因為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行為。他們是很直觀的生物,沒辦法同時理解好幾種標準,所以從小建立規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Thumbnail
孩子無法自動自發怎麼辦? 其實我們可以從「管教權限」與「孩子發展階段」組合出針對青少年孩子的親子溝通術,讓青少年孩子「聽得順耳」而且「聽得懂」,或許就能養成青少年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
Thumbnail
孩子無法自動自發怎麼辦? 其實我們可以從「管教權限」與「孩子發展階段」組合出針對青少年孩子的親子溝通術,讓青少年孩子「聽得順耳」而且「聽得懂」,或許就能養成青少年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
Thumbnail
在學校工作時常會需要進行家長諮詢,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在嚴厲與放任兩極之間遊走,不是過度管教、打罵孩子,就是放任式管教讓孩子騎到自己頭上,進而苦惱著孩子講不聽,做家長的該怎麼辦?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後者,提供家長們一些方向。
Thumbnail
在學校工作時常會需要進行家長諮詢,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在嚴厲與放任兩極之間遊走,不是過度管教、打罵孩子,就是放任式管教讓孩子騎到自己頭上,進而苦惱著孩子講不聽,做家長的該怎麼辦?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後者,提供家長們一些方向。
Thumbnail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但同時,父母也要有耐心,如果少了從容的心情,再
Thumbnail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但同時,父母也要有耐心,如果少了從容的心情,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