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自律小孩的秘密(上)】如何讓青少年孩子自律自主?用青少年「聽得懂且順耳」的方式好好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疫情關係,只要在家上線上課程又沒期末考,孩子整個『鬆』掉」
「大家喊著『停課不停學』,但該怎麼讓孩子自動自發學習?」
「進入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常常陰陽怪氣」
「左耳進右耳出,跟他講了半天也沒用」

 青少年本身就是一個看似比較「神秘」的時期,孩子開始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漸漸地,青少年悶在心裡的話、不願意被管的事情也越來越多......遇上疫情不能去學校,考試和學校約束力大減的情況下,許多孩子們變得懶散、沒有動力學習。

 此情況下,其實我們可以從「管教權限」與「孩子發展階段」組合出針對青少年孩子的親子溝通術,讓青少年孩子「聽得順耳」而且「聽得懂」,或許就能養成青少年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

什麼要管?什麼不該管?認識青少年眼中的「家長管教權限」

 面對青少年生活中的大小事,從個人的生活作息、品格禮貌、在外的交友活動,再到課業表現等等,各式各樣的任務,家長到底要管哪些面向?又或者該優先管什麼比較重要?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青少年眼中的「家長管教權限」來解答!

 「管教權限」指的是父母可管教子女權力,也就是在青少年子女的心中,有些事情「爸/媽理應管教我,我無論認不認同,我都會聽話!」,但有些事情屬於「我自己的事,最好不要管太多,不然我會生氣!」

進一步了解孩子對家長「管教權限」的想法,發現讓孩子會聽話、服從管教的情況,通常在孩子心目中具備兩大特性:「認為家長有責任管」且「認為自己有義務聽話」。例如,當孩子能打從心底覺得「這件事爸/媽本來就該管,我也該聽話,是孩子自願服從的最佳狀態!

管教權限告訴我們的事:多管品德,別管太多孩子的交友



raw-image

 台灣教育心理學者以問卷調查約500位五至八年級青少年心聲,統計分析後發現整體而言:青少年最「認為家長有責任管」的面向是「品德」及「學習」領域;而青少年最「認為自己有義務聽話」的面向則是「品德」和「生活」領域。

相反地,青少年最「不認為家長有責任管」也「不認為自己有義務聽話」都指向「朋友」領域。這樣的結果也呼應青少年發展重點任務「同儕關係」,此時朋友是特別重要的存在,青少年藉由同儕關係找到自我認同和價值感,是特別「自己」的一件事。

 或許,從孩子認同家長管教的面向出發,更能順應孩子心理發展的狀態,管起來孩子也比較聽得進去、願意服從採納,家長事半功倍,親子關係也更易融洽。

該怎麼管?從「自律發展階段」說孩子聽得懂的話

 在了解適合管哪些面向後,進一步了解「怎麼管比較有用」吧!自動自發、自主自律的孩子,應該是眾多家長的嚮往;但其實,不太可能有「天生自律」的孩子。自律習慣的培養,需要從孩子「發展階段」出發。


raw-image

 瑞士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觀察兒童行為發現孩子的道德觀發展具有「無律、他律、自律」三階段。由此可知,自律是隨著孩子的發展慢慢養成,需從生物本能反應開始,漸漸的受他人約束,其後發展到能夠自我判斷、為自我行為負責的階段。

 這三個階段的進展,一方面受到年齡之心理發展程度影響,另一方面則依個體實際的發展情況而略有差異。每個人可能都有些面向還在無律或他律的階段,而有些面向則已經能發展出自律的習慣。

 因此,家長們可以從適合管教的領域出發,例如首先著重「品德」,其次是「生活」和「學習」領域,先觀察孩子分別屬於哪一個發展階段。接著,在因應階段,「說孩子聽得懂」的話,引導孩子從無慮到他律、他律到自律,已經自律的面向則繼續維持好習慣!

進一步了解:如何引導孩子變自律?用「自律五要素」漸進式引導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蔡季葦、黃珮甄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榮淑媚
製圖/雞湯來了特派員黃子芸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林惠雅(2012)。管教責任性、服從義務性與服從管教。教育心理學報,44(1),139-157。
張文哲(2013)。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學副文化。
林建平(2005)。自律學習的理論與研究趨勢。國教新知,52(2),8-25。
Pintrich, P. R. (2000). 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M., Boekaerts & P. R., Pintrich (Eds.), Handbook of self- regulation (pp. 13-39).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Schunk, D. H. (1996).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 tional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entice-Hall.
Stone, N. J. (2000).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libr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Vol. 12, No. 4, 437-475.
Zimmerman, B. J., & Risemberg, R. (1992).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in gifted students. Roeper Review, Vol. 15, 2, 98-101.
Zimmerman, B. J. (2000). Attaining self-regulation: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In M. Boekaerts, P. R. Pintrich, & M. Zeidner (Eds.),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pp. 13- 39). New York: Academi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雞湯來了的沙龍
10會員
28內容數
雞湯來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28
現在很紅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一詞,起先是由美國學者提出,形容過度焦慮與介入孩子生活的家長。這樣的觀念在日本同樣備受關注,發展為新名詞「(恐龍)怪獸家長」,意指「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講理的監護人」。
Thumbnail
2021/09/28
現在很紅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一詞,起先是由美國學者提出,形容過度焦慮與介入孩子生活的家長。這樣的觀念在日本同樣備受關注,發展為新名詞「(恐龍)怪獸家長」,意指「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講理的監護人」。
Thumbnail
2021/09/28
「先將設立的理想型條件列出來,然後用電腦分析、引用大數據配對、清查身家背景,最後再簽訂婚前協議,進而快速鎖定「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伴侶,是避免浪費彼此時間的相親模式。」 這是《戀愛是科學》女主角顏霏主張的戀愛SOP,在劇中 ,她開設一間名為「戀愛科學婚姻仲介所」的公司,藉由大數據的分析...
Thumbnail
2021/09/28
「先將設立的理想型條件列出來,然後用電腦分析、引用大數據配對、清查身家背景,最後再簽訂婚前協議,進而快速鎖定「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伴侶,是避免浪費彼此時間的相親模式。」 這是《戀愛是科學》女主角顏霏主張的戀愛SOP,在劇中 ,她開設一間名為「戀愛科學婚姻仲介所」的公司,藉由大數據的分析...
Thumbnail
2021/09/28
因此我們時常討論的「媽寶」背後,也別忘了其實都有位「寶媽」從小默默養育。 《我的男友是媽寶》影集呈現一連串西方家庭的真實故事,讓人們發現,或許「寶媽」和「媽寶」不是東方華人文化才出現的物種!
Thumbnail
2021/09/28
因此我們時常討論的「媽寶」背後,也別忘了其實都有位「寶媽」從小默默養育。 《我的男友是媽寶》影集呈現一連串西方家庭的真實故事,讓人們發現,或許「寶媽」和「媽寶」不是東方華人文化才出現的物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守紀律的孩子,通常也與不快樂的孩子,劃上等號。因為不被團體認同的孩子,怎麼會快樂的起來呢?如果你愛孩子,就必須要好好的管教。」小編彙整書籍中作者對於管教這議題所無處不散發出的人生智慧,願為人父母的我們,都能喚起耐心與不妥協。
Thumbnail
不守紀律的孩子,通常也與不快樂的孩子,劃上等號。因為不被團體認同的孩子,怎麼會快樂的起來呢?如果你愛孩子,就必須要好好的管教。」小編彙整書籍中作者對於管教這議題所無處不散發出的人生智慧,願為人父母的我們,都能喚起耐心與不妥協。
Thumbnail
今天在商周何飛鵬老師的專欄讀到一個出自《管理者的養成》的概念: 組織文化有4種情境,當組織文化還沒到位時,推動立意良善的制度,都不可能有成果。這4種情境分別是: 1.自我約束:不做不應該做的事 2.自我管理:做應該做的事 3.自我激勵:面對員工或同事做不到的事,相信能做到,並幫助隊友去完成 4.自我
Thumbnail
今天在商周何飛鵬老師的專欄讀到一個出自《管理者的養成》的概念: 組織文化有4種情境,當組織文化還沒到位時,推動立意良善的制度,都不可能有成果。這4種情境分別是: 1.自我約束:不做不應該做的事 2.自我管理:做應該做的事 3.自我激勵:面對員工或同事做不到的事,相信能做到,並幫助隊友去完成 4.自我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對於未來的規劃不同於家長的期望,在我們身邊常常可以聽到類似的例子,諸如因為升學、科系、就業等等的選擇,演變成親子衝突的開端,尤其當孩子是特殊兒,從小父母需花費更多心力陪伴、也有更多的擔憂,本能地想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一時間要放手實在不容易。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開始學習獨立、面對挑戰……
Thumbnail
對於未來的規劃不同於家長的期望,在我們身邊常常可以聽到類似的例子,諸如因為升學、科系、就業等等的選擇,演變成親子衝突的開端,尤其當孩子是特殊兒,從小父母需花費更多心力陪伴、也有更多的擔憂,本能地想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一時間要放手實在不容易。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開始學習獨立、面對挑戰……
Thumbnail
孩子無法自動自發怎麼辦? 其實我們可以從「管教權限」與「孩子發展階段」組合出針對青少年孩子的親子溝通術,讓青少年孩子「聽得順耳」而且「聽得懂」,或許就能養成青少年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
Thumbnail
孩子無法自動自發怎麼辦? 其實我們可以從「管教權限」與「孩子發展階段」組合出針對青少年孩子的親子溝通術,讓青少年孩子「聽得順耳」而且「聽得懂」,或許就能養成青少年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
Thumbnail
在學校工作時常會需要進行家長諮詢,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在嚴厲與放任兩極之間遊走,不是過度管教、打罵孩子,就是放任式管教讓孩子騎到自己頭上,進而苦惱著孩子講不聽,做家長的該怎麼辦?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後者,提供家長們一些方向。
Thumbnail
在學校工作時常會需要進行家長諮詢,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在嚴厲與放任兩極之間遊走,不是過度管教、打罵孩子,就是放任式管教讓孩子騎到自己頭上,進而苦惱著孩子講不聽,做家長的該怎麼辦?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後者,提供家長們一些方向。
Thumbnail
農曆春節前後是與親朋好友聚餐的時節,曾經有一年與幾位高中同學聚餐,我們這群老朋友的孩子們大的已上高中大學,晚生的小孩還在讀小學國中的也有,東聊西聊話題不知不覺就講成爸爸經。大家在互吐苦水之餘,有個朋友忽然感歎:「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親好像完全沒有時間管我們,我們還不是長得都還不錯,那麼我們現在究竟需不
Thumbnail
農曆春節前後是與親朋好友聚餐的時節,曾經有一年與幾位高中同學聚餐,我們這群老朋友的孩子們大的已上高中大學,晚生的小孩還在讀小學國中的也有,東聊西聊話題不知不覺就講成爸爸經。大家在互吐苦水之餘,有個朋友忽然感歎:「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親好像完全沒有時間管我們,我們還不是長得都還不錯,那麼我們現在究竟需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