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不同年齡的孩子溝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致命毒藥。不過,話雖然這麼說,每個孩子的成長歷程還是有相當多的共通性,因此別人的經驗,的確也可以當作自己選擇的參考。

其中要注意的是在孩子不同年紀,應該採取不同的策略與工具,在孩子成長中不斷調整彼此的互動關係。比如說,在嬰兒時期,父母理所當然是孩子的貼身保母,到了幼兒,就會加上跟孩子一起玩遊戲的玩伴角色,進入到學齡階段,就又得加上指導教練與生活規範的建構者的角色了,然後到了青春期就得開始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獨立,這時父母的重心應該是扮演孩子建立生命價值觀的學習典範,協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到了大學與成年之後,父母就該變成孩子的顧問,也就是孩子沒來徵詢我們意見時,我們就不介入與干涉。

親子關係應該是分立而親密,這也是我向來主張的,父母應該是像孩子身邊的空氣般的存在。孩子不感覺到父母親的壓力,就像我們不會覺得身邊有空氣,但是空氣的確存在我們身邊,也就是父母應如同空氣般對孩子有無所不在的影響,彼此是很親密的,但是彼此又是自在而獨立的。

陪伴過程中我們最常忽略的是,應該在孩子的「他律階段」,也就是十歲以前,一方面還相當依附父母,聽父母的話的階段,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常規與待人接物等等有關品德方面的要求。

有許多家長聽信某些專家的話,說「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以為一切事情都必須跟孩子「好好商量」,以致於孩子才剛學會走路、講話,父母就放棄管教的責任。其實父母就是父母,在孩子習慣與人格養成的初期,不應該以「當孩子的朋友」為藉口,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從小要求他們負責任守紀律,如此才有利於一路陪伴他們度過青春的叛逆與狂飆期。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的父母最該學習的。有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頂尖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好不容易出現在孩子面前時,不是動口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地寵溺孩子,結果養出一個沒有規矩又自我中心的小霸王。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但同時,父母也要有耐心,如果少了從容的心情,再簡單明確的道理,能夠真正做到的人,依舊少之又少。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要傾聽孩子的話,也知道要鼓勵孩子、讚美孩子。多年前很流行的一種書籤,上面印著「……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畏首畏尾;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滿懷信心;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欣賞……」可是,有多少人做到呢?

比如說,很多年前,就讀三年級的小女兒學校的綜合活動課中上到「我和我的長輩」這個單元。老師發給每個人一張卡片,要大家寫出「家中長輩最常說的一句話」。老師把大家的卡片收回後,一一抄在大黑板上,接著要小朋友從那些話語中挑一句他們最喜歡聽到的話。女兒把那些句子全都抄回來了,令我感慨良多!在二十八個家庭中,有二十六個最常講的話,居然都是負面的,例如「不要再玩了!」「快一點啦!」「不要來煩我!」「去彈鋼琴!」「東西呢!」

我從中看到孩子的真實感受,並且想到,如果真的把一天中和孩子說過的話錄下來重聽一遍,你會很訝異你所聽到的內容。事實上,曾有相關的研究顯示,在大多數時間裡,父母對孩子說話,大多使用訓誡、批評或命令的方式,難怪孩子不想聽,縱使父母知道親子溝通的重要,只要少了從容與用心,就算有再多教養知識,讀了無數親子教育書籍,都將徒勞無功。

在孩子成長中,最關鍵的階段是進入青少年階段。

對於一個逐漸想獨立,想脫離家長的束縳,也就是愈來愈叛逆的青少年而言,父母親正經八百地訓話,不僅無效,通常還會有反效果,這時候如果能夠善加利用居家生活中最自然的休閒方式,也就是挑部適當的影片,與孩子一起坐下來專心的看,然後再觀影後的感動氛圍中,再分享父母自己的情緒或與影片可以呼應的真實故事,也許不必講太多,往往三言兩語,就可以達到超乎預期的效果。

而且,更棒的是,與孩子一起專心共享電影的次數多了,也就是親子的親密感與信任度增加之後,孩子往往在看完電影也會說一些他平常不會跟父母講的心事。因為電影演的雖然是別人的故事,但是能夠引起孩子共鳴的部份,就是他們現在正在關心或憂慮的事情,身為家長也可以從孩子透露的蛛絲馬跡中,獲得一些訊息,以便適時的提供協助。

從一部部的電影中,以「別人的情節」作為引子,共同就青春期的叛逆、愛情的無可捉摸、才華的表現形式、人生意義的終極追索……等話題,做了深度的討論,除了改善親子之間原先疏離的關係,也同時讓他們自己內心挖掘,面對無可預測的未來,有了更清楚的方向。

那麼,孩子就能滿懷信心與熱情的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同時父母也能與孩子保有終生的親密感。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潘-avatar-img
2023/04/04
第一個孩子照書養後來的孩子照豬養!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一個人在「嬰幼兒」(0- 3)發展時期時,爸媽在教養上有什麼重要考量嗎?請讀。
Thumbnail
一個人在「嬰幼兒」(0- 3)發展時期時,爸媽在教養上有什麼重要考量嗎?請讀。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教養子女,要養還要教,太寵溺小孩會導致其抗壓性不夠。」 現在的小孩很難教養,很懷念國小之前的他們,爸媽講了就會聽,還童言童語,很搞笑。到了國中至高中,意見很多,認為他們想的才是對的;跟他們說一下我們的想法,就會來一句「你不懂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教養子女,要養還要教,太寵溺小孩會導致其抗壓性不夠。」 現在的小孩很難教養,很懷念國小之前的他們,爸媽講了就會聽,還童言童語,很搞笑。到了國中至高中,意見很多,認為他們想的才是對的;跟他們說一下我們的想法,就會來一句「你不懂
Thumbnail
父母師長對孩子們的影響,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從學齡前到小學高年級左右,一個是小學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之後。 孩子小時候生性依附大人,再加上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大人掌控與注視下,所以只要我們重視,投入資源與時間,佈置好良善的環境,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一定是沒問題的。 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再依附大人,改而依附同
Thumbnail
父母師長對孩子們的影響,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從學齡前到小學高年級左右,一個是小學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之後。 孩子小時候生性依附大人,再加上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大人掌控與注視下,所以只要我們重視,投入資源與時間,佈置好良善的環境,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一定是沒問題的。 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再依附大人,改而依附同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該如何育兒教養、親子之間該如何正確的相處溝通…,其實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也是父母雙方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
Thumbnail
該如何育兒教養、親子之間該如何正確的相處溝通…,其實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也是父母雙方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
Thumbnail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但同時,父母也要有耐心,如果少了從容的心情,再
Thumbnail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但同時,父母也要有耐心,如果少了從容的心情,再
Thumbnail
農曆春節前後是與親朋好友聚餐的時節,曾經有一年與幾位高中同學聚餐,我們這群老朋友的孩子們大的已上高中大學,晚生的小孩還在讀小學國中的也有,東聊西聊話題不知不覺就講成爸爸經。大家在互吐苦水之餘,有個朋友忽然感歎:「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親好像完全沒有時間管我們,我們還不是長得都還不錯,那麼我們現在究竟需不
Thumbnail
農曆春節前後是與親朋好友聚餐的時節,曾經有一年與幾位高中同學聚餐,我們這群老朋友的孩子們大的已上高中大學,晚生的小孩還在讀小學國中的也有,東聊西聊話題不知不覺就講成爸爸經。大家在互吐苦水之餘,有個朋友忽然感歎:「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親好像完全沒有時間管我們,我們還不是長得都還不錯,那麼我們現在究竟需不
Thumbnail
有30多年的時間,在幼教領域陪伴家長與孩子們共同成長,覺得親子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也非常重要。當家長帶著愁眉來問我,孩子的無理取鬧,不聽話,讓他們疲憊不堪,很累。這樣的狀況層出不窮,我也曾在公開的親師座談會,或私下與家長晤談,共同討論找出最能適合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有30多年的時間,在幼教領域陪伴家長與孩子們共同成長,覺得親子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也非常重要。當家長帶著愁眉來問我,孩子的無理取鬧,不聽話,讓他們疲憊不堪,很累。這樣的狀況層出不窮,我也曾在公開的親師座談會,或私下與家長晤談,共同討論找出最能適合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教養子女是我們這輩子最艱難的課題之一。日常生活的壓力讓許多父母深感罪惡、反覆煎熬,心想如果有多一點的時間、少一點的疲倦,或甚至只要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就能夠做得更好一點。人類的天生構造其實無法處理現代生活壓在我們身上的重擔,也因此讓我們難以傾聽與生俱來的父母本能。
Thumbnail
教養子女是我們這輩子最艱難的課題之一。日常生活的壓力讓許多父母深感罪惡、反覆煎熬,心想如果有多一點的時間、少一點的疲倦,或甚至只要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就能夠做得更好一點。人類的天生構造其實無法處理現代生活壓在我們身上的重擔,也因此讓我們難以傾聽與生俱來的父母本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