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不同年齡的孩子溝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致命毒藥。不過,話雖然這麼說,每個孩子的成長歷程還是有相當多的共通性,因此別人的經驗,的確也可以當作自己選擇的參考。
其中要注意的是在孩子不同年紀,應該採取不同的策略與工具,在孩子成長中不斷調整彼此的互動關係。比如說,在嬰兒時期,父母理所當然是孩子的貼身保母,到了幼兒,就會加上跟孩子一起玩遊戲的玩伴角色,進入到學齡階段,就又得加上指導教練與生活規範的建構者的角色了,然後到了青春期就得開始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獨立,這時父母的重心應該是扮演孩子建立生命價值觀的學習典範,協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到了大學與成年之後,父母就該變成孩子的顧問,也就是孩子沒來徵詢我們意見時,我們就不介入與干涉。
親子關係應該是分立而親密,這也是我向來主張的,父母應該是像孩子身邊的空氣般的存在。孩子不感覺到父母親的壓力,就像我們不會覺得身邊有空氣,但是空氣的確存在我們身邊,也就是父母應如同空氣般對孩子有無所不在的影響,彼此是很親密的,但是彼此又是自在而獨立的。
陪伴過程中我們最常忽略的是,應該在孩子的「他律階段」,也就是十歲以前,一方面還相當依附父母,聽父母的話的階段,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常規與待人接物等等有關品德方面的要求。
有許多家長聽信某些專家的話,說「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以為一切事情都必須跟孩子「好好商量」,以致於孩子才剛學會走路、講話,父母就放棄管教的責任。其實父母就是父母,在孩子習慣與人格養成的初期,不應該以「當孩子的朋友」為藉口,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從小要求他們負責任守紀律,如此才有利於一路陪伴他們度過青春的叛逆與狂飆期。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的父母最該學習的。有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頂尖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好不容易出現在孩子面前時,不是動口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地寵溺孩子,結果養出一個沒有規矩又自我中心的小霸王。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但同時,父母也要有耐心,如果少了從容的心情,再簡單明確的道理,能夠真正做到的人,依舊少之又少。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要傾聽孩子的話,也知道要鼓勵孩子、讚美孩子。多年前很流行的一種書籤,上面印著「……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畏首畏尾;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滿懷信心;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欣賞……」可是,有多少人做到呢?
比如說,很多年前,就讀三年級的小女兒學校的綜合活動課中上到「我和我的長輩」這個單元。老師發給每個人一張卡片,要大家寫出「家中長輩最常說的一句話」。老師把大家的卡片收回後,一一抄在大黑板上,接著要小朋友從那些話語中挑一句他們最喜歡聽到的話。女兒把那些句子全都抄回來了,令我感慨良多!在二十八個家庭中,有二十六個最常講的話,居然都是負面的,例如「不要再玩了!」「快一點啦!」「不要來煩我!」「去彈鋼琴!」「東西呢!」
我從中看到孩子的真實感受,並且想到,如果真的把一天中和孩子說過的話錄下來重聽一遍,你會很訝異你所聽到的內容。事實上,曾有相關的研究顯示,在大多數時間裡,父母對孩子說話,大多使用訓誡、批評或命令的方式,難怪孩子不想聽,縱使父母知道親子溝通的重要,只要少了從容與用心,就算有再多教養知識,讀了無數親子教育書籍,都將徒勞無功。
在孩子成長中,最關鍵的階段是進入青少年階段。
對於一個逐漸想獨立,想脫離家長的束縳,也就是愈來愈叛逆的青少年而言,父母親正經八百地訓話,不僅無效,通常還會有反效果,這時候如果能夠善加利用居家生活中最自然的休閒方式,也就是挑部適當的影片,與孩子一起坐下來專心的看,然後再觀影後的感動氛圍中,再分享父母自己的情緒或與影片可以呼應的真實故事,也許不必講太多,往往三言兩語,就可以達到超乎預期的效果。
而且,更棒的是,與孩子一起專心共享電影的次數多了,也就是親子的親密感與信任度增加之後,孩子往往在看完電影也會說一些他平常不會跟父母講的心事。因為電影演的雖然是別人的故事,但是能夠引起孩子共鳴的部份,就是他們現在正在關心或憂慮的事情,身為家長也可以從孩子透露的蛛絲馬跡中,獲得一些訊息,以便適時的提供協助。
從一部部的電影中,以「別人的情節」作為引子,共同就青春期的叛逆、愛情的無可捉摸、才華的表現形式、人生意義的終極追索……等話題,做了深度的討論,除了改善親子之間原先疏離的關係,也同時讓他們自己內心挖掘,面對無可預測的未來,有了更清楚的方向。
那麼,孩子就能滿懷信心與熱情的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同時父母也能與孩子保有終生的親密感。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專家認為,現代人之所以常常覺得壓力很大,人生空轉,主要是因為太忙碌,總是想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情。從早醒來忙到半夜,躺在床上還不放心地刷手機,太多訊息佔據腦海,事情似乎永遠做不完,手機的藍光刺激加上心情煩悶,導致睡覺品質不良。久而久之,心理壓力會連帶影響到生理健康,整個人似乎被隱形的網子給罩住
二O一八年八月初,到雲林參加荒野第四屆環境行動論壇,除了擔任專題主講人之外,也擔任成人組競賽的評審。 很多年來,因為行程較多,所以應邀參加的活動都是必須出現的前一刻才抵達,然後講完之後就離開趕下一個活動,但是這一年我打算慢下腳步,盡可能不再匆匆來去,多花一點時間跟主辦的伙伴聊聊。 於是週六下午在斗六
最近大部分的朋友都跑到日本去賞櫻了,來不及排假的人也唸著明年不要錯過了。 日本人著迷櫻花以最盛開狀態飄落的「物哀」美感,習慣於此時邀宴於櫻花樹下,因此在冬末初春之際,全民都密切關注櫻花何時盛開,所有媒體也都會將列島南端開始一路往北開花的時間公告,好讓大家不要錯過花期,因為每個地區的櫻花花開到花謝大約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人類一個小動作,都與大自然環境息息相關。經過數千年演化,人類運用科技的力量大到能改變世界面貌、改變動物天性,然而,地球資源卻無法支撐科技所帶來的消耗,如今,人類逐漸承擔過度開發對地球造成的種種危機與浩劫。隨著各國環境保護意識抬頭,當前的環境問題,不再只是過去道德訴求下的產物,而是「關於人類生存的迫切
「守護黑面琵鷺」紀錄片已在院線上映,這是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導演的的作品,也是他以三十年漫長時光追蹤一群守護黑面琵鷺的志工故事。 前些年他拍沈振中老師守護老鷹的「老鷹想飛」,催生了老鷹紅豆與老鷹紅豆銅鑼燒的商品,也讓更多人瞭解到食物鏈與生態的關係,知道可以透過我們消費行為保護環境。 黑面琵鷺算是家喻戶
專家認為,現代人之所以常常覺得壓力很大,人生空轉,主要是因為太忙碌,總是想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情。從早醒來忙到半夜,躺在床上還不放心地刷手機,太多訊息佔據腦海,事情似乎永遠做不完,手機的藍光刺激加上心情煩悶,導致睡覺品質不良。久而久之,心理壓力會連帶影響到生理健康,整個人似乎被隱形的網子給罩住
二O一八年八月初,到雲林參加荒野第四屆環境行動論壇,除了擔任專題主講人之外,也擔任成人組競賽的評審。 很多年來,因為行程較多,所以應邀參加的活動都是必須出現的前一刻才抵達,然後講完之後就離開趕下一個活動,但是這一年我打算慢下腳步,盡可能不再匆匆來去,多花一點時間跟主辦的伙伴聊聊。 於是週六下午在斗六
最近大部分的朋友都跑到日本去賞櫻了,來不及排假的人也唸著明年不要錯過了。 日本人著迷櫻花以最盛開狀態飄落的「物哀」美感,習慣於此時邀宴於櫻花樹下,因此在冬末初春之際,全民都密切關注櫻花何時盛開,所有媒體也都會將列島南端開始一路往北開花的時間公告,好讓大家不要錯過花期,因為每個地區的櫻花花開到花謝大約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人類一個小動作,都與大自然環境息息相關。經過數千年演化,人類運用科技的力量大到能改變世界面貌、改變動物天性,然而,地球資源卻無法支撐科技所帶來的消耗,如今,人類逐漸承擔過度開發對地球造成的種種危機與浩劫。隨著各國環境保護意識抬頭,當前的環境問題,不再只是過去道德訴求下的產物,而是「關於人類生存的迫切
「守護黑面琵鷺」紀錄片已在院線上映,這是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導演的的作品,也是他以三十年漫長時光追蹤一群守護黑面琵鷺的志工故事。 前些年他拍沈振中老師守護老鷹的「老鷹想飛」,催生了老鷹紅豆與老鷹紅豆銅鑼燒的商品,也讓更多人瞭解到食物鏈與生態的關係,知道可以透過我們消費行為保護環境。 黑面琵鷺算是家喻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