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是很直觀的生物,他們沒辦法同時理解好幾種標準,所以從小建立規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很多人覺得,小孩那麼小,哪裡懂什麼規則呢?
其實小孩什麼都懂。小孩成長的過程,會觀察大人的互動模式發展出自己與其他人的相處模式,也會因為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行為。舉例來說,常常會聽到「不要太常抱小孩,不然以後很難離手」,如果小孩一哭就抱他,就會讓他養成想要人抱就哭的習慣;或是小孩哀哀叫就立刻滿足他的需求,會讓他習慣用哀哀叫來解決一切,而不好好說。
21天養成一個習慣的說法,對小孩來說也是完全適用的。
常會聽到有些父母對於小孩為什麼不說話不走路、在外面無法好好坐著吃飯、或是在家不收玩具感到很沮喪。這些事情癥結點所在就是你沒有讓小孩「習慣做這些事」,而且你讓他覺得「我不做也沒關係」。
在我家,從小孩4個月坐幫寶椅之後,他就會參與我們晚餐時間,就算他還不能吃,可是會坐在我們旁邊陪我們。能夠獨立自己坐之後,我們開始讓他坐餐椅,能吃多少不是重點,重點是能夠坐著吃一餐飯。
難道小孩就乖乖的坐著嗎?
當然不是,因為不想待著可沒少過哭鬧,可我們還是堅持至少要吃完他自己的部分,然後等到大家都差不多吃飽才能離開餐椅。偶爾長輩一起吃飯,看到他哭著要下來都會跑來抱,我們也都堅守立場「不准抱」。開始的確需要很多時間相互忍耐與溝通,可隨著小孩慢慢長大,情況就會越來越好。
跟小孩「好好說話」也很重要,要小孩遵守規則前一定要好好說明,例如住社區大樓的我們不可以在家裡跑跳,會影響到鄰居,但是只對小孩說「請不要在家裡跑跳」,小孩會覺得為什麼呢?一定要好好的跟小孩說明為什麼不可以,像講互動故事那樣好好地說一遍。
- 先問小孩:「......」
- 等小孩回答之後再繼續說:「......」
- 最後再重複一次「......」
- 如果......
規則要不厭其煩的一直重複,而且千萬不要雙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