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天(3.7)晨起,邊走路,邊聽著手機中朱芯儀的podcast。當期節目她訪問了楊月娥,原因是楊月娥寫了一本書:《不逃跑的陪伴》,該書內容是分享連續有親人重病,她突然間成了照護者,並且照護了不同親人長達十年之久。書的副標題是::<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轉念、正向克服,讓自己好好喘息?>。
朱芯儀的小故事
兩個人都很有意思,朱芯儀的開場白除了介紹自己是個諮商師外,還提到自己是個中途失明的視障者…而我之所以會注意到她,乃因劉軒的podcast曾訪問過她:貌美聰慧的小女生,突然間發現自己長了腦瘤,開刀後,面貌變了,記憶也差了,她無法接受,一心想自我了斷…,直到有次聽到父親有點哀怨的說她是傾國之女,家裡為了醫治她的病,把所有的錢都花光了,還欠下一大筆賬(意思是:她的病,已經讓我們家—這個獨立的小小國—快要傾覆了),她如果走了"這個國”要怎麼辦?這才讓她靜下心來…
當時的節目有段內容是高中老師將他們分組,而朱芯儀他們這組的任務是:設法帶她去海邊玩。沿途的路並不平坦,同組同學費盡心思,竭盡全力,好不容易,這才安全的把她帶到海邊,然後再安全的把她帶回。事前她覺得不安,事後她感到內疚—給同組同學帶來了困擾和麻煩。老師把同學們事後寫的感想唸給她聽,她才知道原來同學都不在意,而且還很感激她,因為幫助她的過程讓她們發現自己也有存在的價值(原先都只活在家人的期許和要求之下,不知自己到底有沒有活著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助人的力量…(大意如此)
她是中途失明,然而聲音悅耳,而且笑聲爽朗,她提到無法像其他諮商師那樣能看到對方表情, 但卻能敏銳的透過對方的聲音察覺對方的心聲—隱藏在聲音下的內心聲音和談話內容下可能的意含…做podcast常人都有不容易,失明者應該有更多的困難,然而她卻能樂在其中,端的是不簡單…
楊月娥的小故事
楊月娥是廣播名人,主持節目時樂觀積極,她沒說旁人不會知曉她竟然照護了不同的親人長達十年之久,受訪時,她並未因照護的辛苦而受影響,仍然是笑聲爽朗…
訪談中三點印象深刻:
一
其一是女兒高中罹癌時她的自責和不解。會不會是因為我沒有把她照顧好?是不是我的基因出現問題?是不是我前世做了什麼缺德的事,以致業報到女兒身上?莫大的壓力促使她的身體都出現狀況,甚至突然停經…直到主治醫生看不下去,喝令她停止自責,並問她有的兒童沒幾歲就罹癌—最小的是四個月—,那是有什麼理由嗎?她這才醒悟—也許不是她的錯,也不需任何理由—並願意面對現實。
二
另一是她和兄長已經商量好,並確定了:重病倒下的母親如果需要插管,就不要救了。確定後,她因為工作關係匆忙離開。途中突接兄長電話,已經簽了插管的同意書,她氣憤到不行,完全無法接受和理解…,直到後來,突然想到:如果換做是她在現場,必須自己獨自一人來做攸關親人生死的決定,(旁邊可能是醫護人員七嘴八舌的提及患者似乎還有救),她會如何決定?(各位看倌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決定?之前看《媽媽通靈師》時,幾乎所有必須做下攸關親人生死決定的當事者,心靈都長期的飽受折磨,我的決定是對的嗎?我會不會太衝動了?我是不是該再等一等…這些問題時不時就會浮現…讓他們一遍遍的自責…幾乎無法釋懷,直到通靈師告訴他們:死者感激他們所做的決定,才能稍微寬心。)
三
另一則是她婆婆。公公有小三,很少回家,她婆婆深受冷落,時常需要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以及背後的指指點點…公公突然中風,婆婆掙扎許久,不願接回家,而是雇請外傭在醫院照顧…她以為婆婆一定對公公恨之入骨,沒想到有次公公因長期臥床,臀部長了襑瘡,婆婆一面怪責外傭,一面要人趕快去找醫生。阿娥姐才猛然察覺到人的感情其實是複雜且多變的…,公公過世後,子女都主張薄葬簡殮—他們都對父親不親也不滿—然而婆婆卻主張厚葬(舉辦盛大儀式),與兒女鬧得很不愉快,兒女也都無法理解。阿娥姐站在婆婆那邊,主張尊重婆婆的意見(雖然內心也有些不解)。後來才發現,原來婆婆要的不是那個葬禮,而是葬禮中人家對他的肯定「妳不容易…」「這些年來妳委屈了…」「妳辛苦了…」她的正宮地位回來了,她的屈辱得到了翻轉,所有人都對她讚譽有加…
結論
每個人背後其實都有故事。慶幸的是:有的故事,我們不必親身經歷,但卻可以從別人的故事中獲得啟發。人生原本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感謝兩位女士讓我們可以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到學習的機會,也向她們的勇敢、樂觀致上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