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天文臺】陳令洋:文壇一條龍,一本一千公道價──《臺灣詩報》第一卷第一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曾今可於1946年來臺之後,積極與臺灣傳統詩人接觸,並經常藉由主編書刊的機會徵集、推介臺籍詩人,挽合不同省籍背景詩人的作品。(藏品/周定山家屬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曾今可於1946年來臺之後,積極與臺灣傳統詩人接觸,並經常藉由主編書刊的機會徵集、推介臺籍詩人,挽合不同省籍背景詩人的作品。(藏品/周定山家屬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項藏品】

  戰後初期的傳統詩壇,外省詩人如何與臺籍詩人接觸、認識?曾今可在其間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曾今可於1946年來臺之後,積極與臺灣傳統詩人接觸,並經常藉由主編書刊的機會徵集、推介臺籍詩人,挽合不同省籍背景詩人的作品。《臺灣詩報》原附屬於其所主編的《建國月刊》,1949年初,終於成為獨立的詩刊,顯示臺籍與外省籍詩人間的交流已達一定程度。不過,其所編纂的刊物與文學活動有著相當程度政治動員的成份,其影響與成果仍有待更深入的探討。


一本詩刊才二十幾頁,零售價一千元,訂閱全年的一萬元。誰要買啦?如果早三年或晚三年,曾今可肯定會這樣問自己。(藏品/周定山家屬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一本詩刊才二十幾頁,零售價一千元,訂閱全年的一萬元。誰要買啦?如果早三年或晚三年,曾今可肯定會這樣問自己。(藏品/周定山家屬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一本詩刊才二十幾頁,零售價一千元,訂閱全年的一萬元。誰要買啦?如果早三年或晚三年,曾今可肯定會這樣問自己。但現在是民國38年1月,大陸國共兩黨正打得不可開交,國軍已露疲態;二二八後通貨膨脹的問題仍未解決,在這個萬物飆漲的時節,詩刊這樣賣其實是公道價啦。

  這本《臺灣詩報》是曾今可到臺灣三年多來他的文壇成果展。他向來知道才華不是自己的強項,但是打滾文壇,有時候筆墨文章反而是其次的問題,最要緊的還是錢、人脈,跟噱頭。

  看看封面、再翻到封底,他很滿意。版權頁尤其必須煞有介事,出版單位是「臺灣詩壇」,上海、北平、南京、香港、廣州、福州都還設有辦事處,表現這是一個跨越區域的文人網絡。但其實整體編輯都充滿他的個人色彩。刊物經營,財源要緊,組織更要法人化,設立理監事會。因為開不了實體的社員大會,就讓大家用通信投票。他這樣規劃:封面翻開,第二頁就要跟「臺灣詩壇」的社員們講投票,然後談錢:請社員趕快交入社費、社員都得訂閱並先交一萬元。目前有捐款的、有交社費的,都要記得把他們的名字一一列出,這是對繳費者的尊重,其實也是給沒交錢的人壓力。

  林獻堂、黃純青、鈕先銘、瞿荊州、林熊祥,一人捐三萬。

  陳孝強、任先志、林衡道,一人捐兩萬。

  其他有人捐一萬,有人捐五千,加一加就有二十七、八萬。數字看起來有點大,但在這時節真的不算多。

  詩刊版面也不能浪費,加減尋求贊助,如果有人想在封底刊廣告,他在版權頁寫明,要價十萬;內頁全版,八萬;半版,五萬。

  這些先交錢的,有些是他在臺灣省通志館的好同事——今年曾今可才剛接下主任秘書的職務。他很清楚職務是一回事,人際關係才是一筆好生意,館長林獻堂,以及黃純青、林熊祥,與這些愛吟詩又有錢的臺籍菁英弄熟,表面上是促進不同省籍間的文化交流[1];但另一方面,鈕先銘將軍則一直都是他詩壇活動的贊助人,種種活動也總是看得到政治動員的色彩。而他也清楚自己的專長,就是文壇動員。

封面翻開,第二頁就要跟「臺灣詩壇」的社員們講投票,然後談錢:請社員趕快交入社費、社員都得訂閱並先交一萬元。(藏品/周定山家屬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封面翻開,第二頁就要跟「臺灣詩壇」的社員們講投票,然後談錢:請社員趕快交入社費、社員都得訂閱並先交一萬元。(藏品/周定山家屬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十幾年前還在上海的時候,他曾經開過一家書店叫「新時代」,也發行過一本《新時代》月刊。那時候他想當的可不是現在這種講格律講押韻的古典詩人,他寫了幾本白話愛情小說,還搞過一場不太知名的文學運動,想當胡適第二呢——胡適不是說詩要改用白話文寫嗎?那詞是不是也可以來解放一下。他用自己的刊物發起了「詞的解放運動」,想要推廣用白話文寫詞。但又不是全部不講格律,還是要有譜為依據,雖然不講陰平陽平、平上去入,但還是要注意一下平仄。他稱這種解放叫「三分之一五」的解放。[2]

  他不會讓自己看起來只有自己一人。他找來愛國文人團體「南社」的柳亞子、林庚白、章衣萍等人為自己的主張造勢,找他們一起刊自己的雜誌《新時代》,弄了一期「詞的解放專號」,再用自己的書局出版自己的詞集《落花》(順道廣告一堆自己的小說集)。於是,自己寫、自己編、自己出版、自己賣、自己廣告自己,再找來一堆名人掛名或參與,成為他獨特的文壇「一條龍」經營模式。

  八年抗戰結束之後,曾今可來到臺灣成為臺灣省行政幹部訓練團的講師,發現這個被日本殖民了五十年的地方,漢詩風氣竟然盛得很。於是他趁假日期間跑遍了臺灣各地名勝,同時到處拜訪臺灣有名的詩人,參加詩酒雅集。[3]同時,他也先後幫了柯遠芬、鈕先銘將軍編了《正氣月刊》、《建國月刊》,除了政治宣導之外,並利用這些機會發表介紹臺籍詩人的文章,像是〈臺灣詩人林茂生與楊仲佐〉[4]、〈臺灣詩人林獻堂先生〉[5]等,再藉著《建國月刊》鈕先銘將軍的資助,把臺灣詩人當年祝蔣總統六十大壽的各地徵詩活動的成果集結出版;再請鈕先銘將軍於端陽詩人節設筵臺北賓館,招待臺灣各地名詩人。幾回下來,他儼然成為臺籍詩人對外省籍詩人的代言人,也是外省籍官員、文人認識臺籍詩人的橋樑。

  這回編《臺灣詩報》,是把《建國月刊》的「臺灣詩壇」變成了獨立的刊物。其實這種詩寫來寫去內容沒有差太多,作者組成一定要跨省籍才是要緊事。外省籍詩人寫寫臺灣風物,臺籍詩人寫寫中秋節遇到颱風、時事感懷,國共內戰打得慘烈,大家就一起感傷國事,互相唱和。但大家的詩、大家的名,就這麼被編成一集曾今可的名片。

  他等一下會拿去發給他有交錢的好同事,一人一本。


[1]林衡道晚年回憶起曾今可時,曾言道:「曾今可在文獻委員會並非委員,平常也沒什麼作用,但一到開詩會作用很大,可以透過他把于右任、賈景德等人邀來……」見陳三井、許雪姬訪問,楊明哲紀錄,《林衡道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頁112。

[2] 今可,〈詞的解放運動〉,曾今可,《落花》(上海:新時代,1932),頁80-81。

[3]曾今可,〈編者序〉,曾今可主編,《臺灣詩選》,頁12。

[4]見《正氣月刊》第3期(1946年12月),頁43-44。

[5]見《正氣月刊》第5期(1947年2月),頁44-45。


★作者小傳

曾今可,名國珍,以字行,1901年生。1930年代開過「新時代」書店、辦過《新時代》月刊,並以現代小說為主要創作類型。後負笈日本早稻田大學,二戰期間從事文化宣傳工作;戰後由福建來臺,任上海申報駐臺記者間臺灣省行政幹部訓練團講師;1946年夏,曾因於報端攻擊「臺北號」走私事件遭陳儀逮捕,旋即釋放;曾主辦《正氣月刊》、《建國月刊》等;1948年就任臺灣通志館主任秘書;1949年改組為臺灣省文獻會後,仍然繼續擔任主秘一職,是臺籍詩人與外省籍詩人間的重要橋樑。1971年病逝臺北空軍醫院。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陳令洋 清大臺文所碩士,興趣是詩與書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世事變化,部分要歸功於日新月異的科技。當今網路時代,投稿寫稿,未必能賺到稿費,但要是每日一篇,倒是可以自己打打氣。這一陣子,領悟到一項寫作真諦:你要是每天一篇,貼上社群媒體,即使沒有人按讚,照樣日日產出,同時心情不受影響,那就是達到專業寫作的境界。
Thumbnail
世事變化,部分要歸功於日新月異的科技。當今網路時代,投稿寫稿,未必能賺到稿費,但要是每日一篇,倒是可以自己打打氣。這一陣子,領悟到一項寫作真諦:你要是每天一篇,貼上社群媒體,即使沒有人按讚,照樣日日產出,同時心情不受影響,那就是達到專業寫作的境界。
Thumbnail
要認真探究為什麽獨獨對出版深感興趣,我也說不出個完整的答案了。
Thumbnail
要認真探究為什麽獨獨對出版深感興趣,我也說不出個完整的答案了。
Thumbnail
故事裡的編輯,而今已成為知名的文學家向陽。他在一九八二年應《自立晚報》之聘擔任副刊編輯,到一九九七年轉任報社總編輯,前後有五年半的時間在編輯檯上與作家們互動。這些作家多是他的前輩,在文字手工業時代專注於文學的志業。而今時光推移,為了紀念那些曾經留存的溫情與感動,他決定循著一篇篇手稿與書信的足跡,重建
Thumbnail
故事裡的編輯,而今已成為知名的文學家向陽。他在一九八二年應《自立晚報》之聘擔任副刊編輯,到一九九七年轉任報社總編輯,前後有五年半的時間在編輯檯上與作家們互動。這些作家多是他的前輩,在文字手工業時代專注於文學的志業。而今時光推移,為了紀念那些曾經留存的溫情與感動,他決定循著一篇篇手稿與書信的足跡,重建
Thumbnail
——在地文化實踐專題 永和楫文社.不只是書店:2020 年在永和開幕的楫文社,是由陳冠宏與陳泓名兩位年輕人共同打造的新型態書店,不只專注推廣台灣在地作品,更舉辦各種交流活動,希望創造一個能承接住所有柔軟文學作品的地方,以氣氛溫馨、讓人感到自在而廣受觀迎。 撰文.照片提供=陳冠宏 幼苗茁壯長出果實
Thumbnail
——在地文化實踐專題 永和楫文社.不只是書店:2020 年在永和開幕的楫文社,是由陳冠宏與陳泓名兩位年輕人共同打造的新型態書店,不只專注推廣台灣在地作品,更舉辦各種交流活動,希望創造一個能承接住所有柔軟文學作品的地方,以氣氛溫馨、讓人感到自在而廣受觀迎。 撰文.照片提供=陳冠宏 幼苗茁壯長出果實
Thumbnail
【聽見「現代主義」的產聲】 1949年,國民黨政府全面敗退來台。同年,臺灣進行幣制改革,開始發行新台幣。時代正急急地變遷,但也正是那年:一本極度不合時宜,由民間文藝團體「銀鈴會」所發行的日文詩集,悄悄地出刊了。
Thumbnail
【聽見「現代主義」的產聲】 1949年,國民黨政府全面敗退來台。同年,臺灣進行幣制改革,開始發行新台幣。時代正急急地變遷,但也正是那年:一本極度不合時宜,由民間文藝團體「銀鈴會」所發行的日文詩集,悄悄地出刊了。
Thumbnail
 「有新鄉土小說家,有新鄉土散文家,為什麼沒有人提出詩有新鄉土?」
Thumbnail
 「有新鄉土小說家,有新鄉土散文家,為什麼沒有人提出詩有新鄉土?」
Thumbnail
胼手胝足建立座標,璀麗燦爛化為星圖,鍾經新擔任兩屆畫廊協會理事長的任期,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胼手胝足建立座標,璀麗燦爛化為星圖,鍾經新擔任兩屆畫廊協會理事長的任期,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曾今可於1946年來臺之後,積極與臺灣傳統詩人接觸,並經常藉由主編書刊的機會徵集、推介臺籍詩人,挽合不同省籍背景詩人的作品。《臺灣詩報》原附屬於其所主編的《建國月刊》,1949年初,終於成為獨立的詩刊,顯示臺籍與外省籍詩人間的交流已達一定程度。
Thumbnail
曾今可於1946年來臺之後,積極與臺灣傳統詩人接觸,並經常藉由主編書刊的機會徵集、推介臺籍詩人,挽合不同省籍背景詩人的作品。《臺灣詩報》原附屬於其所主編的《建國月刊》,1949年初,終於成為獨立的詩刊,顯示臺籍與外省籍詩人間的交流已達一定程度。
Thumbnail
簽名簿上的日語和錦連所敘述的抄寫,令人不禁想像跨語言世代文學者習得語言的迴路和他們的身體記憶,還無法運用流暢中文表現前,他們僅能抓住的浮木是日語;已經能夠用中文表現自己後,日語卻還是他們的拐杖。在封閉、嚴峻的時代情勢裡,更是一只望遠鏡。
Thumbnail
簽名簿上的日語和錦連所敘述的抄寫,令人不禁想像跨語言世代文學者習得語言的迴路和他們的身體記憶,還無法運用流暢中文表現前,他們僅能抓住的浮木是日語;已經能夠用中文表現自己後,日語卻還是他們的拐杖。在封閉、嚴峻的時代情勢裡,更是一只望遠鏡。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