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唯有當腦和心打開,接受也了解每個訓練的道理,才能真正從訓練得到效果——《日蝕之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文:曹錦輝
在花蓮經營餐廳的那段時間,我的訓練時間沒有固定,只是伸展、跑跑步、做一些維持肌力的訓練,然後偶爾找朋友丟丟球而已,那時候偶爾還會有以後還想再加入球隊的念頭,但是自己也知道機會不大,所以能做到的就是盡量保持自己的體能狀態,不讓自己衰退得太快而已;動過關節唇手術的選手,在重量訓練上有很嚴格的規定,像我從在洛磯隊的復健時期開始,就被規定重量訓練的分量不能過重,所以長久以來我一直都只有使用彈力繩、橡皮筋,或是輕量的啞鈴來做輕度的重訓,做的項目非常多,而且後來效果越來越差。
後來我開始每天排出一整段固定的時間來訓練,在基本的體能訓練之外不斷去嘗試重量訓練這一塊,一開始我的手都會不舒服甚至會痛,有時候我會想辦法堅持下去,硬練,但更多時候是因為實在太痛了而必須停下來休息,等過一陣子不那麼痛了再繼續;在那一段不上不下的時間裡,我知道自己碰到了一個臨界點,因為我不停的在鍛鍊、痠痛、休息、復原、再鍛鍊的這個循環裡打轉,如果我不做出一個突破的話,很可能我永遠都會在那邊循環,直到我的身體開始退化,再也沒有辦法訓練為止。
大部分能試的訓練方式都試了,但我就是卡在重量訓練這一關,人在絕望的時候會出盡各種法寶,那個時候的我也是,在臺灣我已經是被終身禁賽的球員,內心深處其實也想過自己可能再也不會有出國打球的機會,所以那時的念頭就是,我要因為疼痛而接受這些限制,從此不再去碰觸這些上半身的重量訓練,還是我要正面挑戰這些疼痛感,不管我手臂的痠痛,硬把重量再往上提升?不試著練練看怎麼知道那些被禁止的動作有多危險?
我在這裡卡住了可能有幾個月,我知道那是因為我心理上在敷衍自己,總覺得說不定再休息一下,下次練的時候可能就不會這麼痠痛,那我就可以繼續練下去;但是實際上我自己知道,我在迴避的是如果我做了決定要加重槓片的重量,然後我手真的受傷到整個廢掉,我就必須要面對從此再也不能投球的人生。
繼續照原有的方法訓練,可能永遠都不會有突破,冒險把重量提升,可能受更嚴重的傷,從此再也沒有辦法丟球,這種決定到底要怎麼做?
後來不知道是賭氣,還是有點對棒球的自暴自棄,心裡想著說被禁止的動作就一定是不好的嗎?那我就偏要用力做做看,如果做到手肘又拉壞還是肩膀又撕裂傷的話,那我就知道這輩子再也不用想打棒球的事,就心甘情願的繼續去開餐廳好了。
我自己決定豁出去,決定全面解禁,在重量訓練上慢慢增加強度,大概每個禮拜增加一次,我不斷的往上加重量,加到自己覺得無法承受為止,像投手最被禁止做的握推,我做到大概單手啞鈴九十磅左右,其他依靠機器的一些動作,不管是上半身還是下半身,不管是拉還是推,我的重量度幾乎都是做到滿格;在那之後我就一直持續著我的重量訓練,不管是訓練的分量還是重量都必須足夠,因為我自己知道只要一停下來,我的身體就會有一些奇怪的轉變,會讓我投球的能力失控,要花好多天的時間才能再轉回來。
輾轉和道奇隊簽約回到大聯盟以後,有體能教練因為擔心我的手會受傷,曾經和我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我說我也沒有辦法解釋,如果我沒有做到這樣的分量,我在投球的時候就會覺得沒有力量,球速也會投不出來,幾次下來,體能教練和防護員除了注意我的動作正確之外,也只能叫我小心,就讓我自己去做了。
二○一六年春訓由經紀人安排的球員聚會,大家聯繫感情之外,也討論在不同球隊的經歷。/照片由曹錦輝授權提供。
二○一五年八月的時候我剛剛被道奇隊下放回到三A,剛好遇上王建民到奧克拉荷馬市來比賽,那場比賽他表現得非常好,完封,我們約了一起晚餐,也聊到彼此復健的過程和所有曾經嘗試過的各種方法;我們動的都是肩膀關節唇手術,難免會好奇對方是不是有試過什麼自己沒有試過的,說不定自己也可以拿來試試看。
但是其實很快的,我們就知道對方走的是和自己完全不同的路線,王建民是在球團的完整照顧之下,走的是正統醫學復健的路;他受傷的時候還是球隊的主力投手,在大聯盟也有很棒的成績,所以球團對他加倍保護,由專門的醫療團隊一路照顧他的復健,這是理所當然的;比較起來,我是在回到臺灣、又已經完全退出棒球界之後,才有點像是心血來潮決定要嘗試復出,我的資源有限,老實說對於過往所經歷過的正統復健程序也不是那麼信任,所以才靠著土法煉鋼自己摸索出自己的這一套。
我沒有繼續跟王建民深談復健的細節,因為很明顯的是我們雖然到達了同樣的目的地,最後也成功的回到了大聯盟,但是我們所經歷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徑;我相信王建民沒有做我這些重量訓練的項目,也沒有做到這麼高的重量,舉例來說,像是伏地挺身,我相信大部分肩膀受過傷的投手都會被告知要避免,但這卻是我的必需。
正統的運動醫療可能會說,這些動作對肩膀帶來很大的壓力,而胸肌的加強也會影響肩膀關節的旋轉,甚至阻礙到揮臂的角度,這些對投手來說都是限制,但是卻很神奇的幫我回到了球場;整體來說,我在肌力上加強了很多,但是犧牲掉的就是柔軟度和身體的延展性,我只能盡量透過按摩和伸展來讓肌肉放鬆,盡量找到平衡。
我從小到大柔軟度和協調性都很不錯,所以從來都沒有花心思在伸展上,但是這次復出因為在重量訓練上特別去加強,我反而也開始注重伸展,每次練球前後都花上最少一個小時來做各種動作,盡量保持住不讓肌肉因為過度鍛鍊而僵硬掉。
經過受傷開刀復健,還有後來體能和技術表現上的起伏,我才慢慢體會到,或許自己也要對這些訓練有一定的了解,了解每一個動作到底是在訓練什麼、會動到哪些肌肉,這樣才能讓自己更確切掌握這些訓練的訣竅很多時候我們看兩個在訓練的人做著一模一樣的動作,但是其實他們很可能運動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肌肉群,而其中一位很可能完全是做錯的。
年輕或是剛剛開始接受各種專業訓練的時候,我們都需要有教練帶領,有的時候甚至還有醫療人員待命監督,但是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很多時候我們反而會掉以輕心,覺得反正有人在看,我只要照著做就好了,體能教練一個口令,我就一個動作,既然一定是為了我好,那只要有做就一定有效,沒有效果的話我們再調整就好。
我不是體能訓練的專業教練,但是有效的體能訓練是最能夠幫助我維持、甚至提昇我技術層次的方式,也是我後來能夠東山再起再回到大聯盟最重要的關鍵,我盡我所能去學習所有訓練方式背後的道理,因為我理解到唯有當我的腦子和心靈可以打開來,接受也了解了每一個訓練的道理,我才能真正從這些訓練中得到它們應該有的效果。
二○一五年重回道奇隊春訓,在與小聯盟主管會面之後和經紀人合照留念,感謝他一路以來的協助,如果沒有他,我的棒球之路也許會比想像中更艱困難行。/照片由曹錦輝授權提供。
兩次從美國職棒回到臺灣,我感受到最大的差異,就是我們亞洲訓練習慣開出固定的訓練內容,包山包海全部都幫球員們準備好,球員也會覺得球隊給你的訓練課程是不能改變的,可能一整個星期在分量和質量上都是固定的,並沒有因為選手體能狀況的差異,或是技術面的高低而做出調整,每個人都要先接受這個球隊給的、最基本的套餐,要在這之後才開始讓不同的選手對自己在技術上做一些專精的改進,但分量十分有限。
我並不清楚日本職棒在實際運作上的訓練量到底是多少,我知道的都是閱讀到的,或是聽到棒球界的前輩和朋友們所談論到的,他們的團體訓練量絕對是比我在美國看到和接觸到的多,但是以自主訓練這個領域來說,也就是我提到的針對個人、針對優缺點加強和改善,以及個人技術強化的這個領域,我覺得他們的訓練分量和質量是沒辦法贏美國的。
另一個美國職棒球隊對技術專精密集訓練,就是在球季結束之後,可能會有一整個月針對性的訓練,是專門加強選手缺失的,像過去小聯盟球員的指導聯盟,或是現在比較常見的冬季特訓就屬於這個類型;譬如說如果有一位捕手他傳二壘一整年都傳不準,那可能球季結束後球團會花一整段時間來砍掉重練,用影像和科技去解析這位捕手的每一個動作、去分析傳不準的原因是什麼,去嘗試各種改變和訓練,然後透過反覆的練習來改進這個缺點,這是我親眼看到過的,就是前一年的隊友原本很弱的一個缺點,在經過這樣短時間密集的特訓之後,到了第二年的春訓他回來,這個去年本來很弱的東西,今年已經全部改善了。
在臺灣我比較沒有看到這種針對性地加強改進,也很少看到選手在短時間內有這種明顯的進步,這種在技術面上專精專項的加強的例子在我們臺灣就比較少,就算有,成效也不是那麼明顯;職棒球團不管是秋訓還是冬訓,大家都還是聚在一起練一樣的,結果就是好的選手還是很好,但是那些需要加強的選手卻沒有得到加強的機會,他不好的東西還是一樣繼續不好,二線的三線的選手就永遠都停留在那個位置。
二○○○年加入洛磯隊,第一年就獲選參加大聯盟的未來之星明星賽,在亞特蘭大和前輩陳金鋒一起代表世界隊。/照片由曹錦輝授權提供。
另一個我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的特點,就是臺灣選手到了美國去,不管是在哪個層級,不用花太久時間,大概一年兩年左右回來,我們就會發現他們整個人比以前變壯很多?可能出國前瘦瘦的,但從美國回來以後就變成一身肌肉,整個人很明顯地變大一號,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因為美國的飲食和重量訓練,但是我認為這並不是全部的理由。
一位臺灣選手從他到美國球隊的春訓報到開始,他就是處在一個高張力的環境裡,從春訓基地到球季開打之後的球隊,他走到的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感受到競爭的壓力,那幾乎是一個你想偷懶都沒有辦法偷懶的環境;這種壓力是我們以前在臺灣體會不到、甚至連想像都想像不到的,它會無時無刻提醒你要加強自己、讓自己變更好,因為如果你停在原地不動,你的隊友全部都會往前跑,而那些跟不上的、偷懶的,你可能明天就看不到他們了。
在美國,如果你想要讓自己更好更強,第一步就是加強自己的力量,那你很快就會學會要認真做重量訓練,接下來你就會知道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然後是要調整自己的作息;一步一步不知不覺的,你的生活節奏就會越來越簡單,那些球場外的雜務都會被排除,而你每天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讓你自己更專注、更強大,因為只有這樣子,你才能在這個環境生存下來。
當你在一個美國的職棒球隊裡,你永遠都會看到身邊有比你強的隊友,而且他可能比你還要努力,所以你會一直強迫自己跟上他的腳步,不想要輸給他,甚至你還會想要逼自己超過他,而這就是旅外球員會在短時間裡不斷進步的原因,因為環繞在你周圍的全都是競爭對手,這競爭實在太激烈了。
有一個隊友在退休前曾經這樣跟我形容他的職棒生涯,他說他覺得就像是不停有人在把他的頭往水裡按,讓他喘不過氣來,所以他就要想盡辦法把頭頂出水面呼吸;但是每次好不容易換了一口氣,他就會馬上又被下一個挑戰給按進水裡去,只能拚死命努力掙脫,努力把頭探出水面不被淹死。
我覺得這個形容很貼切。
*本文摘自《日蝕之後》第一部初虧—Chapter3 傷痛
░░░░░░░░░░░░░ 欲閱讀完整書籍,歡迎至各大書店購買 ░░░░░░░░░░░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2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堡壘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克蘇魯神話已經成為最受到恐怖小說界與歐美大眾文化最常引用的流行設定之一。史蒂芬.金、Neil Gaiman、與Clive Barker在敘事方式與氣氛營造上都受到洛夫克拉夫特的強烈影響。洛夫克拉夫特的宇宙恐怖元素,除了受到大量後世作家引用和拓展外,也將觸手伸向恐怖小說以外的領域。
自從人類離開非洲後,就不斷地遷徙。有的遷徙目的是要躲避洪水或乾旱;有的動身尋找新的土地耕種或新的海域捕魚;有的離開自己的部落或家族去尋找新的機會;有的是為了逃離前來占領的軍隊和專制的國家;對於一千萬至二千萬淪為大西洋奴隸貿易犧牲品的非洲人來說,他們是迫不得已地遷離家園的。
行為上癮和藥癮不同,不會產生撤除後引起生理痛苦的戒斷症狀。但任何一款能使人行為上癮的產品或系統,都充分利用了人類大腦的特點,設計了一套讓人欲罷不能的獎勵系統。 這套獎勵系統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多巴胺獎勵與躲避減敏反應。
從時代的現狀來看,由於人對物質的需求總是存在一定的上限,隨著可支配所得越來越高,在經濟下一個增長點中,人們必然更偏重精神層面的追求。所以,經過精雕細琢的服務產品,必須不斷加入能讓人產生行為上癮的機制,在時間的戰場上獲得更多的消費者。
無法創造更高價值是業務員角色弱化的根本原因。如果你相信你的產品不用你也可以自我銷售的很順暢,那你就只是個訂單接受者,但是未來並不需要這種人;科技的進步已經開始排擠並且消除這種無法創造價值的業務員行為。做為一個業務員,同時努力成為一個有料的顧問,這些角色不只是等待、找尋機會,而是創造契機。
投票日終於到來,而川普則當上了總統。但是,俄國行動的第三條線,由俄國網路研究局所執行的任務,在美國卻始終沒有人加以重視。俄國網路研究局當時一直依普丁要求的目的製作內容,再讓這些內容漫延於臉書平台上:普丁要的就是擴大分裂、暗助川普、詆毀希拉蕊。
克蘇魯神話已經成為最受到恐怖小說界與歐美大眾文化最常引用的流行設定之一。史蒂芬.金、Neil Gaiman、與Clive Barker在敘事方式與氣氛營造上都受到洛夫克拉夫特的強烈影響。洛夫克拉夫特的宇宙恐怖元素,除了受到大量後世作家引用和拓展外,也將觸手伸向恐怖小說以外的領域。
自從人類離開非洲後,就不斷地遷徙。有的遷徙目的是要躲避洪水或乾旱;有的動身尋找新的土地耕種或新的海域捕魚;有的離開自己的部落或家族去尋找新的機會;有的是為了逃離前來占領的軍隊和專制的國家;對於一千萬至二千萬淪為大西洋奴隸貿易犧牲品的非洲人來說,他們是迫不得已地遷離家園的。
行為上癮和藥癮不同,不會產生撤除後引起生理痛苦的戒斷症狀。但任何一款能使人行為上癮的產品或系統,都充分利用了人類大腦的特點,設計了一套讓人欲罷不能的獎勵系統。 這套獎勵系統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多巴胺獎勵與躲避減敏反應。
從時代的現狀來看,由於人對物質的需求總是存在一定的上限,隨著可支配所得越來越高,在經濟下一個增長點中,人們必然更偏重精神層面的追求。所以,經過精雕細琢的服務產品,必須不斷加入能讓人產生行為上癮的機制,在時間的戰場上獲得更多的消費者。
無法創造更高價值是業務員角色弱化的根本原因。如果你相信你的產品不用你也可以自我銷售的很順暢,那你就只是個訂單接受者,但是未來並不需要這種人;科技的進步已經開始排擠並且消除這種無法創造價值的業務員行為。做為一個業務員,同時努力成為一個有料的顧問,這些角色不只是等待、找尋機會,而是創造契機。
投票日終於到來,而川普則當上了總統。但是,俄國行動的第三條線,由俄國網路研究局所執行的任務,在美國卻始終沒有人加以重視。俄國網路研究局當時一直依普丁要求的目的製作內容,再讓這些內容漫延於臉書平台上:普丁要的就是擴大分裂、暗助川普、詆毀希拉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郭婞淳 即使全身都是傷,仍然上場而且又幫台灣拿了一面銅牌。稍早跆拳道的 #羅嘉翎 比較可惜,骨裂的傷勢賽後連走路都有問題。再更早的小戴也是,兩腳的護膝包成那樣了也還是上場。有人會說:「都受傷了,為什麼還要上場比賽?」還是老話一句,這就是運動競賽迷人的地方。 明知實力可能不如人、身上的傷可能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棒球手王建民從國小開始當投手,卻因為身體發育途中的變化,造成投球威力受到影響。提到了固定放球點的重要性,以及身體與環境的適應磨合對運動表現的影響。建議在尚未發育完成之前,將重心放在基礎訓練和個人心理素質的強化上。
Thumbnail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讓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運動選手受傷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轉變。從選手日常生活、同儕壓力、教練壓力、自身壓力、選手性格以及悲傷五階段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作者也提到防護員需要除了照顧選手的傷後恢復進度外,也要關心選手的心理復原狀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重新開始打籃球的狀況,以及過去和現在在籃球生涯中的體悟。作者曾經因為過度使用膝蓋和腰而導致傷害,因此重拾籃球後已不再竭力拼搏,而是追求健康和樂趣。除了籃球外,作者也抱持相同的心態於其他興趣嗜好,細緻描述了自己的這種心態。
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但運動也伴隨著一定程度的風險,尤其是運動傷害。在這種情況下,整復成為了復原的重要支持,它能夠通過專業的手法和技術,針對運動傷害進行治療和調理,從而加速復原過程,減輕疼痛,恢復身體功能。本文將聚焦於探討整復對運動傷害復原的關鍵性支持,並以台灣的撥筋堂為例,來探討整復在不同
Thumbnail
王康傑在香港網球壇無人不曉,他16歲時已成為職業網球手,征戰多年,網球佔了他人生很多時間,職業生涯遇到不少得與失。他曾受傷患困擾及自我懷疑,而一度退出全職訓練,從教練身分及青少年球手身上找回自己當初打波的動力,並回到職業網球的比賽場上。
太極拳與重量訓練 高中時因為太自卑了,開始和同學重訓,拉單槓、雙單槓、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啞鈴、爬樓梯、跑六千公尺...都來,和同學的問候方式就是不期都在他的手三頭位置來一拳,如果有準備好,這一拳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沒準備被擊中,會痠痛個幾分鐘。 有一回走剛重訓完,穿著背心走在台中街頭狹窄的騎樓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號稱站躺188,體重88,18歲的手球隊員張士誠,每天都要尻一槍,否則就覺得自己要壞掉了。某天,在網路上發現了一個叫做「禁慾教練」的頁面,點進去是各種「直男」控射邊緣後的崩潰爽態,還分享著自身開始禁慾以後得到的好處,看得士誠不禁思考人生不能再這樣下去,便心一橫私訊給教練,說自己也想加入該「療程」⋯⋯
Thumbnail
疫情影響全球,許多人過世。運動員過世似乎已經不足為奇,但他們與一般大眾間的身體差異仍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探討了運動員的天賦和身體狀況之間的關係,並以臺灣棒球選手張誌家先生的過世為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郭婞淳 即使全身都是傷,仍然上場而且又幫台灣拿了一面銅牌。稍早跆拳道的 #羅嘉翎 比較可惜,骨裂的傷勢賽後連走路都有問題。再更早的小戴也是,兩腳的護膝包成那樣了也還是上場。有人會說:「都受傷了,為什麼還要上場比賽?」還是老話一句,這就是運動競賽迷人的地方。 明知實力可能不如人、身上的傷可能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棒球手王建民從國小開始當投手,卻因為身體發育途中的變化,造成投球威力受到影響。提到了固定放球點的重要性,以及身體與環境的適應磨合對運動表現的影響。建議在尚未發育完成之前,將重心放在基礎訓練和個人心理素質的強化上。
Thumbnail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讓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運動選手受傷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轉變。從選手日常生活、同儕壓力、教練壓力、自身壓力、選手性格以及悲傷五階段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作者也提到防護員需要除了照顧選手的傷後恢復進度外,也要關心選手的心理復原狀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重新開始打籃球的狀況,以及過去和現在在籃球生涯中的體悟。作者曾經因為過度使用膝蓋和腰而導致傷害,因此重拾籃球後已不再竭力拼搏,而是追求健康和樂趣。除了籃球外,作者也抱持相同的心態於其他興趣嗜好,細緻描述了自己的這種心態。
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但運動也伴隨著一定程度的風險,尤其是運動傷害。在這種情況下,整復成為了復原的重要支持,它能夠通過專業的手法和技術,針對運動傷害進行治療和調理,從而加速復原過程,減輕疼痛,恢復身體功能。本文將聚焦於探討整復對運動傷害復原的關鍵性支持,並以台灣的撥筋堂為例,來探討整復在不同
Thumbnail
王康傑在香港網球壇無人不曉,他16歲時已成為職業網球手,征戰多年,網球佔了他人生很多時間,職業生涯遇到不少得與失。他曾受傷患困擾及自我懷疑,而一度退出全職訓練,從教練身分及青少年球手身上找回自己當初打波的動力,並回到職業網球的比賽場上。
太極拳與重量訓練 高中時因為太自卑了,開始和同學重訓,拉單槓、雙單槓、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啞鈴、爬樓梯、跑六千公尺...都來,和同學的問候方式就是不期都在他的手三頭位置來一拳,如果有準備好,這一拳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沒準備被擊中,會痠痛個幾分鐘。 有一回走剛重訓完,穿著背心走在台中街頭狹窄的騎樓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號稱站躺188,體重88,18歲的手球隊員張士誠,每天都要尻一槍,否則就覺得自己要壞掉了。某天,在網路上發現了一個叫做「禁慾教練」的頁面,點進去是各種「直男」控射邊緣後的崩潰爽態,還分享著自身開始禁慾以後得到的好處,看得士誠不禁思考人生不能再這樣下去,便心一橫私訊給教練,說自己也想加入該「療程」⋯⋯
Thumbnail
疫情影響全球,許多人過世。運動員過世似乎已經不足為奇,但他們與一般大眾間的身體差異仍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探討了運動員的天賦和身體狀況之間的關係,並以臺灣棒球選手張誌家先生的過世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