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運動時聽《大衛鮑魚在火星》podcast

更新於 2021/02/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認識《大衛鮑魚在火星》的大衛鮑魚(後稱鮑鮑)應該是2014年台灣太陽花學運(?)鮑鮑跟我買了一件我依著社會議題做出來的台灣意識T-shirt,從客人變成朋友的例子好像不少,鮑鮑就是其中一個。
後來加了彼此的Facebook,偶爾就在貼文下閒聊,按按讚,或者有時需要加油打氣的時候,私下講幾句話。我和鮑鮑的興趣大概只有台灣文學可以重疊在一起之外,其餘他就是我認識的朋友中,很文青的那一種,真的文青的那一種,書讀很多、學歷很高的那一種,但例外的是,他說的話、寫的字我都看得懂也聽得懂,不會像是難以靠近、不同世界的人。(特別是他有時候的低級幽默我都跟得上。XDDDD)
台灣早期就在網路上打混的人都聽過podcast這玩意兒,也有人做過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在台灣一直成不了氣候,也未曾流行起,一直到這幾年才像是新大陸般的被發現。當我開始轉戰文字平台後,就鼓勵大家至少能開始跳離Facebook,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得知幾個朋友都想做podcast後,就在旁邊一直催促著:「快點給我去做!快一點!」很多人仍然停在原地,怎麼推都推不動,倒是鮑鮑真的搞出了這個《大衛鮑魚在火星》一開始專講「漫畫」的podcast。
除了像日本那種連載好多年的漫畫之外,台灣出版社還是有一些以圖為故事主體的出版物,但大眾對這一塊相當陌生,而真正台灣本土能透過畫漫畫(圖文書)來說故事的創作者,沒有太多也不太容易被看見,就別說能把「漫畫介紹好」的評論者了。
初聽鮑鮑介紹的歐漫,都是我一直都知道有出版的漫畫,但實在對閱讀漫畫有一種「不知道下一格要看哪一格」的困擾,所以沒有特別著迷於漫畫世界,卻透過鮑鮑的介紹,打開了我對歐漫的好奇,火速地在聽完節目後去買了該集節目介紹的歐漫回來看,當然無法像鮑鮑那樣通透書本想傳達的,但有了鮑鮑的加以解說,閱讀起來就沒有那麼難了。
爾後鮑鮑又增開了不少的系列,聊搖滾樂、美劇,都是我不太熟悉的領域和極小眾的話題(也許美劇還比較多人看。)最新一集鮑鮑終於加入「說書」這個主題,我想這是他最擅長的,不論是漫畫或是文字書,他都能用以一種最容易讓人進入書本的方式,引起聽眾的興趣,漸而帶動「去閱讀」的可能。
我想在這訊息泛濫的世代裡,需要的不只是「誰能幫你挑選」,更大需要還有一種是能不要咬文嚼字的把比較有深度的內容,用淺而易懂的方式引人入勝,而鮑鮑的節目就有這樣的能力。雖然常常感覺他極力想要掩去他感性和溫柔的那面,卻依然能在他說書、聊音樂的時候,談起那份讓人貼近作品和生活中,由內在傳遞的溫暖。
這幾天因為clubhouse火熱的關係我們又稍微的聊了一下。聊起《大衛鮑魚在火星》這個節目的週更,以及自言自言的功力。一個人要準備幾十分鐘的內容分享,不是件簡單的事,而很多事都必須要做了才會知道自己欠缺什麼、可以發揮什麼,有時候「想做一件事」的開端只是「想要去做」而已,而不是先想「獲得什麼回報」,能把想做的事情先做好就是不容易的事了。
《大衛鮑魚在火星》最新一集的【書中自有黃金鮑EP01】一位女性,一座城市,一個時代:陳柔縉,《大港的女兒》,我想就不是「太小眾」的東西了。從這一集想起從前我做過幾本陳柔縉的書籍文宣,聽著鮑鮑的介紹,翻箱倒櫃找出那幾本我一直收著沒看的陳柔縉的作品,恰好這幾日也收到了朋友寄來的《大港的女兒》,可以拿出來好好讀這本書了。
我在運動的時候聽《大衛鮑魚在火星》。
《大衛鮑魚在火星》Facebookpodcast
P.s
不曉得為什麼我老打成:大衛鮑魚在我心XDDDD。戴耳機聽的話偶爾會聽到背景有貓貓聲。
圖:
鮑鮑Facebook專頁的封面圖和頭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1K會員
859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假如你是一個會看著新聞頻道感到焦慮沒有得到什麼「值得吸收」資訊的人,或者你想要更關心許多跟公共議題、社會政策討論,但又不想要看政治口水的人,《有話好說》是還不錯可以用來打發時間又不會覺得太浪費時的節目.你不一定需要多關心這個社會和世界的變動為何,但它可能讓你看見其他新聞頻道沒有讓你看見的世界!
假如你是一個會看著新聞頻道感到焦慮沒有得到什麼「值得吸收」資訊的人,或者你想要更關心許多跟公共議題、社會政策討論,但又不想要看政治口水的人,《有話好說》是還不錯可以用來打發時間又不會覺得太浪費時的節目.你不一定需要多關心這個社會和世界的變動為何,但它可能讓你看見其他新聞頻道沒有讓你看見的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品格不是建立在如何對待擁有特權的有錢人身上,而是如何對待貧窮、受忽視的族群上的」律師布萊恩說。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是個理念、是個觸不可及的理想,在看完《不完美正義》後,這句話儼然成了笑話,因為只要種族正確了,你可以在薄弱到站不住腳的證據下被定罪。當我們的命運掌握在別人的偏見中,而非事
Thumbnail
本來一路滑順一如往常,但是行駛到站點中間卻突然停住,隨後幾秒開始搖晃,越晃越大,乘客喊著「是地震嗎?地震!」,整個列車都在劇烈搖晃...
Thumbnail
從一個設計師轉成行政人,是身邊親好朋友都覺得可惜的選項,當他們提到“可惜“這一詞,我的感受是到底有什麼好可惜呢?人生走在路上不就是彎來彎去的嗎?
Thumbnail
你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 타다 ta-da 這個單字嗎? 是「搭乘」的意思,以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通通可以用這個詞來造句,實在很簡單,趕緊動動嘴巴練習吧!
Thumbnail
之前在關於埃及交通的文章中有提過,我住在開羅的期間最喜歡搭乘的交通工具其實就是他們的捷運了!因為捷運不會出現莫名其妙的誤點問題,我們搭乘的時候有不需要去跟人爭論要去的地方或是價格,並且開羅的捷運還有女性專用車廂,實在是讓人安心了不少!
Thumbnail
在社會上生存,只要有專業知識就夠了嗎? 學期第一堂正式課程,便讓我有了這樣的反思。 過去社會注重學歷,認為知識能翻轉貧窮、改變人生;隨著時代漸漸進步,除了知識,人們開始注重實務經驗,能靈活運用知識、讓知識為每次的經驗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法,漸漸成了現代社會的樣貌。 但未來的時代呢? 只要有知識、有經驗,
Thumbnail
2019年底,一場疫情大幅改變我們過往習慣的生活模式,在一陣措手不及當中,篩選掉的是長期習慣安穩、變動不易的企業。高度不穩定社會下生存的我們,又該如何思考?如何因應這次的波動? 對你來說,敏捷思考是…? 敏捷就是快嗎? 學會一套工具,就適用在所有場合? 敏捷思考為什麼會在後疫情時代流行起來?
Thumbnail
哼!結束居家辦公我就離職,高達將近一半科技巨頭的員工表示如果現在結束居家辦公要他們重返辦公室,將會選擇離開現在的公司。高薪與夢幻的辦公室似乎不再是吸引員工的第一要件,經過疫情長期的影響,嘗試過居家辦公的彈性與效率,我們也開始反思工作與生活的意義,公司也應該制定出新的辦公模式。
Thumbnail
清楚各平台的用戶習慣,要仔細評估 : 你適合在怎樣的平台生存? 什麼樣的環境,才能將努力放到最大? 不是人家做什麼,就跟著去做什麼。聚焦在一個領域上,抓好曝光的時間點,定期定量持續的產出,這種長期對焦在同一領域耕耘的一致性,才會是他人能對你產生明確印象點的來源。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品格不是建立在如何對待擁有特權的有錢人身上,而是如何對待貧窮、受忽視的族群上的」律師布萊恩說。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是個理念、是個觸不可及的理想,在看完《不完美正義》後,這句話儼然成了笑話,因為只要種族正確了,你可以在薄弱到站不住腳的證據下被定罪。當我們的命運掌握在別人的偏見中,而非事
Thumbnail
本來一路滑順一如往常,但是行駛到站點中間卻突然停住,隨後幾秒開始搖晃,越晃越大,乘客喊著「是地震嗎?地震!」,整個列車都在劇烈搖晃...
Thumbnail
從一個設計師轉成行政人,是身邊親好朋友都覺得可惜的選項,當他們提到“可惜“這一詞,我的感受是到底有什麼好可惜呢?人生走在路上不就是彎來彎去的嗎?
Thumbnail
你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 타다 ta-da 這個單字嗎? 是「搭乘」的意思,以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通通可以用這個詞來造句,實在很簡單,趕緊動動嘴巴練習吧!
Thumbnail
之前在關於埃及交通的文章中有提過,我住在開羅的期間最喜歡搭乘的交通工具其實就是他們的捷運了!因為捷運不會出現莫名其妙的誤點問題,我們搭乘的時候有不需要去跟人爭論要去的地方或是價格,並且開羅的捷運還有女性專用車廂,實在是讓人安心了不少!
Thumbnail
在社會上生存,只要有專業知識就夠了嗎? 學期第一堂正式課程,便讓我有了這樣的反思。 過去社會注重學歷,認為知識能翻轉貧窮、改變人生;隨著時代漸漸進步,除了知識,人們開始注重實務經驗,能靈活運用知識、讓知識為每次的經驗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法,漸漸成了現代社會的樣貌。 但未來的時代呢? 只要有知識、有經驗,
Thumbnail
2019年底,一場疫情大幅改變我們過往習慣的生活模式,在一陣措手不及當中,篩選掉的是長期習慣安穩、變動不易的企業。高度不穩定社會下生存的我們,又該如何思考?如何因應這次的波動? 對你來說,敏捷思考是…? 敏捷就是快嗎? 學會一套工具,就適用在所有場合? 敏捷思考為什麼會在後疫情時代流行起來?
Thumbnail
哼!結束居家辦公我就離職,高達將近一半科技巨頭的員工表示如果現在結束居家辦公要他們重返辦公室,將會選擇離開現在的公司。高薪與夢幻的辦公室似乎不再是吸引員工的第一要件,經過疫情長期的影響,嘗試過居家辦公的彈性與效率,我們也開始反思工作與生活的意義,公司也應該制定出新的辦公模式。
Thumbnail
清楚各平台的用戶習慣,要仔細評估 : 你適合在怎樣的平台生存? 什麼樣的環境,才能將努力放到最大? 不是人家做什麼,就跟著去做什麼。聚焦在一個領域上,抓好曝光的時間點,定期定量持續的產出,這種長期對焦在同一領域耕耘的一致性,才會是他人能對你產生明確印象點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