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英法百年戰爭(三)】在歷史上閃現光輝的兩人-英王亨利五世和法國英雄聖女貞德

更新於 2021/02/08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亨利五世成名的阿金庫讓之戰(左);聖女貞德成名的奧爾良之戰(右)(十九世紀畫作)

法蘭西的內亂

話說法國國王查理五世(Charles V, King of France)逝世後,由兒子查理六世(Charles VI, King of France)繼承王位,時年1380年。查理六世登基時跟英格蘭的理查二世(Richard II, King of England)一樣,都只是個小孩。不過,這位孩子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他患有精神病,因此查理六世有個外號叫「瘋子查理」(Charles the Mad)。
既然國王年幼又有精神問題,要他親政可難為他,攝政王便是必要的存在。攝政王是個很吸引人的職位,誰當上攝政王,誰就能大權在握,掌控法國朝政。當時爭做攝政王的有兩派勢力,一派以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John the Fearless, Duke of Burgundy)為首,另一派則以奧爾良公爵路易一世(Louis I, Duke of Orléans)為首。
查理六世(十五世紀畫作)
一直以來,在法蘭西,這兩家勢力最大,經常互相競爭。如果其中一派當上攝政王了,另一派自然將嚴重失勢,日後必沒好日子過。於是,這兩派如今因為爭奪權勢,也不再有忌諱,誓要把對方剷除為止。而且,因為兩派鬥爭,下層人民成為了磨心,加上長年戰爭,法國人民的不滿情緒日益提升。
1407年,路易一世在街上被約翰派人刺殺成功。隨後以約翰為首的勃艮第派策動了巴黎人民暴動反對奧爾良派,希望將之徹底清除。怎知,約翰在這此暴動中失算,造成勃艮第派失勢,新任的奧爾良公爵瓦魯瓦的查理(Charles of Valois, Duke of Orléans)就成為了攝政王。
約翰心生不忿,為了挽回自己的勢力,決定與法國的敵人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Henry V, King of England)結盟,倒過來攻打自己的國家。其實,早在英法百年戰爭前,法國過去不時都有內部爭拗,不少法國貴族都曾要求英格蘭出兵干預,所以約翰這趟賣國也不是首創。
至於亨利五世則是求之不得了,既然現在有人願意裡應外合,他也就不放過這個機會。不過,開戰總要有個理由,亨利五世要求法王查理六世把女兒瓦魯瓦的凱撒琳公主(Catherine of Valois)許配給他,並以法國兩塊領地作為嫁妝。查理六世雖然瘋瘋癲癲,但也不會瘋得就這樣把女兒和土地拱手相讓,於是就立馬拒絕了。亨利五世早就預料到會被拒絕,於是親自派兵渡過英倫海峽,向法國開戰。
第三階段的英法百年戰爭,正式開打!
亨利五世(十六世紀畫作)

一統江山

1415年,英軍被法軍圍困在法國一個名叫阿金庫爾(Agincourt)的地方。在這之前,英軍經歷長途跋涉,又在攻城戰中傷亡慘重,已經疲憊不堪,有點強弩之末的味道。法國認為這是個好機會消滅英軍,各路貴族都帶兵來到阿金庫爾,準備嘗嘗打勝仗的滋味。
亨利五世手上兵力也才不到一萬人馬,法軍總數卻是其數倍之多。本來他也有點懾於客觀戰況,想與法國講和,但法國又豈肯放棄這絕好機會呢?於是,亨利五世無可奈何,只好奮戰迎敵!
這種戰況是不是有點似層相識?沒錯,就好像第一階段戰爭時黑太子愛德華(Edward the Black Prince)面對法軍包圍的克雷西之戰(Battle of Crécy)。在克雷西之戰中,英軍憑著長弓兵的威力和地形的優勢,以少勝多,重創法軍,黑太子打出了名堂。這次換成亨利五世,他確有點黑太子的風範,把法軍引到狹窄的通道上。
人類總要重覆犯同樣的錯誤!各路法國貴族無不想在這仗中爭取軍功,他們那些穿著重裝的軍隊在狹道上你推我撞,方寸大亂,給亨利五世的長弓兵逐一擊破。在這戰中,法軍損失了大部份人馬,包括貴族和士兵,而英軍卻只損失寥寥數百。這便是英法百年戰爭中另一場著名戰役—阿金庫爾之戰(Battle of Agincourt)。跟克雷西之戰一樣,英軍同樣在人數上劣勢,也同樣是由長弓兵決定勝負。亨利五世因為這場戰役,聲名大躁。
阿金庫讓之戰當日清晨
就這樣,法國因阿金庫爾的慘敗元氣大傷,而且怯於亨利五世之名,軍心大亂,士氣一落千丈,已經無法作戰。亨利五世乘勝追擊,重新佔據了法國大片土地,這次連首都巴黎都被攻陷。這時,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感覺事情有點不對了,他只是要亨利五世幫忙打倒奧爾良公爵,並非要葬送整個法國給英格蘭啊。於是,他急忙聯絡奧爾良公爵,想與他和解,合力對付英格蘭。不料,兩家始終積怨太深,或許奧爾良公爵查理因國難當前有心和解,但奧爾良派的人卻沒放下成見,於是反而設計把約翰殺了。
於是,新任的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Philip the Good, Duke of Burgundy)又因父仇而不肯和解了,繼而與亨利五世脅迫奧爾良公爵和查理六世簽署屈辱的《特魯瓦條約》(Treaty of Troyes)。條約規定,法國王太子(The Dauphin)被剝奪王位繼承權,查理六世死後,將由亨利五世繼承法國王位,英法兩國成立共主邦聯,凱撒琳公主嫁到英格蘭,並以法國兩塊領地為嫁妝。
在《特魯瓦條約》下,英格蘭實際上便已吞併了法國。自征服者威廉離開法國諾曼第(Normandy),在1066年征服英格蘭成為英王後,一直來到1420年,英格蘭終於在亨利五世下,達成了歷代祖先夢寐以求的宏大願望-兼併法國,一統河山。
亨利五世成就了前所未見的大業,英格蘭達成了最高峰和最榮耀的時刻。可惜的是,他在一次戰役中感染了傷寒,未能等到成為法國國王後便帶著無比的遺憾和牽掛病逝。他臨終前看著自己未夠一歲的幼子亨利,心想自己成就的功業也許就此前功盡廢。他感到遺憾的不是自己生命的短促,而是任他再雄心壯志、再才華洋溢,也只是一個敵不過死神召喚的凡人。如果他能活得久一點,百年戰爭可能早就結束,英法兩國的歷史軌道也許會完全不同。
一百多年後,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筆下完成了一部文學作品《亨利五世》(Henry V),描述的正是這位戰神國王短促卻無比精彩的一生。

聖女貞德

亨利五世死後,幼子亨利繼承英格蘭王位,是為亨利六世(Henry VI, King of England)。亨利六世的母親是法國凱薩琳公主,也就是說,他同時擁有英法兩國王室的直系血統。1422年,他的外祖父法國國王查理六世撒手人寰,這位天真瀾漫的小國王尚未知道世界是甚麼模樣,就達成了歷代英格蘭國王的夢想-同時繼承英格蘭王位和法國王位!
被《特魯瓦條約》剝奪了法國王位繼承權的查理太子(Charles, The Dauphin),為勢所迫下流亡到了法國南部,正感嘆著自己不幸又滄桑的人生。世事無常,機會要來便來。當他得知那個人人稱怕的亨利五世突然病逝,而父王查理六世又在不久後離世後,便不顧《特魯瓦條約》的協議下,自行在布爾日(Bourges)宣佈繼承法國王位。
在法國替亨利六世攝政的貝德福特公爵蘭開斯特的約翰(John of Lancaster, Duke of Bedford)聞訊後,認為必須要把法國王室的餘孽清除才能安枕無憂。於是,他背負著亨利五世的戰旗,繼承其遺志,繼續在法國土地上掃蕩。
查理太子(後來的查理七世)(十五世紀畫作)
話說現在英軍掌握了法國兩個非常重要的地方。第一個當然就是法國首都巴黎,另一個則是歷代國王的加冕場地蘭斯(Reims)。蘭斯正由英格蘭盟友勃艮弟公爵菲利普控制,查理太子自封為法國國王後,卻不太得到承認,只被稱為「布爾日王」,原因一來是亨利六世才是合法得到法國王位,二來就是他沒在蘭斯加冕,成不了真正的國王。其實,亨利六世也應該及時到蘭斯加冕,但可能英格蘭方面不太清楚法國的傳統,而且這位小國王的頭還未能戴上厚重的法國王冠,所以沒有到這裡進行加冕儀式。
當然,英格蘭是絕不會讓查理太子自由進出蘭斯的。他們也不打算以逸待勞,正準備進攻查理太子最重要的根據地-奧爾良(Orléans),想一舉消滅他餘下的武裝力量。當時,奧爾良是法國中部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點,如果查理太子的軍隊失守了,那麼英軍從此便能長驅直入而無任何障礙,法國王室剩下佔據的南部土地,恐怕守不住了。法蘭西民族迎來了民族和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
1428年10月,英軍重重圍困著奧爾良,並用了一招「圍點打援」,把前來馳援奧爾良守軍的法國軍隊一一消滅。奧爾良守軍在城中度日如年,眼看戰況每況愈下,城裡終有一日彈盡糧絕,深感無比絕望。每名守軍和平民都知道,城破之日就在不遠,而城破之日來臨之時,也代表了國破家亡的喪鐘正式敲響。
就在查理太子極度徬徨和苦惱之際,一名十七歲的農村女孩拜訪了奧爾良的指揮官,要求與查理太子見面。指揮官通報查理太子,說這位女孩自稱是由上帝派來的使者,是來幫法國解圍的救兵。一眾貴族現在對戰局全無辦法,查理太子只好死馬當活馬醫,看看她有甚麼良策。不過,他沒有就這樣直接接見這位女孩,反而給女孩一道測試-認出混進軍隊中的自己。女孩顯然從沒見過查理太子,但憑著敏銳的觀察力,她很快便一眼認出隱藏在軍隊中的查理太子。女孩果斷和銳利的判斷讓他大吃一驚,急忙詢問女孩的名字。女孩接著趾高氣揚地說:
「我的名字是貞德(Joan)。」

銳利反攻

查理太子調查了貞德的背景後,作出了他這輩子最正確的決定-把軍權交給貞德。也就是說,他把整個國家存亡的命運,託付給只有十七歲的女孩!其實,這絕對不是個容易的決定,試想想,如果查理太子沒有一定的用人智慧,又何會就這樣把軍權交給一個農民女孩呢?而事實證明,他的這個決定,正確到不行。
貞德接過軍權後,剪了一頭短髮,穿起借來的盔甲,成為了奧爾良的新統帥。她認為,死守是一條絕路,主動進攻才有戰勝的可能。於是,她一反之前被動防守的做法,親自帶領奧爾良守軍衝出重圍,主動迎擊英軍!看見一個外表弱質纖纖的女孩尚且肯走在最前線上前勇猛殺敵,緊隨在後的男人也不好意思不全力作戰,士氣因而極度高昂。就是因為這種破釜沉舟式的反攻,貞德帶領的這次突圍讓英軍吃了苦頭,成功解救了奧爾良被圍之急!
奧爾良之戰勝利後,按正常人的想法,理應是直接進攻巴黎,一舉奪回首都。但貞德的想法卻與眾不同。她認為,法軍氣勢再如虹,查理太子的王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原因就是因為他沒在蘭斯進行正式的加冕,沒人會承認他是合法的法國國王。於是,貞德主張在進攻巴黎前,必須先重奪蘭斯,讓查理太子加冕。
在查理七世加冕儀式中的貞德(十九世紀畫作)
雖然,攻打蘭斯一役比解救奧爾良之圍更艱苦卓絕,但貞德仍然不負眾望,花了三個月終於攻陷蘭斯。查理太子隨即在這裡加冕為法蘭西之王,成為真正的查理七世(Charles VII, King of France)。現在,他是正式的法國國王了,亨利六世現在反而變成不合法。就這樣,查理七世可以名正言順地以收復法國國土之名,攻打巴黎而獲得人民的支持了。
貞德向查理七世建議趁英軍未回氣前直接進攻巴黎,一舉消滅英軍勢力,查理七世卻搖擺不定。而且,查理七世身邊的拉特雷穆瓦耶伯爵喬治(Georges de la Trémoille)也從旁警告貞德的聲勢愈來愈浩大,怕有天會直接威脅到查理七世的地位。時間就這樣被浪費,巴黎的守軍趁時加強了城池的防禦,後來導致了貞德攻打巴黎時極度困難,久攻不下,最後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被查理七世召回。

壯烈犧牲

此戰後,查理七世解除了貞德的軍權,很多追隨貞德的人十分不滿,就這樣告老還鄉,只剩貞德沒有就此離開查理七世。沒有貞德指揮的法軍,又再開始呈現衰敗之勢,剛剛辛苦攻刻的城池又一次落入英軍手中。然而,貞德沒有因此而心灰意冷,一直在鼓勵將士,並同時親自招兵買馬組成了一支遊擊隊,繼續北上與英軍作戰。
當她知道康比涅(Compiègne)的守軍被勃艮第公爵菲利普的軍隊包圍時,立即帶兵前往支援。本來敵軍人數不多,貞德來到之後很有機會打贏,不料敵方援軍卻很快出現,貞德的部隊寡不敵眾,無計可施下急忙請求康比涅守軍開城讓她的部隊撤入,貞德則殿後。怎料,就在撤入途中,康比涅守軍害怕敵軍會趁此機會攻入城內而突然關門。貞德就被拒在門外成為了棄子,就這樣一直奮戰到最後一刻,她的部隊被殲滅,康比涅守軍眼白白看著她被俘而坐視不理。
英格蘭那邊得知貞德被勃艮第公爵俘虜後,立即就用重金向他贖走貞德。在英軍心中,這名女子是眼中釘,如果不是這個橫空出世的人,英格蘭早已成就大業。貞德被英軍押到法國一處名叫魯昂(Rouen)的基地。不過,作為一個天主教國家,英軍不能就這樣憑空加諸罪名在這個女孩身上。畢竟,這名女孩自稱是上帝派來解救法國的使者,而她的確成功為法國力挽狂瀾,所以英格蘭方面的騎士和主教都不敢輕舉妄動,或許這真的是上帝的旨意。
如果貞德真的是上帝派來的幫助法國人的,那麼就更讓英人鬱悶,他們與法國人同樣是天主教徒,為甚麼上帝要偏幫法國?很快他們就想通了,這名女孩不是上帝的使者,而是魔鬼派來的異端!這意味著甚麼?這代表英軍要使用宗教法庭審判貞德,潛在罪名可以有兩種,一是「女巫」,二是「異端」。
只要有證據證明貞德是女巫,那麼就能直接用火刑燒死貞德,事實就變成英格蘭戰勝了依靠魔鬼力量反抗的法國,英軍頓時就成了正義之師。根據教義,魔鬼是無法控制處女,所以處女不可能是女巫。於是,貝德福特公爵派他的夫人前去檢查貞德是否處女,夫人如實地說貞德仍是處子之身,既然是自己夫人驗證,貝德福特公爵不能以「女巫」之名定罪貞德,英格蘭還是有一點尊重法律的意識。
那麼剩下來只好看看貞德是否「異端」。要證明貞德是異端便簡單多了,只要把「異端」的詳細罪名列出,再讓貞德在上面畫押即可。畢竟所謂「異端」的定義,在中世紀也不是那麼清晰,所以這種宗教罪名多用作政治迫害。貞德的「異端」罪名多達七十個,這種傾盡全力迫害一個十九歲的女孩身上的做法,實在是一件十分卑鄙的事。
當然,貞德雖然只有十九歲,卻是個寧死不屈的女英雄,她不可能自願在罪狀上畫押。於是,英軍便對她實行酷刑迫供,日日夜夜在肉體上和精神上折磨她。一個再倔強的女孩,也敵不過長時間的身心煎熬和折磨,英軍趁她差不多失去意識時,就讓她在罪狀上畫了押。或許貞德當時心想,與其這樣折磨我,倒不如直接取我性命!
貞德「認了罪」,她就不是上帝派來的使者,變成魔鬼派來擾亂世界的人。本來,在英格蘭的法律裡,這罪不致死,但宗教法庭為了斬草除根,便以貞德死不悔改為理由,判她以火刑處決。於是,英軍不再對她忌憚,在貞德被處死前,還對她施加了百般凌辱。
火刑是中世紀一種處決異端或女巫的死刑。中世紀時,人們認為只有被火燒時,匿藏在身體裡的魔鬼才會被趕出來。如果要消滅這些異端或女巫,就更必須以火刑處死。1431年五月三十日,貞德被綁在木頭上活活燒死,過程中貞德仍呼喊上帝和耶穌的名字,場景實在令人心傷。這還不止,英軍為了確保貞德已被完全燒死,他們把貞德屍體拿下來檢查,還讓周遭的人確認燒焦了的貞德已死,才再以火刑燒多一次使之成為灰燼。也就是說,這位為國捐軀的女英雄,被殘酷執行了兩次火刑!
貞德被處決前(十九世紀畫作)
二十五年後,亦即是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三年,教皇嘉禮三世(Pope Callistus III)為貞德平反,並宣佈她為殉教者。後來,分別在1909年和1920年,貞德先後被宣福及封聖,自此有了聖女貞德(Joan of Arc)之名。關於貞德的故事,在後世還有不少學者研究,她也成為很多文學作品的角色和對象,因而衍生了不少傳說。例如,貞德的真正身份並非一個普通農民,而是查理六世的私生女、查理七世的妹妹。在十六世紀,貞德成為了法國天主教同盟(Catholic League)的精神象徵。在十九世紀,她更被法國人的皇帝拿破崙宣布為國家英雄。

迎向勝利

貞德的死訊傳出後,法國人無不感到悲慟欲絕,哀鳴之聲處處。因為她的死,法國人終於願意團結,貴族們也終於肯放下私利,法蘭西民族在這刻終於形成。就算是那個因殺父之仇而倒戈投靠英格蘭的勃艮弟公爵菲利普,也因為自己如此害死貞德而感到慚愧。查理七世知道要戰勝英格蘭,菲利普的支持和力量是關鍵,所以他派人跟菲利普講和,並承諾為他找出殺父仇人。菲利普知道,英格蘭的最終目的是要征服法國,幫助他報父仇只是藉口,長久下去不是辦法。恰巧法王查理七世主動找他講和,權衡所有利弊後,菲利普終於倒向法國這邊了。
此消彼長,加上法國上下團結抗敵,這時的法軍再不是那個全無士氣的軍隊了。還有就是盔甲的改良,法國的重裝騎士穿上更堅固的板甲代替過時的鎖子甲,其抵抗長弓兵的能力大幅提升。面對氣勢如虹的法軍,英軍這方面卻因為失去盟友勃艮弟公爵的力量,以及長期在外戰爭而出現疲態。
1453年,除了法國北部的加來港仍然控制在英格蘭的手裡,法國基本上已經成功收復所有失去的土地,在戰爭中失敗的英軍只好撤回英格蘭。法國人終於成功把英人趕出了法國的土地,持續了一百多年的戰爭終於在查理七世的反攻下畫上句點。
自征服者威廉開始,歷代英格蘭國王都夢想能夠踏足法國的土地,戴上法國王冠。由1337年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 King of England)宣戰並渡過英倫海峽來到法國,到1453年英格蘭勢力撤出法國,中間曾經短暫實現了統治法國的夢想,但最終一切只是曇花一現。在英法百年戰爭前,英格蘭的人們一直認為自己只是以過客的身份住在不列顛島,他們早晚要回到歐洲大陸。不過此戰後,英格蘭就再沒有進行侵略歐洲大陸的大型戰爭。或許他們終於發現,這座不列顛島,才是他們真正的故鄉所在。
英法百年戰爭後,法國基本上消停了,英格蘭這邊卻並未結束,百年戰爭才剛完結,不久後他們又再陷入了長達三十年的內戰-玫瑰戰爭(War of the Roses)。不過,這已經不是百年戰爭的一部份,所以本系列就到此為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7會員
53內容數
歐洲史不是國別史,我們不能單獨研究某個歐洲國家的歷史。因為在歐洲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一直都是國家林立的狀態,國家之間的互動是恆常的事,而一個國家的行為,很可能就會直接影響另一些國家的政策、文化和歷史發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a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黑死病的肆虐,讓本來戰爭中的英格蘭和法國也不得不暫時停下來,他們雙方就這樣停戰了八年。西元1355年,黑死病的疫情終於結束得七七八八了,撐過瘟疫的人現在又開始想打仗了。
要說歷史上為時最長的一場戰爭,那就非提及英格蘭與法國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名叫英法百年戰爭,就如名字所說,戰事斷斷續續地維持了一百多年,從西元1328年一直打到1453年,雙方都歷經幾代國王。 是甚麼原因導致英法這個王國打了一百年仗還是解決不了紛爭呢?
現代我們所熟悉的法國,是個採用總統制的共和政體。但是,直至共和制真正確立前,法國一直是個採取君主世襲制的王國,其全名是法蘭西王國。既然曾經是個世襲王國,那麼,就必然有身為王室的家族持續統治,以血脈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所稱之為的「王朝」。
史學家一般認為,羅馬帝國在西元476年早已滅亡。不過,對於羅馬人來說,他們的國家真正滅亡的時間卻在西元1453年。這是甚麼回事?西元476年滅亡的羅馬帝國,其實只是當時整個羅馬世界的西半部,代表古典時期的結束。東半部卻成功延續下來,並逐漸發展成後來被稱為拜占庭帝國的全新國度。
在古代,當人類還未發明火藥並應用在戰爭中時,便已經懂得在弓箭上塗抹易燃物料,點燃後射向敵人加強破壞力。到了中世紀時期,雖然冷兵器還是戰場上的主要武器,但在東歐,便已出現一種在當時十分神秘而又擁有巨大破壞力的武器-希臘火。
安娜既然身為學術圈子的一員,也不例外地為後世留下了一部重要歷史著作-《阿歷克塞傳》。她在這部著作中寫下了她尊敬的父親阿歷克塞一世和鄙視的弟弟約翰二世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是後世學姐研究十一世紀拜占庭帝國的重要史料。
黑死病的肆虐,讓本來戰爭中的英格蘭和法國也不得不暫時停下來,他們雙方就這樣停戰了八年。西元1355年,黑死病的疫情終於結束得七七八八了,撐過瘟疫的人現在又開始想打仗了。
要說歷史上為時最長的一場戰爭,那就非提及英格蘭與法國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名叫英法百年戰爭,就如名字所說,戰事斷斷續續地維持了一百多年,從西元1328年一直打到1453年,雙方都歷經幾代國王。 是甚麼原因導致英法這個王國打了一百年仗還是解決不了紛爭呢?
現代我們所熟悉的法國,是個採用總統制的共和政體。但是,直至共和制真正確立前,法國一直是個採取君主世襲制的王國,其全名是法蘭西王國。既然曾經是個世襲王國,那麼,就必然有身為王室的家族持續統治,以血脈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所稱之為的「王朝」。
史學家一般認為,羅馬帝國在西元476年早已滅亡。不過,對於羅馬人來說,他們的國家真正滅亡的時間卻在西元1453年。這是甚麼回事?西元476年滅亡的羅馬帝國,其實只是當時整個羅馬世界的西半部,代表古典時期的結束。東半部卻成功延續下來,並逐漸發展成後來被稱為拜占庭帝國的全新國度。
在古代,當人類還未發明火藥並應用在戰爭中時,便已經懂得在弓箭上塗抹易燃物料,點燃後射向敵人加強破壞力。到了中世紀時期,雖然冷兵器還是戰場上的主要武器,但在東歐,便已出現一種在當時十分神秘而又擁有巨大破壞力的武器-希臘火。
安娜既然身為學術圈子的一員,也不例外地為後世留下了一部重要歷史著作-《阿歷克塞傳》。她在這部著作中寫下了她尊敬的父親阿歷克塞一世和鄙視的弟弟約翰二世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是後世學姐研究十一世紀拜占庭帝國的重要史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英國倫敦及法國巴黎旅行攝影:倫敦眼(London Eye)、倫敦塔橋(Tower Bridge)、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Thumbnail
這個龍年的第一天,剛好是我生日。 我為了養成持續練法文的習慣,持續做了一個月的法文日記,錄下後PO在IG上。基本上都是用五分鐘寫出來,照著翻譯念。在一個月內,有時因為狀況和意外可能會漏掉幾天,或者改成2分鐘甚至1分鐘,但已經累積了一38天...
Thumbnail
今天的行程是很期待的大英博物館 預約了早上第一個時段 準備進場的人排到好幾個街區外 開放進場後其實速度還蠻快的 安檢完也沒查預約的憑證 就能進場了 外觀的樣子 內部建築很令人驚嘆 透明的天花板 圓弧形建築 莫名亂走 就到了我最有興趣 世界上埃及木乃伊館藏最豐富的展區 看
Thumbnail
第二天一大清早走出旅館 非常興奮 急著想看看白天的倫敦是否如想像中優雅 果然像電影中的建築般 雖然有著陽光 但也太冷了 我依然踏著愉快的腳步 前往附近的英式早餐店 在寒冷的天喝著熱茶及豐盛西式早餐 相當滿足 不過這價格真是驚人20英鎊 台幣800元 但培根煎的真的很好吃
Thumbnail
橙色背景上所繪的黑色線條,架構出空間,同時也將這裡封禁且束縛起來。我們與這些令人不安的生物一起被反鎖在這幅畫裡頭,就像我們進入自己的內在一樣,與我們的惡魔關在一起。
Thumbnail
鴉片戰爭是滿清步向衰落的標記,也是中國被迫走進現代世界的起始點。這是從意義上的解說,但戰爭後,整個社會沒有太大的改變,朝廷依然陶醉於天朝大國。英法聯軍雖然被視為鴉片戰爭的延續,意義上不及鴉片戰爭的重要,卻是帶來切膚之痛,真實地改變政治及社會的面貌,並引發部分官員的反省,帶來真實而具體的改變。
Thumbnail
鴉片戰爭後十四年,中英戰火再起,英法聯軍 (1856-1960) 爆發。它被稱為「聯軍」,但以英軍為主體,英將領指揮,法軍只是配角,所以討論原因時只見「英國」。英法聯軍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意思不是為鴉片貿易而再起戰雲,而是指鴉片戰爭的延續,是為解決鴉片戰爭引起的問題而引發的軍事行動。
Thumbnail
阿丹做了一個嘔吐又翻白眼的表情:「難吃死了!我們幹嘛要把一個法國女人的名字放菜單上!」湯姆主廚則說:「好不好吃見仁見智,可是太法國了,這和我們 DW 的風格完全不搭。就好像妳去吃一家義大利料理後,餐後甜點上日本甜點,妳覺得可以嗎?」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我聽了「8/25禮拜三:法客話題EP105|最爭議的總統,能算是臺灣民主化的推手嗎?」這集,訪談來賓是林孝庭博士,上一次他上法客電台時聊的那本書《意外的國度》我就是聽完才買的! 然後意外的讓我成為了法理建國派哈(˶‾᷄ ⁻̫ ‾᷅˵) 2020.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英國倫敦及法國巴黎旅行攝影:倫敦眼(London Eye)、倫敦塔橋(Tower Bridge)、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Thumbnail
這個龍年的第一天,剛好是我生日。 我為了養成持續練法文的習慣,持續做了一個月的法文日記,錄下後PO在IG上。基本上都是用五分鐘寫出來,照著翻譯念。在一個月內,有時因為狀況和意外可能會漏掉幾天,或者改成2分鐘甚至1分鐘,但已經累積了一38天...
Thumbnail
今天的行程是很期待的大英博物館 預約了早上第一個時段 準備進場的人排到好幾個街區外 開放進場後其實速度還蠻快的 安檢完也沒查預約的憑證 就能進場了 外觀的樣子 內部建築很令人驚嘆 透明的天花板 圓弧形建築 莫名亂走 就到了我最有興趣 世界上埃及木乃伊館藏最豐富的展區 看
Thumbnail
第二天一大清早走出旅館 非常興奮 急著想看看白天的倫敦是否如想像中優雅 果然像電影中的建築般 雖然有著陽光 但也太冷了 我依然踏著愉快的腳步 前往附近的英式早餐店 在寒冷的天喝著熱茶及豐盛西式早餐 相當滿足 不過這價格真是驚人20英鎊 台幣800元 但培根煎的真的很好吃
Thumbnail
橙色背景上所繪的黑色線條,架構出空間,同時也將這裡封禁且束縛起來。我們與這些令人不安的生物一起被反鎖在這幅畫裡頭,就像我們進入自己的內在一樣,與我們的惡魔關在一起。
Thumbnail
鴉片戰爭是滿清步向衰落的標記,也是中國被迫走進現代世界的起始點。這是從意義上的解說,但戰爭後,整個社會沒有太大的改變,朝廷依然陶醉於天朝大國。英法聯軍雖然被視為鴉片戰爭的延續,意義上不及鴉片戰爭的重要,卻是帶來切膚之痛,真實地改變政治及社會的面貌,並引發部分官員的反省,帶來真實而具體的改變。
Thumbnail
鴉片戰爭後十四年,中英戰火再起,英法聯軍 (1856-1960) 爆發。它被稱為「聯軍」,但以英軍為主體,英將領指揮,法軍只是配角,所以討論原因時只見「英國」。英法聯軍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意思不是為鴉片貿易而再起戰雲,而是指鴉片戰爭的延續,是為解決鴉片戰爭引起的問題而引發的軍事行動。
Thumbnail
阿丹做了一個嘔吐又翻白眼的表情:「難吃死了!我們幹嘛要把一個法國女人的名字放菜單上!」湯姆主廚則說:「好不好吃見仁見智,可是太法國了,這和我們 DW 的風格完全不搭。就好像妳去吃一家義大利料理後,餐後甜點上日本甜點,妳覺得可以嗎?」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我聽了「8/25禮拜三:法客話題EP105|最爭議的總統,能算是臺灣民主化的推手嗎?」這集,訪談來賓是林孝庭博士,上一次他上法客電台時聊的那本書《意外的國度》我就是聽完才買的! 然後意外的讓我成為了法理建國派哈(˶‾᷄ ⁻̫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