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其實借這本書是一個很奇妙的緣份,我對楊照先生的印象一直是仰慕已久,但由於手上書債太多,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拜讀。最近想多讀一些台灣作家的作品,當然就不可以放掉楊照先生,一上圖書館預約,天啊!他出了好多書真是令我不知從何下手,就先生哪本沒有被預約借走,就先借哪本吧!沒想到圖書館一送來的是這一本書,看完之後真是讓我相見恨晚,見到朋友一定要大肆宣傳。這本初刷是2015年,即使到現在2021年,依舊很適合身為父母或是在教育現場的人看。
我認為楊照先生這本書不但是一針見血的點出台灣教育界長年來教改的問題,更是令人讀畢之後,不得不針對這個膿胞用力把膿給擠出來,否則教育這個問題只會依舊成為更大的膿胞罷了。他說,這個教育問題,不只家有教改的家長和孩子要正視,而是全民都應該正視這個問題,這和古人所說的:教育是百年大計一樣,不容忽視。
其實坊間已經有不少的書都直指台灣教育的問題點在何處,升學主義掛帥,教改愈改愈讓人無所適從,說好的免試升學、十二年國教像是一場美麗的煙火謊言,最近的108課綱又是讓老師、家長和學長更茫然的改變。有些家長因為小孩已經脫離升學年紀,講起這個話題頗有男生們圍在一起一定要討論的話題——當兵樂!想當年啊~~~~~~然而當孩子脫離升學階段,這些家長只能用眼神默默的告訴後繼的家長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也難怪乎台灣的出生率會逐年降低,台灣的年輕人寧可去養毛小孩,也不願意養兒育女。不改變教育,如何讓父母們更安心工作,無後顧之憂呢?
教改不是一促可及,除了學校老師、學生,最重要的是家長和社會觀念,當我們的媒體總是一再的標榜,台清交多優秀,有誰會問這些孩子你的夢想是什麼?有誰在乎這些?彷彿等你考上台大之後,所有的夢想都會成真似的。那和立志要成為有錢人,以為金錢可以買到一切有什麼兩樣呢?
以下節錄本書我喜歡的文字和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atherine W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是結婚廿一週年紀念日,往前的廿年裡,我和先生並沒有特別慶祝的習慣,因為他都說,重點是在兩人過生活,紀念日有沒有過,並不是那麼的重要。所以在剛結完婚,孩子一年後降臨,忙生活、忙小孩、忙家庭這樣的紀念日就被很自然的遺忘了。然後彼此之間就認為對方不在乎,感情也就漸漸淡去。   小王子裡和狐狸的對話
書名:賈如幸福慢點來 這本書我是在社團書友推薦下去預約借來的,或許是名人的關係,從預約到拿書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一年十二個月,也就是中間至少有十二個人以上的預約,可見這本書的熱門程度。但它熱門的原因,也許是作者是知名的藝人,大家對於她會寫出什麼八卦內容而好奇,而我因為蠻欣賞她的,
📷 2019-NO.3 小天使海蒂 NO.4 阿國在蘇花公路上騎單車 我想這也是孩子們喜歡小天使的原因 另一本是張友漁老師的作品 書中的二大故事主角分別是阿國和林正義 人的一生中不會都純白無瑕
  今天是結婚廿一週年紀念日,往前的廿年裡,我和先生並沒有特別慶祝的習慣,因為他都說,重點是在兩人過生活,紀念日有沒有過,並不是那麼的重要。所以在剛結完婚,孩子一年後降臨,忙生活、忙小孩、忙家庭這樣的紀念日就被很自然的遺忘了。然後彼此之間就認為對方不在乎,感情也就漸漸淡去。   小王子裡和狐狸的對話
書名:賈如幸福慢點來 這本書我是在社團書友推薦下去預約借來的,或許是名人的關係,從預約到拿書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一年十二個月,也就是中間至少有十二個人以上的預約,可見這本書的熱門程度。但它熱門的原因,也許是作者是知名的藝人,大家對於她會寫出什麼八卦內容而好奇,而我因為蠻欣賞她的,
📷 2019-NO.3 小天使海蒂 NO.4 阿國在蘇花公路上騎單車 我想這也是孩子們喜歡小天使的原因 另一本是張友漁老師的作品 書中的二大故事主角分別是阿國和林正義 人的一生中不會都純白無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入這本書時(2016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14歲(國二),一個9歲(小三)。在不同的學校階段,一個進入青春期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會考),一個才還在適應學校生活,處在功課暴增、學習加深的小學中年級。 在Co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前陣子聽了台大教授葉丙成在Podcast上,談到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其中的關鍵除了老師以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們 身為一個父親,對於葉教授所說的「轉換父母對教育的KPI」深有同感,很多爸媽總覺得人生的決勝點在孩子的18歲,只要讓孩子考上一間好的大學,當父母的KPI就達成了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入這本書時(2016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14歲(國二),一個9歲(小三)。在不同的學校階段,一個進入青春期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會考),一個才還在適應學校生活,處在功課暴增、學習加深的小學中年級。 在Co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前陣子聽了台大教授葉丙成在Podcast上,談到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其中的關鍵除了老師以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們 身為一個父親,對於葉教授所說的「轉換父母對教育的KPI」深有同感,很多爸媽總覺得人生的決勝點在孩子的18歲,只要讓孩子考上一間好的大學,當父母的KPI就達成了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