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閱讀初體驗,即時回饋機制讓人無痛轉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這是一篇因為遇見電子書活動而引發的自我觀察,但在活動之前,有個引子想先提:

春節期間,和室友討論著何以手機遊戲、電動等能佔據人們大部分的時間,甚至即便明知無趣,卻還會定時報到,在討論中,「即時的獎勵回饋」這件事特別讓人有感,像手遊、電動這一類,努力就立刻看到回饋,而生活中重要不緊急的許多事,卻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的累積,也不能確定現在的方向是否正確,因此,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一般而言,並不能產生足夠動力吸引人們行動。


與電子書的初相遇

因為有那一段討論,以及今年度對自己有個閱讀計畫,使得我在近日(同樣為春節期間)意外碰上電子書的「閱讀馬拉松」時,不禁產生極大興趣,「閱讀馬拉松」是這樣的,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如:讀完一本書、一本雜誌、寫書評、連續數日都讀滿X分鐘等,就會贈送紅利點數,而這些紅利點數可以再用來購書抵扣,此外,集滿OO個任務還會發給一個(類似於)榮譽徽章,這不就和日前與室友討論的「即時獎勵回饋」很相像嗎?而我,果然也為了紅利點,短短四天內就讀了2本電子書、1本有聲書、2本雜誌,這樣的成果讓我有些意外,因為在工作後已經數十載沒有能夠短短四日就讀那麼多書籍了!

回想起來,其實很享受那個專注讀書的自己,減少了用LINE、FB、亂逛網路的習慣,唯一困擾的是眼力大不如前,這樣一路看下來,很是傷眼,也因此,不過幾天時間,竟然動了想要購入一台「電子書閱讀器」的念頭,甚至認真地開始在網路找相關資訊,畢竟這是第一次接觸電子書,第一次考慮了閱讀器,雖然目前也還在猶豫著要為了護眼而多買一項電子產品嗎?不過,在面對這個這樣一個閱讀活動,卻也某個層面地觀察了自己。


自古至今皆受用的即時獎勵機制

在「快思慢想」一書曾提及人類大腦有二個系統:快思、慢想,一個感性,一個理性,當面對這一波又一波折扣與優惠活動,自己的思考模式早已是在提供折扣與否的相對價值比較,以及要不要買進一台閱讀器,卻不一定記得原初只是因好奇而嚐試的動機,更別說其他意義上的自我質問了。

平台的活動設計,當然鼓勵了我閱讀,但它也和手遊或電動的模式是一樣的,當你開始想試用電子書平台,透過試讀來了解不同的書籍,等同於你開始安裝了一個免費的手遊並且遊戲;當你決定參賽,在眾多優惠活動中支付第一筆金額,等同於在手遊中付了第一筆費用,這個由0到1,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因為它開啟你之後無障礙的付款行動,接下來,你只會考慮花大筆或小筆金額,而不再是要不要花費。

在閱讀平台中,還有一個閱讀排行榜的設定,這和手遊裡的排行也有益曲同工之妙,如果想要進入排行,基本上你就會繼續花錢買電子書閱讀,當然,同儕的力量也很重要,就像有些手遊是透過同伴來激發更多動力的。至此,平台賺進大筆費用,而讀者則是把花費在其他活動或娛樂的時間轉移到閱讀上(感覺相對健康!?)。

因此,某種程度上,我其實欣賞也喜歡這樣的設計,讓自己把接觸3C的時間直接無痛切換到閱讀。

接下來,其實是自己的迷失或差點瘋狂。

為了完成任務,有一度,我也曾想利用優惠活動再買進電子書,但,該買什麼書好呢?社團或網路上的推薦書理所當然成為選擇之一,但是,遇上XX本OO折、XX件OO折的時候,通常就會出現為了湊件數而買入好像沒那麼想要,但帶一本(帶一件)似乎也還行的自我說服裡,以我為例,當時就花費了好些時間在那些逛啊逛,想找書繼續讀下去以完成閱讀馬拉松的任務,但那些書卻又似乎還不到真的想買下的興緻裡,此外,我似乎也聽見,書櫃裡一本又一本早已跟我回家,卻癡癡等著我翻開它們的紙本書,默默哭泣的聲音。

最後,在來來回回的猶豫和掙扎裡,還是暫且作罷了,或許因為對於自己這樣一頭栽進的狀態感到害怕(失控),或許對於買書卻時常沒能讀完的自己而感到不安,「促銷活動總會再有的呀!先讀完手邊的書吧!」我試圖這麼告訴自己,以面對另一個聲音不斷說著:「電子書比紙本書便宜耶?有優惠活動耶?買回來總會讀的啊?跑一半的閱讀任務要荒廢嗎?」,天知道這樣來回交戰,也很耗費小宇宙的好嗎?(=.=)


回到閱讀的世界裡,與兒時相遇

雖然耗費不少力氣,但也讓自己回頭反問,讀書除了做為休閒娛樂之外,我的閱讀計畫到底是為什麼?只是把書讀完好讓自己安心嗎?不!不只如此,買了那麼多同類型的書,不也代表著想把專業知識庫搭建起來嗎?

為此,我想到了樊登,一個以說書而紅的大陸人,他出了一本書,書名叫「讀懂一本書」,也想到了艾爾文,在他的影片也有介紹關於如何閱讀的部分,想想自己的閱讀方式,剛好犯了許多毛病,也難怪讀得時候叫好,讀完卻只有模糊概念,效果不佳。

再次回頭檢視,原來我是喜歡讀電子書的,因為量化的時間及各項記錄,不僅使心理狀態上產生一種滿足感,也間接幫自己記錄到底讀過哪些書,而或許在未來,更可能會漸漸調整購書的方式,至於眼下第一步,除了重新修改閱讀的方式以獲得更大效用外,好好地把紙本書讀完,也是另一件重要的事情。

不知為何,忽然想起了小時候,小時候我最愛的故事書之一就是孤星淚(悲慘世界),光那一本書就翻了數回,時間也過得特別快;小時候,家裡經濟並不富裕,常羨慕同學們有最新的各種文具或玩具,但不知怎地,當學校有書展時,父母卻幾乎盡可能會滿足我們姊妹倆,甚至父親還會幫我「加書」,或許很早時候,他們就已為我們預先種下「閱讀」的種子,等著日後更加茁壯的機會。


如果你(妳)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個愛心、打賞或是在讚賞公民上幫我拍拍手!有任何想交流的意見與想法也都歡迎留言哦,謝謝你(妳)❤️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ookiebrother.scholastica/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ookiebrother.scholastic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嘉的書寫與藝術陪伴
106會員
143內容數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2024/09/02
九月了。 過往九月,都在為社大開學的事張羅著,每個週末也都準備著下週長者教學事宜。 今年九月,空了下來,以一個學生的身份,期待著開學的到來。 雖然,這樣期待的心情,好像已經對不同的人說了一遍又遍,但又小心翼翼地,深怕說了太多惹人嫌。那就書寫下來吧!我跟自己說。
Thumbnail
2024/09/02
九月了。 過往九月,都在為社大開學的事張羅著,每個週末也都準備著下週長者教學事宜。 今年九月,空了下來,以一個學生的身份,期待著開學的到來。 雖然,這樣期待的心情,好像已經對不同的人說了一遍又遍,但又小心翼翼地,深怕說了太多惹人嫌。那就書寫下來吧!我跟自己說。
Thumbnail
2024/08/09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2024/08/09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2024/07/26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2024/07/26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願意分享並鼓勵所有喜歡寫字的、想要寫成書的人,自己學習編輯、自己學作電子書、找人幫忙發行,並在這些事裡精進自己,朝自己信仰的路走,即使非常的孤獨或是沒有人響應,但總會有誰剛好選中了你,或者自己也完成自己的自我期許!
Thumbnail
我願意分享並鼓勵所有喜歡寫字的、想要寫成書的人,自己學習編輯、自己學作電子書、找人幫忙發行,並在這些事裡精進自己,朝自己信仰的路走,即使非常的孤獨或是沒有人響應,但總會有誰剛好選中了你,或者自己也完成自己的自我期許!
Thumbnail
2023年目標2號!教練,我好想看書啊啊啊啊啊
Thumbnail
2023年目標2號!教練,我好想看書啊啊啊啊啊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只要是能增添知識學習、為自己放鬆娛樂的都是好書
Thumbnail
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只要是能增添知識學習、為自己放鬆娛樂的都是好書
Thumbnail
這個題目本來應該是,我如何由一年看十二本書,變成一個月看二十本? 中學時喜歡啃小說,進入職場後卻懶得看書,平均一個月一至兩本吧,當時覺得一個在職人士一個月看一至兩本書,也算不錯嘛。 這樣維持了多年,直至去年開始,閱讀宇宙大爆發,每月看二十本書以上,連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Thumbnail
這個題目本來應該是,我如何由一年看十二本書,變成一個月看二十本? 中學時喜歡啃小說,進入職場後卻懶得看書,平均一個月一至兩本吧,當時覺得一個在職人士一個月看一至兩本書,也算不錯嘛。 這樣維持了多年,直至去年開始,閱讀宇宙大爆發,每月看二十本書以上,連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Thumbnail
閱讀到底能不能賺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閱讀跟你會不會賺大錢不一定有關係,但,跟將來會不會更糟糕一定有關係。——《賣窮》
Thumbnail
閱讀到底能不能賺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閱讀跟你會不會賺大錢不一定有關係,但,跟將來會不會更糟糕一定有關係。——《賣窮》
Thumbnail
閱讀之於我,曾經何時變成又愛又怕的事情,買書卻難以好好讀完的毛病,成為不安的來源,卻沒想到在春節期間遇到電子書平台閱讀馬拉松的活動,不僅帶來新的刺激,更翻新了閱讀的想法⋯⋯
Thumbnail
閱讀之於我,曾經何時變成又愛又怕的事情,買書卻難以好好讀完的毛病,成為不安的來源,卻沒想到在春節期間遇到電子書平台閱讀馬拉松的活動,不僅帶來新的刺激,更翻新了閱讀的想法⋯⋯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Thumbnail
平台比較,個人使用心得
Thumbnail
平台比較,個人使用心得
Thumbnail
在網路的閱讀常常會被干擾,你會知道你正在閱讀或搜尋某個東西,換句話說,閱讀一本實體的書很容易一下子花幾個小時,完全沉浸在作者所建構的世界中,書本不見了,一切形體包括自己也不見了,就只剩下抽象的心靈與想像的世界在流動,這是非常美好的經驗。 最近幾個星期裡剛好有四場關於閱讀方面的演講,二場是對老師與家長
Thumbnail
在網路的閱讀常常會被干擾,你會知道你正在閱讀或搜尋某個東西,換句話說,閱讀一本實體的書很容易一下子花幾個小時,完全沉浸在作者所建構的世界中,書本不見了,一切形體包括自己也不見了,就只剩下抽象的心靈與想像的世界在流動,這是非常美好的經驗。 最近幾個星期裡剛好有四場關於閱讀方面的演講,二場是對老師與家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