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記 | 關於書籍閱讀與處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閱讀完的書籍,確認往後不會再讀時,不知大家都會如何處理呢?繼續放在櫃上、回收、送人、二手賣出、捐出?

隨著購買的書籍累積,但儲放空間有限,任其放置擺滿地不可能、整理回收感到可惜、送人還得找對象、捐出是個不錯方式,但二手賣出更不賴,除讓書籍找到第二個主人外,所賣金額所不多,但累積下來還能再增添幾本新書。

周日午後一時興起再次將書籍斷捨離一番,整理出約60本書籍要處理掉,有1/3因書況不佳或知識內容物有點過時須淘汰的會回收處理外,其餘都會送至二手書平台上架販賣(台灣推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就以往經驗九成都可賣出。

整理的過程中,每本書基本會再稍微速翻一下,只要書中大意重點已抓住且確認不會再翻讀,就確認要跟該書說Bye bye ,待下個有緣人與你相遇😁

raw-image

其實自去年底購買了一台電子閱讀器後,使用到現在,越來越有想要執行實體書籍清減計畫,僅保留一些經典或值得一再翻讀的書籍,省得往後書籍斷捨離活動(一次下來也費不少時間😮‍💨)

raw-image

電子閱讀器使用也近三個月時間,雖無實體書可媲美的閱讀感,但確實提升了不少閱讀效率並減少書籍的儲放空間,還真是給它相見恨晚😶


簡略說說電子閱讀器的使用感想:

☆優點:

  1. 大幅提升閱讀效率,尤其平時只有零碎時間可用、也無法帶著一堆書到處跑,但只要一台,任何地點都可輕便隨取閱讀。
  2. 對於不喜歡在書上劃重點或貼標籤的人, 閱讀器的筆記註解功能相當重要,能將整本所標註的文句重點彙整,往後再想翻讀時,會相當快速便利,加強輸入輸出效率。
  3. 電子紙的閱讀與手機/平板相比,真的相當舒服,即使光線不足對眼睛負擔也不大(請光線充足下閱讀)。

♧缺點:

  1. 閱讀時無實體書讀起來的翻書感、書香氣,也無讀實體書容易有的催眠魔力🤣
  2. 讀完的書,若不再讀,無法再二手賣掉,購電子書就像僅購買內容的閱讀權。
  3. 購書方式太便利且即時,容易手滑買了更多書……。

實體書或電子閱讀器每人各有所好,但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只要是能增添知識學習、為自己放鬆娛樂的都是好書。願大家開卷有益😁


⭐我在其他出沒的平台🌈【Matters】| 【vocu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oarkia
23會員
44內容數
Hi 我是Noarkia,將自身的生活體驗、學習、閱讀等心得,藉由文章分享出來。留給自己也給有興趣的人
Noarkia的其他內容
2022/06/14
只要發揮想像力,編劇情、設場景,就算是只有幾個墊子,一樣能玩得很開心!
Thumbnail
2022/06/14
只要發揮想像力,編劇情、設場景,就算是只有幾個墊子,一樣能玩得很開心!
Thumbnail
2022/06/08
遊戲裡,汪達憑著一把劍、一把弓、一匹馬,為愛.寧死不退。 現實中,為了生活、目標、所愛的家人,只能勇敢向前。
Thumbnail
2022/06/08
遊戲裡,汪達憑著一把劍、一把弓、一匹馬,為愛.寧死不退。 現實中,為了生活、目標、所愛的家人,只能勇敢向前。
Thumbnail
2022/05/18
當下以自己的心意、心思來製作禮物,但收禮者是否能感受到呢?
Thumbnail
2022/05/18
當下以自己的心意、心思來製作禮物,但收禮者是否能感受到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跳坑成電子書的一員。 書本的質感、厚度、封面設計,書本除了知識的閱讀,更多的在於欣賞的愉悅。但今年生活遇到了蠻大的變動,爸媽生病、搬家、工作,明顯深感自己閱讀量不足,特別是撰寫了 Bios Monthly 的專欄 Missing Days,覺得自己跟文字的距離太遙遠了,非常需要重拾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跳坑成電子書的一員。 書本的質感、厚度、封面設計,書本除了知識的閱讀,更多的在於欣賞的愉悅。但今年生活遇到了蠻大的變動,爸媽生病、搬家、工作,明顯深感自己閱讀量不足,特別是撰寫了 Bios Monthly 的專欄 Missing Days,覺得自己跟文字的距離太遙遠了,非常需要重拾
Thumbnail
逢過年時節,即是斷捨離的日子。 整理與告別物品令人痛苦,源自於斷捨離本身是違反人性的行為,因為擔心資源匱乏,人類擁有囤積的本能。尤其在疫情或是危急時刻囤積物資的情況更為明顯。 但對於書籍呢?不讀書既不會餓死街頭,為何對於與書告別,總是難題? 與書的斷捨離總存在一種資訊焦慮,重複詢問自己是否有讀進去些
Thumbnail
逢過年時節,即是斷捨離的日子。 整理與告別物品令人痛苦,源自於斷捨離本身是違反人性的行為,因為擔心資源匱乏,人類擁有囤積的本能。尤其在疫情或是危急時刻囤積物資的情況更為明顯。 但對於書籍呢?不讀書既不會餓死街頭,為何對於與書告別,總是難題? 與書的斷捨離總存在一種資訊焦慮,重複詢問自己是否有讀進去些
Thumbnail
探討了電子書帶來的便利性,包括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免除攜帶重量、方便查閱等。作者認為紙本書與電子書各有優缺點,但對於只關注內容的讀者而言,載體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因此,電子書科技讓作者閱讀量與吸收量提高了好幾百倍計。
Thumbnail
探討了電子書帶來的便利性,包括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免除攜帶重量、方便查閱等。作者認為紙本書與電子書各有優缺點,但對於只關注內容的讀者而言,載體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因此,電子書科技讓作者閱讀量與吸收量提高了好幾百倍計。
Thumbnail
這是2009年的文章,算是紀念,因為很多東西都跟我原先所想不同,比方說躲現在電子書看最多的不是工具書,因為工具書可能要前後翻閱對照,紙本書會更方便一點,所以電子書反而都是看小說,還有漫畫。 而受限於藏書空間,電子書比重越來越高。
Thumbnail
這是2009年的文章,算是紀念,因為很多東西都跟我原先所想不同,比方說躲現在電子書看最多的不是工具書,因為工具書可能要前後翻閱對照,紙本書會更方便一點,所以電子書反而都是看小說,還有漫畫。 而受限於藏書空間,電子書比重越來越高。
Thumbnail
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只要是能增添知識學習、為自己放鬆娛樂的都是好書
Thumbnail
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只要是能增添知識學習、為自己放鬆娛樂的都是好書
Thumbnail
魯迅的讀書方法其中有「泛覽」和「跳讀」。所以只要書名或封面有一點點吸引到我,就點進去看一看。看得下去就繼續,沒意思的部份就跳過;看不下去就棄坑。只要有一點點收獲就算賺到。
Thumbnail
魯迅的讀書方法其中有「泛覽」和「跳讀」。所以只要書名或封面有一點點吸引到我,就點進去看一看。看得下去就繼續,沒意思的部份就跳過;看不下去就棄坑。只要有一點點收獲就算賺到。
Thumbnail
買書跟讀書是不一樣的,且聽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買書跟讀書是不一樣的,且聽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前陣子工作之餘比較有時間,開始積極閱讀 non-fiction。於是本文紀錄一下自己這一陣子重新探索閱讀的心路歷程,包括: 1)為什麼我愛上電子書 2)我看電子書用什麼設備/平台—順便聊聊厲害的微信讀書 3)中文讀者閱讀翻譯書的困境
Thumbnail
前陣子工作之餘比較有時間,開始積極閱讀 non-fiction。於是本文紀錄一下自己這一陣子重新探索閱讀的心路歷程,包括: 1)為什麼我愛上電子書 2)我看電子書用什麼設備/平台—順便聊聊厲害的微信讀書 3)中文讀者閱讀翻譯書的困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