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山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步行 攀登 持續攀登 不斷追求更高處 為了什麼?
片頭開始的一段話,主角攝影記者深町誠尋找英國登山家馬洛里是否為第一位攀登聖母峰完成的人的謎團,無意間發現失蹤已久的日本登山高手羽生丈二,隨著他重新攀登聖母峰,尋找馬洛里謎團,也因此重新獲得生命的意義,每個角色面部表情生動,內心充滿著煎熬的挑戰和壓力,從片中重新思考「極限」的意涵,看著深町誠從尋找馬洛里謎團開端的堅持,延續到找尋羽山丈二,並與羽山丈二一同攀登尋找答案的毅力;羽山丈二持續鍛鍊自己,花費人生大半的時間與山相處,過程中也差點丟失性命,只為攀登聖母峰的頂端,實現山對於自己的獨特價值,動畫裡每段畫面美麗令人屏息,感受到聖母峰的偉大及遙不可及,羽山最後長眠於他最愛的山。
最後深町誠不在執著於馬洛里是否第一位攀登聖母峰完成的人,而是從中獲得另一種意義:
長久以來,登山就是一場登高競賽,你可能以為登山結束後就結束,那你就錯了,登山家總能找到新的挑戰,如果沒辦法更高,那就找出最困難的路線,可能是競速攀登或是獨自攀登、無氧攀登,這是場無止境的競賽,對某些人而言,山不是目標,而是道路山頂則是階梯,登上階梯後,只能繼續前進。


































































avatar-img
4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b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都是書中的葉育安或是姚雅綾,隨波逐流沒主見的男主角葉育安,任職地鐵站中階主管的職位,面臨地鐵站裡頻繁的自殺事件,上級要求想辦法解決,但總是找不到相因應的對策,甚至最後失序的宗教儀式介入,讓地鐵站大亂,家裏失智老母親的照護,與女兒長久失調的關係,無力感不斷地襲擊,人生道路彷彿賽車失序般的到處衝
不是時代選中了我們,是我們選擇改變時代!
1950年金閣寺遭一位天生口吃的學生放火燒毀,造成全國轟動,三島由紀夫以此為背景,寫出小說「金閣寺」。
歡迎蒞臨ASMR的世界
The Beatles-A day in the life
實踐3個小承諾,進入承諾循環,遠離垃圾循環 第一個小承諾-每天都開心 第二個小承諾-做自己熱愛的事 第三個小承諾-求變與突破
我們都是書中的葉育安或是姚雅綾,隨波逐流沒主見的男主角葉育安,任職地鐵站中階主管的職位,面臨地鐵站裡頻繁的自殺事件,上級要求想辦法解決,但總是找不到相因應的對策,甚至最後失序的宗教儀式介入,讓地鐵站大亂,家裏失智老母親的照護,與女兒長久失調的關係,無力感不斷地襲擊,人生道路彷彿賽車失序般的到處衝
不是時代選中了我們,是我們選擇改變時代!
1950年金閣寺遭一位天生口吃的學生放火燒毀,造成全國轟動,三島由紀夫以此為背景,寫出小說「金閣寺」。
歡迎蒞臨ASMR的世界
The Beatles-A day in the life
實踐3個小承諾,進入承諾循環,遠離垃圾循環 第一個小承諾-每天都開心 第二個小承諾-做自己熱愛的事 第三個小承諾-求變與突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山就在那裡~登山家喬治。馬洛里 「我們往往要走到別無選擇的境地,才肯放棄」~安慰不如果斷行為,因得到安慰的是靈魂,而不是生命本身 「登頂不是互相比試,是每個人和山的對決,但遺言總是屬於山的」~面對自己的「聖母峰」,有人選擇退縮,有人堅持到底,但最終謙遜與智慧才是生存之道 上山、下山、都是愛
前言 維基百科<聖母峰>欄目中有<攀登記錄>一節,裡面提到的台灣人登頂者名單中,林永富是年齡最長的登頂者-57歲,查找李永富的登山新聞,裡面提到他是排行第九名者,但因江秀真曾登頂兩次,因此他位居第十。然而,再查找資料,發現其中少了幾位,今天看到城市山人(2019.5.10)的文章,名單如下(然而,
因為山在那裡,所以我來了 前言 1993年5月5日吳錦雄成為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人,他參加的隊伍是「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隔年(1994)年,一支純本土且係地方社團的「苗栗頭份登山隊」成隊前往攀登聖母峰,有位隊員拾方方成功登頂,成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在<維基百科>的<聖母峰>的"攀登記錄
因為山在,所以我來了 前言 維基百科有<聖母峰>的編目,其中在登頂者中有一條是:  . 1993年,吳錦雄參與「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成為首位登頂的台灣人。   吳錦雄是誰 1993年,台灣根本還沒有人有出國攀爬大山的經驗,連攀登大山需要的設備、器材都還不清楚的年代(因為台灣只有三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9/24/2014 聖母峰之死是一本翻譯原文小說,Into thin air的聖母峰攀登的真實故事。   為什麼要爬山? 因為要into thin air。   書中描述著攀登聖母峰的在1996年時,是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山難事件。 共有十二人在聖母峰上喪生。 (這個不該被稱為紀錄的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12/10/2013 冰雪聖稜 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地完成這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述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   在登山夢想的道路上,我走的好久好久。 攀登聖稜線是我最初登山的原動力之一。 一篇篇聖稜線攀登的紀錄,一張張聖稜線的相片。 吸引著初開始登山的我。  
12/28/2012 山,喜瑪拉雅 日期:12/1 地點:台北 高度:65公尺 喜瑪拉雅山是一個普通人,可以到達最不普通的地方。 我,不是登山專家,也稱不上是登山家,甚至於體力上也不是那種Pro級的山友,我只是一個普通愛山的人。 聖母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標高8848公尺。 聖母峰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山就在那裡~登山家喬治。馬洛里 「我們往往要走到別無選擇的境地,才肯放棄」~安慰不如果斷行為,因得到安慰的是靈魂,而不是生命本身 「登頂不是互相比試,是每個人和山的對決,但遺言總是屬於山的」~面對自己的「聖母峰」,有人選擇退縮,有人堅持到底,但最終謙遜與智慧才是生存之道 上山、下山、都是愛
前言 維基百科<聖母峰>欄目中有<攀登記錄>一節,裡面提到的台灣人登頂者名單中,林永富是年齡最長的登頂者-57歲,查找李永富的登山新聞,裡面提到他是排行第九名者,但因江秀真曾登頂兩次,因此他位居第十。然而,再查找資料,發現其中少了幾位,今天看到城市山人(2019.5.10)的文章,名單如下(然而,
因為山在那裡,所以我來了 前言 1993年5月5日吳錦雄成為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人,他參加的隊伍是「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隔年(1994)年,一支純本土且係地方社團的「苗栗頭份登山隊」成隊前往攀登聖母峰,有位隊員拾方方成功登頂,成為第二位登頂的台灣人,在<維基百科>的<聖母峰>的"攀登記錄
因為山在,所以我來了 前言 維基百科有<聖母峰>的編目,其中在登頂者中有一條是:  . 1993年,吳錦雄參與「海峽兩岸聖母峰聯合登山隊」,成為首位登頂的台灣人。   吳錦雄是誰 1993年,台灣根本還沒有人有出國攀爬大山的經驗,連攀登大山需要的設備、器材都還不清楚的年代(因為台灣只有三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9/24/2014 聖母峰之死是一本翻譯原文小說,Into thin air的聖母峰攀登的真實故事。   為什麼要爬山? 因為要into thin air。   書中描述著攀登聖母峰的在1996年時,是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山難事件。 共有十二人在聖母峰上喪生。 (這個不該被稱為紀錄的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12/10/2013 冰雪聖稜 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地完成這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述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   在登山夢想的道路上,我走的好久好久。 攀登聖稜線是我最初登山的原動力之一。 一篇篇聖稜線攀登的紀錄,一張張聖稜線的相片。 吸引著初開始登山的我。  
12/28/2012 山,喜瑪拉雅 日期:12/1 地點:台北 高度:65公尺 喜瑪拉雅山是一個普通人,可以到達最不普通的地方。 我,不是登山專家,也稱不上是登山家,甚至於體力上也不是那種Pro級的山友,我只是一個普通愛山的人。 聖母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標高8848公尺。 聖母峰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