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愛得要死要活的對象並不存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青少年情感小說的座談會中,某位講者提及書中主角從所經歷的愛情裡學到了什麼──也許,那個他愛得要死要活的人,只是自己的想像或投射,實際上不存在於現實生活當中。

聞言,我在心裡暗自拍手叫好。這近乎事實,只是很少人明白地說出來。我以為,人們陷入愛情時的盲點被越多人知道越好,因為我們可以用來檢視和釐清自己的情感。初次知道這個概念是從書裡看來的(也許是米蘭昆德拉的小說吧),當我套用在自己的經驗上,最終被證明是有點道理的。

我們想像出一個人,然後擅自將表面上接近的人套進這個模型裡,便相信對方就是這麼樣的一位。一旦對方做出不同於預期的反應,便有了遭到背叛的感覺而受傷生氣。所謂的「理想型」即出於這樣的概念,我們容易抱持好感的對象可能共享著某些特質,使我們很快地被吸引,實際上理想型終究只是一種理想,這麼做也抹殺了每個人的獨特性,以為「這類型」的人大抵如此。



raw-image


T先生自以為了解我,他首先將我歸類為溫柔浪漫的女文青,再根據他對這類型女子的想像與理解,推測「印度跟西藏很適合像妳這樣的人去旅遊」,事實上,我對這兩個地方並沒有抱著特別的嚮往。再來,他一聽說我會做的運動是「瑜珈」,喜不自勝,這表示我距離他的「理想型」並沒有太遠。但不為他所知的是,我不是因為瑜珈有「氣質」才學,而是我對其他運動不大在行的緣故。

還有一位Z先生,曾對我做過「很完美」的評價。可在我得知的當下,並不開心,反而只感到沉重,還有「可見那人未曾真正了解我」之感。

以及C先生表示很高興能認識「像妳這樣漂亮又愛主的姐妹」。「漂亮」涉及每個人的審美觀,於此暫且不論,但是一個沒有跟我有過太多交談的人,是怎麼知道我愛主的呢?



所以,我的情感觀很謹慎。因為在尚未深入了解一個人之前,就喜歡上的話,似乎有些唐突失禮,還有點不負責任;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喜歡上的話,也會感到很困擾。當然,相愛的兩人不必然是在互相了解的情況下走在一起的,不過比較理想的情況是,他們要有「儘管對方不如我的想像,也願意互相磨合理解」的覺悟。

「愛」是一種覺悟。有了覺悟,才有之後的承諾、付出和犧牲。



座談會中,另一位與談人說,青少年的情感在某些年代的確容易受到壓迫,但現在不同了──相愛的人不一定得結婚、感情的分分合合很正常、愛情也非肉體關係的必須。我對此說很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婚姻、穩定、真愛、專情等感情觀似乎讓人「受迫」。但是他疏忽了人性的追求都是一樣的──安全感、歸屬、愛──而這些追求,恰恰是與速食的愛情背道而馳。

人們並不會因為多談幾場戀愛,就感到幸福。真正的幸福,首先唯有了解愛的真諦的人才能觸及。

所以,那些輕易愛上,或者以為「喜歡就在一起」、「沒感覺大不了分手」的人,也許正是因為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正在追求什麼。



寫於2020.12.1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鴿白妮的沙龍
45會員
103內容數
鴿白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傳統金融的期貨到加密貨幣的合約,槓桿一直都是讓我們能夠更有效率運作資金的一個方式,但網路上各種對於槓桿的誤解,會讓人以為開槓桿就是不好,風險就是很高,甚至反對初學者使用槓桿。 今天這篇會從台灣的期貨制度開始,再到加密貨幣合約,完整解析槓桿的正確用法。 基本概念 槓桿讓我們可以使用較少的資
Thumbnail
從傳統金融的期貨到加密貨幣的合約,槓桿一直都是讓我們能夠更有效率運作資金的一個方式,但網路上各種對於槓桿的誤解,會讓人以為開槓桿就是不好,風險就是很高,甚至反對初學者使用槓桿。 今天這篇會從台灣的期貨制度開始,再到加密貨幣合約,完整解析槓桿的正確用法。 基本概念 槓桿讓我們可以使用較少的資
Thumbnail
「有一種人,即使我們明白永遠得不到他的愛,也還是要愛他;有一種愛情,即使我們明白最後只會受傷,也還是想要擁有。」─ Sophia《幸福,未完待續》 坐在陽台的磁磚地面上,望著黑夜與霓虹燈各自熱鬧的景象,好在有微風,跟好友煲了一個晚上的電話粥,聊生活裡的很多很多。 起身時,背痛、屁股痛的,感覺像個
Thumbnail
「有一種人,即使我們明白永遠得不到他的愛,也還是要愛他;有一種愛情,即使我們明白最後只會受傷,也還是想要擁有。」─ Sophia《幸福,未完待續》 坐在陽台的磁磚地面上,望著黑夜與霓虹燈各自熱鬧的景象,好在有微風,跟好友煲了一個晚上的電話粥,聊生活裡的很多很多。 起身時,背痛、屁股痛的,感覺像個
Thumbnail
戀愛腦的人通常是感情中的理想主義者,對愛情懷抱著浪漫情懷,彷彿自帶一片甘蔗園,談戀愛時會透過各種方式不斷為感情注入糖分,希望感情能維持在全糖狀態。他們往往陷入感情很快、注重兩人間的情感連結,一股腦地付出、不計得失,容易在關係中把自己縮小,忽略許多關係中的警訊,陷入鬼遮眼的戀愛迷霧中。
Thumbnail
戀愛腦的人通常是感情中的理想主義者,對愛情懷抱著浪漫情懷,彷彿自帶一片甘蔗園,談戀愛時會透過各種方式不斷為感情注入糖分,希望感情能維持在全糖狀態。他們往往陷入感情很快、注重兩人間的情感連結,一股腦地付出、不計得失,容易在關係中把自己縮小,忽略許多關係中的警訊,陷入鬼遮眼的戀愛迷霧中。
Thumbnail
戀愛關係的成果取決於我們的選擇和心態。本書幫助讀者理智且清晰地談戀愛,並教導如何看清自己的壞習慣、調整交往技巧,進行重要的關係對話。
Thumbnail
戀愛關係的成果取決於我們的選擇和心態。本書幫助讀者理智且清晰地談戀愛,並教導如何看清自己的壞習慣、調整交往技巧,進行重要的關係對話。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微壓力,並非山崩海嘯般的猖狂敵意,亦非風馳電掣間的尖銳言語,它微乎其微卻如同鬼魅般徘徊在你我身旁,看似渺不足道,卻擁有疊加起來近乎致命的蝴蝶效應。多數人將壓力定義為力度強而長期的絕境,卻忽視了微壓力積少成多的悲劇。
Thumbnail
微壓力,並非山崩海嘯般的猖狂敵意,亦非風馳電掣間的尖銳言語,它微乎其微卻如同鬼魅般徘徊在你我身旁,看似渺不足道,卻擁有疊加起來近乎致命的蝴蝶效應。多數人將壓力定義為力度強而長期的絕境,卻忽視了微壓力積少成多的悲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