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電子情人夢(31):關於”走路”這檔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生也許有兩段時間,感覺上過得特別的快。之一是寶寶嬰兒成長的階段,所以,有”一暝大一寸”的說詞。之二,就是進入衰老期的時候,就有”一天一天老”的說法。

2020走了兩位親人,卻也來了一對雙胞胎外孫女。寶寶的成長每一個月都不一樣的有趣,而進入老年階梯的我也感受到”老化”帶來的生理與心理層面一步又一步的再認識。

尊敬歲月,因為,白髮如霜已經明示歲月很有限。珍惜歲月,僅願意把時間花在快樂的人事物地上。感謝歲月,多少增長一點慧根認清生命的底蘊意義與價值。

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繫當下,由此安詳”,釋迦牟尼如是說。歲月的累積告訴我,生命的確是這樣子的。

如果你問我,未來十年希望是怎樣呢?過別人的人生,一點意義都沒有;病痛纏綿的人生,也是絲毫沒有意義。所以,一切的基石就在於『健康、輕鬆、喜悅、自在』。至於同樣四年級生的張大春,竟然說出”我們這代最大的錯誤,就是討好年輕人”。開甚麼鬼玩笑,胡扯一通,任何年級都沒有去討好別人的必要。

健康,不會是天上自動掉下來的,需要自發性努力用心來經營的。我很認同「預防醫學」這方面的理念;生理與心理雙層面的和諧,正是努力的目標。其中,運動就是生理層面很重要的一環。

吳淡如在「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一書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 - 中年後的你是否還擁有一張快樂的臉?她認為,有快樂臉的人只有兩種:

第一種:還在持續運動以保身心健康

第二種:還在學習的路上

此話有沒有深道理,那就看你的體會了。

不諱言,過了60之後反而多會反覆閱讀攸關健康方面的書籍與雜誌。讀書如用兵,在精不在多;這是一生的原則,始終沒變過。

而有了年紀很常見的有氧運動,不外乎走路(散步/快走/健走)、慢跑單車游泳等。台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動「每日一萬步」的理念,我也花一段時間來驗證這種說法持續的可能性。結果發現,除非整天吃飽沒事幹,才比較有機會長時期持續性每天日行萬步;若是長時期走相同路線,實在很單調無聊甚至無趣。

raw-image

單靠”有氧運動”總覺得似乎缺少了甚麼,那就是”阻抗型運動”。以此思維來分析的最終結論就是決心參加了結合了健身房游泳SPA與各種團體課程的複合型運動俱樂部;也就是說,即將開始嘗試私人教練的體適能訓練課程。

運動手環,該是運動時或是平時生活上很有助益的小工具。它具有眾多的功能,計步計就是其中之一。那它是如何做到呢?早期多數人可以選用機械式的計步器,其基本原理,就跟擺錘類似;台灣某些上市公司還曾經做為股東會紀念品來發送呢。

由於電子元件(微機電)技術的進步,所謂”三軸加速度感應器”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當然,需要配合使用各種”演算法”和”邏輯運算”,才將這些資訊轉變成手環上的可讀數字,上傳至手機衍生多價值的應用。

演算法,是一個有趣的東西,每個人生理條件與習慣都有所差異。因此,需要輸入性別、身高、、體重、年齡等參考參數,讓計步能夠更精確些。此類產品作為參考性用途,絕對是夠用的。

那三軸加速度感應器是哪三軸呢?分別是前方向(roll軸)、垂直方向(Yaw軸)、横方向(Pitch軸);無妨觀想成檢測x、y、z軸方向加速度。

raw-image
raw-image

印象中,有兩部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對於走路這件事(持續不停地走下去),讓我至今還是難以相信這怎麼可能做得到呢?

一部是2010奧斯卡最佳化妝提名的《自由之路(the way back)》。從西伯利亞、到蒙古、經過沙漠、戈壁、翻越喜馬拉雅山到印度的6400公里逃往自由的不可思議旅程。我根本無法理解在極端惡劣氣候環境還有面臨渴亡的惡地,究竟怎麼可能有機會活得下來。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raw-image

另一部是改編同名小說的《那時候,我僅剩下勇敢(Wild)》,一個沒有受過訓練的女子如何單身走過1100英里的太平洋屋脊步道。

raw-image

以上都是超極端長程走路的案例,歐洲倒是曾經做過一項實驗;以一位62歲男性走完阿爾卑斯大道,觀其BMI、脂肪、HDL各項生理指標皆提升,尤其台灣外食族怕的要死的三酸甘油酯減少了好多。此實驗多少足以證明走路橫跨大自然絕對有好處。

喜歡西洋老式情歌的朋友,多少必然聽過一首歌『Just walking in the rain』。我散步走路是風雨無阻的,所以。細微品嘗這首1956年老歌感受就很深。

我始終認為”生命教育”是人一生當中很重要的學習功課。而似乎國人都忽略它,甚至避諱不談。生與死,都需要認識。觀念對了,甚麼罣礙都不算甚麼了。

閣下是否曾經聽過『理想死亡方式』的調查嗎?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就曾經進行過調查,結果有七、、八成都希望”驟然而逝”的結局方式。我想命好的人,才有機會如你所願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乃塘 (NT)的沙龍
12會員
56內容數
2024/10/31
最近看了一部黛咪摩爾主演的驚悚電影 - 懼裂(The Substance),很難說它是恐怖片,而是對世俗的價值觀以及人性上天生愛美愛年輕存在意識的一種物體性批判吧;片中的啟示,太過度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自己的價值建築在別人身上,肯定不會是好事。走火入魔的可怕就是懼裂將之放至無限大的詭異劇情。
Thumbnail
2024/10/31
最近看了一部黛咪摩爾主演的驚悚電影 - 懼裂(The Substance),很難說它是恐怖片,而是對世俗的價值觀以及人性上天生愛美愛年輕存在意識的一種物體性批判吧;片中的啟示,太過度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自己的價值建築在別人身上,肯定不會是好事。走火入魔的可怕就是懼裂將之放至無限大的詭異劇情。
Thumbnail
2024/10/28
上了年紀才了解,有些人隨著年齡增長,不只邁向年老之路,而且還更為無知愚蠢。從健身館四處林立的場景來看,當前”運動”與”健身”意識高昂,無論是運動中心還是所謂運動俱樂部等多多少少會兼有烤箱三溫暖或是蒸氣浴等設施。多年以來在烤箱就看見了不少江湖奇人,喜歡在感應器(Sensor)上澆冰水將溫度拉升到不可思
Thumbnail
2024/10/28
上了年紀才了解,有些人隨著年齡增長,不只邁向年老之路,而且還更為無知愚蠢。從健身館四處林立的場景來看,當前”運動”與”健身”意識高昂,無論是運動中心還是所謂運動俱樂部等多多少少會兼有烤箱三溫暖或是蒸氣浴等設施。多年以來在烤箱就看見了不少江湖奇人,喜歡在感應器(Sensor)上澆冰水將溫度拉升到不可思
Thumbnail
2023/08/14
有個英文單詞『White Noise』,有人說是白雜訊,也有人說是白噪音。那麼,哪一種說法會是比較貼切呢?我想皆對,要看前後文場合而定吧。  話說在電子和通信工程中的確有一個名詞”White Noise”,是指在所有頻率上具有恆定功率頻譜密度的一種隨機信號。意思也就是說,它在不同頻率下具有相同的強
Thumbnail
2023/08/14
有個英文單詞『White Noise』,有人說是白雜訊,也有人說是白噪音。那麼,哪一種說法會是比較貼切呢?我想皆對,要看前後文場合而定吧。  話說在電子和通信工程中的確有一個名詞”White Noise”,是指在所有頻率上具有恆定功率頻譜密度的一種隨機信號。意思也就是說,它在不同頻率下具有相同的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文章敘述作者使用電子閱讀器的心得,包含從黑白到彩色、從單純閱讀到加入筆記功能的升級過程,以及使用Notion整理閱讀記錄的經驗分享,最後點出閱讀為生活增添樂趣,幫助作者重新找回自我。
Thumbnail
文章敘述作者使用電子閱讀器的心得,包含從黑白到彩色、從單純閱讀到加入筆記功能的升級過程,以及使用Notion整理閱讀記錄的經驗分享,最後點出閱讀為生活增添樂趣,幫助作者重新找回自我。
Thumbnail
去年一整年,應該是身邊的電子產品落難年,從家裏的電腦主機板損壞無法開機、自己的手機螢幕壞掉無法修理、吸塵器送修後被宣告不治直接換購,到公司電腦硬碟壞軌、筆電電池壽終正寢,期間重灌、重買跟重組也花了不少時間、金錢與精神。
Thumbnail
去年一整年,應該是身邊的電子產品落難年,從家裏的電腦主機板損壞無法開機、自己的手機螢幕壞掉無法修理、吸塵器送修後被宣告不治直接換購,到公司電腦硬碟壞軌、筆電電池壽終正寢,期間重灌、重買跟重組也花了不少時間、金錢與精神。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黛咪摩爾主演的驚悚電影 - 懼裂(The Substance),很難說它是恐怖片,而是對世俗的價值觀以及人性上天生愛美愛年輕存在意識的一種物體性批判吧;片中的啟示,太過度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自己的價值建築在別人身上,肯定不會是好事。走火入魔的可怕就是懼裂將之放至無限大的詭異劇情。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黛咪摩爾主演的驚悚電影 - 懼裂(The Substance),很難說它是恐怖片,而是對世俗的價值觀以及人性上天生愛美愛年輕存在意識的一種物體性批判吧;片中的啟示,太過度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自己的價值建築在別人身上,肯定不會是好事。走火入魔的可怕就是懼裂將之放至無限大的詭異劇情。
Thumbnail
上了年紀才了解,有些人隨著年齡增長,不只邁向年老之路,而且還更為無知愚蠢。從健身館四處林立的場景來看,當前”運動”與”健身”意識高昂,無論是運動中心還是所謂運動俱樂部等多多少少會兼有烤箱三溫暖或是蒸氣浴等設施。多年以來在烤箱就看見了不少江湖奇人,喜歡在感應器(Sensor)上澆冰水將溫度拉升到不可思
Thumbnail
上了年紀才了解,有些人隨著年齡增長,不只邁向年老之路,而且還更為無知愚蠢。從健身館四處林立的場景來看,當前”運動”與”健身”意識高昂,無論是運動中心還是所謂運動俱樂部等多多少少會兼有烤箱三溫暖或是蒸氣浴等設施。多年以來在烤箱就看見了不少江湖奇人,喜歡在感應器(Sensor)上澆冰水將溫度拉升到不可思
Thumbnail
「每日一萬步,免得上藥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養身觀念。有些人很努力地堅持著,有些人走著走著覺得無趣便中斷了,也有人因為沒有注意到安全措施而造成身體傷害,只好作罷。
Thumbnail
「每日一萬步,免得上藥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養身觀念。有些人很努力地堅持著,有些人走著走著覺得無趣便中斷了,也有人因為沒有注意到安全措施而造成身體傷害,只好作罷。
Thumbnail
「你聽過『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話嗎?」醫師問診完隨口問我。我回,這不是中老年人才需要注意的嗎?他轉頭過去看電腦螢幕上的個人資料,面無表情的說,你也差不多了啊!像這樣的情境,突然發現自己又被歲月往前推了一把。
Thumbnail
「你聽過『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話嗎?」醫師問診完隨口問我。我回,這不是中老年人才需要注意的嗎?他轉頭過去看電腦螢幕上的個人資料,面無表情的說,你也差不多了啊!像這樣的情境,突然發現自己又被歲月往前推了一把。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走路對健康的重要性。一萬步的建議源自日本保健公司廣告,但並非適合所有人。走路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強化肌肉骨骼,並改善心理健康。建議每天步行7000-10000步,步行速度和姿勢也影響效果。正確的姿勢和技巧可減少關節壓力。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走路對健康的重要性。一萬步的建議源自日本保健公司廣告,但並非適合所有人。走路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強化肌肉骨骼,並改善心理健康。建議每天步行7000-10000步,步行速度和姿勢也影響效果。正確的姿勢和技巧可減少關節壓力。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tJj0_3LL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a0xqLq7A_M 從滿山滿谷的照片和影片去搜尋重要的片段,實在太難。 因為每一段都好重要、都好珍貴。 而記錄承載著過去、現在與未來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tJj0_3LL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a0xqLq7A_M 從滿山滿谷的照片和影片去搜尋重要的片段,實在太難。 因為每一段都好重要、都好珍貴。 而記錄承載著過去、現在與未來
Thumbnail
我是一個嗑書狂人,從大學時每年就嗑不下百本書,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或涉略範圍的加廣,記憶力逐漸退化,有的時候,同樣的書籍卻重複借閱,甚至購買。 以下內容為我從 2021 年開始,逐步演化的電子書籍筆記。
Thumbnail
我是一個嗑書狂人,從大學時每年就嗑不下百本書,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或涉略範圍的加廣,記憶力逐漸退化,有的時候,同樣的書籍卻重複借閱,甚至購買。 以下內容為我從 2021 年開始,逐步演化的電子書籍筆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