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經不住在台北(其實不住台北很多年了),
所以沒有去書展,
不過從網路上看到關於書展上閱讀器的報導,
對於彩晶所出的新的面板很感興趣,
不知道與一般的閱讀器有什麼不同?
還未尋得時間研究,倒是想起了我這些年來我是如何與閱讀器結緣的過往⋯⋯
那時,我還住在美國灣區,
雖然本身學的是外語,也喜歡學習外語,
但閱讀外語的速度終歸比不上母語,
所以還是貪讀中文書籍,
幸而灣區的華語資源尚算豐富,
得以常去圖書館借閱中文書籍,
但想看熱騰騰新出版的書籍,
可就得自掏腰包,花上一筆國際運費,
從博客來網站上買書寄送過來。
那時我也有在閱讀美國圖書館的中文電子書,
偶爾也會在kindle上購買中文電子書,
但是,可能要怪出版社的文案寫得太好(明明是自己腦波弱),
就像很多人買了很多書,但其實並不是每本都讀完的毛病一樣,還是會忍不住被吸引,想要看看那些書好不好看,自己會不會喜歡等等⋯⋯
後來無意中看到有人分享台灣圖書館也可以借閱電子書,
於是便對閱讀器產生了興趣,
因為如此一來,即使人在海外,
也可以享受圖書館的中文書籍了。
趁著一次回台灣探親,到台北三創看看,
忍不住就買了一台回美國用,
從此開啟了我與電子書和閱讀器的緣分⋯⋯
我的第一台黑白閱讀器,尺寸輕巧,攜帶方便。
後來,妹妹也買了同個廠牌,更大尺寸的閱讀器,
裡面有著我那台小尺寸閱讀器所沒有的記事本功能,
有一次向她借來試用看看,
雖然用起來不是那麼直覺,需要一點摸索期,
但是可以無紙化隨手記這一點非常吸引我,
雖然我很喜歡紙本以及寫字的感覺,
之前也已開始嘗試使用ipad來做筆記,
但是ipad的螢幕長期使用下來,眼睛實在是吃不消,
隨身帶著筆記本嗎?我這個不堪負重的人實在也沒這麼勤勞,
那時我便開始又尋覓了起來,
想把原來的黑白閱讀器,
升級成帶有筆記功能的彩色閱讀器,
做了許多功課,也幸好閱讀器產品一直更新迭代,
不斷推陳出新,選擇也越來越多,
除了台灣的閱讀器之外,也有許多來自海外的選擇,
但是那時候我想要的機種可能都是新品,
多半沒有現貨,需要先訂購之後再等貨品運送到台灣,
沒耐心的我,就選擇了台灣的品牌,
因為可以馬上買馬上用(是有多心急啦?),
加上跟我原本第一台閱讀器是同一個廠家,
不用重新學習新介面,可以無痛銜接,
雖然它的筆記功能沒有圖層,許多功能也很陽春,
並不算是我評分表上的首選,
但為了可以馬上開啟我的讀書兼筆記新體驗,
我還是抱了一台回家,
使用至今,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新的使用習慣,
閱讀的時候有想法,就可以像寫在筆記本一樣,
拿出筆來書寫,甚至還解決了我一個很大的困擾,
一直以來,我養成了寫晨間隨筆的習慣,
但是每天寫會累積大量的紙張,且我又常常搬家、換房子,
再者,搬回台灣後,房子越來越貴,空間寸土寸金,
雖然我也很喜歡原本在美國,在大客廳的一角擁有自己的小天地,
擺上我一字排開的筆記本與手帳工具,除卻沒有足夠空間不說,
隔海把這些東西帶回來,也實在是大費周章,
更不用說有些書寫,其實也沒有長久保存的必要,
只是當時情緒的抒發出口與紀錄,
所以寫在筆記本裡,對我來說,真的是剛剛好!
當時我在美國家中的畫畫桌,看著鄰居家的柑橘樹,好不愜意,是我最愛的角落!
不僅如此,我跟女兒都一起使用閱讀器後,
年輕孩子的資訊總是更跟得上時代,
她便推薦我使用微信讀書,
之後,我除了台灣的繁體書籍之外,
又多了簡體書籍可以閱讀,
有時候,看看兩地的書庫中分別有些什麼不同主題的書籍,
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樂趣,
喜歡學語言的我,未來也打算研究看看同一本書,
簡體與繁體的翻譯版本各有什麼不同。
因為開始閱讀電子書後,也能相對容易地將喜歡的畫線佳句輸出,
為此我還到網上去學習人家弄個Notion版的閱讀Gallery,
一本本的書籍封面在頁面上看起來,
讓閱讀多了成就感,看起來頗有幾分像是個自己的私人線上圖書館呢!
在Notion中整理閱讀記錄,可以找自己喜歡的圖片,
甚至把我自己繪製的插畫放進去,還可以客製化自己想要的閱讀記錄項目,
從前的我,寫下來的心得都散落各處,
想找的時候,往往都不記得寫在哪裡,或者放在哪裡,
如今想找自己的閱讀記錄方便許多,何時讀的,還可以按時間搜尋,
或者按照自己的閱讀評分來顯示搜尋項目也可以,功能真的十分強大,
最重要的時,常常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不小心陷入憂鬱的時候,
我都會到這裡來,提醒自己,我還是很認真地生活著的!
孩子逐漸長大,先生退休,慢慢進入50+與空巢準備期的我,
慢慢學習著將重心放回自己身上,
重新尋找什麼是自己的初衷,是身份以外的真實自己,
因為閱讀,以及由此而延伸出的休閒活動,為我生活增添了許多趣味,
讓我實現了自己訂下的價值觀:活得不無聊,終身學習,每天對未來充滿期待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