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日本全家 40週年與響應三八婦女節,全家便利商店從明天(2021.3.9)起到今年底(2021.12.31),在沖繩縣以外的日本境內所有門市販售的生理用品(衛生棉、棉條、護墊、生理褲等)一律打 98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點擊這裡前往日本全家活動官網看對象商品清單)
大致看了一下價格,理論上零售商店賣的生理用品會比較貴(因為份量比較少),但我稍微查了一下,全家官網上標的「打了 98折的未稅價」比生理用品廠商官網標的市售價打 98折還低(可能全家本來賣得價錢就比官方售價低?)。
其實東西先打 98折再加上 10%稅金(相當於原價直接加 7.8%),只會比原價加 8%稅金少一點點,差不了多少,除非你一口氣買非~常~多~
免除或減免「月經税」漸成主流
這次日本全家會特別在三八婦女節推出這個活動,最主要的因素其實是現在呼籲生理用品免稅或節稅的聲浪逐漸成為歐美主流。這種針對生理用品課的稅金,被稱為「tampon tax」,台灣一般翻作 「月經稅」。
「月經税」並不是說真的有一種稅是專門針對有月經的人課的稅,而是指有生理用品需求的人,每隔一段時間就一定要去買生理用品,相較於不需要使用生理用品的人來說,就要為了買衛生棉、棉條等些生理用品多付了不少營業稅。
可能一片衛生棉需要負擔營業稅沒有很多,但生理期這種東西不是來一次就結束了,而是你必須要連續好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買,積少成多累積下來也是很驚人。
金額大小是一點,更重要的是為什麼像生理用品這樣的民生必需品需要繳稅?
生理用品是一種民生用品
「一般民生用品不需要繳營業稅,為什麼生理用品需要營業稅?」,才是推動近年各國修法的主因。現況就是,目前法律上將生理用品畫在民生用品的範疇外,所以一般的民生用品不需要繳營業稅,但生理用品卻需要。
所以真正的修法方向,並不是說「生理用品免稅」,而是希望法律能跟上時代,「讓生理用品也是民生用品」,就可以解除上述這種因為生理因素導致性別不平等的現象,稱之為「月經不平等」。
回到台灣
在台灣,去年 10月立法院一讀通過「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 8條修正案,認為應將衛生棉、衛生棉條、護墊、月經量杯(月亮杯)這 4種女性常用的生理用品和民生用品一樣,不需要另外多繳 5%的加值型營業稅。
想要知道更多關於「月經税」、「月經不平等」相關訊息,歡迎追蹤【小紅帽Little Red Hood】這個粉絲專頁,就可以掌握到更多資訊。
同場加映:月經貧窮(Period Poverty)
講到「月經税」,多半會一起提到「月經貧窮(Period Poverty)」的概念。簡單來說,「月經貧窮」這個概念是在講:
- 難以取得生理用品,或是
- 難以負擔購買生理用品的費用。
聽到這個解釋,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個狀況離我們很遙遠,覺得生理用品不是便利商店都有賣,一盒也沒有多少錢,會有「月經貧窮」現象的國家是不是很落後之類的?很難想像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如果是第一種「難以取得生理用品」,可能會覺得到底是怎麼樣的偏鄉,怎麼會連生理用品都買不到,但其實最常見的應該會是「難以負擔購買生理用品的費用」。很推薦大家去看《護墊俠(Pad Man)》這部電影,就可以了解為什麼在印度,明明店家就有在賣衛生棉,但要買衛生棉卻這麼困難。
不過,「月經貧窮」這個概念,最早、也是最積極想要解決「國內月經貧窮」問題的是歐洲國家。對,歐洲。最近日本也開始討論起「月經貧窮」的問題,一個背景是歐洲國家現在真的很積極地想要「消除月經貧窮」,另一個背景和疫情有關。
「月經貧窮」有程度上的差別,完全買不到生理用品或是買不起生理用品,這個問題當然很嚴重。但在你我身邊最常見的可能是,「生理期來的時候捨不得一直換棉條或衛生棉」,可能就一片或一條ㄉㄨㄥˋ很久,這樣可能一天下來可以少換一片之類的。其實長期這樣下來(沒有定期換生理用品),是會影響到健康的,在生理上或心理層面都是。
昨天在推特上看到有人在分享,當時看到那則推文覺得很有感。那則推文大意是這樣的:有些人(特別是沒有生理期的人)可能很難理解,覺得生理用品這東西又沒有多貴,為什麼要省成這樣?大家每天都要吃飯,因為你一不吃飯就會餓,所以飯錢不能省。當你今天手上的錢很有限的時候,你要拿去買飯吃還是去買生理用品?首選當然是食物啊,買完食物剩下來的錢才是生理用品。所以這一小包的生理用品很珍貴,必須要省著用,把 1片當 1.5片或甚至 2片在用,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健康⋯⋯
大家時間到了記得要去換衛生棉啊
每次在公共廁所發現店家有放衛生棉就會覺得很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