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吃塑膠原料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人類的胎盤

上個月看到,科學研究告訴我.第一次在人類的胎盤內,發現了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我嚇到了!連嬰兒最安全的胎盤,也出現了【塑膠料非常憂心的 :

來自義大利的研究人員 首次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的研究。在參與研究的6位女性中,有4位的胎盤(包括母體側、胎兒側和絨毛膜)檢測到了塑膠微粒,經過進一步成分分析,這些塑膠微粒來源可自我們生活中的用品,例如包裝材料、手提袋、地毯或人造塗料造成的。

早期的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研究

我之前才在閱讀,人類的糞便𥚃找到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已經困擾:早在2018年,維也納大學他們在人類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

研究人員進一步在,歐洲和亞洲國家中找到8位志願者,這些志願者,得詳細報告了自己一周內的飲食狀況。結果發現,他們每個人的糞便樣本內,都發現了有塑膠微粒( micro plastics ),證明人類吃了的「塑膠料」,確實會進入了人體的消化腸道。才能夠通過糞便,一起排泄出來。研究人員發現能夠排出體外糞便的塑膠微粒,其顆粒比較大顆,而小一點的顆粒,就能夠穿過肺和腸的上皮屏障,其直徑越小,吸收效率就越高。

小於10μm的塑膠微粒可以從腸道系統,進入淋巴和循環系統,造成全身暴露的影響。而更小的塑膠微粒(<0.1μm)甚至,也可以進入大腦。

存留在人體內的塑膠微粒可能引起的生物學效應包括多種方面,氧化應激、細胞因子分泌增多、細胞損傷、炎症和免疫反應、DNA損傷以及神經毒性,還有不能忽略的塑膠微顆粒可能攜帶化學毒性物質

我們都在,吃吃、喝喝、吸吸、塑膠原料


古代人類,都因水源,食鹽而打杖,我今天就單純整理日常生活中的吃吃喝喝開始吧⋯⋯

1.吃下的塑膠料

由於我們地球🌍上的海洋,早就被塑膠材質污染了,隨著海洋污染日漸嚴重,海鹽也被增添了不少「塑膠佐料」。當然鹽,不只有海洋有,還有來自湖泊、地下水的湖鹽或井鹽/岩鹽,其實處處都有塑膠料

海鹽的塑膠料

研究人員發現平均每千克海鹽中,含有550-681粒塑膠纖維、碎片或顆粒,海鹽的塑膠微粒濃度,是湖鹽的3倍,更是岩鹽/井鹽的7倍

在所有鹽份樣品中,找到的塑膠微粒直徑在45μm-4.3mm之間,大多數<200μm,這些是我們肉眼完全不能發現。

我們將這些塑膠碎片,跟隨著日常生活食鹽一起被我們吃下肚了,大顆粒的,就從冀便排出體外,小顆粒的,就上述的進入血管和細胞內。

2.喝下的塑膠料

我們中國人喜歡喝茶,茶包的發明,也讓現代人喝茶變得更加方便。而泡茶當然需要用熱水,高溫熱水下,你們可知道,一些製作成茶包的食品級的塑膠料,也有可能因此泡出有害物質,這當中當然包括了塑膠微粒。

未泡熱茶

研究人員,將沒有經過熱水沖泡的塑膠材料的茶包放大3000倍,可以看到光滑的纖維表面上,附著了很多形狀不規則的微小顆粒。

泡完熱茶

但是將茶包在95℃熱水中浸泡5分鐘之後,附著的不規則小顆粒已經盡數消失,纖維表面卻出現了很多凹陷和刮痕...

數以萬計的塑膠碎片已經和熱水融為一體。 這杯熱茶里,不僅有茶多酚和蛋白質,還有多了大約116億個直徑100nm-5mm塑膠微粒和31億個直徑≤100nm的奈米塑膠微粒。

研究人員進一步估算,每杯茶中混有塑膠微粒重量大約為16μg,如果依成人每天飲用2-5杯茶、若有有1.59億飲茶人口來計算,那麼每年由泡茶產生的塑膠微粒就有1.9至4.6噸。

數以萬計的塑膠碎片已經和熱水融為一體


3.吸入的塑膠料

英國研究評估4個城市,4個地方居民會吸收空氣中傾洩而下的塑膠微粒污染物。記錄到塑膠微粒沉積最嚴重的城市是英國倫敦。硏究刊登於「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 :

研究人員在倫敦市中心,一棟9層樓的建物屋頂蒐集飄落的塑膠微粒,在全部8個樣本裡都有發現,沉積率從每天每平方公尺575顆粒到1008顆粒不等,且從中確認出15種不同的塑膠料。大部分的塑膠料是壓克力纖維,極可能都來自人們的衣服。倫敦的塑膠微粒沉積率是中國法國巴黎的7倍、德國漢堡的3倍。

在倫敦採集到的塑膠微粒介於0.02毫米至0.5毫米之間,這些微粒大到在吸入時會停留在呼吸道,並順著唾液被吞入。更小的粒子會被吸入肺部和血液,對健康造成最大的潛在危害。

癌症 ,哪可能會消失?

到了2025年,將有3公噸魚吃下了1噸塑膠微粒,而我們人類繼續吃下海鮮。

我們中國字「癌」,就是告知我們大家

「吃」一張口,「喝」一張口,「吸」又一口:

三個「口」堆積如「山」則成「癌」病

常常被病人問:不抽煙,不喝酒,無不良習慣,怎麼可能得癌?我們所謂的專家學者就,喜歡推給「基因🧬」的了。常常被病人問:科技愈進步,醫療愈先進,癌症怎麼不是愈來愈少,反而愈來愈多?我們很聰明的,又再次推給「基因🧬」了,

你説:人類,真的是萬物之靈嗎?

我們的飲用水裡愈來愈容易發現有塑膠微粒,因為全球目前沒有一個地方,沒有被塑膠污染,這是人類喪鐘前夕,我們都拿什麼來照顧我們的下一代?

除了餵食我們的子女塑膠材料長大,然後繼續罹癌人數又增加n倍,我們耗損有限的醫療資源,在我們不能有行動,解決塑膠問題.這樣的悲劇反覆的發生中,你說:人類,真的是萬物之靈嗎?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anny Jean-avatar-img
2021/03/24
黃醫師,很高興知道有人在關心這個問題 其實還有更可怕的,一般人都沒留意到, 絕大部分餐飲店,都使用人造纖維尼龍網煮飯巾煮飯, 糕類的米製品(蘿蔔糕年糕等粿類),都包著保鮮膜直接進蒸籠 美耐皿餐具會釋放塑化劑已經講了幾年了還是一堆餐廳在使用 連王品集團使用的茶包也都是塑膠茶包 到底我們一天下來要吃進多少有害物質呢? 但一直沒有相關單位這是這樣的食安問題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食藥署正視這個嚴重的問題呢?
Sinclair Lin-avatar-img
2021/03/19
"塑膠粒子會被吸入肺部和血液,對健康造成最大的潛在危害"。請問目前已有明確的研究報告嗎?尤其是與癌症的關係? (我我們生活已離不開塑膠了,例如醫務人員全身上下的穿戴。)
Ys Leng-avatar-img
2021/03/18
請問醫師,可否分享提供2.喝下的塑膠料的研究文獻來源,謝謝!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88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6
現代生活節奏快,越來越多人因為工作、學習或娛樂而養成熬夜的習慣。然而,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最新的研究表示:熬夜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還會增加多種健康風險,這些風險從肥胖到糖尿病,可能潛伏多年後才逐漸顯現
Thumbnail
2024/09/26
現代生活節奏快,越來越多人因為工作、學習或娛樂而養成熬夜的習慣。然而,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最新的研究表示:熬夜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還會增加多種健康風險,這些風險從肥胖到糖尿病,可能潛伏多年後才逐漸顯現
Thumbnail
2024/09/24
大家每天都在使用手機: - 上班時間看! - 下班時間看! 但長時間使用手機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僅是眼睛👀的傷害
Thumbnail
2024/09/24
大家每天都在使用手機: - 上班時間看! - 下班時間看! 但長時間使用手機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僅是眼睛👀的傷害
Thumbnail
2024/09/18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無意識間的日常習慣,往往對大腦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 隨著科技和飲食文化的發展,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從飲酒、熬夜到長期焦慮,都可能加速大腦的衰退,並增加患上痴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
Thumbnail
2024/09/18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無意識間的日常習慣,往往對大腦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 隨著科技和飲食文化的發展,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從飲酒、熬夜到長期焦慮,都可能加速大腦的衰退,並增加患上痴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新研究發現,塑膠微粒竟能穿越血腦屏障,堆積在大腦中,與失智症有驚人關聯! 從嚼口香糖、喝瓶裝水、用塑膠砧板到外帶熱飲,我們日常行為,正在讓數萬顆塑膠微粒悄悄進入體內,甚至進腦、擾亂荷爾蒙與神經系統。 這篇文章帶你看見塑膠毒的真相,並提供減塑護腦的生活實踐指南,讓我們一起從源頭守住健康與清明的頻率!
Thumbnail
最新研究發現,塑膠微粒竟能穿越血腦屏障,堆積在大腦中,與失智症有驚人關聯! 從嚼口香糖、喝瓶裝水、用塑膠砧板到外帶熱飲,我們日常行為,正在讓數萬顆塑膠微粒悄悄進入體內,甚至進腦、擾亂荷爾蒙與神經系統。 這篇文章帶你看見塑膠毒的真相,並提供減塑護腦的生活實踐指南,讓我們一起從源頭守住健康與清明的頻率!
Thumbnail
夜市的食物都很衛生可以放心食用,但問題常出於用來裝油炸食物,例如;油炸雞塊、天婦羅、章魚燒或薯條,的防油紙袋或紙盒,其內層就有可能塗上一層PFAS物質,用來防油、防水或耐高溫。但是PFAS塗層有致癌的危險。
Thumbnail
夜市的食物都很衛生可以放心食用,但問題常出於用來裝油炸食物,例如;油炸雞塊、天婦羅、章魚燒或薯條,的防油紙袋或紙盒,其內層就有可能塗上一層PFAS物質,用來防油、防水或耐高溫。但是PFAS塗層有致癌的危險。
Thumbnail
近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文章顯示,動脈內膜切除手術的粥狀斑塊中含有塑膠微粒的患者,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未含塑膠微粒的患者高 [N. Engl. J. Med., 390, 900 (2024)]。
Thumbnail
近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文章顯示,動脈內膜切除手術的粥狀斑塊中含有塑膠微粒的患者,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未含塑膠微粒的患者高 [N. Engl. J. Med., 390, 900 (2024)]。
Thumbnail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研究,瓶裝水中每公升約含24萬顆塑膠微米/奈米顆粒,其中90%的塑膠顆粒尺寸只有奈米大小。主要塑膠成份為PA、PS、PET等。研究指出,微奈米塑膠粒可能導致細胞損傷和發炎,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
Thumbnail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研究,瓶裝水中每公升約含24萬顆塑膠微米/奈米顆粒,其中90%的塑膠顆粒尺寸只有奈米大小。主要塑膠成份為PA、PS、PET等。研究指出,微奈米塑膠粒可能導致細胞損傷和發炎,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
Thumbnail
★科學是什麼?是教科書裡面一條一條羅列的嚴謹知識?是實驗室中研究人員小心翼翼操作的精密設備?還是科學家們腦海中的天馬行空?其實,這些都只是科學的一種面相而已。事實上,科學就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看你有沒有發現而已。
Thumbnail
★科學是什麼?是教科書裡面一條一條羅列的嚴謹知識?是實驗室中研究人員小心翼翼操作的精密設備?還是科學家們腦海中的天馬行空?其實,這些都只是科學的一種面相而已。事實上,科學就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看你有沒有發現而已。
Thumbnail
關於食品安全這件事,字面上看起來非常嚴肅,彷彿有點遙遠,但他其實就在身邊。這件事與我們息息相關,每天我們都需要吃東西,因此身體就是吃出來的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到底在吃這件事上,我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思維與觀念? 這集的專訪我們邀請到台北醫學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的廖凱威教授,除了用「分散風險」的觀念教大家安
Thumbnail
關於食品安全這件事,字面上看起來非常嚴肅,彷彿有點遙遠,但他其實就在身邊。這件事與我們息息相關,每天我們都需要吃東西,因此身體就是吃出來的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到底在吃這件事上,我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思維與觀念? 這集的專訪我們邀請到台北醫學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的廖凱威教授,除了用「分散風險」的觀念教大家安
Thumbnail
A:你相信自己經常在吃塑膠嗎? B:怎麼可能?有看到塑膠碎片我會拿起來... A:問題是...塑膠微粒小於5mm,太小了我們看不到耶...而且,南北極空氣中、海水中、海鮮中...,到處都是啊。 B:...... A:你相信有塑膠在我們的肺深處,在我們的血液裡流動嗎? B:那現在怎麼辦? 延伸閱讀:
Thumbnail
A:你相信自己經常在吃塑膠嗎? B:怎麼可能?有看到塑膠碎片我會拿起來... A:問題是...塑膠微粒小於5mm,太小了我們看不到耶...而且,南北極空氣中、海水中、海鮮中...,到處都是啊。 B:...... A:你相信有塑膠在我們的肺深處,在我們的血液裡流動嗎? B:那現在怎麼辦? 延伸閱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