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語:Liân-ha̍p-kok-ê-būn-tê-kap-io̍h-tuann
現今世界主宰的意識形態即世俗的普世主義,其支持者即是以美國為中心的盎格魯國家,而受影響的則是台灣、日本、印度等亞美非國家,而中俄以及部分伊斯蘭國家則是其抵抗者。
世俗的普世主義目前在世界各地已經出現了困境,主要反映在作為其起源的普世主義邏輯上的內在問題,導致了主要其支持者所擁有的實質力量與其擁有的政治權力不相等,理應在聯合國內(聯合國是以普世主義為理想所建構出來的組織)擁有相當大權重的美國結果只能擁有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一個席次,而中俄這兩個本質上反對普世主義與自由民主的抵抗者則同時擁有常任理事國席次。這導致了普世主義在實行上的重大缺陷,亦即美國與西方國家甚至是其普世價值的支持國無法有效制裁拒絕普世價值的國家,或是每當要通過對普世價值有利的國際條約時會直接受到中俄等國以常任以世國權力來進行否決。
聯合國這種體制在過去諸國爭霸的體系下或許還有制衡拒絕普世價值政體的能力,但是在後冷戰時代,這種體制已經成為了普世價值實施的最大障礙,甚至於許多表面上支持普世價值的國家,以普世價值為基礎的多元文化來違反普世價值。並以文化差異來躲避對其可能的指責。
這最大的問題也就是世俗的普世價值(某種程度上相等於啟蒙價值)本身邏輯上的缺陷所致,因為世俗的普世價值雖然是基於基督教,但是其本質上又將基督教置於與其他文化相等的地位,最後產生了邏輯問題,若是要執行世俗的普世價值很容易在邏輯上被指責是基於基督教文化的霸權。於是根據中立原則,世俗的普世價值除去一些特殊時刻,否則在非基督教國家往往無法有效執行。
隨著時代的演進,世俗的普世價值的缺陷則會越來越明顯,今日的聯合國雖然有美國的軍力作為支柱,而美國英國等"意識形態支持者"也有常任理事國的席次,以至於聯合國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有效運作不至於像國聯那樣無能,但是實際上聯合國的制衡能力也沒有好到哪裡,在中國與俄羅斯繼續以常任理事國權力鑽漏洞的情況下,聯合國像國聯一樣面對於中俄正大光明的破壞國際準則與違反普世價值毫無任何制裁能力甚至於拖累西方國家對中俄的進攻也是正常的。拜登不像川普那樣削弱聯合國正當性來增加制衡中俄的籌碼,結果就是把美金丟進一個無法制衡中俄的組織。
也因此聯合國就算不被廢棄也要進行相當大的改革(當然本人認為聯合國最好被解散,改以其他國際組織來代替職能會比較好),這個新的國際組織最好不能再犯與過去聯合國體系相似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描述與解決辦法如下
  1. 體系下規則破壞者的權力過於巨大,如上述所提不該擁有常任理事國的國家擁有常任理事國席次。解決辦法就是新組織內部擁有大權重的國家必須是意識形態上相似的國家(五眼聯盟本身頂多再加上一些西歐國家),這樣才能夠保持組織原則的有效執行。
  2. 普世價值的自我矛盾問題,亦即組織在裁決問題上受到多元文化的過度干擾,而多元文化又是世俗的普世價值實際運用的產物。因此必須將普世價值中的"反西方元素"給去除,亦即普世價值必須更"西方/基督教"甚至更"盎格魯/新教"化,也就是擁有大權重的國家其意識形態在新的國際組織中也該擁有相應的權重,作為維持秩序與裁決的獎勵。不然根本沒有國家會繼續當冤大頭來維持秩序。
對於上述這些相當符合邏輯的解決辦法,可能許多抱持著多元價值的左派又要反對了,但於這些反對之言,我只能這樣說:對不起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不論怎樣說讓反人權國家進入常任理事國本身就是問題,將反人權文化跟支持人權的文化視為平等的也是一個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打破多元文化,不僅如此還必須要除去世俗普世價值的精神錯亂,亦即基督教世界的價值跟世界其他地區的價值是同樣重要這個假設必須被否定,天秤必須向世界秩序的維護者-亦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傾斜。
avatar-img
102會員
160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龜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語:jîn-luī li̍k-sú ê nn̄g khuán tsong-kàu hîng-thài 史賓格勒將人類的歷史區分為兩個階段:文化和文明。兩者各自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宗教型態,夾在兩者中間的則是被稱為理性主義的思想型態。
台語:hiān-tāi phóo-sè tsú-gī sī Ki-tok-kàu ê sán-bu̍t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說明為何比起拒絕科學的意識形態,強調科學的意識形態對科學的傷害更多。也會講解現代普世主義對上述現象的影響與其現狀。
台語:Tang-a ê kòe-khì í bī-lâi 此文章旨在透過描述東亞過去(亦即19世紀開始西方干涉東亞後的歷史)的歷史演變來推測東亞的未來,並參考了史賓格勒、湯恩比、喬治佛列德曼等人的思維。對於未來的細節基本上是越遠越模糊不可能100%正確,但是大方向基本上還是有的,此文供給未來有心研究
台羅:síng-ngōo-la 2021 nî (hi̍k-sī  kui-ê 2020 nî-tāi) bē-hiáu ke-hó 目前的國際情勢從2010年代後期就開始惡化,後冷戰的和平紅利逐漸的消失,未來幾年人們要為了戰爭做好準備,因為所有維持和平的努力最終只為成為中國等和平破壞者的資源。
本篇文章指在陳述與介紹目前在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體系異於目前進步史觀的另外一種歷史觀,這種歷史觀後來則衍生出了一類歷史哲學,與一般的進步史觀不同,斯賓格勒的史觀認為人類的歷史並非直線,由落後到進步的路線前進,而是呈現循環的形式。
台語:jîn-luī li̍k-sú ê nn̄g khuán tsong-kàu hîng-thài 史賓格勒將人類的歷史區分為兩個階段:文化和文明。兩者各自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宗教型態,夾在兩者中間的則是被稱為理性主義的思想型態。
台語:hiān-tāi phóo-sè tsú-gī sī Ki-tok-kàu ê sán-bu̍t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說明為何比起拒絕科學的意識形態,強調科學的意識形態對科學的傷害更多。也會講解現代普世主義對上述現象的影響與其現狀。
台語:Tang-a ê kòe-khì í bī-lâi 此文章旨在透過描述東亞過去(亦即19世紀開始西方干涉東亞後的歷史)的歷史演變來推測東亞的未來,並參考了史賓格勒、湯恩比、喬治佛列德曼等人的思維。對於未來的細節基本上是越遠越模糊不可能100%正確,但是大方向基本上還是有的,此文供給未來有心研究
台羅:síng-ngōo-la 2021 nî (hi̍k-sī  kui-ê 2020 nî-tāi) bē-hiáu ke-hó 目前的國際情勢從2010年代後期就開始惡化,後冷戰的和平紅利逐漸的消失,未來幾年人們要為了戰爭做好準備,因為所有維持和平的努力最終只為成為中國等和平破壞者的資源。
本篇文章指在陳述與介紹目前在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體系異於目前進步史觀的另外一種歷史觀,這種歷史觀後來則衍生出了一類歷史哲學,與一般的進步史觀不同,斯賓格勒的史觀認為人類的歷史並非直線,由落後到進步的路線前進,而是呈現循環的形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日(2024年8月13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辦之研討會「第14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民主生活」,有些事不吐不快,簡記如下。 今天去之前最想聽的就是L教授談美國總統的戰爭權限那篇,結果,該說某方面而言問題比想像中還嚴重嗎? 剛好和我同研究室的的M也是做美國總統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美國國土面積983萬平方公里, 尚且容不下幾十萬的印地安人. 蘇聯1991年底解體後, 美國領導北約進行東擴, 持續對俄羅斯步步進逼. "擴張"是美國患解內部矛盾鬥爭的特效藥, "邊疆理論"是美國宗教信仰"昭昭天命 manifest destiny"的實踐戰略. 美國已形成心理學家洛姆所說的"權威主
麥金德及布里辛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 )的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Geopolitik)《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思
Thumbnail
強國的威脅: 美利堅國要求強國聯合聯邦屬國,遭拒。最後一次中央領導機關與聯合國國際大會—【聯合國會議】議論中,【美利堅】批【大東亞聯合國】屬強國,過度欺迫干涉他國之國事(包括企業建設操控、金融經濟操控、軍事權重操控等...)。 不久後強國政府秘密發射軍用衛星(美利堅聯合國強烈排斥及反對),便使用
Thumbnail
2024/0223 慕尼黑安全會議向來以抽象又不乏洞見的大會主題著稱。當今世界包括美國,幾乎是人人恐懼、人人不滿。三大不滿集團包括:跨大西洋夥伴、專制集團、全球南方。報告認為要求最多相對收益的是「專制集團」,美國認為自己過去主導做餅,現在卻能分得的越來越小...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今日(2024年8月13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辦之研討會「第14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民主生活」,有些事不吐不快,簡記如下。 今天去之前最想聽的就是L教授談美國總統的戰爭權限那篇,結果,該說某方面而言問題比想像中還嚴重嗎? 剛好和我同研究室的的M也是做美國總統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美國國土面積983萬平方公里, 尚且容不下幾十萬的印地安人. 蘇聯1991年底解體後, 美國領導北約進行東擴, 持續對俄羅斯步步進逼. "擴張"是美國患解內部矛盾鬥爭的特效藥, "邊疆理論"是美國宗教信仰"昭昭天命 manifest destiny"的實踐戰略. 美國已形成心理學家洛姆所說的"權威主
麥金德及布里辛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 )的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Geopolitik)《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思
Thumbnail
強國的威脅: 美利堅國要求強國聯合聯邦屬國,遭拒。最後一次中央領導機關與聯合國國際大會—【聯合國會議】議論中,【美利堅】批【大東亞聯合國】屬強國,過度欺迫干涉他國之國事(包括企業建設操控、金融經濟操控、軍事權重操控等...)。 不久後強國政府秘密發射軍用衛星(美利堅聯合國強烈排斥及反對),便使用
Thumbnail
2024/0223 慕尼黑安全會議向來以抽象又不乏洞見的大會主題著稱。當今世界包括美國,幾乎是人人恐懼、人人不滿。三大不滿集團包括:跨大西洋夥伴、專制集團、全球南方。報告認為要求最多相對收益的是「專制集團」,美國認為自己過去主導做餅,現在卻能分得的越來越小...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