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天橋上的魔術師》裡「宛如觀世音菩薩」的Nori

2021/03/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昨晚播出了第七和第八集。自從第六集開始講述Nori(初孟軒 飾)的故事後,我的心就整個被懸著。實在太想知道,楊雅喆導演會以何種方式,為這段故事作結。會特別對Nori感興趣,自然是因為,有關Nori對自我性別認同的迷惘和壓抑,是在原著小說裡沒有的。經過一週的等待後,Nori的故事終於在第七集暫告一個段落。
圖片來源:《天橋上的魔術師》劇照
我很喜歡劇中以「觀世音菩薩」作為Nori形象的一種意指與描繪。這讓我想起電影《霸王別姬》裡,袁世卿同樣也以觀世音菩薩來形容程蝶衣的那段劇情。袁世卿這樣說過:「塵世中,男子陽污,女子陰穢。獨觀世音集兩者之精於一身。歡喜無量啊!」其實,Nori的困境與程蝶衣很像。在他們終其一生對自我與性別認同的追尋裡,就宛如觀世音菩薩一般,始終遊走在含混曖昧的模糊地帶。
而之所以會選擇「觀世音菩薩」,作為象徵和暗示的原因,在劇中早有說明。因為觀世音菩薩本來就不分男女,有時化作女形,有時變為男相。至於是男是女,則全依憑所欲渡化的對象及需求而改變。甚至,當面對內心充滿淫慾之人時,觀世音菩薩還會化身為美麗的婦人,以肉身感悟眾生。那是真正超越性別、超脫凡俗的智慧和慈悲。
圖片來源:《天橋上的魔術師》劇照
Nori的故事,就像是反映了現代社會對於多元性別族群的排斥。當然,這樣的情況至少在台灣,似乎已經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了。然而有些時候,不免還是會接收到令人難以迴避的異樣眼光和閒言碎語。所以Nori的故事,就像是一個警醒。故事告訴我,不妨想想,如果觀世音菩薩都能如此,那麼我們是否也該試著放下狹隘的、總是陷入男/女二元性別的思維框架呢?
我記得,當Nori的母親(孫淑媚 飾)最後在如夢似幻的場景中,看見鋼管上裝扮成觀世音菩薩形象的兒子時,Nori笑得好燦爛,彷彿他已經作回真實的自己,找到真正的快樂。至於那個自己是否能夠被接受,便只能留待他的母親,以及世間之人自行思索了。或許,是男是女並不是重要的,良善與否、真實與否,才是更重要的。
圖片來源:《天橋上的魔術師》劇照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映画案內所 Arstin
映画案內所 Arstin
186追蹤者
225內容數
東吳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兼任講師。 在大學教授現代文學、國文以及性/別文化相關課程。 關注電影、戲劇、文學與性/別議題。 合作邀約請洽:[email protected]
2021年爆火台劇,改變自吳明益同名小說,由楊雅喆導演拍攝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以十集劇集,精彩地重現了小說文字裡的魔幻時刻。內容觸及政治、歷史與性別認同等多重議題,寓意至深令人驚艷。本專題主要彙整了四篇相關文章,希望能與大家分享,看完劇集後的些許感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