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廢影評murmur:旅行與電影——三部重新讓人看見的電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旅行與電影,如果做一個簡單的聯想,大概是《里斯本的故事》、《白日夢冒險王》,要拉到比較大範圍,可能像《千年女優》也是在談旅行吧。因為旅行的終點,往往就是自己。旅行的基本要件不多,提著皮箱,離開家就好。(或極簡一點,帶個皮夾跟護照)但離開家是最簡單,也是最困難的一件事。離開自己熟悉的空間、環境,面對著一切的未知,新鮮卻也讓人害怕。不過一旦抵達異地,旅行者卻也是最稱職的觀察員。旅行者的目光,或許疏離,或許有偏誤,但可能是最純粹而仔細的看見。因為時間有限,想要趕緊看清眼前的一切。看見,是旅行最初的目的,也是最終的抵達。

raw-image

《囧媽的極地任務》

在《囧媽的極地任務》中,主角柏娜蒂寵愛著女兒小碧,讓她許一個父母必須實現的願望。小碧的願望是一場全家的南極旅行。對於柏娜蒂來說,這是場必須克服的毀滅性災難。從電影的演出,我們可以看出柏娜蒂是個龜毛、不愛交際、堅守原則到有些神經質的人。對她來說,極地、郵輪處處都是困難。光是想像,柏娜蒂就想死了。然而,她對小碧的愛勝過一切。

而劇情是多線的,談及親情,也談及柏娜蒂不欲面對的創作過往。「天才一旦失去了創作,會不會成為瘋子?」這是電影所拋出的提問,不論鄰居,或她老公都日漸無法接受她的行為。劇情的最後好萊塢式地用了南極旅行,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就像傳統的老話「禍福相倚」,這本是柏娜蒂畏懼的事物,卻成了她生命中的救贖。在南極那瑰怪壯麗之中,她看見了自己。

raw-image

《星際救援》

遠行是人類對壯舉最原始的想像,就像朝聖或遶境。當時代演變,人類能抵達星際之後。空間與科技變得超乎想像,而人或許是沒有變的。我們可能只會將遠行的精神性,轉移到星空銀河之中。

由布萊德・彼特主演的《星際救援》,來到了一個人類可以自由登月的時代。主角Roy Mcbride是優秀的航員,卻也是個「失敗」的人。宇宙航行中最大的困難並非儀器或天外飛星,而是孤獨。航員得定期檢測自己的精神狀況,精神不合格就容易招致死亡。Roy是穩定合格的人,也讓他看起來是個無情的人。幾乎無情感的他,能冷靜應對任何突發狀況,卻難以面對自己的情感。不論對父親的依戀,或對妻子的愛。

Roy被賦予的任務,就像千里長征,讓他前往幾乎像宇宙邊界的所在。而那一次次抵達星球,再次啟航的歷程,是前往宇宙的深處,也是前往自我的深處。整部電影就像一趟朝聖之旅,配著冷調的音樂,看著龐大的星體,見證宇宙的奧秘。每一次宇航日記,就像Roy對自己一次次的審問。在旅途的終點,他終於面對了自己,像融化的冰山。

延伸閱讀:

raw-image

《柏林蒼穹下》(或譯《慾望之翼》)

文・溫德斯執導的《柏林蒼穹下》,看起來與旅行無關,但劇情中的「天使」,其實就像觀光客一樣吧。設定上從太初就有「天使」,他們並無職責,無法被察覺也無法觸碰改變世界。作為僅有黑白視覺,與心靈感應的永恆物種,觀察世界是他們唯一打發時間的方式。他們就像遊歷的觀光客,無法參與當地人的生活。

開場的詩句說:「當孩子還是孩子,他問/為何我是我而不是你,為何我在此而不在彼?/時間從何處開始,世界在何處結束?/是否陽光下的生命是一場夢……」天使們其實就像孩子一樣,他們以純真的目光,看著人世龐雜的一切。無論塗鴉、食物、行人,他們都仔細地看著,好奇地聽著人們的內心。這也導致,後來變成天使下凡的故事。人世的好,往往容易被忽略。

天使的存在提醒我們,要保有孩童的目光。我們所慣習的事物,並不是毫無價值,只是我們不再在意。而或許,人的一生就是一趟漫長的旅途。

結語

在《囧媽的極地任務》預告中,引用了一段樂團Of Monsters and Men的〈Crystals〉:

I know I’ll wither so peel away the bark
我知道如此下去會讓我凋零,所以我剝去了我的樹皮
Because nothing grows when it is dark
因為在黑暗中,什麼也成長不了
In spite of all my fears, I can see it all so clear
儘管恐懼仍伴隨著我,但我現在已經一目瞭然
I see it all so clear
我看得十分清楚 」

在人生的很多時候,是無法看清的吧。所有旅途終究是為了看見,看見未知的景色,看見新的人事物,看見自己。旅行的歷程就像一瞬之光,照亮了我們的樣貌。


喜歡的話: 不妨按下愛心或追蹤。

想看到更及時的廢影評嗎? 電子報及其他平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廢年的沙龍
31會員
110內容數
主要經營著廢影評與廢年百態。 簡單來說分別是:  廢影評:主要經營,希望讓人看見更多好電影,相信好電影能洗滌疲憊。  廢年百態:紀錄看電影之外的人生。
沈廢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3
跨年時如常地渡過一天,但身為人類的某種儀式感,還是讓我有些感觸。那就像跨過了無形的門檻,我們無法倒退回門檻之前了。想到很久之前曾想寫關於《海灘的一天》的文,關於我在電影中看到我生長的地方,在我出生之前的樣貌。那是個奇異的時刻。最後不了了之,不過還記得標題寫下「未來的一半是過去」......
Thumbnail
2025/01/13
跨年時如常地渡過一天,但身為人類的某種儀式感,還是讓我有些感觸。那就像跨過了無形的門檻,我們無法倒退回門檻之前了。想到很久之前曾想寫關於《海灘的一天》的文,關於我在電影中看到我生長的地方,在我出生之前的樣貌。那是個奇異的時刻。最後不了了之,不過還記得標題寫下「未來的一半是過去」......
Thumbnail
2024/12/30
《難言之隱》探討著親情的本質。千紗子因照顧失智的父親返鄉,收留了一個失去記憶的男孩,三人在謊言中竟建立起真摯的情感。父親錯認女兒時,才能說出真心的愛;男孩的傷疤則見證了原生家庭的暴力。《難言之隱》探問:血緣真的連結著愛嗎?
Thumbnail
2024/12/30
《難言之隱》探討著親情的本質。千紗子因照顧失智的父親返鄉,收留了一個失去記憶的男孩,三人在謊言中竟建立起真摯的情感。父親錯認女兒時,才能說出真心的愛;男孩的傷疤則見證了原生家庭的暴力。《難言之隱》探問:血緣真的連結著愛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無論是小說或是電影,相對於愛情、武俠……等類型,我想我接觸最多的還是科幻。記得國小時,最常看的是比較偏向奇幻類型的小說,像是《哈利波特》、《向達倫大冒險》等。後來逐漸接觸到比較多科幻電影,包括《飢餓遊戲》、《移動迷宮》、《X戰警》等,還有漫威系列的電影:《鋼鐵人》、《蜘蛛人》、《復仇者聯盟》、《黑寡
Thumbnail
無論是小說或是電影,相對於愛情、武俠……等類型,我想我接觸最多的還是科幻。記得國小時,最常看的是比較偏向奇幻類型的小說,像是《哈利波特》、《向達倫大冒險》等。後來逐漸接觸到比較多科幻電影,包括《飢餓遊戲》、《移動迷宮》、《X戰警》等,還有漫威系列的電影:《鋼鐵人》、《蜘蛛人》、《復仇者聯盟》、《黑寡
Thumbnail
在快要成為他厭惡的模樣的時候,風暴停了下來。 他對父親說:我來帶你走。 電影裡有一段台詞,英文聽來特別美,中文大抵是這樣:已經越來越遠離太陽了,為了靠近你。
Thumbnail
在快要成為他厭惡的模樣的時候,風暴停了下來。 他對父親說:我來帶你走。 電影裡有一段台詞,英文聽來特別美,中文大抵是這樣:已經越來越遠離太陽了,為了靠近你。
Thumbnail
看見,是旅行最初的目的,也是最終的抵達。文中列舉了三部電影《囧媽的極地任務》、《星際救援》、《柏林蒼穹下》(或譯《慾望之翼》)來討論旅行,討論看見。
Thumbnail
看見,是旅行最初的目的,也是最終的抵達。文中列舉了三部電影《囧媽的極地任務》、《星際救援》、《柏林蒼穹下》(或譯《慾望之翼》)來討論旅行,討論看見。
Thumbnail
片頭的太空意外,直接挑明了主角的個人特質———一位從半太空墜落仍能不慌不忙,保持鎮定地打開降落傘,安全著陸,其中的冷靜、精準,無一不透漏出羅伊是位擅長在高度壓力的環境下保持沉穩、壓抑自己的情緒、以任務為重的性格;換句話說,就算是面對無盡的墜落,也安然自得。
Thumbnail
片頭的太空意外,直接挑明了主角的個人特質———一位從半太空墜落仍能不慌不忙,保持鎮定地打開降落傘,安全著陸,其中的冷靜、精準,無一不透漏出羅伊是位擅長在高度壓力的環境下保持沉穩、壓抑自己的情緒、以任務為重的性格;換句話說,就算是面對無盡的墜落,也安然自得。
Thumbnail
門扉狂甩的房間,黑羽飄落如雪的房間,續杯以漫舞的房間…… 海邊的房間。在那裡,那個未來,你將愛海浪勝過愛人。因為倒帶回最早最早的起初,你愛的就是海浪。​
Thumbnail
門扉狂甩的房間,黑羽飄落如雪的房間,續杯以漫舞的房間…… 海邊的房間。在那裡,那個未來,你將愛海浪勝過愛人。因為倒帶回最早最早的起初,你愛的就是海浪。​
Thumbnail
其實我並不同意片名將柏娜蒂稱為囧媽,總覺得囧這個字並不能解釋這個人,且隨著小碧的發現越來越多,我們都可以明白柏娜蒂一點都不囧。
Thumbnail
其實我並不同意片名將柏娜蒂稱為囧媽,總覺得囧這個字並不能解釋這個人,且隨著小碧的發現越來越多,我們都可以明白柏娜蒂一點都不囧。
Thumbnail
一路歷經壓抑、隔絕、追尋、接受幾個階段,把一切都看在眼裡的羅伊,面對不願回去的父親,在放手的那一刻,他選擇「理解」,那一刻完滿了他精神上的奧得賽返鄉之旅。 至此我們終於明白,這場跨越整個星際的救援行動,救援目標並不是父親,羅伊拯救的其實是自己,讓自己回到地球(Back To The Ground)。
Thumbnail
一路歷經壓抑、隔絕、追尋、接受幾個階段,把一切都看在眼裡的羅伊,面對不願回去的父親,在放手的那一刻,他選擇「理解」,那一刻完滿了他精神上的奧得賽返鄉之旅。 至此我們終於明白,這場跨越整個星際的救援行動,救援目標並不是父親,羅伊拯救的其實是自己,讓自己回到地球(Back To The Ground)。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