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阿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阿公年輕時
一直覺得很抱歉,在你最後的時光,留在一個淒涼陌生的地方,那是永遠也無法重來的遺憾。
-寫於某年某日
安養院中的阿公坐在輪椅上,褲子因為身上約束帶的關係被撩到膝蓋上,露出他過去一直不肯露出的小腿,因為長期沒有走路,小腿的肌肉都萎縮了,看起來就剩皮膚貼著骨頭,鼻子側邊的腫瘤越來越大,也開始流湯潰爛,看起來有點嚇人,我跟弟弟和大姑姑的家人圍繞著他,看著他一口一口的把稀飯挖進自己嘴巴裡,稀飯掉落的一蹋糊塗,如果他意識清醒的話,他一定很不希望我們看見他這個樣子,如此的狼狽。我已經習慣阿公這個樣子了,每一次看都好心疼、好絕望,我什麼時候開始習慣阿公這樣子的?他過去健康、行動自如的樣子,什麼時候漸漸的被現在的樣子給取代了?
阿公從六十歲開始,經歷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中風,可是每一次都能夠快速的回復到健康的樣子,前一天躺在病床上,隔天就能在田裡種蕃薯了,印象中,阿公開始退化的很明顯出現在家人把他的摩托車給沒收時,買了一台電動的機車給他,是三輪的,阿公那時候還可以騎這台電動摩托車去麥寮找朋友,但次數也漸漸的少了,喜愛賭博的他,因為記憶的退化,反應速度變慢,常常在牌局當中出現問題,導致朋友也不喜歡跟他打牌,慢慢的他的日常生活開始改變,有一次媽媽打電話來講阿公發生了一件糗事,阿公有一天騎電動摩托車去麥寮,好像擦撞到另一個老人,那個老人不介意還幫助報警,來把阿公帶走,媽媽去把他接回來之後,阿公隔天自己要出發去找摩托車,那時候我們用一種可愛的眼光在討論阿公發生的事情,完全無法驚覺到阿公已經開始嚴重的退化了。
慢慢的他開始忘東忘西,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躺床睡覺,白天黑夜難以分別甚至錯亂,走路不穩需要拐杖,小便開始失禁,退化以一種難以準備好的速度進行著,我心目中健壯的阿公慢慢的萎縮成一個小老頭,他習慣的生活模式一再的崩解,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他常常把晚上誤以為是白天,他會站在家門口的電線桿旁邊,一站常常就是一個小時,看著路上來往的車輛,我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有一次我陪著他一起站,他跟我說他把手指插在電線桿的小洞裡,另一手拄著柺杖,這樣他就不會跌倒,然後他看著路上來往的車輛,跟我說這些車就是要去麥寮,我問他想不想去麥寮,他說以前他每天都會去麥寮找國水,那些朋友對他都很好,他每天都要去坐坐,陪他站不到半小時,我就覺得無聊了,他無不無聊呢?但是一個不識字又聽不懂國語,行動不便的老人,無聊時候能做什麼呢?
以前健康的阿公很喜歡一直講過去的豐功偉業,一講就是好長的時間,我都只能聽一開始的五分鐘,後來就出神了,阿公還是持續開心的一直講,那時候不想要專心聽,覺得無聊,所以很多故事我都不記得了。但是現在每次去阿公,都會追著他一直問過去的豐功偉業,想要多了解他,他已經不會主動的一直說、一直介紹,要我們不斷的追問他才能夠以回答的方式告訴我們,但因為我們所知有限,所以怎麼問都是那幾個問題,他也只能夠回應我們早就已經知道的故事。
一想到阿公整日臥床,就只有三餐的時間可以起來坐一坐,心裏就像一直壓著一塊大石頭,悲傷的感覺一直存在。有人會陪他聊聊天嗎?幸運的話有時候可以坐在窗邊看看外面的風景、曬太陽,還有嗎?生活還能期待什麼事情?身體的感覺是什麼?是不是整日都在忍受著某種我們難以體會的痛苦,無法紓解也無法解脫?生活無法自理,需要忍受自己明顯的退化,大小便都需要依靠他人的幫忙,甚至手因為擔心他會去抓尿管及鼻上的腫瘤而被約束住,連抓癢都無法,這樣的生活究竟算什麼?
人的一生,不管過去多麼的輝煌、有成就,多麼的亮麗光鮮,到最後都必須面對自己會漸漸的失去耗盡生命時光所掙得的一切,甚至失去了身而為人的維生基本能力,那時候還能在意什麼尊嚴?那時候還能擁有什麼自由?那時候還能有什麼稱得上享受?那時候除了死亡還能有什麼值得期待的未來?如果有神,有上帝,人生的尾場為什麼不能賜給人一個華麗的退場,這樣的安排究竟有什麼意義?
avatar-img
11會員
27內容數
這是我離婚後開始的開放式關係探索日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enus W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成長的一路都是所有選擇的後果堆積。 我很努力的克服,不要長歪。 希望能走在一條良善之路, 能成為孩子們路上的風景而不是路障, 希望你們走過發現我也在,能微微的一笑, 不要背負著我成為你們的負擔或成為你們的使命, 我、究竟是我啊, 那些我說過的話,就像你們未來所閱讀的書籍一般 頂多是參考句, 不該有過
我持續的思考,愛是什麼?愛的持續非得有特定的框架,特定的身分才能成立嗎?若是充滿善意的愛著,沒有需要回報、沒有特定形式的要求,沒有需要身分或性別的框架,那不是更純然的愛嗎? 取自pinterest Feb 04 Wed 2009 (舊文) "我愛妳"。 誰聽了這麼甜蜜的告白而不滿心歡喜的。 謝謝
當一個女人成了一個母親,從此她將有了一輩子的牽掛,永遠有一個人的需求優先於自己,這個女人像個陀螺繞著成為她世界重心的孩子打轉,像永世的承諾,或是一種詛咒,永永遠遠的打印在成為母親的女人心上。 她是個母親,卻不能只做一個母親,她還必須是她自己,她必須用她的生命歷程,為她的孩子活出一個示範,帶領她的孩子
唬爛3小 同學麥娜斯的原始記錄片,看一堆高中好友講幹話,非常真實,沒有濾鏡,沒有刻意講什麼對人生有意義的話,甚至沒有刻意的講幹話.... 想到昨天當霸凌調查委員,連續問了五個學生,青春的高中生,在無聊或者拙劣的社交技巧中,用覺得好笑的一些幹話來經營感情或塑造形象,有意無意的可能就造成了某些人青春的傷
終於到了一種理解自己能與不能的坎站了。 妳再也不會下定決心減肥, 然後排出一天天的節食菜單, 幻想終有一天體重回到五開頭。 超過一百次的決定後妳就知道再也不用這樣。 妳再也不會下定決心要堅強, 如果再次分手絕對不要低聲下氣挽留, 妳知道有相聚有分離, 無論什麼理由藉口,無論合不合理, 想走的人不會留
坐在北上的車上,我突然想到了18歲那年,一樣北上的車,長長的車龍,無敵慢的龜速,與我被尿液充滿的膀胱,僵直著身體一動也不敢動,深怕一動鎖在膀胱裡的波濤洶湧便會一洩千里。 即便這樣的困境,我也不願意妥協,不願意使用車上的廁所,若理性衡量利害得失,用這樣的片刻也能推估我長長的人生,莫名且任性不願意妥協的
成長的一路都是所有選擇的後果堆積。 我很努力的克服,不要長歪。 希望能走在一條良善之路, 能成為孩子們路上的風景而不是路障, 希望你們走過發現我也在,能微微的一笑, 不要背負著我成為你們的負擔或成為你們的使命, 我、究竟是我啊, 那些我說過的話,就像你們未來所閱讀的書籍一般 頂多是參考句, 不該有過
我持續的思考,愛是什麼?愛的持續非得有特定的框架,特定的身分才能成立嗎?若是充滿善意的愛著,沒有需要回報、沒有特定形式的要求,沒有需要身分或性別的框架,那不是更純然的愛嗎? 取自pinterest Feb 04 Wed 2009 (舊文) "我愛妳"。 誰聽了這麼甜蜜的告白而不滿心歡喜的。 謝謝
當一個女人成了一個母親,從此她將有了一輩子的牽掛,永遠有一個人的需求優先於自己,這個女人像個陀螺繞著成為她世界重心的孩子打轉,像永世的承諾,或是一種詛咒,永永遠遠的打印在成為母親的女人心上。 她是個母親,卻不能只做一個母親,她還必須是她自己,她必須用她的生命歷程,為她的孩子活出一個示範,帶領她的孩子
唬爛3小 同學麥娜斯的原始記錄片,看一堆高中好友講幹話,非常真實,沒有濾鏡,沒有刻意講什麼對人生有意義的話,甚至沒有刻意的講幹話.... 想到昨天當霸凌調查委員,連續問了五個學生,青春的高中生,在無聊或者拙劣的社交技巧中,用覺得好笑的一些幹話來經營感情或塑造形象,有意無意的可能就造成了某些人青春的傷
終於到了一種理解自己能與不能的坎站了。 妳再也不會下定決心減肥, 然後排出一天天的節食菜單, 幻想終有一天體重回到五開頭。 超過一百次的決定後妳就知道再也不用這樣。 妳再也不會下定決心要堅強, 如果再次分手絕對不要低聲下氣挽留, 妳知道有相聚有分離, 無論什麼理由藉口,無論合不合理, 想走的人不會留
坐在北上的車上,我突然想到了18歲那年,一樣北上的車,長長的車龍,無敵慢的龜速,與我被尿液充滿的膀胱,僵直著身體一動也不敢動,深怕一動鎖在膀胱裡的波濤洶湧便會一洩千里。 即便這樣的困境,我也不願意妥協,不願意使用車上的廁所,若理性衡量利害得失,用這樣的片刻也能推估我長長的人生,莫名且任性不願意妥協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阿公上個月頸椎開刀,雖然手術順利,但醫師囑咐,出院後一定要持續復健才能恢復。阿公聽了皺眉頭,因為將近90公斤的體重,他本來就不愛動,現在開完刀卻要求他去做復健,光想到就流汗了。 出院回家後,家裡也開始煩惱,因為阿公每星期都有一天要去醫院上復健課,其他時間在家裡做,但要讓誰來陪阿公去醫院呢?白天
Thumbnail
40多歲的阿雄,上有三個姐姐,他是爸爸50多歲時,好不容易盼來的兒子,當然自幼就備受寵愛,還好他沒有許多獨子的通病,不但沒有恃寵而驕,反而非常又孝順,成家後還是堅持住老家裡,好方便照顧父母。   如今,爸爸也邁入90高齡了,由於行動不便,加上有中度失智,阿雄擔心白天上班時,爸爸一個人萬一有狀況沒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台北的阿公都會帶我出門趴趴走,那時的他還會開車。 隨著年紀增長,體況每況愈下。 從2020年開始,高齡97歲的曾祖母需要有人照顧,那是我阿公的媽媽,他堅持不請看護,要自己與阿嬤回台中照顧曾祖母,就這樣在台中度過了兩年,曾祖母在2022年暑假就病逝了。 在台中住的期間,他也退化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當最親愛的外公已失智並且慢慢惡化,直到他完全不認識我時,他的過世對我而言,是否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離去?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阿公已經九十高齡了。原本身子骨就虛弱(他得過胃癌,喉嚨也有一個開放的洞口,平常用布蓋著,咳痰時才掀開)的外公,前幾天小中風,住進了彰基。我星期一因為要看整型外科,所以就跟媽媽說順便去看阿公。原本以為整型外科是在上午(這也不能怪我們,我才第二次看彰基的整型外科而已),撲了個空,於是我們就直接先去看外公
住院這3天,同房的「病友」是一位老阿公, 不知道幾歲,也許超過90了吧。 不會動,躺在床上插尿管,吸氧氣。 不過頭腦很清楚,講話中氣十足。 後來聽他和看護的對話,大概知道本來是住在安養中心。 自從跌倒傷到脊椎之後,就不能走路了。 這次好像是因為尿不出來,才來醫院。 阿公整天躺著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阿公上個月頸椎開刀,雖然手術順利,但醫師囑咐,出院後一定要持續復健才能恢復。阿公聽了皺眉頭,因為將近90公斤的體重,他本來就不愛動,現在開完刀卻要求他去做復健,光想到就流汗了。 出院回家後,家裡也開始煩惱,因為阿公每星期都有一天要去醫院上復健課,其他時間在家裡做,但要讓誰來陪阿公去醫院呢?白天
Thumbnail
40多歲的阿雄,上有三個姐姐,他是爸爸50多歲時,好不容易盼來的兒子,當然自幼就備受寵愛,還好他沒有許多獨子的通病,不但沒有恃寵而驕,反而非常又孝順,成家後還是堅持住老家裡,好方便照顧父母。   如今,爸爸也邁入90高齡了,由於行動不便,加上有中度失智,阿雄擔心白天上班時,爸爸一個人萬一有狀況沒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台北的阿公都會帶我出門趴趴走,那時的他還會開車。 隨著年紀增長,體況每況愈下。 從2020年開始,高齡97歲的曾祖母需要有人照顧,那是我阿公的媽媽,他堅持不請看護,要自己與阿嬤回台中照顧曾祖母,就這樣在台中度過了兩年,曾祖母在2022年暑假就病逝了。 在台中住的期間,他也退化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當最親愛的外公已失智並且慢慢惡化,直到他完全不認識我時,他的過世對我而言,是否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離去?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阿公已經九十高齡了。原本身子骨就虛弱(他得過胃癌,喉嚨也有一個開放的洞口,平常用布蓋著,咳痰時才掀開)的外公,前幾天小中風,住進了彰基。我星期一因為要看整型外科,所以就跟媽媽說順便去看阿公。原本以為整型外科是在上午(這也不能怪我們,我才第二次看彰基的整型外科而已),撲了個空,於是我們就直接先去看外公
住院這3天,同房的「病友」是一位老阿公, 不知道幾歲,也許超過90了吧。 不會動,躺在床上插尿管,吸氧氣。 不過頭腦很清楚,講話中氣十足。 後來聽他和看護的對話,大概知道本來是住在安養中心。 自從跌倒傷到脊椎之後,就不能走路了。 這次好像是因為尿不出來,才來醫院。 阿公整天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