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01/《藝遊未盡 博物館的展陳設計》/Adrien Gardère/富邦講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天講座其實滿多人參加,位子都坐滿了而且遇到之前在公司任職的設計師。

當天講座其實滿多人參加,位子都坐滿了而且遇到之前在公司任職的設計師。

誰是Adrien Gardère?

「我的工作本質很像在翻譯,我必須把各方專家帶來的知性內容,翻譯成參觀者的體驗。」— Adrien Gardère

2019年11月10日(日)跟著幾位設計師一起參加了【富邦講堂】《藝遊未盡─博物館的展陳設計》活動講座,主講人 Adrien Gardère ( 他涵蓋的多元設計領域包含了博物館展陳設計、舞台設計、室內建築、傢俱設計,2000年開創工作室 Studio Adrien Gardère ),開場由他的設計形式開始談起,他覺得自己跟世界的連結是從手開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從深度開始,從法國摺疊小刀opinel發想擺頭式的檯燈Artemide Melampo系列燈座,他覺得這兩者是有共同關連性的,因為這個作品大賣之後他才有資金創立工作室。因此才能轉換跑道去作展館設計。
透過他分享對於每次接洽的展館或展覽案,我們可以得知這位設計師對他而言,設計就是從全盤理解思考觀察以一手可掌控的事物去發想。我們也可以藉此了解他對於博物館展陳的過程。他的第一個展陳案就是幫Charles Le Brun(一位法國國王御用宮廷畫師)做一個展覽,他發現原來之前巨大的圓形穹頂的畫作並不是直接在天頂作畫而是一塊一塊拼貼上去的,所以後來他用這樣的展示手法拉近藝術作品與觀眾的距離。

展陳與觀眾之間的關聯性

策展人的角色如同在編織一團毛線,要如何集結成一團要去抓取重點,把空間,策展主軸,觀眾,展件背後的意義,都去抓進來集結。走入展場不是像讀一本書,因為書只停留在此頁,你目前眼前看不到上一頁,也看不到下一頁。展場空間可以讓觀眾跟展品是有關連性的,觀眾才可以從展品中獲得或帶走資訊,甚至可以深度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
每次策展他都會從空間去思考,我在這個空間要怎麼呈現主題,不是一直加東西進去填塞,是利用空間,例如他與妹島和世合作的羅浮宮朗斯分館,時間之廊展陳空間如同一個劇場,在長形的展示空間,牆面運用鋁板隱約反射參觀者的影子,在這空間中他呈現了250件展品,可以隨時更替,並且展件是依照時間軸放置,而時間軸在牆面鋁板上作為提示。他希望入口進來時是一個眺望的高地帶領觀眾(如同人在登高頂時可以選擇他要往哪一條方向走),一旦觀者掌控自己不是進入一個一望無盡的空間,這個空間會有親合的效果(這也是館長想要的),展品並不會有過多的說明牌。

多媒體在展覽館的運用

要在博物館運用多媒體是一件需要小心的事情,多媒體為什麼要進入博物館內要去思考而不是濫用它。這裡他提到多倫多一間關於展示伊斯蘭展品的博物館,為了讓伊斯蘭禮拜的文化(朝中心膜拜)在動線上都是做一個方形迴圈,原本日本設計師的規劃沒有很適當表現出,所以他利用大型地毯,大型噴泉,大型屋頂等做出中心點成為一個迴圈,而因為如同中國四合院伊斯蘭建築也有一個長廊空間,所以把長廊營造出來,為了豐富此長廊就在這裡用多媒體展演了伊斯蘭紋飾幾何運算之美與展件細節。賦予多媒體展示一個意義的存在。
在另外一個準備開幕的古羅馬博物館,多媒體則是拿來運用敘述故事,還有可以使用多媒體了解這5000多件的古蹟石塊背後的故事。

特展的思考模式

特展的思考模式則是跟常設或博物館不同,特展通常只在兩三個月,他提到與須藤玲子的合作,他首先要去思考並了解日本文化,一塊布要怎樣才能呈現在這個空間的活性與觀眾間的動態。鳥或者魚(就想到鯉魚旗如同風管),透過風動與魚群的概念,布可以這樣去呈現策展主題,而構思與主軸成立後他們在這個空間完成了這件事情,這個展覽吸引了15萬人只為了看一堆布。(笑)
另外提到上海賈科梅蒂的主題展,他了解到這個藝術家是很重視尺寸與規格,上海這個空間曾經是飛機維修廠,所以他坪數很大很高,於是他希望觀眾從二樓開始回顧這個藝術家,在由上往下廣大的空間去看賈科梅蒂的雕塑品,以四個時期區分他的創作並利用他工作室的概念陳列展品,空間刻意不使用顏色只用白灰,就是要讓觀者體驗展件本身的生命力,一個亮點就是利用空間兩根大柱子再加上白色柱狀物展演紐約曼哈頓高挑建築的意象,在每個柱體都有空隙可以看到後方咖啡座與休息區走動的人們彷彿穿梭在街頭的那些人,這個展示就活了起來。

講座後有問與答的QA時間。

最後十分鐘,富邦講堂有提供QA時間,讓大家可以對主講人提問。

最後十分鐘,富邦講堂有提供QA時間,讓大家可以對主講人提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nying_taipei的沙龍
13會員
16內容數
2022/10/16
「我的祖父不只是《魔戒》的作者,更是一名知識的巨人。」賽門.托爾金(Simon Tolkien)在英國BBC網站上的「不列顛」系列(BBC Britain)中這樣寫道。
Thumbnail
2022/10/16
「我的祖父不只是《魔戒》的作者,更是一名知識的巨人。」賽門.托爾金(Simon Tolkien)在英國BBC網站上的「不列顛」系列(BBC Britain)中這樣寫道。
Thumbnail
2022/09/25
「Culture On the move」是一場展開的運動,集結眾人的力量共同參與探索,對一切文化的可能性與想法保持開放,找尋臺灣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獨樹一格的魅力,而這場運動也將會一直持續下去—Culture  always On the move!
Thumbnail
2022/09/25
「Culture On the move」是一場展開的運動,集結眾人的力量共同參與探索,對一切文化的可能性與想法保持開放,找尋臺灣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獨樹一格的魅力,而這場運動也將會一直持續下去—Culture  always On the move!
Thumbnail
2022/07/23
「時代的車轟轟的往前開,我們坐在車上,經過的也許不過是幾條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驚心動魄。」 -張愛玲《餘燼錄》
Thumbnail
2022/07/23
「時代的車轟轟的往前開,我們坐在車上,經過的也許不過是幾條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驚心動魄。」 -張愛玲《餘燼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小倉鼠#社畜逃脫筆記#PODCASTS#說書#人生的損益平衡點 #木暮太一 # 大牌出版 #低薪#勞動力價格 #經濟學 #資本主義 #大創 #必要經費制 #馬克思#資本論 #努力無用論#供需法則 #無效努力 #高工時#剩餘價值 #窮忙 #替豬肉店加油 #內在盈利#精神赤字 #老基門生吃十年#自律
Thumbnail
#小倉鼠#社畜逃脫筆記#PODCASTS#說書#人生的損益平衡點 #木暮太一 # 大牌出版 #低薪#勞動力價格 #經濟學 #資本主義 #大創 #必要經費制 #馬克思#資本論 #努力無用論#供需法則 #無效努力 #高工時#剩餘價值 #窮忙 #替豬肉店加油 #內在盈利#精神赤字 #老基門生吃十年#自律
Thumbnail
簡介 祖父(爺爺) 張朝榮 / \ 長子張永生 張永貴 弟 長媳黃麗蘋 王淑儀 媳 / \ / \
Thumbnail
簡介 祖父(爺爺) 張朝榮 / \ 長子張永生 張永貴 弟 長媳黃麗蘋 王淑儀 媳 / \ / \
Thumbnail
方格子官方只在Threads發道歉文,沒在臉書跟IG及自家平台上發文,是想息事寧人嗎? 那既然還存在所謂的10月10日國慶日,而中國長年不斷在國際場合打壓台灣,也不斷吃台灣豆腐,飛彈也對準台灣的前提下,能夠在10月1日誤發關於台灣國慶的訊息,也不是一句怪給小編、同仁和相關人員就可以解決了吧?
Thumbnail
方格子官方只在Threads發道歉文,沒在臉書跟IG及自家平台上發文,是想息事寧人嗎? 那既然還存在所謂的10月10日國慶日,而中國長年不斷在國際場合打壓台灣,也不斷吃台灣豆腐,飛彈也對準台灣的前提下,能夠在10月1日誤發關於台灣國慶的訊息,也不是一句怪給小編、同仁和相關人員就可以解決了吧?
Thumbnail
當提到「當代」時,這個詞背後潛藏的是不得忽略之時間性。策展時,考量過往作品如何編排與整理外,還需關注現下參觀的觀眾,這就是製作展覽時間性的根源。因此,除空間之外,展覽也利用了時間。
Thumbnail
當提到「當代」時,這個詞背後潛藏的是不得忽略之時間性。策展時,考量過往作品如何編排與整理外,還需關注現下參觀的觀眾,這就是製作展覽時間性的根源。因此,除空間之外,展覽也利用了時間。
Thumbnail
這篇內容,簡單介紹了GameMaker的遊戲製作原理。包括Object、參數、程式碼等概念。同時也簡單介紹了GameMaker的適用範圍和特色。
Thumbnail
這篇內容,簡單介紹了GameMaker的遊戲製作原理。包括Object、參數、程式碼等概念。同時也簡單介紹了GameMaker的適用範圍和特色。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