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街頭的另類眾生相—《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不論在公園、騎樓,或是人來人往的街道上,都有街友的影子,大部分的人都對他們視而不見,甚至敬而遠之。筆者就讀大學時,常會在學校附設醫院、公園及公園內的市立圖書館分館看見街友,白天時,他們會將所剩無幾的家當收在一塊,放在眼力所及之處,或是帶在身邊,若是被褥、枕頭或帳篷等寢具,就會擱置在原地,夜幕降臨時就將被褥鋪好,席地而眠,好一些的還有帳篷式蚊帳可以抵禦蚊蟲叮咬。假如能安身立命,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選擇流落街頭,過著有一頓沒一頓、渾身惡臭的生活。在現今社會,我們時常強調互助,不讓任何一個人掉出社會安全網,但看見街友時,除了社福團體及政府機構外,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是基於「反正我們也無能為力」的無奈心境下,乾脆眼不見為淨,更甚者,由於本能中對於負面事物的恐懼,及一些街友的脫序行為,使得某些人以治安未爆彈等理由,要求政府驅逐街友。
筆者高二的英文老師曾經說過:「每個人背後都有很多故事。」,翻開這本《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作者李玟萱訪問12位街友,將10位街友的人生故事記錄在這本書中,閱讀這些街友們的前半生,將會發現他們其實與你我一樣,也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芸芸眾生,只是在許多不可抗力因素下,他們便被社會安全網排除在外,無處可去下只得流落街頭。
《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6689)
「將歷史還給貧窮人。」
在推薦序中,前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提到,無家者、街友和赤貧者往往代表社會的偏執、錯誤和罪惡,他們的聲音往往被人忽略,在無人做見證的狀況下,也就沒有「歷史」紀錄。如果重視街友的處境,就能從中發現部分改革社會的方向。

還原為一個「人」

要記錄街友的人生歷程絕非易事,作者在訪問時已盡自己所能給予受訪者空間,讓受訪者決定要揭露多少難以啟齒且不堪回首的過往,仍有少數街友對此感到羞赧萬分,訪問了12名街友中,能夠完整呈現的只有10位,這些無法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被時代洪流遺棄於街頭的人們,將街友身上的標籤及刻板印象層層撥去後,你將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是這俗世中,再正常不過的人。

街頭人生

曾是日入一萬五的野雞車大亨,在野雞車生意沒落後安份工作,卻被匪類弟弟拖累,深怕惹禍上身的老闆將他開除,流落街頭時受到牧師的幫助,大病一場時受到同是街頭淪落人的劉小姐照顧,原本放棄生命的他為了照顧相依為命的伴侶劉小姐,好好活下去;被抓去當幼兒兵,從四川巴縣輾轉來台的周爺爺,在此生唯一的戀情無疾而終後,又被人騙光一生的積蓄,在教會牧師的幫助下,從事簡易工作之餘,最大的願望是存錢回四川替母親上香,擁抱母親的墓碑;被陷害入獄,連妻兒都被人占去的阿新,流落街頭一個月時,因緣際會下靠著舉牌相關工作逐漸有了積蓄,但還是堅持睡在艋舺公園照顧其他辛苦人;性格火爆的強哥歷經多次管訓及坐牢,因接二連三的打擊,開始當起街友,身上揹了多項前科、身患骨刺的他求職不順,曾想過走回黑道老路,但在社工苦苦哀求下,在母親過世後,「無牽無掛」的他,都沒有再走上黑道這條不歸路。
(Photo by Jon Tyson on Unsplash)
黑白兩道都吃得開的澳門水警趙伯伯,從水警退休後正式踏入黑道,跟黑道老大在賭場工作,存到錢後飛到台灣與太太會合,與太太分開後,把錢幾乎都花在餵養流浪貓狗的他,退租雅房後豁達地睡在街頭,在接受幫助下,即使有了廉價租屋處,他還是繼續餵養流浪貓,甚至發願會餵到自己離開人世的那天;只求安穩生活的老越,因病痛及軍中升遷上的打擊,性情大變的他開始賭博,最後孓然一生的他依舊將發財夢寄託在那厚厚一疊的牌支號碼牌;自認腦中充斥電磁波干擾的晃晃認為自己被國安局監視,陳情了無數次的他,希望世人知道「保防組」的惡行外,只有在與貓相處時,才能暫時隔絕電磁波干擾;去中國掏金失敗,又墮入毒品魔窟的阿輝,戒毒後被安排到遊民收容所,腰椎斷裂的他重新站起後,又重回社會賣玉,期許自己之後能回饋遊民收容所,和曾經幫助過他的教會;從小就扮演符合別人期待的阿忠,經歷一次次失敗的自殺,受到上帝感召後成為教會的傳道人;接近中年離家成為街友的阿明,對於街友等社會議題具有一般人未必能想到的獨特見解。
(Photo by Jonathan Kho on Unsplash)
街友的境遇,也有可能會發生在我們身上,街頭的距離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近。

街頭社工

有人看見街友的困境,因緣際會下投入幫助街友的社會工作。有記者背景的楊運生,在公部門、民間部門待過,逼不得已下,還得擔任公部門驅趕遊民的打手,最後選擇到芒草心慈善協會擔任志工;個性急公好義的張獻忠,總是想著怎樣才能幫助街友,也感恩自己是個足夠幸運的人,不在意外在頭銜的他,認為現在做的事,就是自己想做的事;爽朗海派的梅英姐,在卸下家庭責任後投入幫助街友的事務,除了細心剖析街友的心理,更會介紹工作給街友,並協助街友重建家庭關係,甚至就連公部門遇到棘手的問題時,都會打電話求助她,願意這樣付出的背後只有「甘願」兩個字;位於台中市旱溪,全台唯一的女性街友協會「慈善撒瑪黎雅婦女關懷協會」,儘管困難重重,仍用愛心及耐心接納背負著心酸無奈的女街友;被一位自暴自棄的遊民大吼、深受震撼的翁爸,想成立有家的感覺、能夠給予心理安全感的街友服務中心,讓這些被社會遺棄的邊緣族群能夠重新找回尊嚴,獲得活下去的勇氣。
有人問,街友很多都是好手好腳,怎麼不去找工作?在居無定所,無法循正常管道找到工作的他們,只能從事舉牌、粗工、發海報、出陣頭、資源回收等零工,收入根本無法租房和生活,身上自然也就骯髒不堪,在生活的擠壓下,街友也成為精神疾病的潛在病患族群,如何讓街友重新被社會接納,重新站起,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理想狀態,值得我們細細深思,當我們伸出援手時,或許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參考及引用自:
感謝你點進來閱讀我的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和幫我在likecoin按鈕拍5次手,你的回饋是我寫作的動力之一。
89會員
60內容數
閱讀之餘也記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日不落帝國的無盡黑夜裡|《低端的真相:街頭律師眼中的東倫敦華人移工》看這本書之前剛看完《倫敦的生與死:一部關於移民者的大城悲歌》,兩本書到我手上都是意外,但閱讀的過程感觸很多,施威全在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住在東倫敦白教堂區附近,在那裡他受台灣同鄉號召,開了一間小的移民顧問事務所,擔任英國華人的法律顧問...
Thumbnail
avatar
Gin C.
2021-06-20
【歐美劇集】女子無畏《The Bold Type》女性的求生之道,女權抬頭大談爭議話題!the bold type 大都會女子的求生法則,女權發聲最佳美劇推薦「女子無畏」《The Bold Type》—你不一定要在時尚圈打滾,也能感受到新時代女性如何在亂世中生存的處世之道。 根據赫斯特集團雜誌品牌(Hearst Magazines)內容總監、《柯夢波丹》(Cosmopolitan)
Thumbnail
avatar
YC Sky
2021-03-30
影評▕ 《生存家族》- 被社會價值所架空的軀體,人類變成一具又一具提線木偶人的第一次出生從子宮出來,第二次出生則從社會化的窗口中被拋出來,這部末世電影,有別於好萊塢所習慣的切入視角,跳脫出全然的人性黑暗面,側寫出不同以往卻符合日本民族氣息的壓抑、守序與溫恭謙良。假若,《陰屍路》所想要挑戰的是人性的善良面,《生存家族》所想要挑戰的就是社會價值與框架的必要性。
Thumbnail
avatar
怒怒心理師
2020-07-24
【臺文天文臺】班與唐:從崇拜孫文的左翼詩人,到悶頭回顧人生的隨筆作家——吳新榮《震瀛自傳》「醫生無趣味不可,這是古來之習。」吳新榮在日記上這樣說。這位醫生不僅是嗜好文藝的知識分子,他關心底層農民的生活,流露在作品及日記當中;他在意殖民無形的不平等意識,所以鼓勵臺灣人創作,組織文學團體;他關懷人文歷史,投身地方文物考究,完成《南瀛文獻》。一直到國民政府接手臺灣,二二八後完全變調……
Thumbnail
avatar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
2019-12-15
【 影評 】 《養子不教誰之過》: 生在富裕家庭的小孩,不是福報而是另類的受罪  叛逆之神 : 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 年僅24歲因一場車禍命喪黃泉,比李小龍、瑪麗蓮夢露、珍·哈露、這些英年早逝的電影明星更早夭。一生中只演過3部電影就成為影史上不巧的傳奇。他到底演
Thumbnail
avatar
無鬼
2018-06-04
英國街友生活攝影:無家者的生存指南<p>英國街友的求生方式是乞討、晚上去食物車(Soup Van)領食物,街友們會互相告知免費食物的提供時間與地點,甚至會守望相助。再晚,就到自己「位置」,例如遠離市中心的帳篷、街道角落睡覺。</p>
Thumbnail
avatar
賀婕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