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劇與原著小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劇評多又專業,實不敢再野人獻曝,倒是因為劇紅了之後,忍不住好奇拜讀了原著小說,有些心得想分享。

這部劇是近年來我會時間一到,就準時打開公共電視追的戲劇,期待著每週兩小時的時空穿越,兩個小時的實境夢遊,我不是台北人,對中華商場的印象只是個假日偶爾會去逛逛的地方。

當初中華商場要拆除時,我們家還去搶了一組床頭音響回來,也和一般人一樣在天橋上留影拍照,劇組用心地還原了真實場景,那個年代在眼前呈現著清晰的熟悉感,那些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就是我們當時的喜怒哀樂,年輕人自然而然地以父母的升學志願為志願,以父母的生涯選擇為選擇,我們不懂什麼叫做情感勒索,我們只知道這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

看完原著小說之後,才發現導演並不是改編原著小說,而是類似像分子料理一般先結構了文字內容,再以重組的方式重新編排與詮釋,精神是一致的,人物是相似的,編劇讓篇篇看似獨立的小品,融合成一個完整的劇場結構,交錯而不相互干擾,電視劇很能感動人心,讓我們跟著劇中人一起迷惘、一起辛酸、一起不知所措,在戲裡我們一起用小不點的童稚視角去看複雜的大人世界,讓每篇小品中的我,從自敍的角度改成一群人的成長日誌。

小說則比較像是殘酷的現實,督促著我們去回溯、去思考,思考著那個已經消失的年代、已經虛度的青春,回味那個不可多得的眷村氛圍,聽每一個成年的主角娓娓道來他對童年時代的回憶,那個中華商場的時空是怎麼讓他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大人,於是我知道後來佩佩怎麼了?阿蓋發生了什麼事?哪一篇文章可能說的是Nori。

看戲劇時我比較感性,看小說時我變得像被劇透過的戲迷,我變得比較理性,比較像是在蒐集電視沒有著墨的資訊,仔細地研究故事的脈絡和人物的細節,我因戲劇而回想起那段時光,也因小說而更完整了那段記憶。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起分享電影戲劇、小說創作與生活大小事的絮語
52會員
989內容數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2025/04/19
多年前曾擔任澳洲遊學團帶隊老師,寄宿家庭的奶奶Lorraine週末都會自己烤巧克力餅乾,濃郁的餅乾甜香充斥在廚房及餐廳的每個角落,那是一種幸福的味道,是市售商品比不了的家的味道。 前陣子我在美式賣場找到了一個商品:巧克力豆餅乾麵糰,只要用烤箱烤過就可以吃了,我忍不住拿了一盒放進購物車。 第一次試
Thumbnail
2025/04/19
多年前曾擔任澳洲遊學團帶隊老師,寄宿家庭的奶奶Lorraine週末都會自己烤巧克力餅乾,濃郁的餅乾甜香充斥在廚房及餐廳的每個角落,那是一種幸福的味道,是市售商品比不了的家的味道。 前陣子我在美式賣場找到了一個商品:巧克力豆餅乾麵糰,只要用烤箱烤過就可以吃了,我忍不住拿了一盒放進購物車。 第一次試
Thumbnail
2025/04/10
原產於南美洲,17世紀先傳入歐洲,再經東南亞傳入中國,這類境外傳入的事物都習慣加上「番」字,不過對岸都叫它西紅杮。 番茄可細分為一萬種以上的品種,顏色除了紅色之外,也有黃、黑、紫、綠等顏色。 番茄到底是蔬菜?還是水果? 美國最高法院則在尼克斯訴赫登案中,將番茄歸類為蔬菜,原因是番茄常入
Thumbnail
2025/04/10
原產於南美洲,17世紀先傳入歐洲,再經東南亞傳入中國,這類境外傳入的事物都習慣加上「番」字,不過對岸都叫它西紅杮。 番茄可細分為一萬種以上的品種,顏色除了紅色之外,也有黃、黑、紫、綠等顏色。 番茄到底是蔬菜?還是水果? 美國最高法院則在尼克斯訴赫登案中,將番茄歸類為蔬菜,原因是番茄常入
Thumbnail
2025/04/06
分享一下我參加大甲鎮瀾宮繞境的時數及步數,從4/4的22:45出發,走到4/5清晨3:30,約4個小時45分鐘,走了28,271步。 因為是臨時起意,我只穿了厚機能襪和休閒運動鞋,穿著薄長袖,帶了防風防水連帽外套,但天氣不冷不熱,外套全程都綁在腰上。 可能睡前有抬腳,也墊高雙腳,所以完全沒有腳痠
Thumbnail
2025/04/06
分享一下我參加大甲鎮瀾宮繞境的時數及步數,從4/4的22:45出發,走到4/5清晨3:30,約4個小時45分鐘,走了28,271步。 因為是臨時起意,我只穿了厚機能襪和休閒運動鞋,穿著薄長袖,帶了防風防水連帽外套,但天氣不冷不熱,外套全程都綁在腰上。 可能睡前有抬腳,也墊高雙腳,所以完全沒有腳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Thumbnail
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Thumbnail
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劇評多又專業,實不敢再野人獻曝,倒是因為劇紅了之後,忍不住好奇拜讀了原著小說,有些心得想分享。 這部劇是近年來我會時間一到,就準時打開公共電視追的戲劇,期待著每週兩小時的時空穿越,兩個小時的實境夢遊,我不是台北人,對中華商場的印象只是個假日偶爾會去逛逛的地方。
Thumbnail
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劇評多又專業,實不敢再野人獻曝,倒是因為劇紅了之後,忍不住好奇拜讀了原著小說,有些心得想分享。 這部劇是近年來我會時間一到,就準時打開公共電視追的戲劇,期待著每週兩小時的時空穿越,兩個小時的實境夢遊,我不是台北人,對中華商場的印象只是個假日偶爾會去逛逛的地方。
Thumbnail
【#大頭安迪嗑影集】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1980年代的中華商場,那時候那裡還是繁華的地段,各式各樣的店家,連天橋上也站滿小販。藉由這個地點的故事,帶出一群孩童以及青少年各自對於家庭、愛情甚至是當時白色恐怖的角度。
Thumbnail
【#大頭安迪嗑影集】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1980年代的中華商場,那時候那裡還是繁華的地段,各式各樣的店家,連天橋上也站滿小販。藉由這個地點的故事,帶出一群孩童以及青少年各自對於家庭、愛情甚至是當時白色恐怖的角度。
Thumbnail
「忠於原著的形式與精神,什麼叫做改編?」在菲林與稿紙的場合上,作家與導演暢談起了改編這回事,談論不同媒體表現手法的特性,他們都同意文學轉譯之不易,尤其是那些被作者藏在字裡行間,若有似無、不說透的隱諱與留白。      
Thumbnail
「忠於原著的形式與精神,什麼叫做改編?」在菲林與稿紙的場合上,作家與導演暢談起了改編這回事,談論不同媒體表現手法的特性,他們都同意文學轉譯之不易,尤其是那些被作者藏在字裡行間,若有似無、不說透的隱諱與留白。      
Thumbnail
契機始於在光華商場新大樓聊到中華商場,開始看文本後便不斷地挖掘,不斷地在故事角落拾獲自己的記憶。 影集與小說、漫畫,大不同的是成年人的悲哀,揭開來傷痕累累、無奈卻帶有懷念的曾經;小時侯的模糊,成年後的了然於心,九十九樓與一樓其實沒什麼兩樣,世界是如此的悲傷也美麗。
Thumbnail
契機始於在光華商場新大樓聊到中華商場,開始看文本後便不斷地挖掘,不斷地在故事角落拾獲自己的記憶。 影集與小說、漫畫,大不同的是成年人的悲哀,揭開來傷痕累累、無奈卻帶有懷念的曾經;小時侯的模糊,成年後的了然於心,九十九樓與一樓其實沒什麼兩樣,世界是如此的悲傷也美麗。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視化會讓觀眾產生這種失落,或許有一部分也是想像真實化的結果,如果記憶中的東西並不全然真實,又要如何重現?當試圖重現記憶中的中華商場,是否同時也扼殺了原先存留於腦海中的美好想像?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視化會讓觀眾產生這種失落,或許有一部分也是想像真實化的結果,如果記憶中的東西並不全然真實,又要如何重現?當試圖重現記憶中的中華商場,是否同時也扼殺了原先存留於腦海中的美好想像?
Thumbnail
看過原著的差不多在這前四集就可以把「改編原著」這件事從腦子抽出了,沒看過原著的,可以看完電視再追一下原著,感受一下1980年尚未數位化的時代,時間的緊迫和緩慢、人與人之間的靠近又疏離,以及情感的交流表達不太直接卻真摯動人的部分!
Thumbnail
看過原著的差不多在這前四集就可以把「改編原著」這件事從腦子抽出了,沒看過原著的,可以看完電視再追一下原著,感受一下1980年尚未數位化的時代,時間的緊迫和緩慢、人與人之間的靠近又疏離,以及情感的交流表達不太直接卻真摯動人的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