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燧石與史前撒哈拉

2021/03/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撒哈拉深處的史前岩刻畫,馬上騎士正拿著工具狩獵(作者攝於摩洛哥)
  三毛在〈十三隻龍蝦和伊地斯〉提到一個叫伊地斯的撒拉威人,常來跟荷西借用潛水器材,下海捕捉龍蝦,待西撒政情進入劇烈變化,三毛即將離開,伊地斯要去打游擊,行前匆匆拿了「他最珍愛的東西」送給三毛,打開一看:「這兩塊磨光的黑石,是石器時代人類最初製造的工具,當時的人用棍子和藤條夾住這尖硬的石塊,就是他們的刀斧或者矛的尖端。」三毛聽說在沙漠某些神秘洞穴仍可挖出這樣的東西,但身邊不曾有人找到。
  這種打磨過的石頭,即史前時代的工具「燧石」。
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的史前壁畫(作者攝於阿爾及利)
  此時撒哈拉是一片荒漠,然而在數千年前,可是另一番風景。
  西元前五千到兩千年前,西撒曾是一片水草富足的大草原,大象、長頸鹿和犀牛自由生活著,史前岩刻畫與壁畫顯示當時已有人居,即古老的Bafours族,以農牧為主,活躍在茅利塔尼亞與西撒,西元前兩千年,隨著撒哈拉愈形沙漠化,人與動物逐漸往南部遷徙,西元前一千年,游牧的柏柏爾族sanhadja逐漸取代Bafours。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本篇內容共 1677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
蔡適任
蔡適任
偶然來到摩洛哥,無可救藥愛上撒哈拉,自此以在當地推動對人與土地都友善的生態旅遊為己志,開了間名為「天堂島嶼」的小小民宿,花在幫助弱勢遊牧民族、種樹與書寫當地生活的時間心力卻比現實謀生多。雖早已是人類學逃兵,看世界、文化與生命的方式,仍有人類學的影。 曾經將在撒哈拉沙漠的田野調查書寫成文,獲得2014第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首獎。已出版:《管他的博士學位,跳舞吧》、《偏不叫她肚皮舞》及《鷹兒要回家》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