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個問題真是網路上永遠的論戰啊!不少懷疑論者,認為溝通師是用「矇」的,應用所謂的冷讀術,順應飼主的言語來「猜」,大多是怪力亂神的行為罷了。然而,準確度高低有許多原因,不管是溝通者本身的狀態和穩定度,或是毛孩及飼主的配合度等,都有很大影響。同時,在溝通師接收訊息時,往往有些天外飛來一筆的訊息,並不是冷讀術可以解釋的。這裡我想舉一個例子跟大家分享。
當毛孩主動跟你說
我曾經溝通的一隻狗狗,在我一連上線時,就急急忙忙跟我說,「拜託你,既然你可以跟我溝通,可以跟我媽媽說一下嗎?現在的飯好難吃!」這並不在溝通問題內,而且我還沒發問呢!我滿頭霧水地跟朋友說了這件事,朋友大笑說,真的,最近買的這包乾乾,毛孩總是吃兩口就跑掉了,很餓很餓時會回來撿幾顆吃,但與之前瞬間掃盤相比,他。真。的。很。不。愛。這。包。飼。料。那怎麼辦呢?飼料都買了總不能浪費吧!後來,我們就討論了如何讓毛孩可以順利吃光這包飼料的策略,雖然這根本不在飼主原本詢問的問題中。^_^
準確度重要嗎?飼主想知道的究竟是什麼?
在溝通的剛開始,我也很在意準確度問題,一直構思著如何提升準確度,甚至覺得,因為準確度不穩定,怕無法真的幫到對方,默默拒絕了許多較為沈重的溝通請求。經過超過五十次的連線累積後,我可以很肯定地跟大家說:溝通師當然還是需要有一定的準確度,但準確度從來就不是唯一目標,更重要的是然後呢。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改天我再來專門寫一篇文章,專門討論影響準確度的因素~
溝通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挑戰溝通師靈不靈,這是沒有意義的,其實也浪費飼主的錢。溝通師存在的意義,是陪主人找到線索、討論下一步。如果飼主有心找到問題的原因,去解決,相信溝通師們都很樂意陪你探索下去的。
而溝通師只要肯定自己助人的心意,誠心誠意去觀察、去詢問,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溝通不能取代醫療行為或矯正行為
不過,溝通師不是獸醫,不能幫毛孩治病,也不能幫飼主決定要不要帶毛孩去看醫生。我曾遇過飼主尋求我的協助,是為了想知道他應不應該帶毛孩去看醫生,因為他不確定毛孩是不是真的生病了。我第一句話,就是請對方趕快帶毛孩去檢查!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把毛孩比喻成小朋友,在詢問小朋友身體是否不舒服時,能得到的答案是很籠統的,他可能會告訴你肚子痛痛的,最近好像吃不太下,但這些只是一些訊息,不一定是因為身體生病,也可能是家裡狀況的改變,或是飲食改變等等,甚至可能是心理問題。溝通師可以做到的,是傳達毛孩的心聲,但可說不出孩子發燒40度,胃裡長了一顆瘤之類的訊息喔。
以下這句話因為很重要,請說三次:行為矯正要找動物行為諮詢,生病了還是要找獸醫才是正解。
謝謝你的閱讀,也別忘記贊助我一杯咖啡,或幫我按讚。你的肯定會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