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動物溝通是真的假的?

2021/01/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陣子有知名網紅在網路上對溝通師們下戰帖,說動物溝通是騙人的把戲。說,人跟人之間的溝通都可能有問題了,跟動物溝通,豈不更有問題嗎?
是的。動物溝通這件事,確實沒辦法做到100%溝通無誤。正如該位網紅提出的質疑,人跟人之間的溝通都存有誤解了,更何況人跟動物的溝通呢?
但也正因為人跟人之間的溝通存有潛在的誤解,跟動物之間的溝通,才顯得更為可貴。

溝通是各有各的立場

溝通這件事,是這樣的。同一個情境裡,基於每個人的歷史、認知不同,每個人的詮釋都不一樣。那同一個情境裡,基於身體的不同、認識世界的方式的不同、以及各種基礎觀念的不同,人,與每一位動物的立場不同,本來就都會各有詮釋。
好比說,多半的狗狗貓貓並不會因為自己有蛋蛋,就說他是男生。更多毛寶會直接告訴我,「我很粗魯、我都抬腿尿尿、我好帥、我是男生!」。對於習慣按照味道與視覺辨識個體的毛寶貝來說,也並不是人自稱自己是爸爸媽媽,毛寶就認定人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在溝通的實務中,有更多毛寶貝會反問:「你又沒有尾巴、又沒有長毛、我們長得又不一樣,為什麼要叫你媽媽?」。溝通中有相當的常見誤解,便是源自於此。
也因此,在動物溝通的過程中,每次的傳話與理解,都勢必必須非常謹慎小心的。不僅僅是人,動物們也會很在意他們的話語是否有被如實轉達。
我曾經遇過一位非常嚴格的貓。灰色喜馬拉雅長毛貓,長得像鰲拜,個性也不是好惹的。第一次溝通的時候,他還非常嫌棄我,說,不曉得為什麼老天爺派我去幫他傳話。當次溝通,他一個字一個字地傳來字幕檔,不但要求我每個字都要照說(連語助詞都不能錯過),還要求我連語氣都不准有差錯!那樣高規格的要求雖然少見,卻也不是只有過一次。這過程還牽涉到人與動物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的不同,確實蠻容易引起誤解。但也正因為如此,經驗豐富、溝通技巧流暢的溝通師,才顯得更有價值。
既然各有詮釋,為什麼人總認為人的觀點才是正確無誤、最恰當的,貓狗都該照單全收,如果不聽(或者聽不懂)人的邏輯,就叫做笨呢?
也正因為各有詮釋,所以願意嘗試溝通,了解不同觀點的意願,才更顯得珍貴與可敬。那才是相互尊重的第一步。

換位思考的價值

暫時撇開如何聽見貓狗說話這件事不談。單純使用科學實證的方法,將一個人關在小房間裡,拿走手機、電話、電腦、網路,也不留個人說話,房內備有飲用水及乾糧。你猜,人能在那個房裡待上多久不發瘋?這種挑戰孤獨測試不但在國外流行,在國內也曾有新聞報導。比起一直嫌棄家裡的狗狗怎麼樣都要搶著出門很煩,實際體驗體驗他們的生活,我想人的想法肯定會產生很多變化。
這樣的測試,也只是體驗毛寶貝的生活中的其中一個面向而已。其他還有單調的食物、隨時可能打斷睡眠的碰觸、強行抱著、受到控制的去處...等等。光是一個人願意嘗試練習與毛寶貝交換立場,體驗寶貝可能有的感受的意願,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很多人在溝通之前,心裡是很忐忑的。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溝通結束以後電話那頭傳來如釋重負的舒氣,坦承告訴我:「其實溝通前我想過很多次,就怕寶貝說我做得不夠好」、「其實我自己也知道我虧欠他,我自責很久了,但還好有來溝通」、「其實我真的鼓起很大的勇氣來才來溝通的」。願意面對事實與評斷的勇氣,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但其實進入溝通第八年,我還真沒聽過幾位毛寶貝會說人的壞話)比起根毛寶貝說話,我倒覺得對有些人來說,預約溝通更像是面對自己對自己的清算。我也想不起面對面溝通的時候,有多少次我剛張口將毛寶貝的話轉述出來的那一刻,人便激動落淚。人與毛寶之間的親近,什麼話能說,什麼話該說,什麼話能觸動人,什麼話能說中人心,什麼動作是毛寶常有的姿態,真的不是冷讀術能複製的。

改變是最強的說服力

最讓人不得不相信動物溝通的,其實是那些溝通後的轉折。還在實習的時候,我便經驗過幾場相當神奇的溝通。其中一場,是關於一隻叫做弟弟的黑貓。
弟弟自殘。他將自己的手趾、腳趾,一趾一趾啃斷。獸醫判定憂鬱症,說吃藥醫不好的話,建議安樂。溝通的時候,弟弟卻告訴我,他想表達的事情實在太複雜了。口不能說人話,於是便用行動展現,試圖以自殘行為讓媽媽明白,原來媽媽也以無形的方式自我傷害。溝通結束前,弟弟還替媽媽出了功課,說,讓媽媽每晚在心裡,或看著照片對弟弟說話。不用管弟弟能不能懂、有沒有在聽,只要說,就能幫上忙。
溝通結束後不到兩週,媽媽便親自發了訊息給我。說,溝通隔天起,弟弟真的不啃咬趾頭了。媽媽每晚用心做功課,而遠在北部的弟弟,則在兩週內,傷口癒合得乾乾淨淨。
弟弟
這樣誇張的經驗,只發生一次,就當巧合吧。但當『溝通後確實有改變』這樣的經驗累積次數多了,我也不得不認了。在人認為科技掛帥、科學掌握一切的現在這個世代,確確實實,還有未能獲得科學驗證的事發生。也許是這個領域尚未成為主流研究,也許是當代的科學暫時沒有發展出合宜的研究技術,誰知道呢?也許過個百來年以後,跨族群溝通,變成了普及的顯學呢?想當年被認定為唯一真理的地心說,後來不也經由科學證實是錯誤的嗎?
在慢慢學著信任動物溝通的過程中,我的驕傲也慢慢卸除了。原因很簡單:越認清自己能做的,便越清楚知道自身的渺小。溝通師再如何是座橋樑,也就是個傳話的角色。沒了這座橋,還有其他座。但說些什麼內容,什麼語氣,什麼回應,那都是毛寶貝的智慧。沒了那樣智慧,人話說得再多,都不見得有效。同樣地,溝通師再能體驗毛寶貝的處境與感受,也無法強制改變。當事人是否自發性地有了想法、行動、態度上的轉變,或者毛寶貝是否願意調整行為,也不是溝通師有心就能製造的後續。因此每一則案主主動發過來的回饋,與我分享溝通後毛寶貝如何有了轉變,那都是動物溝通最好的見證。比起說我是一個人練習著動物溝通,倒不如說,我們是在彼此的陪伴下,一起進入動物溝通。
接受這世界確實尚有超出人類理解的運作,這樣的謙卑,大約是面對動物溝通最合適的態度。
旅行有兩種意義,一是空間上的移動,二是內在情感、念頭的流轉。學習動物溝通的那一刻起,我便在動物們的陪伴之下開展、新生。從都市內的寵物溝通逐漸走向以非馴化的物種為主的動物溝通,這系列的溝通故事搜羅了我走訪各地與蜘蛛、喇牙、銀合歡、山羌、藍腹鷴、海豚、氂牛、大象、馬、犀牛的互動紀錄。來參與我的轉變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