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14 日本的信仰們||神社與寺廟哪裡不一樣(上)

2021/04/0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上一次我們講到了神與佛在日本長久以來的交往史,所以不只是外國人到日本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在拜誰?其實就連是日本人本身可能也都搞不太清楚,就像NANA濕婦其實在台灣也搞不太清楚道教與佛教的差別一樣(慚愧啊)。所以,想用接下來的兩個篇章,跟大家聊聊兩者在外觀、內容,以及參拜流程等到底可以怎麼分辨;接著,也會再在後面幾篇陸陸續續地跟大家分享幾個比較有名的神社與寺廟,希望大家未來都能有機會去實地走走嘍。
以下我們可以先用這張表格,來簡單的分辨兩者的差異。
神社與寺廟的差異彙整表一(by NANA濕婦)

1.裡頭拜的是誰?

首先,兩者祭祀的對象當然是不同的,神社裡頭住的是神;寺廟裡頭住的是佛。
對日本人來說,他們認為這世界上萬物皆有靈,山有山神、樹有樹神(所以他們在我們的阿里山上也立有樹靈塔)、河有河神(還記得神隱少女中出現的河神嗎?)、造咖有造咖神、廁所有廁所神(傳說如果家裡有孕婦時,一定要把廁所打掃乾淨,才能生下漂亮的小孩)...等等。然而,無論是前面我們在神話中所提到的神,或是後續祂們神話、傳說與動畫裡出現的神的形象,其實都是只是現在的人們想像出來的。按照他們古老的信仰模式,這些神們其實皆是以靈魂的方式存在,並沒有具體的形象。因此,當你去神社或神宮參拜時,可以仔細觀察一下主殿裡頭的空間(通常是賽錢箱後面的空間),你會發現你甚麼都看不到,只看到一塊垂下的簾子,但後面是甚麼?好像永遠是個秘密。沒錯,簾子的背後,其實就是神的「靈魂」所在,通常他們可能會放一面鏡子、一塊石頭或是一把刀(三神器的概念),而神的靈魂則藉由依附在這些代表物上,存在於此。
相對地,佛教則是我們比較熟悉、具有偶像崇拜習慣的宗教,所以你在寺廟的本堂(或是金堂、阿彌陀堂)裡,一定會看到實際的「像」在裡頭。當然,有些密佛信仰的寺廟會將佛像本人放在佛龕內,只有特定時期才開放供人參拜本尊(御開帳)。不過,通常這種大咖腳色,也會另外幫祂製作替身演員,讓替身站在外面讓信眾可以隨時看到祂。(像清水寺的十一面千手觀音就是這種有替身的佛,每33年才亮相一次哩!)
清水寺十一面觀音像,資料來源:清水寺官網

2.裡頭走來走去的是誰

先說我們比較熟悉的寺廟,無論是在門口跟你收門票錢的、裡頭掃地的、還是在舉行儀式的,幾乎都是和尚(很神奇的是,我目前還沒在日本看過尼姑);而神社裡走動的,則被稱為「神職人員」,像是宮司、神主、巫女...等,隨著位階的不同,他們的衣服也都不一樣。大家比較會有印象的大概就是「巫女」了,對,就是在「我的名字」中,出現吐口水做成酒的那一位,只要你曾經到神社裡買過御守,你一定看過。據說以前的巫女,一定要是未婚的女性才能當,但現在由於非常缺巫女,所以「巫女」的打工職缺不僅已經開放,而且也不限定非得要未婚才行。這跟寺廟的和尚很像,我跟一個日本的巴士司機聊過,他開玩笑地說日本寺廟裡的和尚,白天披著袈裟跟你收門票,晚上他就戴上墨鏡到BAR裡去當bartender調酒去了。
鳥居與巫女,資料來源:PEXELS

3.參拜方式哪裡不一樣

兩者的參拜方式大致如下:
  • 神社:投賽錢(通常為五円)、搖鈴、鞠躬*2、拍*2、鞠躬*1。
  • 寺廟:投賽錢(通常為五円)、合掌(同時鞠躬*1)、點香(或捻香放至額前)、鞠躬*1
由此可知,兩者相同的地方是,通常賽錢都會投「五円」,因為其諧音同「御緣」,代表與神佛結緣的意思。而兩者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拜拜時是要拍手還是拿香?神社拍手、寺廟拿香,換句話說,當你著香拜完之後,可別再對著觀世音菩薩或釋迦摩尼佛拍手了。日本人的習慣是會就著香爐,一直把煙揮到自己的身上,因為他們認為這可以把佛祖給的利益帶回家。
神社才搖鈴,資料來源:PEXELS
至於在神社的拍手方式,則是有個由諧音而來的小忌諱想跟大家分享。我們手指上彎曲的骨頭處,在日文裡叫做「節(ふし)」,而合在一起的日文叫做「合わせる」。當你正常合掌的時候,兩手的「節」是緊貼在一起的,這樣就會變成「ふし+合わせる=不幸せ」(諧音「不幸」的意思)。因此,正確的拍手是兩個手掌會上下稍微錯開(通常是左上右下),這樣才不會「不幸」喔。此外,還有一個神社比較特別,就是我們在神話故事時提到過的出雲大社(#7 日本神話故事||大國主神讓國與出雲神社身高之謎),在這裡,我們得拍4下手。至於原因,有超多種說法:
  1. 我們都知道這裡是娶了很多老婆的大國主神在管事,掌管姻緣來著,而「四」與「幸福」的日文諧音相同,所以要拍四下才會得到
  2. 到這邊參拜的時候,你得連同另一半(即使還沒出現)的份也一起拍,所以要拍2*2下
  3. 官網的官方說法是,我們神社在正式祭典的時候,神職人員是要拍8下的,「8」有象徵無限次永遠拍下去的意思,而一般民眾不用這麼辛苦,「只要」4下就能讓神明收到你的心意了。(永遠拍不完的禮讚,超瘋狂的)

4.裡頭賣甚麼東西

當我們參拜完之後,接下來就是大家最期待的採購了(?),我是說最期待的祈福跟買一些可以把福氣帶回家的東西。神社裡頭大家最常看到的就是御守(おまもり)了,每間神社的御守設計都不太一樣,甚至會針對該神社的祭祀神強項而有主打商品,例如:天滿宮是祭祀天才「菅原道真」的,所以大家都會在這裡買祈求合格的御守;鶴岡八幡宮是祭祀武士的守護神「八幡神」,現在雖然不打仗了,但如果是有在打官司的人,或是生意上需要競標等等,現代人需與他人競爭時,就會在這裡買「勝利」御守,以祈求自己打勝仗。而京都清水寺後面的地主神社,則是主打愛情牌,琳瑯滿目的戀愛御守就是少女們搶購的重點商品。但大家知道,這些御守其實是有使用期限的嗎?日本人認為,御守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便會將身旁不好的東西吸納進來(有點替你擋煞的味道),因此,最多不超過一年,就必須將御守拿回神社的「古札受付」或「納札所」回收,神職人員再將其一起燒毀。而兩手空空的你,當然就必須再買新的御守回家啦(真的很會做生意)。
絵馬,資料來源:PEXELS
除了御守之外,還可以買繪馬,將自己的心願寫上後掛在神社內,每隔一段時間,神職人員便會將其蒐集起來後燒給神(繪馬燒納式)。但其實在古代,以前的民眾是真的買馬匹來敬獻給神的;而神社內也提供讓馬匹吃好喝好的生活空間給牠們。然而,對民眾來說,馬匹實在是太高貴而無法負擔,神社方也養不起這麼多的馬,因此逐漸改成假馬的雕刻品或是直接將馬畫在木板上(所以才稱為「繪馬」)敬獻,如此一來,心意不減但可同時降低雙方的負擔,兩全其美。如今,有也許多神社提供充滿創意的繪馬,像是愛心繪馬、銀杏繪馬、飯匙繪馬...,根本就是讓人買了只想帶回家而捨不得許願。
點蠟燭,資料來源:PEXELS
相較於神社,寺廟裡的花樣就比較樸實一些,早期寺廟大多賣的是佛珠,後來受到神社的影響,也開始賣起御守。如今,台灣也受日本的影響,我就曾經在龍山寺看過有人買御守之後,仿照護身符的做法去過香爐(日本神社裡頭沒有香,所以他們沒有過香爐的習慣),這種中日混血的祈福方式,我覺得蠻可愛的XD。
同時,佛教也有一個功能類似繪馬的東西,叫做「護摩木」,上面一樣可以寫上你的姓名與祈願內容,並於一定時間後,由寺院一起統一焚燒(お護摩) ,像京都每年夏天的五山送火的儀式就是這麼來的。此外,寺院也大都提供蠟燭讓民眾「獻燈」,因為他們認為蠟燭的火焰可以淨化周圍的空間、除魔,並消除心中的黑暗。
神奈川大山寺的護摩木祈禱,資料來源:神奈川大山寺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172會員
    168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