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12 日本的信仰們||佛教與咖哩

2021/03/2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寺廟、僧侶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佛教與咖哩

曾經,我聽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演講,內容是談論「佛教」與「咖哩」的相似性,而演講者則是一位「出生於寺廟、在寺廟長大,卻在高中與大學時,就讀基督教學校」的日本和尚。光是聽到這個題目與演講者的背景,我就迫不及待地想一直聽下去。因此,我也想借用當時聽到的內容,當作接下來一系列與日本人信仰相關的話題開始。同時,也期待下面幾集的內容,可以讓我們之後有機會去日本時,可以更有意識地從不同的視角來參拜神社與寺院,並發現更多有趣的細節。

日本人的一生信仰

日本人習慣在除夕夜時(日本人過的是新曆年,除夕則稱為「大晦日」),習慣去寺廟聽除夜鐘或在電視上觀看寺廟敲除夜鐘的轉播,就像我們習慣看各地的煙火跨年晚會一樣。然而,過了一個晚上,隔天過年時,日本人則是攜家帶眷地一起去神社參拜抽籤(初詣)。小朋友從出生後百日、七五三(三歲、五歲、七歲)時必須去神社參拜以感謝神明的照顧,成年禮也去神社。結婚時則大多選擇在教堂舉辦婚禮,當然聖誕節也是一定要過的。但人們在親友往生的時候,卻會幫他舉行佛教喪禮儀式,如果你有看過送行者這部電影,應該會有印象,主角每每在往生者手上套上一串佛珠的畫面。因此,有很多人搞不懂日本人到底信甚麼宗教?其實,這正是日本在各種文化與宗教傳入時,經過一番掙扎後(如佛教傳入時,支持佛教與反對佛教的人大吵了一番;基督教傳入之後,也曾被禁教過),轉化而成對各種宗教抱持著獨特的「寬容性」與文化的「內化性」表現。以下,我們可以嘗試用兩個飲食習慣來說明。
1.寬容性:當我們在吃西餐的時候,其中一定會有一個主餐(main);但日本的會席料理中,你會發現,並沒有特別哪一道菜是主角,從前菜、生魚片、炸物、烤物...一路到甜點,有始有終卻沒有主角。其實,這就是日本人對宗教的想法,每一種宗教都有自己的特色,只要你開始信仰,且結果是讓世界更美好的,那麼每個宗教都可以同時存在日本,並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2.內化性:在日本的僧侶,通常只有在修業中才會吃精進料理(也就是我們說的吃素)、嚴禁七情六慾等。一旦修業期過了,僧侶還是像一般人一樣吃葷食、娶妻生子。曾經,有外國人質疑他們,認為日本這根本不叫佛教,印度的佛教才是真的佛教。問題來了,我們來想想咖哩的問題,請問大家有沒有吃過純正的咖哩呢?就是那種,主食是餅,然後有各式各樣的咖哩醬與香料,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來沾著吃的那種,這就是大家認知的「咖哩」,對吧?那麼,我們再來看日本的咖哩(或是台灣的咖哩?),大家應該也都有吃過,就是那種裡頭有洋蔥、紅蘿蔔、雞肉等材料全部混在咖哩醬裡頭,然後澆在飯上享用的那種咖裡飯。那麼,請問如果印度的咖哩才叫咖哩的話,那你平常吃的叫甚麼呢?只能叫他「日本咖哩」?現在,我們回頭來想想佛教的問題,「佛教」跟「咖哩」一樣都是從印度傳回來的,但日本的佛教與印度的佛教卻不相同,就如同咖哩一樣。這是因為,佛教在日本流傳了多年以後,已經有許多依據日本人文化而變形,以發展出一種適合在日本續存的模式。
因此,對日本人來說,面對所有宗教的態度,應該不能說成是「信仰」XX教,而是「接受」XX教才對。
神社、鳥居

在世時有神的眷顧、往生後有佛的照顧

我曾向一位日本長輩詢問,並討論過類似的話題,他也非常認同這一個觀點。我問:「你們日本人這一輩子,不僅多次進進出出神社與寺廟,甚麼都拜,家裡同時有佛龕(通常落地擺放)與神棚(かみだな,通常在牆上),你們的信仰到底是甚麼呢?」。他笑著回答我:「我們日本人很務實的,神與佛都信。否則,你回想一下剛剛細數的日本人習慣。先撇開年輕人為了美麗的禮服而選擇在教堂裡結婚不說(當然,還是有人選擇在神社舉辦神前婚禮),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從出生到死亡之前,還有一年的開始與年中間的各種習俗,大部分都是在神社裡發生的,所以我們在世時,都是仰賴神的眷顧;而從死亡那一刻起,則交由佛來當我們的導遊,帶領我們前往西方極樂淨土,一路上必須仰賴佛的照顧。」
說真的,我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智慧,根據統計,日本的神社數量大概有8~8.5萬間、寺廟則約有7.5-8萬間;信仰神道教的約有8474萬人(約佔總人口68%),信仰佛教的人則約有8770萬人(約佔總人口70%)。所以,綜合上述的日本和尚與這位日本長輩所言,日本人有自己對於佛教信仰的轉化與想法,使其與傳統的神道教並存,因而造成了大多數的日本人在同時信仰神道教與佛教的狀態下,也絲毫沒有違和感。

我在日本的日子體驗分享:那一年,我曾經敲過的除夜鐘

在台灣,每當跨年晚會結束時,大多數的公共交通工具會延長營業時間,以疏散跨年人潮;無法前往現場的人,也會在家看跨年晚會的轉播,直到看完煙火才甘願關上電視入睡。在日本,人們則喜歡在除夕夜的前夕,前往各個寺廟聽或觀賞108下的除夜鐘,以消除過去一年的煩惱與苦難。規模大一點的寺廟,會由僧侶們負責撞鐘,最有名的應該就是京都的知恩院;相反的,規模小一點的寺廟,則是會發放號碼牌給民眾,讓大家都有機會自己來敲鐘。
2010-2011年的除夕夜,當時我還住在京都,便是選擇放棄人山人海的知恩院,選擇了家裡附近的小寺廟,參與108下的敲鐘過程。約莫晚上10點多,領有1-107號號碼牌的民眾,便可以排隊依序敲一下鐘,最後一下則是過12點之後,由寺廟的僧侶來敲。我還記得,當天晚上敲鐘時,寺廟的僧侶同時也分發著一杯杯的熱甘酒(類似甜酒釀的乳白色飲料)給大家喝。我在敲完鐘後,也領了一杯熱呼呼的甘酒,一邊靜靜聽著遠遠近近、360度到處傳來的鐘聲。由於京都的寺廟非常多,大家都在敲鐘,再加上京都的盆地地形,每一下鐘聲彷彿都能迴盪許久。雖然,在日本沒有像台灣一樣熱鬧的跨年晚會,也沒有華麗的煙火,但聽著此起彼落的鐘聲,好像所有的煩惱真的一個一個地在腦中消失。我喝了一口熱甘酒,心裡突然覺得幸福而平靜。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172會員
    168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