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侍奉神明的地方通常都是不允許人進入參觀的。但有些時期,有些大的神社,在限制民眾不能進入某些真正只有神職人員可以進入的區域的條件下,會有機會開放民眾參觀。這些大神社,基本上都是歷時千年以上的世界文化古蹟。如果有機會參觀的話,很推薦大家要把握機會可以進入參觀一番。準備給神明的食物,需要有淨化的地方。走進廚房以前第一個可以看到的就是水室。是用來淨化食材。清洗食物,還有要製作料理的魚。在每一次的葵祭,神職人員都是需要為神明準備奉獻的食物。
日本的神社有許多木造的結構,其實是很容易發生火災的。在這個容易發生火災的地方需要有水神的加護避免祝融是很重要的事情。 走進廚房就可以看到柱子上面都有貼符咒,讓水神加護一番,除了潔淨這邊食物的壞東西,也要讓整個炊事不要發生火災。走進這個大炊殿,就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檜木香,還有塌塌米的味道。可以感受到這個空間的神聖感,還有一種溫馨的感覺。給神明的食器,還有準備食物的空間一目了然。而這個大炊殿的內部有一個準備食物的空間,也有展示的櫃子,呈現給神明的神物有哪些。
而到底要準備甚麼給神明吃呢? 其中大家可以想像的吉祥食物,像是 昆布、魚干、伊勢蝦、麻糬(餅'、米做的年糕)、祭神用的酒、煮給神明吃的飯、湯。河產的部分也有香魚(鮎)。海產的部分還有柴魚(鰹節)、鮑魚這類的食物,另一個東西是 塩引 (用鹽醃漬的鮭魚)、鯛魚。最特別的是 :
給神明的食物有和果子
唐代的文化傳入日本以後,盛行的不僅是佛教,還包含了唐朝的飲食文化。當時有一位空海大師,把唐朝的米食,麵食帶入了日本,其中有十四種果餅 : 唐菓子。就是最早的一種點心。既然是珍貴的食物,侍奉給神明也是很合理的東西。在下鴨神社侍奉給神明的果子有 : 餢飳(ぶと,古早味是使用米澱粉作成類似炸餃子的食物裡面有包豆子餡料)、糫餅(まがり,它是用米或小麥粉揉捏,拉薄,擰成環,用油煎製而成,應該可以理解成麻花捲)、搗栗( 去除殼和澀皮用棍子搗碎的栗子)、吹上(一種溫泉饅頭,採用蛋黃、蛋黃餡料和麵粉製作的麵團製作)、粔籹 (簡單的說就是台灣吃的到爆米香)。
這些神饌的食物,看一看就可以感受到對於京都人來說重要的食物幾乎都上桌了。而且傳統的菓子留下了唐化時期留下的食物。其中有好幾種食物其實台灣人都不是很陌生的傳統點心。 小琉球可以買到的炸麻花捲、爆米香這類的食物,還有類似月餅、大喜餅的溫泉饅頭類型的食物,都算是我們不陌生的食品。 有滿多項目其實也都還可以在傳統信仰的宮廟當中看到信徒拿來敬拜神明。 走入這個千年古都,看到有趣的共通點。
有趣的是,這些傳統的食物都可以在傳統的京都料理當中看見。像是煮湯的時候會放入的年糕,也是神饌當中會放入的祭品。看一看這些神饌的品,其實也算是一種京都美食的食材密碼。 想通透京都傳統與家常料理的神髓,走訪一趟下鴨神社的大炊殿,給了很重要的線索,吃起京都的料理自然就更有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