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Agenda 的歷史故事:開發者一週年分享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Agenda 到了近期的版本,對於中文使用的友善程度還有速度提升,非常的令人有感,有鑒於中文使用人口還不多,我想要推廣讓大家有多一種筆記軟體的選擇。
2018 年 1 月 22 日 Agenda 初始版本(Agenda 1.0)正式上線,不久後我其實就有使用過一段時間。但也在很快的時間,就沒有繼續使用,直到去年把 Notion 拆解後,再度回到 Agenda,原因跟歷程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
漸漸深入使用 Agenda 之後,發現其實開法者有一套自己的哲學,加上活躍的社群,我就想說固定來找一些有趣的社群文章,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今天,就從 Agenda 的故事看起。(點此看原文
Alexander Griekspoor(下稱 Alex) 是一個獨立的開發者,在 Agenda 出現之前,他有一個出名的作品 Papers,提供研究者收納以及整理參考資料使用。2016 年 Papers 被 Digital Science 收購,讓 Alex 除了扮演開發者外,更多了管理、營運的任務。
I noticed most people didn’t use any method like this, despite how simple it was. I started advising the people I saw struggling to do the same as I did and told them: “Just keep a TextEdit document open where during the week you capture the things you want to discuss with me. And when we have our 1-on-1 we can simply go over that list”. When it seemed to work for them as well, I started to slowly think of turning this methodology into an app. At the minimum I would have one customer: myself.
本來他習慣使用簡單的文字編輯軟體,如 TextEdit、SimpleNote 去進行任務的管理。逐漸建立起來的許多筆記心法與方法,讓充滿開發魂的他,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心法與方法,變成一套的好的軟體,近一步的幫助任務管理、工作流程優化等等。
因此他找上了同是開發者的好友 Drew McCormack,討論要這個構思。第一時間 Drew 回應,是市面上已經太多筆記軟體了,對於開發一個新筆記軟體,既沒有市場,也不具有競爭力。
While his very first reaction was “another note taking app?! There are thousands of those already!”, he seemed to like the idea for this date-focused note taking app in the end.
經過一番討論,Alex 將 Agenda 定義為「以日期為核心的筆記軟體」,在這樣的基礎上,引起了 Drew 的興趣。
其後,開始進入了產品開發的時間,在進入正式的產品進程前的測試,他們從回饋中有一個重大的發現。
We received some very good feedback from a number of testers. However, when we say “very good”, it refers to the quality of the feedback; what was said about the app itself was actually quite bad. The testers did not understand the methodology, nor what all those boxes were supposed to mean, what determined their sort order, etc.After a year of work, that was a bitter pill to take to say the least…
還未上市前的 Agenda 設計上過於複雜,使用者第一時間很難抓到使用的邏輯。原本立意良善「方法工具化」的目標,並沒有在第一個版本達成。
在這些回饋之後,Alex 與 Drew 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簡化 Agenda。慢慢的開發出了第一個上線的版本 Agenda 1.0。
故事說到這邊,Agenda 在推出之後,版面的簡潔跟美觀,我們會知道原來都是經過思考而來,也不難發現為什麼當討論區文章不斷丟出新的需求(wish list)的時候,兩人會持續堅持 date-focused note taking 的使用邏輯,而是不是改變方想去做出一個任務管理(task management)或者單純筆記工具。
很快的 Agenda 獲得了許多關注以及成功,正式推出一年內,創造了超過百萬人次的下載,也入選為編輯推薦以及獲得 WWDC18 的獎項。
WWDC18 Apple Design Winner
雖然推出的第一年就已經受到許多關注,但產品推出之後,才是真的開始。所有封測不會遇到的情況,更多使用者、不同語言國家的接觸,提供了更多的回饋以及改進建議。促使,Agenda 這兩年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版本推陳出新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中文的支援度以及速度,就是經過不斷優化,近一步增加了使用者的擴大。目前也持續有許多開發項目,不過令我最有感的是,Alex 與 Drew 並非把突出的需求照單全收,而是在核心價值之下,去做最有效的事情。
正如同 Alex 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所回應,很多人都在討論該使用哪種工具,哪種工具比較好,但其實更該專注在「流程」,而流程並不會被使用的工具所限制。
In a lot of the discussion I see a lot of focus on the tool, what A can do and B cannot, but B can and A cannot etc etc. I personally think we should focus much more on the process, which often can be done in any app. I wrote about it in my “Next Box” post; while I “live” in Agenda and love it as my tool of choice (duh!), the workflow I have today isn’t much different from the one I originally set up in TextEdit and Simplenote. Agenda makes it (much) nicer and adds a lot of power, but the basics are the same.
今天,Agenda 的上場的故事就先說到這邊,或許我們都該思考,我們到底想要建立哪種系統?創造如何的流程?運用 Alex 的核心觀念,悠遊於不同的 App 之中。
下次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縮短知識與實踐的距離 📪 理清人生的脈絡,過上想要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本書倒在我的電子書櫃裡面很久,一直都沒有拿出來,直到最近放入我的三月書單,遲了幾天終於在假期閱讀完畢。一直以來我其實被三分鐘熱度這個問題困擾,我是一個很容易被激起熱情,卻也很容易沒有熱情的人。
子彈筆記除了幫助自己完成工作項目外,很多時候是為了舒緩大腦負載及心理的壓力。實行幾週下來,發現日誌愈寫愈有趣味,在這裡跟你分享心法與方法。
愈是新的東西,愈是難以解釋到底是什麼。因為新的東西總是在人的經驗之外。曾經收過幾個對於接受 EO 後面的回饋,多數時候會被拿來跟大家熟悉的按摩做比較。
昨天被回饋說注意事項很繞很難懂,雖然這是警語的重點,就是讓人家看不懂,但因為EO已經很難言語來行形容,注意事項很難懂也不好。當我回頭看一下注意事項的時候,其實很大一部分是想要跟大家說,EO是一個會碰觸身體的過程,礙於男性的身份,所以如果對於身體界線很明顯的人,請一定要確認能夠卸下心防。
在幫朋友做完之 EO 之後,我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在結束談話的部分,我被詢問到:「那我在回去後的生活中,做些什麼?」身為一個塔羅牌卡解讀者或者洞悉人心的人,我以為這個問題我早已駕輕就熟。但是當給予 EO 之後的那個當下,我完全語塞,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如此現實的問題。
最近有個想法繞在大腦裡面很久,本來標題想寫「做 EO 的時候,我都在想什麼」,剛好今天跟人聊天後,想到的那句話就變成了標題,也順路把文章寫了出來。 開始 EO 體驗之後,每個個案都不同,我也在過程中不斷的觀察自己,漸漸體會到施作的過程中,在我講的陪伴之外,有一個奇妙又另類的發現,就是這一段是「腦補時
這本書倒在我的電子書櫃裡面很久,一直都沒有拿出來,直到最近放入我的三月書單,遲了幾天終於在假期閱讀完畢。一直以來我其實被三分鐘熱度這個問題困擾,我是一個很容易被激起熱情,卻也很容易沒有熱情的人。
子彈筆記除了幫助自己完成工作項目外,很多時候是為了舒緩大腦負載及心理的壓力。實行幾週下來,發現日誌愈寫愈有趣味,在這裡跟你分享心法與方法。
愈是新的東西,愈是難以解釋到底是什麼。因為新的東西總是在人的經驗之外。曾經收過幾個對於接受 EO 後面的回饋,多數時候會被拿來跟大家熟悉的按摩做比較。
昨天被回饋說注意事項很繞很難懂,雖然這是警語的重點,就是讓人家看不懂,但因為EO已經很難言語來行形容,注意事項很難懂也不好。當我回頭看一下注意事項的時候,其實很大一部分是想要跟大家說,EO是一個會碰觸身體的過程,礙於男性的身份,所以如果對於身體界線很明顯的人,請一定要確認能夠卸下心防。
在幫朋友做完之 EO 之後,我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在結束談話的部分,我被詢問到:「那我在回去後的生活中,做些什麼?」身為一個塔羅牌卡解讀者或者洞悉人心的人,我以為這個問題我早已駕輕就熟。但是當給予 EO 之後的那個當下,我完全語塞,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如此現實的問題。
最近有個想法繞在大腦裡面很久,本來標題想寫「做 EO 的時候,我都在想什麼」,剛好今天跟人聊天後,想到的那句話就變成了標題,也順路把文章寫了出來。 開始 EO 體驗之後,每個個案都不同,我也在過程中不斷的觀察自己,漸漸體會到施作的過程中,在我講的陪伴之外,有一個奇妙又另類的發現,就是這一段是「腦補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利用Notion的”Toggle Headings”及分欄排版功能,做出靈活的電子手帳
一、今日完成事項 參加晨會-與團隊共同討論短影音方向、了解夥伴項目進度。 代辦事項-主管安排本週(專案A及熟悉公司產品)與下週(報告各帳號建議)事項。 專案A-完成A專案粗剪。正執行B-ROLL、字幕、音效等二次剪輯,預計明日完成。 二、遇到的問題 希望明日能有機會認識上班環境。 公司是
Thumbnail
利用Notion的”Toggle Headings”及分欄排版功能,做出靈活的電子手帳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每到年終或期末的時候,許多人都會開始制定新的一年計畫,或是為新的學年、工作做準備。 不管是生活上每天的代辦清單或是每個月分需處理的生活大小事情,總是需要我們費心地去計劃、去處理;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 科系發達的時代,傳統的紙本逐漸被手機和電腦給取代,現在的人打開手機的行事曆就能看到一天甚至是一年
Thumbnail
相信大家在讀書或是做研究的過程中都會有許多作業、研究、工作、計畫等等的大小事要做,如果直接用google calendar 好像又沒辦法完整檢視,用代辦事項感覺也是零零碎碎的,接下來我會以目前最好用的任務管理軟體Notion介紹我在就讀博士班時的管理方式 設計想法 一天的時間有限,在我是如何透過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Thumbnail
最近這一兩年,市面上突然多出很多行事曆工具可以選擇,不管是 Google calendar 的更新、Cron、Morgan、Rise、一直到最近出現的 HEY 跟 amie,在這麼多的行事曆中,其實只要掌握好核心概念,就可以掌握主動權,來提升生產力。
Thumbnail
看過很多的關於寫日記的建議,通常都會鼓勵人要用手寫,基於自己的了解和熟悉,字寫得又醜又慢,果斷選擇了電子日記就對了。而電子日記 APP 也存在著很多選擇,在 Apple 推出 Journal 後的一段時間,跟大家分享一下使用心得,並推介一下使用了幾年的 Day One APP。
Thumbnail
常常會有人好奇,一個善於管理時間的人都用什麼軟體呢? 其實我用的軟體大都數的人都有聽過,或多或少都有用過! 這個小系列會介紹共六種好用 App,幫助你重新駕馭時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利用Notion的”Toggle Headings”及分欄排版功能,做出靈活的電子手帳
一、今日完成事項 參加晨會-與團隊共同討論短影音方向、了解夥伴項目進度。 代辦事項-主管安排本週(專案A及熟悉公司產品)與下週(報告各帳號建議)事項。 專案A-完成A專案粗剪。正執行B-ROLL、字幕、音效等二次剪輯,預計明日完成。 二、遇到的問題 希望明日能有機會認識上班環境。 公司是
Thumbnail
利用Notion的”Toggle Headings”及分欄排版功能,做出靈活的電子手帳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每到年終或期末的時候,許多人都會開始制定新的一年計畫,或是為新的學年、工作做準備。 不管是生活上每天的代辦清單或是每個月分需處理的生活大小事情,總是需要我們費心地去計劃、去處理;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 科系發達的時代,傳統的紙本逐漸被手機和電腦給取代,現在的人打開手機的行事曆就能看到一天甚至是一年
Thumbnail
相信大家在讀書或是做研究的過程中都會有許多作業、研究、工作、計畫等等的大小事要做,如果直接用google calendar 好像又沒辦法完整檢視,用代辦事項感覺也是零零碎碎的,接下來我會以目前最好用的任務管理軟體Notion介紹我在就讀博士班時的管理方式 設計想法 一天的時間有限,在我是如何透過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Thumbnail
最近這一兩年,市面上突然多出很多行事曆工具可以選擇,不管是 Google calendar 的更新、Cron、Morgan、Rise、一直到最近出現的 HEY 跟 amie,在這麼多的行事曆中,其實只要掌握好核心概念,就可以掌握主動權,來提升生產力。
Thumbnail
看過很多的關於寫日記的建議,通常都會鼓勵人要用手寫,基於自己的了解和熟悉,字寫得又醜又慢,果斷選擇了電子日記就對了。而電子日記 APP 也存在著很多選擇,在 Apple 推出 Journal 後的一段時間,跟大家分享一下使用心得,並推介一下使用了幾年的 Day One APP。
Thumbnail
常常會有人好奇,一個善於管理時間的人都用什麼軟體呢? 其實我用的軟體大都數的人都有聽過,或多或少都有用過! 這個小系列會介紹共六種好用 App,幫助你重新駕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