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也能有棟房子穩定收租就好了

更新於 2021/04/0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盲目追求數量的變多變大,卻忽略背後錢的價值和意義。。。
衡量商品的標準通常是錢
(美金、人民幣、台幣.etc)
衡量工作的標準也一定有錢的因素
衡量學校的標準也考慮到未來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甚至衡量另一半,再選擇的當下就已經納入對方的社經地位
年收入多少?買車買房了嗎?等等
那麼,錢的標準呢..........怎麼衡量?
各國之間的匯率為為什麼不一樣?有的高有的低
除了該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政治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公債利率
有在做大宗商品/貴金屬交易的朋友應該知道
這類期貨價格的跳動倍數很驚人
交易時除了長時間累積對市場供需的判斷依據外
還有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十年期公債利率
因為利率就是反映市場對這個計價貨幣的價格。
利率越高代表價格越貴
利率越低代表價格越便宜
買東西都希望價格便宜,現在房貸利率這麼低....
(懂了吧XDD)
做投資都希望報酬率越高越好
數字上變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的不一定適合你,你們喜歡的我不一定能懂
只要能賺錢都好
可是衡量錢的標準的利率。。。控制在政府手上,甚至它是被不可控的外部市場決定
怎摸辦呢!?
這時候如果你想的是"要是我也能有棟房子穩定收租就好了"
我要很殘酷地告訴你三個點
1.穩定收租的房屋數量都不少
2.數量不少的房屋數量越來越容易被國稅局盯上,你要處理房屋雜事外還得較納稅金
3.穩定收租和穩定現金流/被動現金流,都是看中穩定二字
我的專長就是幫別人創造未來穩定現金流可以花用,又不用負擔稅賦的
如果你好奇想了解,請搜尋我的臉書:陳柏彣
或是加我的賴,嘉義以南的可以先碰面諮詢一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文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投資都靠自己。 投資的受體有很多種,可能是腦袋、可能是資產、可能是體技、也可能是手藝 但如果你坐什麼都靠自己摸索靠自己 很好,但可能會比較慢、概率比較低 查理蒙格給大家的通往失敗的三原則,其一就是千萬不要向古今中外學習 《學經》裡面也說"人喜勝物,然喜勝物者,必不自勝,勝物則窮,自勝則強" 意思
    5G時代,考驗全域表達的時代來了 (全域表達就是能在現場、直播、鏡頭攝影、拍照、文字都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情緒輸出) 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新聞的標題是越來越長,拚的是眼球注意力也是演算法注意,字數多的標題有更大機會被關鍵詞圈住 還有新聞的內容越來越腥羶色,也是為了搏眼球 封面照面拍的在好,也都養
    最近處理的事情一多,就覺得稍稍煩躁 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處理的事情沒錢賺 前陣子閒閒時,總希望能處理點事,忙碌一下 錯了,自己想要的是有錢賺得事情。 我不曉得在公司內在政府單位中,有多少人和我一樣 事情一多就覺得煩躁@@ 但那種遇到困難迎面而上的幹話,不是我現在想表達的 我想表達的是,有事情輪到妳處
    有點標題檔了......什麼時候圓滿? 人走了就圓滿了,哪還能享受退休啊> 廢話不多,今天這八大原則是摩根資產管理公司在2017年提出的 時至今日,依舊適用 一、專注可控因素(這點體現在金融交易和個人日常情緒都一樣) 二、及早準備(大多數人都知道"時間乘上複利"會很可觀。但只有少部分人真正意識到時
    搜索一番constraints限制條件 把MBA網站上的改變限制條件五大核心步驟,貼上來大家自行應用 給我兩個月時間做親身實驗,有結果在跟各位分享: 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五大核心步驟 1.找出系統中存在那些約束條件 2.尋找突破這些約束的辦法 3.使企業(或個人)的
    以下是我在慢活夫妻"儲蓄險和定存比較"這篇好文章底下的評論: 終於看到一個回應是更深入了解保險和保險法以及特別法的朋友... 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所以就完全不應該把投資和保險兩相比較啊!(sorry情緒化了) 美股價值投資很好,但仍然屬於創造財富的步驟; 保險也該納入理財的範疇,但是屬於
    因為投資都靠自己。 投資的受體有很多種,可能是腦袋、可能是資產、可能是體技、也可能是手藝 但如果你坐什麼都靠自己摸索靠自己 很好,但可能會比較慢、概率比較低 查理蒙格給大家的通往失敗的三原則,其一就是千萬不要向古今中外學習 《學經》裡面也說"人喜勝物,然喜勝物者,必不自勝,勝物則窮,自勝則強" 意思
    5G時代,考驗全域表達的時代來了 (全域表達就是能在現場、直播、鏡頭攝影、拍照、文字都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情緒輸出) 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新聞的標題是越來越長,拚的是眼球注意力也是演算法注意,字數多的標題有更大機會被關鍵詞圈住 還有新聞的內容越來越腥羶色,也是為了搏眼球 封面照面拍的在好,也都養
    最近處理的事情一多,就覺得稍稍煩躁 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處理的事情沒錢賺 前陣子閒閒時,總希望能處理點事,忙碌一下 錯了,自己想要的是有錢賺得事情。 我不曉得在公司內在政府單位中,有多少人和我一樣 事情一多就覺得煩躁@@ 但那種遇到困難迎面而上的幹話,不是我現在想表達的 我想表達的是,有事情輪到妳處
    有點標題檔了......什麼時候圓滿? 人走了就圓滿了,哪還能享受退休啊> 廢話不多,今天這八大原則是摩根資產管理公司在2017年提出的 時至今日,依舊適用 一、專注可控因素(這點體現在金融交易和個人日常情緒都一樣) 二、及早準備(大多數人都知道"時間乘上複利"會很可觀。但只有少部分人真正意識到時
    搜索一番constraints限制條件 把MBA網站上的改變限制條件五大核心步驟,貼上來大家自行應用 給我兩個月時間做親身實驗,有結果在跟各位分享: 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五大核心步驟 1.找出系統中存在那些約束條件 2.尋找突破這些約束的辦法 3.使企業(或個人)的
    以下是我在慢活夫妻"儲蓄險和定存比較"這篇好文章底下的評論: 終於看到一個回應是更深入了解保險和保險法以及特別法的朋友... 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所以就完全不應該把投資和保險兩相比較啊!(sorry情緒化了) 美股價值投資很好,但仍然屬於創造財富的步驟; 保險也該納入理財的範疇,但是屬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記得大學的時候對建築充滿了好奇,曾經看了一本關於科學風水相關的書籍,原來房屋坐向、屋內陳設都和生活需求與動線息息相關。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我是一棟會移動的房子 平常我在家裡總是這麼說 為什麼呢?
    Thumbnail
    越是明亮的光芒,就越能與背後的黑暗相互映襯,偶像作為這種閃閃發光的存在也是一樣的,雖然人們將其稱為星星,但本質上是把她們當成是非人之物來崇拜喜歡與追逐,保持「永恆且不滅」的表象,正是這些偶像們的看家本領,但要以人類的肉身所迄及這種幻象,即使只是片刻,那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
    Thumbnail
    社團裡一位女性朋友,芳齡32歲,在深夜裡發了一篇這樣的文:「我從來沒有夜遊過,我也很想嘗試看個午夜場電影……,但家裡的門禁卻從未曾停過。重點是如今的我已年過30歲了……」
    Thumbnail
    楊千鶴彷彿燦爛奪目的彗星一閃而逝,1943年起輟筆近半個世紀,直到1990年代重新拾筆回望往日時光。彼時文學少女的花開時節是什麼模樣呢?楊千鶴的演講手稿〈我對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一些看法與感想〉字裡行間有時年的浮光影影綽綽,令人讀之悵然。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記得大學的時候對建築充滿了好奇,曾經看了一本關於科學風水相關的書籍,原來房屋坐向、屋內陳設都和生活需求與動線息息相關。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我是一棟會移動的房子 平常我在家裡總是這麼說 為什麼呢?
    Thumbnail
    越是明亮的光芒,就越能與背後的黑暗相互映襯,偶像作為這種閃閃發光的存在也是一樣的,雖然人們將其稱為星星,但本質上是把她們當成是非人之物來崇拜喜歡與追逐,保持「永恆且不滅」的表象,正是這些偶像們的看家本領,但要以人類的肉身所迄及這種幻象,即使只是片刻,那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
    Thumbnail
    社團裡一位女性朋友,芳齡32歲,在深夜裡發了一篇這樣的文:「我從來沒有夜遊過,我也很想嘗試看個午夜場電影……,但家裡的門禁卻從未曾停過。重點是如今的我已年過30歲了……」
    Thumbnail
    楊千鶴彷彿燦爛奪目的彗星一閃而逝,1943年起輟筆近半個世紀,直到1990年代重新拾筆回望往日時光。彼時文學少女的花開時節是什麼模樣呢?楊千鶴的演講手稿〈我對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一些看法與感想〉字裡行間有時年的浮光影影綽綽,令人讀之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