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來的人需要更多支持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個連假很有一家之煮的感覺了
這個清明不但要祭祖
還因為婆婆在百日內
必須提早一天祭拜
早在前幾天
公公就開始焦慮
打電話給不同住的大伯小姑
大家便在家庭的群祖裡
大致討論一下
二十多年的慣性
我總是等著被交辦任務
然後就是照時間一一完成
盡量不讓自己去多想
還可以做什麼
不能做什麼
反正就是工作
除了職場工作
一個家庭裡
也有分工合作的需要
今年
清楚的感受到
大家都在過去和現在裡
找新的定位
提早一天祭拜婆婆代表就是要潤餅連煮二日
其他人都很擔心我忙不過來
所以都會想幫忙先弄一些
過去的我
常被婆婆的言語情緒左右
不自覺地就是困在小媳婦的心結裡
總覺得自己做了那麼多
別人似乎都比我輕鬆
現在想想
自己做得也沒有很多
就是把能做的盡量做完
大家就是互補
你沒開口
別人也不曉得要幫忙
於是升格一家之煮的第一個清明
(去年婆婆還在醫院,很多日子都是模糊不清的灰)
早早我就請大伯一家先買哪些東西
前一天能先來洗好切好
讓我隔天一早直接炒煮
同時兩鍋開煮
還用嘴巴時不時叩應我家老公兒子
XDDDDDDDDDDDD
於是兩天都是在公公要出門前
一切就緒
公公緊張地都三四點就醒
我還有閒情安慰他
都好了啦
就叫你放輕鬆
也因為全付心力都在處理潤餅
空檔就弄自己拖了很久的教學記錄
沒啥時間看新聞
即時大概知道發生了大事
卻沒有真的看過事件的經過
前天看了新聞
整個心情就一下子被拉進黑暗的長隧道
即使加了馬賽克
父親緊抱小孩的身影
一下子就擊中我的心
這兩天 光看著三小看電視的背影
我都可以看到眼眶泛淚
原來能如常生活就是幸福
失去了所愛的人
就是幸福世界的終結站
今早的新聞
有越來越多名人開始呼籲
正視重大意外災難後的心理創傷症候群
離開的人
已經脫離了肉身的痛
而活下來的人
卻在在生活的每一個景物
每一個曾共同渡過的節日裡
日復一日的
被回憶觸動
忘不掉的
該怎麼辨呢
就保持過去的慣性
把每件事照著過往的步調
一步一步做完
一天一天的過完
需要幫忙時
要開口
別怕被拒絕
因為我們都想幫忙
只是害怕你沒準備好談你的悲傷無奈
無常 是人生的常態
即使是身處在黑暗中
人的心裡始終
會有一道光
等著照亮自己和別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9內容數
    因為發現自己的小孩不會寫作文,因為自己就是個老師,還因為自己是個假掰偽文青。 求人不如求己的覺悟,在大女兒五年級和小女兒三年級時,開始利用假日開了寫作課,從第一次開課的忐忑不安,第二次開課的漸入佳境,到第三次上課的遊刃有餘~~~ 開始有點信心,或許我的方法還不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我們理所當然的用過去自己學會國字的經驗,去帶領孩子學習國字時,會發現怎麼會跟我們預期的那麼不同,而忽略了現在的學習環境、學習態度甚至的評量方式的轉變,都反應到了學習的成效時,除了複製過去的方法,也許回到最早字的起源,從圖象到造字,不只從識字量來評量孩子的學習表現,而是進一步去建立孩子學習生字的習
    我思故我在 所以當一個人腦袋只想著自己 那他的世界也只看得到自己了 我實在是很想跟家長說 不會啦 你的小孩不會造成我太大的困擾 他很愛演 大家不當觀眾 他就沒舞台了 他總是分心 面對老師的提醒 常是一付我就是覺得無聊 你同意他可以看課外書 我也尊重 就期待將來他可以走一條不凡的路 他對同學沒禮貌
    過年前,家附近的菜市場         早上一起床就往家附近的菜市場去。 現在要感受年味的地方只剩傳統市場了吧?        不知不覺在這個地方住了二十多年了,從一開始被婆婆帶著來市場買菜,實則是向所有街坊鄰居宣告,我家兒子有女朋友了,還是個老師,不曉得為什麼婆婆對老師媳婦這點很執著,也可能是
    有時我們理所當然的用過去自己學會國字的經驗,去帶領孩子學習國字時,會發現怎麼會跟我們預期的那麼不同,而忽略了現在的學習環境、學習態度甚至的評量方式的轉變,都反應到了學習的成效時,除了複製過去的方法,也許回到最早字的起源,從圖象到造字,不只從識字量來評量孩子的學習表現,而是進一步去建立孩子學習生字的習
    我思故我在 所以當一個人腦袋只想著自己 那他的世界也只看得到自己了 我實在是很想跟家長說 不會啦 你的小孩不會造成我太大的困擾 他很愛演 大家不當觀眾 他就沒舞台了 他總是分心 面對老師的提醒 常是一付我就是覺得無聊 你同意他可以看課外書 我也尊重 就期待將來他可以走一條不凡的路 他對同學沒禮貌
    過年前,家附近的菜市場         早上一起床就往家附近的菜市場去。 現在要感受年味的地方只剩傳統市場了吧?        不知不覺在這個地方住了二十多年了,從一開始被婆婆帶著來市場買菜,實則是向所有街坊鄰居宣告,我家兒子有女朋友了,還是個老師,不曉得為什麼婆婆對老師媳婦這點很執著,也可能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對於家族來說承載著深厚的意義。戰後嬰兒潮的30年世代和60世代對傳統儀式的思潮有著十分不同的見解。祖先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古禮及敬天地的意涵給未受教育洗禮的母親,父母親充滿敬畏的承接祭祖儀式,60世代卻因現代思潮漸漸轉變了傳統儀式的樣貌。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Thumbnail
           親愛的人媳,你有過這樣的時刻嗎?   冬天悄悄而至,當涼風拂面、落葉飄散時,你忍不住開始期待聖誕節、年終獎金、農曆年節……。等等,說到農曆年節,你好像聽見遠方傳來婆媳戰爭的鼓聲隆隆。還沒見到婆婆本人,你已經開始預演那些緊繃、難受的互動,心隨著壓力沉到谷底。
    全世界的華人幾千年來一直維繫至今不變的傳統,除了大年除夕的團圓飯之外,就是每年清明的返鄉掃墓祭祖。     團圓飯通常只限於個別家庭的直系血親碰面,但是掃墓祭祖往往就是整個家族的事,包括三等親、四等親……到叫不太出名字的族人在祭祖時齊聚一堂。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以往最害怕的過年時節, 通常有幾個必要因素組成: 情緒勒索, 看人臉色, 一言不和就吵罵, 年菜準備, 回不回?回什麼老鄉, 何時回?真的不回? 回吧? 部分回, 部分陪不回的? 不 你去陪回的, 我不回.... 基本成員必須事那些牽動陪與不陪的人選, 還有必要的對角線角色拉扯, 比如: 婆媳,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對於家族來說承載著深厚的意義。戰後嬰兒潮的30年世代和60世代對傳統儀式的思潮有著十分不同的見解。祖先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古禮及敬天地的意涵給未受教育洗禮的母親,父母親充滿敬畏的承接祭祖儀式,60世代卻因現代思潮漸漸轉變了傳統儀式的樣貌。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Thumbnail
           親愛的人媳,你有過這樣的時刻嗎?   冬天悄悄而至,當涼風拂面、落葉飄散時,你忍不住開始期待聖誕節、年終獎金、農曆年節……。等等,說到農曆年節,你好像聽見遠方傳來婆媳戰爭的鼓聲隆隆。還沒見到婆婆本人,你已經開始預演那些緊繃、難受的互動,心隨著壓力沉到谷底。
    全世界的華人幾千年來一直維繫至今不變的傳統,除了大年除夕的團圓飯之外,就是每年清明的返鄉掃墓祭祖。     團圓飯通常只限於個別家庭的直系血親碰面,但是掃墓祭祖往往就是整個家族的事,包括三等親、四等親……到叫不太出名字的族人在祭祖時齊聚一堂。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以往最害怕的過年時節, 通常有幾個必要因素組成: 情緒勒索, 看人臉色, 一言不和就吵罵, 年菜準備, 回不回?回什麼老鄉, 何時回?真的不回? 回吧? 部分回, 部分陪不回的? 不 你去陪回的, 我不回.... 基本成員必須事那些牽動陪與不陪的人選, 還有必要的對角線角色拉扯, 比如: 婆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