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落盡梨花月又西|第一・貔虎關中 (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王輔臣寧羌起反,定西大將軍中途聞訊,在寧陝拜發六百里加緊馬上飛遞,驛差領大將軍王命,每六十里換馬換人,日夜兼程,除了直指京師遞交疏報,沿途不帶任何口訊,以免走漏軍機。驛馬過潼關、函谷關入華北後,經太原、石家莊、保定抵達京師,官馬西道上一路跑死馬,六日後疏報到京,已是臘月初一。
從董額軍報看來,王輔臣以部分兵力留守寧羌,保住北往關中、南通巴蜀要道,自己統兵北上平涼,不僅可向西北拿下北通蒙古、南入西藏路途,還可由平涼南下直擊西安。西安一丟,潼關難保,王師勢必死守函谷關,一旦函谷關失守,叛軍便可直指兩千里外,收山西、河南、直隸於囊中,兵臨北京城下,局勢比隔長江天塹對峙吳三桂還要加倍凶險。軍報到京當日,裕親王福全奉旨召集議政王大臣會同兵戶二部商議,隔日請旨確議,上諭六百里加緊回遞大將軍王,飛遞到時,吳丹和宋采青早已離開臨潼,搭驛馬車北上平涼。
為免招來嫌疑,吳丹特意將驛馬車喬裝成富商大車,與宋采青扮作夫妻,黃馬褂及刀箭兵器俱在車中藏好,另有一名驪山驛卒充當駕車的家人長隨。宋采青急於趕往平涼一探究竟,吳丹卻恐怕趕路急了引人注意,便命驛卒常速而行,沿途均覓民居客店投宿,一副遊山玩水模樣,沿渭水北岸走走停停,西出咸陽過五丈原抵達陳倉,在此折而往北,離平涼還有約四百里山道。
這日一行三人在隴州一山村打尖小歇,趁著無甚風雪復又上路。那驛卒在前頭駕車,吳丹在裡頭放下厚重車帘,回頭見宋采青拿一薄薄冊子翻著,右手做撥撚狀,湊過去側頭相看,只見那本子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字,看著是漢字,有四五六七等,字上卻又有勾畫,有的像是兩三個字寫在一起,便納罕道:「這是什麼書?我竟一個字也認不得。」
宋采青抬頭微笑道:「你置辦東西時,我在一書肆買了這古琴譜來。」
吳丹好奇問道:「你也會彈古琴?這是什麼曲子?」
宋采青微笑道:「這是《陽關三疊》。」
吳丹問道:「《陽關三疊》赫赫有名,我卻不明究理,你能給我講講不?」
宋采青道:「《陽關三疊》本於唐代王維詩《渭城曲》,是個送別曲子。渭城就是咸陽,我們早些日子西出咸陽,除了季節不對,就像這詩中所述了。這曲子將末句詩『西出陽關無故人』重複三趟,故稱《陽關三疊》。」
吳丹又問道:「陽關在哪兒?」
宋采青微笑道:「陽關在蘭州以西兩千里,過了陽關,就到玉門關了。」
吳丹驚道:「玉門關?出玉門關便是回部了。」
宋采青微笑道:「正是,古人行萬里路經略西域,真不容易,是麼?」
吳丹見宋采青淺笑盈盈,言語溫柔,不由一呆,說道:「如今沒有琴彈,但你能唱這《陽關三疊》給我聽麼?雖說我們不出陽關,平涼也夠遠的了。」
宋采青點點頭,按拍子清唱起來:
  渭城朝雨,一霎浥輕塵。
  更灑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縷柳色新。
  更灑遍客舍青青,千縷柳色新。
  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人生會少。
  自古功名富貴有定分,莫遣容儀瘦損。
  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
  只恐怕西出陽關,舊遊如夢,眼前無故人!
  只恐怕西出陽關,眼前無故人!
宋采青歌聲清脆不失婉柔,唱曲千迴百轉彷彿當前心事,吳丹望著她便想,雖不是國色天香,卻清新秀麗,又是這等溫柔性情,且通音律能歌舞,難怪靖少如此放她不下。他正在胡思亂想,宋采青一曲唱罷,微笑道:「這就是《陽關三疊》了。」
她轉頭去看吳丹,這才知道已被他目不轉睛看了許久,連忙低頭去看膝上琴譜,吳丹頓覺尷尬,正吶吶想找話講,忽聽車外道上馬蹄聲響,前頭駕車的驛卒掀帘低聲叫道:「大人!」
吳丹忙道:「別叫大人,仔細洩漏行蹤。」
驛卒道:「大⋯⋯爺,好像有賊來了。」
吳丹一皺眉,抽出藏在鋪墊下的長短刀,長刀放在帘後,短刀袖在手裡,對宋采青道:「你好生車裡坐著。」便命驛卒停車,自己掀帘下車探看究竟。
他一下車便見兩人騎馬奔來,看身手不像尋常翦徑毛賊,且都腰間佩刀,登時心中警覺。那兩人馬到近前,便有一人開口問道:「你,阿搭去?」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4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納蘭成德:落盡梨花月又西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87會員
299內容數
我是一個識字不多的蕃人。出身東台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定居荷蘭,從事翻譯、寫作、研究、原住民運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瓜書房|Nakao Eki 的其他內容
吳丹奉旨到大將軍王麾下效力,是康熙刻意提拔的上三旗親貴子弟,本是立功大好良機,如今在陣前遭了突襲,綽克托恐怕他有甚出格舉止,便命他還守潼關。他本是忽忽欲狂,日夜趕道,這日清早途經驪山頗覺體力不支,才決定下馬歇宿,現下忽見一女扮男裝之人問起張英奇,立即停步,盯著宋采青問道:「你是何人?問靖少做甚?」
張英奇本已猜想莫洛遭難,他與莫洛雖不投契,畢竟同朝為臣,聽王輔臣得意說來,登時怒火中燒,因他雙臂動彈不得,見王輔臣那長槍架在椅上,便閃身向前,抬腿以腳背在槍桿下一撥,趁著槍被踢高到耳際,左肩在槍桿上一頂一送,那擦得鋥光瓦亮的槍頭便在王輔臣耳際倏的掠過,撞上門柱削下老大一道紅漆,長槍哐啷一聲落在地下。
張英奇連日奔波,幾乎竭盡精神,這一睡十分香甜,隱約醒時卻聽帳外刀刃相交甚是刺耳,人喊馬嘶亂成一團,他驚得一躍起身,便見有人持刀闖帳,直向綽克托去。他見綽克托這才睜眼,反應不及,連忙摘了腰間短刀,向那人用力一擲,硬木漆金刀鞘正中那人後腦,用力之大,竟將那人擊暈在地。
董額拿起案上一個椴木漆金牌子,上頭滿漢合璧刻著「令」字,連同一張藍繒旗子遞給張英奇,鄭重說道:「穿起你的黃馬褂,憑此王命旗牌率我麾下特健騎兵五十,即刻趕往寧羌。記著,此去要走官馬路,沿途換馬不換人,日夜兼程,不得耽誤,務必趕上莫洛,傳令讓莫洛王輔臣原地安營,待我大軍開到。」
張英奇與那人照面,登時大吃一驚——此人正當三十多歲盛年,骨骼清奇,眉眼俊朗,雙瞳之間一種端麗,竟與楊艷神似。那人見他面露驚異之色,張大了口卻不說話,便道:「這位兄台,你入潼關可得趁早,自這兒以東直到函谷關,幾道關隘守得都比別處森嚴,再晚就進不去了。」
張英奇趕到華州驛換馬上道之後,卻逐漸有些體力不支。他在馬上側頭南望,秦嶺山勢厚重,從驛道上可見少華山挺立一方,三峰巍峨險峻,峭壁頂端灌木枯萎殆盡,風雪中險峰極是黯淡蕭索。他愈看這景色,愈覺頭暈眼花,忽然凍徹骨髓一陣寒風襲來,不知怎的整個人失了平衡,身子一晃便摔下馬背。
吳丹奉旨到大將軍王麾下效力,是康熙刻意提拔的上三旗親貴子弟,本是立功大好良機,如今在陣前遭了突襲,綽克托恐怕他有甚出格舉止,便命他還守潼關。他本是忽忽欲狂,日夜趕道,這日清早途經驪山頗覺體力不支,才決定下馬歇宿,現下忽見一女扮男裝之人問起張英奇,立即停步,盯著宋采青問道:「你是何人?問靖少做甚?」
張英奇本已猜想莫洛遭難,他與莫洛雖不投契,畢竟同朝為臣,聽王輔臣得意說來,登時怒火中燒,因他雙臂動彈不得,見王輔臣那長槍架在椅上,便閃身向前,抬腿以腳背在槍桿下一撥,趁著槍被踢高到耳際,左肩在槍桿上一頂一送,那擦得鋥光瓦亮的槍頭便在王輔臣耳際倏的掠過,撞上門柱削下老大一道紅漆,長槍哐啷一聲落在地下。
張英奇連日奔波,幾乎竭盡精神,這一睡十分香甜,隱約醒時卻聽帳外刀刃相交甚是刺耳,人喊馬嘶亂成一團,他驚得一躍起身,便見有人持刀闖帳,直向綽克托去。他見綽克托這才睜眼,反應不及,連忙摘了腰間短刀,向那人用力一擲,硬木漆金刀鞘正中那人後腦,用力之大,竟將那人擊暈在地。
董額拿起案上一個椴木漆金牌子,上頭滿漢合璧刻著「令」字,連同一張藍繒旗子遞給張英奇,鄭重說道:「穿起你的黃馬褂,憑此王命旗牌率我麾下特健騎兵五十,即刻趕往寧羌。記著,此去要走官馬路,沿途換馬不換人,日夜兼程,不得耽誤,務必趕上莫洛,傳令讓莫洛王輔臣原地安營,待我大軍開到。」
張英奇與那人照面,登時大吃一驚——此人正當三十多歲盛年,骨骼清奇,眉眼俊朗,雙瞳之間一種端麗,竟與楊艷神似。那人見他面露驚異之色,張大了口卻不說話,便道:「這位兄台,你入潼關可得趁早,自這兒以東直到函谷關,幾道關隘守得都比別處森嚴,再晚就進不去了。」
張英奇趕到華州驛換馬上道之後,卻逐漸有些體力不支。他在馬上側頭南望,秦嶺山勢厚重,從驛道上可見少華山挺立一方,三峰巍峨險峻,峭壁頂端灌木枯萎殆盡,風雪中險峰極是黯淡蕭索。他愈看這景色,愈覺頭暈眼花,忽然凍徹骨髓一陣寒風襲來,不知怎的整個人失了平衡,身子一晃便摔下馬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西南偏西,晨獨缺日,九五失六,李白逝求,其身領兵,歹員齊行」 「止少日勿土欠位,十口時石自迎陽,任劍一平水中水,來去仗運亦仗風。」一個沖雲派普通女弟子古冰亦的江湖奇遇從一個行蹤成謎的女子成亦非,牽扯出了偌大的江湖恩怨、刀光劍影。「性格決定命運」以及「生命自會尋找出路」,乃古今箴言。刀光劍影、恩怨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Thumbnail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辛漸的不舍之情。描繪了詩人在寒雨霏霏的夜晚到達吳地,江水與寒雨連成一片,烘托出蕭瑟淒涼的氛圍。清晨時分,詩人送別友人,目送友人離去,只剩下楚山孤零零地矗立在江邊,更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詩人下山歸途所見的景色和與友人相聚的歡樂情
Thumbnail
塞下曲·飲馬渡秋水 唐代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這幾句詩句,總能唤起人們對於歷史的回憶,對於那段曠世的征戰,那段披荊斬棘的歲月,那段風雨飄搖的時光。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這一幕幕場景,彷彿在眼前浮現,讓人仿佛置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即寒冷的山野。隨著寒氣的加重,山林間樹木的顏色,也轉為一片深綠了;秋天的溪水,整日潺潺的流動著。詩人拄著手杖站在柴門外;在陣陣的涼風裡,悠閒的聽著傍晚的
Thumbnail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時所作。詩中,作者通過對友人送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前兩句直接點明送別的場景和主題。接下來兩句,作者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和原因。友人因為在官場上不得意,所以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前兩句寫詩人旅居嶺南,與家鄉音信斷絕,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這兩句語言簡潔,卻含意深刻,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長期客居他鄉,與家人音訊隔絕,心境孤寂、思鄉情切的心情。後兩句寫詩人渡過漢江,離故鄉越近,心中越發膽怯,不敢詢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西南偏西,晨獨缺日,九五失六,李白逝求,其身領兵,歹員齊行」 「止少日勿土欠位,十口時石自迎陽,任劍一平水中水,來去仗運亦仗風。」一個沖雲派普通女弟子古冰亦的江湖奇遇從一個行蹤成謎的女子成亦非,牽扯出了偌大的江湖恩怨、刀光劍影。「性格決定命運」以及「生命自會尋找出路」,乃古今箴言。刀光劍影、恩怨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Thumbnail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辛漸的不舍之情。描繪了詩人在寒雨霏霏的夜晚到達吳地,江水與寒雨連成一片,烘托出蕭瑟淒涼的氛圍。清晨時分,詩人送別友人,目送友人離去,只剩下楚山孤零零地矗立在江邊,更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詩人下山歸途所見的景色和與友人相聚的歡樂情
Thumbnail
塞下曲·飲馬渡秋水 唐代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這幾句詩句,總能唤起人們對於歷史的回憶,對於那段曠世的征戰,那段披荊斬棘的歲月,那段風雨飄搖的時光。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這一幕幕場景,彷彿在眼前浮現,讓人仿佛置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即寒冷的山野。隨著寒氣的加重,山林間樹木的顏色,也轉為一片深綠了;秋天的溪水,整日潺潺的流動著。詩人拄著手杖站在柴門外;在陣陣的涼風裡,悠閒的聽著傍晚的
Thumbnail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時所作。詩中,作者通過對友人送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前兩句直接點明送別的場景和主題。接下來兩句,作者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和原因。友人因為在官場上不得意,所以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前兩句寫詩人旅居嶺南,與家鄉音信斷絕,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這兩句語言簡潔,卻含意深刻,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長期客居他鄉,與家人音訊隔絕,心境孤寂、思鄉情切的心情。後兩句寫詩人渡過漢江,離故鄉越近,心中越發膽怯,不敢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