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平靜是一個選項,那希望我是個低情緒的人。
回瑞士之後的情緒一直很平靜,覺得其實滿好的。記得在台灣待上的兩個月,可以在兩個小時內跑三個地方、完成很多事情,就覺得生活被壓縮,然後把情緒一直放在一個高度的緊張狀態。居家檢疫期間因為過度緊張而開始不自覺咬緊牙關的症頭,回瑞士莫名消失了。
但又覺得瑞士太鬆、太空。
在兩個極端的環境切換,其實很矛盾。覺得瑞士太鬆散,又覺得在台北太高壓,過去在台北活了半個人生的現在,覺得在瑞士或是在台灣都裡外不是人。卻經常檢討自己,或著是在意他人眼光而過得很不自己嗎?可是到底人類為什麼一直強調要做自己,是因為除了自己沒別的可以做了?
如果說平靜是一個選項,那希望我是個低情緒的人。
相較2020的烏煙瘴氣,2021透過回台灣一趟之後,整個人好像退了一層皮,過去在意的眼光或者看瑞士不順眼的地方,都放在一個很低、很小的位置,內心噴炸的情緒越來越少,好像又更沒情緒了一點。從一個充滿各種恨、到放棄尋找開心 ( 確實我在最低落的時候跟先生說,我不在乎開不開心,我只需要平靜過日子 )、一直到現在的真實平靜,會不會最後成了對生活冷感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