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行的尾聲,挑燈夜戰的書寫了許多張明信片,字裡行間透露著對於家人朋友的思念,也寫下了許多感慨與感動。
為了趕上週一下午的哲學課,兩人乘著將盡的夜色,趁著尚未拂曉的天空,清晨五點,摸著黑離開了青旅。烏漆墨黑的走著昨日的路,卻少了那一點來時的從容,兩人一路連走帶跑的在黑夜裡喘著氣,生怕錯過了那班05:25的火車,最後有驚無險地在發車前到站,在半夢半醒的昏沈之間,隨著德鐵的搖晃,回到了慕尼黑火車站。
那天破曉前,空氣中瀰漫著很濃的霧氣,從窗外望出去的景色似乎失了焦距,不知道惺忪的睡眼是否讓這霧裡看花的感受增添了幾分嚴重;但隨著太陽緩緩升起,窗外的美景愈漸清晰,有種化霧見日之感,額外新鮮。
而那天大抵是個適合奔跑的日子,一早除了趕火車以外,也要趕著搭上Flixbus,我一路拎著登機箱在廣袤的慕尼黑車站狂奔,依稀記得Google Map顯示20分鐘走路的路程我僅花了8分鐘便抵達,只為了趕上那班能夠準時回蘇黎世上課的巴士;但人算不如失算,最終準時上課的計畫硬生生被Flixbus的慣性誤點給砸了鍋;那時的我果然是歐洲旅遊小白,被瑞士準時的大眾運輸寵壞了,出了瑞士國門才知道誤點為常態。
迷迷糊糊的又上了一週的課,具體上了些什麼已經想不起來了,但記得的是這週開始寫了交換日記的EP.01,在台大開設的〈「交換」日記,那些在國外的大小日子〉線上課程,也是從這週開始的,Gia̍h Hōo-suànn攑雨傘的每週更新也是;生活日漸變得忙碌起來,原先設定到國外休息與放空的想像,隨著滿腔的熱血而拋之腦後。專案、課程、學業、旅遊、紀錄......在心中爭奪著待辦事項的寶座,好像只有回到大自然,才能享受身心清淨和安寧。
很感謝可葳的邀請,我們在沒課的週四前往馬特宏峰附近的五湖健行。(這篇文有詳細介紹)
又是個夜未央,天未亮,我在倖存的戰場,摸黑上大眾運輸的一天;第一次去策馬特格外新鮮,一想到有機會一窺瑞士著名山峰的廬山真面目,便興奮的無以名狀。
爬山,是我來到瑞士之後特別享受的時光,除了沉浸在大自然的沐浴之外,還會有許多不經意的遇見,也許是來自同鄉的人們,或是一些萍水相逢的緣分,又或者是撇見某一個喜歡的角落,還有可愛的野生動植物們。
我們在上山的路上遇見了一位韓國姊姊(年紀跟我媽差不多),他帶著朋友與孩子們來瑞士旅遊,相談的過程意外發現他在90年代末期曾經來台灣念過書,而且是在政大讀碩士,後來因為丈夫的關係沒有唸完就回韓國了;事隔二十年,他依舊記得蠻多中文的,與他的相遇很溫馨且溫暖,雖然他們因為行程關係只走到第一個湖便折返了,卻是一次難忘的相遇。
天光正好,陽光普照。受到好天氣眷顧的我們,一路繞過Stellisee湖、Grindjisee湖、Grünsee湖、Moosjisee湖和Leisee湖,這五座湖泊,走走停停,餓了便停下來吃午餐休息。午餐時認識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大叔和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年輕人,他們在青旅認識後,相約來爬山健行,在旅途中友誼遍地開花,只要土壤與種子相互接納,任何事物都有可能發生,無須在乎語言、種族、信仰等藩籬。
在將近六小時的步行當中,我們用了各種不同角度在欣賞馬特宏峰,看著他忽高忽低,從上午時的向光,到下山時的逆光;沒有城市嘈雜的喧囂,只有山林、湖泊、山友和自己。感覺自己對於台灣的山林、台灣的土地似乎還有很多不了解,也有許多尚未去探訪的地方,心中默默告訴自己,回去後也要像現在一樣四處爬山、到處健行,踏上大自然的每一步,都是像在找回自己的過程,暫時放下對於外在的追求,那些進度的壓力、需要完成的任務都可以姑且不論。僅需要專心地走上著十多公里的路程,看看路邊的花草,以及可遇不可求的黑面羊,沒有需要符合的標準,沒有既定的路線,走出自己的專屬途徑,便是種回歸自然的呼吿吧!
第一次的策馬特是美好的,省一部分纜車錢而累得半死的上山之旅,故意挑選小徑而有意外美景的嘗試,老街上的街頭交響藝人們,沿途遇到的各種溫暖的人,一切都是那麼的剛好,恰如其分,隨遇而安。
週末的兩個小飯局一樣充滿溫馨,一個是瑞士德語區學生會的迎新聚餐,選在了蘇黎世的台灣餐廳《蓮花園》聚餐。除了用熟悉的臺菜一解鄉愁之外,還認識了其他來瑞士留學、交換與工作的台灣人,大部分仍舊以資訊工程居多,果然是不簡單。
適逢中秋時節,餐廳還加碼了蛋黃酥、芋頭酥、綠豆凸做為甜點,一模一樣的口感與滋味,將我一秒帶回熱帶島國;從未想過木舌的我,有一天也會藉由食物來懷鄉,出國交換著實是大開眼界,也開了自我的理解之門。
另外一個飯局則是受邀至日本好友家作客,吃著來自正宗大阪人所做的大阪燒,以及中國朋友做的在地料理,快快樂樂的認識新朋友,聊著各自目前的收穫與文化衝擊,在這個容錯率很高的年紀,這些挑戰不至於擊潰我們,反而讓我們有時間、力氣調整步伐;交換的初始總是困難重重,但是由熟悉的人際與文化所構築起的網絡,扎扎實實的接住了一部分的焦慮與不安。
本週大抵是個漸入佳境的一週,除了仍在適應課表全部都是研討會式(Seminar)的課程模式以外,也陸續嘗試了新的運動、新的料理與認識新的朋友。新的課程的推進,專案的延續,畢業歌〈成為那個想成為的〉的串流平台上架,都在每個平凡的日常中徐徐前行。
這樣就好
就這樣虛度著年華,沒牽掛,只有晚風輕拂著臉頰。——〈平凡的一天〉毛不易
最後,依舊貼上本週的料理錦集,感謝閱讀到這的你,謝謝你願意走進我的故事裡,我們在第七週的交換週記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