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概述

2021/05/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接下來幾篇會簡介魏晉南北朝的歷史,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尤其是因為戰爭所帶來民族的遷徙以及胡漢之間的矛盾情節,這矛盾情結,在台灣生活的四五六年級生,應該很有感覺。
首先,相較於秦漢與隋唐為統一大帝國,普遍認為魏晉南北朝可以視為是「分裂的時代」,這種思維背後可能是受《三國演義》所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的影響,預設有個「固定領域的天下」,進而認為中國歷史演變是依循「統一」與「分裂」而循環,而成為以大一統為常態的分合史觀,​​但這種形式卻忽略歷史的實質內涵,進而掉入「歷史宿命論」或「歷史循環論」的錯誤之中。
魏晉南北朝承漢帝國崩潰之後的餘緒,民族非常複雜,衝突對立非常嚴重。傳統觀點,多從漢族本位出發,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野蠻「五胡」【匈奴、鮮卑(匈奴的分支)、羯、氐(ㄉ一)、羌】,利用西晉八王之亂而起兵的「五胡亂華」,其後五胡諸國皆因仰慕中華文化而漢化,即「入中國則中國之」,最後融入漢族,而永嘉之亂後逃到江南的中原漢族,則帶來較為先進的技術開發江南,教化蠻越,最終南北再統一為隋唐帝國,同時完成中華民族再一次的大融合。
清談與玄學的關係,簡單說,清談是玄學的表現形式,而玄學則是清談的內容,因此清談絕不是漫無邊際的空談,而必須邏輯清晰,攻防布局縝密,言之有物,才能在士大夫之間博得聲譽,清談與亡國實在沒有必然的關係,例如大家所熟知成功打勝淝水之戰的謝安與中興晉室的王導,都是清談高手。
這個時代是個「貴族制」的時代,因為在東漢末年出現了一些富有文化素養及學識涵養的貴族,這些貴族有的成為農村社會的領袖,有的成為中央或地方政治界的領導階層,這正是在政治局勢動盪不安的時代,卻依然能呈現豐富樣貌的原因之一。換句話說,在漫長的「亂世」之中,文明及文化能夠開出燦爛的果實而沒有萎縮,這些擁有堅定信念的知識份子可說是居功厥偉。然而,創造出這個活力充沛時代的大功臣,並非只是這些貴族而已。「胡族」雖然是創造「亂世」的始作俑者,但在保護及發展中華文明上卻也有著不遺餘力的一面。而佛教在這個時代的興盛,也是應運而生
魏晉南北朝是夾在秦漢與隋唐這兩個統一時代之間的「亂世」,長達四百年的秦漢帝國在東漢中期之後開始衰敗,先進入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戰亂時代,接著又進入摧殘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五胡十六國。置身在這樣動盪不安的社會與國家之下,世人便開始仔細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並且強烈渴望透過精神或靈魂獲得救贖。不管是向詩、畫等藝術尋求慰藉,或是對佛教、道教的篤信與沉迷,都可說是這個時代的必然現象。
司馬懿登場與黨錮之禍
要介紹魏晉,讓我們從司馬懿開始談起。西元179年,時值東漢末年,司馬懿出生於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望族,他後來以魏國將軍的身分,曾和諸葛亮(孔明)在五丈原大戰,並為統一三國的西晉奠定基礎。在他出生的年代,儒家官吏正遭宦官勢力打壓。當時正是腥風血雨的黨錮之禍,事件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生不得任官而得名,同今日的褫奪公權,只是現在我們被褫奪公權後,還有很多選擇XD前後共發生過兩次。兩次黨錮之禍後,清廉或清流的官員不是被殺害就是被禁錮,宦官更加為所欲為,殘害百姓,因而激起民變,釀成黃巾之亂。士大夫、豪強離心,於是黃巾之亂以後群雄並起,東漢最終走向了滅亡。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便是基於這段歷史所改編的小說。
當時的河南太守李膺(一ㄥ)也是黨錮之禍的受害者之一,由於李膺名聞天下,排隊想要見他的人大概可以從洛陽排到少林寺XD,但他只見「清流之士」,奸邪小人一概不見,被李膺接見的人,時稱「登龍門」。其中有一個訪客最特別,就是我們熟知的故事孔融讓梨的孔融。孔融拜訪李膺時,跟門房說與李膺有親戚關係,李膺接見後就請教孔融,他倆之間有何關係?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子與先生您的祖先老子(李耳)曾有過師生關係(孔子曾請教老子「禮」的問題)。」這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是姓蔣名幹話,李膺大奇,立刻禮待孔融。當時陳韙(ㄨㄟ ˇ)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聽之反答:「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陳韙頓時啞口無言。
西元208年,司馬懿「被迫」出仕曹操(因為不來上班我就殺了你),成為曹操的參謀,並輔佐曹操嫡子曹丕。 西元220年,一代梟雄曹操去世,司馬懿身為丞相府的司馬,負責處理喪葬事務。曹丕(後來的魏文帝)順利繼任丞相,後來又登上皇帝寶座,司馬懿的協助可說是功不可沒。因此魏文帝對司馬懿相當信任,將他比喻為蕭何。
以下快轉
西元234年,在五丈原抵禦諸葛亮北伐,八月孔明病逝。
西元238年,平定遼東(今遼寧)。司馬懿聲勢如日中天。
西元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趁著曹爽與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謁陵時發動政變,控制京城,族滅曹爽而結束,自此司馬氏全面掌權,此後曹氏皇帝皆淪為司馬家的傀儡
西元251年,司馬懿病逝於洛陽,享年72歲。
繼承司馬懿地位的司馬師與繼承司馬師的司馬昭,都是元配張春華所生。司馬懿去世,司馬師成為撫軍大將軍,執掌魏國軍政大權。
西元252年,司馬師升為大將軍,新官上任三把火,急著建立功勳,因此十二月發兵攻擊東吳的東興(今安徽含山西南),並聽取諸葛誕(諸葛亮堂弟)的計策,分軍三路進攻,東興之戰卻被諸葛恪(諸葛誕姪子)所擊敗,朝臣眾議要把諸葛誕等參戰的武將貶官。司馬師把戰敗歸咎於自己,並說到:「我不聽公休(諸葛誕字),以至於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司馬昭因為是監軍所以被削弱稱號,其他武將都沒有過大的懲罰,只是將防區對調而已。此策略成功收買人心,為日後司馬氏的禪讓鋪路
西元254年二月,中書令(類似現在立法院長)李豐、光祿大夫張緝等人圖謀廢掉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事情敗露,被司馬師滅族。司馬師對曹芳有所猜疑,同年九月聯合大臣上奏郭太后,列舉曹芳不親政、沉迷女色、廢棄講學、與優人淫亂作樂等罪名,請依照霍光故事廢掉曹芳的帝位,封為齊王,改立東海王曹霖之子高貴鄉公曹髦(ㄇㄠˊ)為皇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9會員
139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