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時事▕ 《消失的情人節》- 淺談電影創作與欣賞的公民責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近日,因應《消失的情人節》在Netflix上架,受到許多觀眾的注目,其中本就被人廣泛詬病的身體自主權之侵犯,再次引起討論。聚焦於此,試以後現代的觀點,淺談其中的爭議。

在談電影的責任前,還是得重申,責任不會只有播放、製作或討論電影的人要負責,觀看電影的人也是。就此,若有人因為觀影而嘗試了犯罪或反道德的行為,歸屬上,行為人才是真正要負責的對象,缺乏獨立思考這件事,不能把電影過渡成免死金牌。只不過,有些議題概念,確實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是相較模糊且陌生,這個時候,若電影要以此取材,或是用特定的手法來傳遞某種概念,當然也要承擔,被誤解,又或是成為共犯的可能性。

由此可知,我們無法拿暴力電影或犯罪電影來類比《消失的情人節》,議題上,大眾對於暴力的是非對錯,能夠很清楚地判斷,若是不夠成熟的兒少群體,也能因應分級制度,獲得迴避。可是,回到情感以及性別平權上,臺灣社會的性別意識,沒有成熟到,不會再有女拳鬥士、女權自助餐這一類,胡亂嘲諷女性努力的歧視言論。另外,侵犯身體自主權,本身也是一種暴力與控制的展現,但電影卻沒辦法明確地被歸類到更高的分級限制上。

故此,本部電影,就像《無聲》或《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一樣,必須特別謹慎地處理議題的表現,這不單只是藝術工作的責任,而是每個真心期望社會平等的現代公民,都該追尋且實踐的。也因此,電影的負責,不是因為他們是製作方,而是因為它們也想爭取更好的社會,只不過透過電影藝術來連結,來創造,來發想。畢竟,我們先是人,才是各種稱謂與職業。

再者,就算是《小丑》,也沒有把精神疾病或是悲慘的處境,直接滑坡成不用為自己的言論與行動負責,小丑殺了人,就是要負責,但負責的過程,它也需要被理解,豢養出小丑的體制,則要被檢討。

raw-image

當然,直接要求全部的電影完美無瑕,本質上沒有現實感的。為此,即使不舒服,筆者不認為《消失的情人節》就罪該萬死,畢竟整個劇組或導演,從小到大受的教育,就是如此的單一且不公(這部分應該回到體制教育來探討),但事後的反省,或澄清則是製作上可以去多做的。公關上,這不叫被道歉,而是展現出誠意,就算簡單說明電影跟現實的差異性,不容許現實出現模仿行為,就能讓人理解進步的意願。雖然,這無法保證未來的方方面面都兼顧到,但至少,這可以傳達出電影這一門藝術,不是居高臨下,而是深植社會的日常來延伸。

換言之,我相信電影沒有惡意,至少就我的理解,不會有人真的想拍一部鼓吹犯罪的作品,但也無法否定它帶來了傷害性,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責任性。不過,就整體性來看,如前所述,踩著後現代的觀點來出發,電影中所傳遞出的社會價值觀,是被整體社會給創造且維持的,某種程度,電影會有如此的呈現與結果,更可以視為社會失能下的代罪羔羊。

最後,再次重申,我們要對話的是,包裹在電影中的不當的性別價值觀,而非導演、演員、影評人或是喜愛這部電影的民眾。假若胡亂人身攻擊,很抱歉,即使扛著正義的大旗,那也無法讓人成為英雄,只不過是個偽善的私刑者,或說殺人兇手。

結語

整體而言,電影要被檢討,但我們每個人也都無法完全撇清責任,如何在正義與享樂之間取得平衡,自古以來,都是艱鉅的挑戰,直到現在也都還沒有完全的答案,但若有人願意在此多努力一點,我想,那不是偏激,只不過想多做些什麼。至此,反過來說,不做些什麼,旁人也無法控制對方,但我相信,或多或少,不管做還是不做,人都會為自己的每一秒負起責任。其中的影響力,不管你願不願意,就是會跟隨著人,可以看成幽魂,也可以說是詛咒,但我偏好把它視為自由意志的展現。

raw-image
raw-image
全文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raw-image

因應筆者受訓背景為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撰寫上會以心理、社會、人文與哲學的觀點來延伸討論,若有興趣歡迎追蹤解影,解癮-影劇相談室或下方社群專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5.9K會員
138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2024/09/11
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情緒的功能與意義,並提供情緒管理的四大步驟以及五項情緒調節策略。從如何接納情緒,再到如何深呼吸、注意力轉移、冷水降溫、打造自我支持等技巧,細細拆解執行情緒管理的關鍵。希望每位讀者都能在文章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共處之道。
Thumbnail
2024/09/11
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情緒的功能與意義,並提供情緒管理的四大步驟以及五項情緒調節策略。從如何接納情緒,再到如何深呼吸、注意力轉移、冷水降溫、打造自我支持等技巧,細細拆解執行情緒管理的關鍵。希望每位讀者都能在文章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共處之道。
Thumbnail
2024/08/18
在華人社會,冒牌者症候群可能源自生存焦慮,導致人們永遠懷疑自己的能力,並對自身感到不滿。本文探討冒牌者症候群的特徵,還有冒牌者心態跟焦慮、自卑與比較的關聯,同時提供改善方法和應對策略,包括如何正確深呼吸、轉移注意力與改變自我對話。透過這些技巧,人們可以更健康地面對挑戰,並邁向自我接受與成長。
Thumbnail
2024/08/18
在華人社會,冒牌者症候群可能源自生存焦慮,導致人們永遠懷疑自己的能力,並對自身感到不滿。本文探討冒牌者症候群的特徵,還有冒牌者心態跟焦慮、自卑與比較的關聯,同時提供改善方法和應對策略,包括如何正確深呼吸、轉移注意力與改變自我對話。透過這些技巧,人們可以更健康地面對挑戰,並邁向自我接受與成長。
Thumbnail
2024/08/07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2024/08/07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恨我自己》打造出自成一派的特色,在這個倡導愛自己的時代,以極端的方式帶來讓人反感的成功,而對這部電影而言,越讓人反感也就是越成功。
Thumbnail
《我恨我自己》打造出自成一派的特色,在這個倡導愛自己的時代,以極端的方式帶來讓人反感的成功,而對這部電影而言,越讓人反感也就是越成功。
Thumbnail
即使不太懂電影本事,但一見到是《無法無天》導演作品的那一刻、就決定要好好地品味一番。依然用如人物誌般獨立的故事線、最後再一把串起,調劑成整個時空的韻味。 有別於《無法無天》的全素人演員,《色局追兇》的故事分支卻群星雲集。拿掉了每位巨星的光環並均分戲份,他們彷若真實的素人、就活在那樣的世界。
Thumbnail
即使不太懂電影本事,但一見到是《無法無天》導演作品的那一刻、就決定要好好地品味一番。依然用如人物誌般獨立的故事線、最後再一把串起,調劑成整個時空的韻味。 有別於《無法無天》的全素人演員,《色局追兇》的故事分支卻群星雲集。拿掉了每位巨星的光環並均分戲份,他們彷若真實的素人、就活在那樣的世界。
Thumbnail
對於不善社交嘴又笨拙的我,電影就等同是我的老師,無論觀看哪一種類型的影片都能讓我從中窺見人生百態與世界奧義,就算是以管窺豹但對我而言已幾近看到全貌,畢竟在電影的世界裡什麼夢幻的場景都能實現,任何光怪陸離的事件都會發生,不管電影帶來的是快樂與毀滅亦或絕對的愛和孤寂的死。
Thumbnail
對於不善社交嘴又笨拙的我,電影就等同是我的老師,無論觀看哪一種類型的影片都能讓我從中窺見人生百態與世界奧義,就算是以管窺豹但對我而言已幾近看到全貌,畢竟在電影的世界裡什麼夢幻的場景都能實現,任何光怪陸離的事件都會發生,不管電影帶來的是快樂與毀滅亦或絕對的愛和孤寂的死。
Thumbnail
劇情大綱: 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題,由幾個問題帶出主題,內容層社會到個人,但都想透過一些故事讓觀眾多一點思考,道德本來就沒有答案,每個人的環境生長背景的不同,構成獨一無二的個體。各集標題分別如下:社會正義性愛影片、沉痛瞬間、傑西惠勒之歌、評論者、肛塞。 前言: 社會正義性愛影片: 沉痛瞬間:
Thumbnail
劇情大綱: 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題,由幾個問題帶出主題,內容層社會到個人,但都想透過一些故事讓觀眾多一點思考,道德本來就沒有答案,每個人的環境生長背景的不同,構成獨一無二的個體。各集標題分別如下:社會正義性愛影片、沉痛瞬間、傑西惠勒之歌、評論者、肛塞。 前言: 社會正義性愛影片: 沉痛瞬間:
Thumbnail
對於性自主權、身體自主權、性騷擾這類的意識,沒有什麼大驚小怪,沒有什麼太敏感。任何細微的不適感,都該被嚴肅、認真對待。
Thumbnail
對於性自主權、身體自主權、性騷擾這類的意識,沒有什麼大驚小怪,沒有什麼太敏感。任何細微的不適感,都該被嚴肅、認真對待。
Thumbnail
我沒看《消失的情人節》,因為預告片就讓我興趣缺缺,不過網路上開始大量討論創作內容的問題後,我看了幾家評論,對這部片的情況產生了點心得,就自己來寫一篇了。
Thumbnail
我沒看《消失的情人節》,因為預告片就讓我興趣缺缺,不過網路上開始大量討論創作內容的問題後,我看了幾家評論,對這部片的情況產生了點心得,就自己來寫一篇了。
Thumbnail
近日,因應消失的情人節在Netflix上架,受到許多觀眾的注目,其中本就被人廣泛詬病的身體自主權之侵犯,再次引起討論。聚焦於此,試以後現代的觀點,淺談其中的爭議。
Thumbnail
近日,因應消失的情人節在Netflix上架,受到許多觀眾的注目,其中本就被人廣泛詬病的身體自主權之侵犯,再次引起討論。聚焦於此,試以後現代的觀點,淺談其中的爭議。
Thumbnail
台灣電影《親愛的殺手》把「國片最赤裸情慾之作」當成宣傳方針,但本質卻是探討邊緣群體的生存欲望,除主要描繪的情與慾之外,情節不時劃過的金錢、飲食與自尊,也是電影使人揪心的重要因素。
Thumbnail
台灣電影《親愛的殺手》把「國片最赤裸情慾之作」當成宣傳方針,但本質卻是探討邊緣群體的生存欲望,除主要描繪的情與慾之外,情節不時劃過的金錢、飲食與自尊,也是電影使人揪心的重要因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