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富爸爸窮爸爸》—你還在相信用邪教話術包裝的理財偽科學嗎?

2021/05/20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富爸爸窮爸爸》在 1997 年出版,作者為羅伯特清崎。本書起初是作為他一手開發的「現金流遊戲」課程的補充教材,沒想到一砲而紅,從此帶領了一代人的「財務自由之路」。
這 24 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在看完這本書後,立志要從此不做窮爸爸,不做苦逼上班族,早日實現財務自由。
這本書能夠暢銷 20 年,自然有其獨到之處。然而在閱讀其中,卻讓我不斷發現其說法的矛盾,煽動性的言語、不負責任的說詞、和強烈偏頗的政治立場,以至於成為我看過最令人不快的理財書。
這本書的內容備受爭議,閱讀前哨戰的這篇書評寫得非常清楚明瞭。這些負評與負面新聞,已經足以讓人懷疑作者的操守、甚至這系列作品的參考價值。
但我們不該因人廢言:不是所有有錢人說的都是對的,也不是所有破產和編故事的作者都毫無價值,所以這篇文,我希望著重評論書中傳達的資訊與內容,是否禁得起考驗。
這才發現,原來富爸爸能夠暢銷多年,歸功於書中煽動性的說詞,竟符合德國政府文化廳發布的「邪教檢驗表」裡頭的多項特質。

富爸爸是一種邪教

踏入社會後,相信大家都有個巨大的疑問:
「為什麼我這麼優秀又努力,卻還不是有錢人?」
於是書的一開始,羅伯特以非常巧妙的故事設計,勾出讀者的好奇慾望。他在一個標準的中產階級家庭長大,親生的窮爸爸雖然學識淵博,卻完全沒有累積可觀的財富、沒有辦法教他怎麼變得富裕。於是他轉而尋求那個高中沒畢業,卻家財萬貫的富爸爸鄰居,從此打開了自己的財務視野。
這種「street smarts beat book smarts 」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誰不認識幾個小時候不讀書,卻家財萬貫的暴發戶,以及成績優異卻窮愁潦倒的讀書人呢?多少讓人有些「讀書無用論」憤恨的心情。
而羅伯特懂得勾動人類心中貪婪的心理,藉由否定過去自我:你窮不是你的錯,是家庭教育與社會害了你。而跳脫從前思想,脫離這個「老鼠圈」無限循環的方法,唯有信仰富爸爸的教育。
於是所有上班族一直追尋著「不用工作就有錢賺」的願望得到了救贖,其終極答案就是「財務自由」。
一般人看完這本書會感受到自己財務觀念「覺醒」煥然一新,成為奉「被動收入」為圭臬的富爸爸信徒。
可惜,世界不是黑白分明。通常叫人「覺醒」一舉推翻過去,都鼓吹極端理念,大多別有目的,通常不是什麼好東西。
羅伯特在本書以及系列作中,成功地創立一個教主為「富爸爸」,實際所有教義都是自己發明的理財教派。
在這個宗教裡頭,天堂就是「財務自由」,地獄就是「中產老鼠圈」(Rat Race),而我們能夠累積和迴嚮的功德則是「被動收入」,以及參加工作坊、玩現金流遊戲培養的「財商」。
邪教的教義往往依附於傳統宗教,富爸爸教所強調的理財原則譬如儲蓄、投資等,大多「勸人向善」、也符合主流的理財建議;然而書中其執行細節大多有問題,更有為「教主的門徒」,也就是他自己本人服務的嫌疑。

富爸爸的存在是否重要?

鄰居「富爸爸」就是這個了透商業世界真相的老師。然而,考究作者在夏威夷的生平,人們發現:根本沒有富爸爸這號人物,想當然爾富爸爸的諄諄教誨,也是作者自己瞎掰的。
這本書是理財書也不是自傳,也許為了舞台效果,杜撰一下並不是大問題。
重點是為什麼作者要捏造一個富爸爸,虛構一個人物,為什麼讓故事更有說服力?
原來在邪教中,一個神格化的偶像人物是必須的。與其神化不完美的自己,不如創造一個為自己服務的角色。而自己只是忠實的傳道者,因此可以阻絕所有對自己理論實踐的質疑——「也許我做得不夠好,但富爸爸是完美的。」如此立論、更有助於教義的傳遞。
對於作者來說,寫作只是一個賣課程的表演舞台,達到「節目效果」比誠信更為重要。只是如果連經歷都不誠實,讓人不禁懷疑他給的理財建議,是否也是別有目的?

強調教育,卻不尊重知識

在富爸爸書中,不斷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這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然而,作者倡導的學習內容,卻與正統的財務知識相衝突。最有名的莫過於:「只有創造收益的才是資產,無法創造收益的都是負債,譬如房地產就是負債。」
我可以理解作者說這句話的初衷:由於美國人對於大房子的執念很深又經常花費無度,一旦買了超過生活所需的大房子大院子,除了房貸利息以外、每個月就會有無止境的裝修、除草、整理、水電和家具費用,每個月幾百上千美金是必須。這錢在亞洲都可以租豪華公寓了,使得許多美國人都深陷房貸的惡性循環。因此,說大房子持續造成花費支出並無不妥。
然而不管怎麼說,房地產在任何財務計算中,都屬於「資產」。強調財商學習、還把會計報表攤出來說明的書,卻對於 GAAP 會計守則認證的基礎定義隻字未提。不禁令人懷疑作者只是私心想標新立異、開宗立派,而扭曲世人對於會計專業的信任。
只有作者定義的資產才是資產,其他學術定義都不值一提。財務知識僅限於在他發明的「現金流」遊戲中學習,在外面學的、學校教的都是過時的老學究,不具啟發性。
所以請來上我的課程、買我的遊戲——這也許才是羅伯特的真正目的。

萬惡不赦的中產階級

在富爸爸書中,極度吹捧資產階級,而鄙視中產階級。認為中產階級有如原地跑圈的老鼠、都是供資本家剝削的奴隸。
於是無論在書中或是遊戲裡,都表達人生的終極目的就是成為資本家,脫離這個老鼠圈子。然而,資本家就是人生終極目的嗎?
資本主義的剝削,早在百年前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就已經談過:資本家不事生產,卻剝奪所有勞動者生產的「剩餘價值」。而當時的解法就是共產主義,已經被證實不具可行性。而羅伯特將複雜的政治社會,化作一個資本家的陰謀。讓階級鬥爭捲土重來,在作者的妙筆生花之下,變成「打不過就加入既得利益者」,人人都應該變成資產階級。
過去的辛勤工作生活是剝削,阻礙我們邁向財務自由之路的成長
鼓勵人們成為資方、企業主、小股東,其實對社會是有助益的,並不是什麼糟糕的建議。但真實社會的運作並非這麼容易。創業與投資相對於工作領薪水,承受最大就是失敗的風險與不確定性,而社會與政府也有許多方式(如稅收、勞基法)來掣肘資方。
過度吹捧資方,強調「被動收入」,而忽略作為資方所需的專業門檻和風險,遠勝於跑老鼠圈的中產階級,導致執行上具有極大的困難。
一將功成萬骨枯,有炒房致富的作者,也有投資失利睡公園的韭菜。
看看那些十幾年前就高喊著「被動收入」的人,有多少今天仍乖乖回去上班呢?

被動收入的誤區

成為資本家自然可以名利雙收,但最大癥結是創造「被動收入」並沒有想像中這麼容易。連作者自己在出書前作小生意也多以失敗告終。有多少立志創造「被動收入」的人,最終只是在股海裡頭浮沉,或是號稱「創業」結果卻是加入直銷,卻沒有對於自己的專業能力有確實的累積?
直銷並非十惡不赦,只是讓太多沒有銷售天賦的人,對於自己的銷售能力有不切實際的想像。投入的入會費,最終卻只是圖利上線。
而《富爸爸》鼓勵每個人都該成為資方,本身已經不切實際。再更一步建議炒房以及反對分散風險、看不起穩健的指數型投資,也忽略了不是每個人都有投資天賦的事實。
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資本家與職業投資者,都對於經營事業與財務管理都有著極強的專業能力。只是他們的收入是資產價值(譬如擁有自己公司股票)的上漲,而非領死薪水一份。
「投資」與「經營」所花的時間精力,其實都變成是作為「主業」在經營了,跟大家夢想中的「躺著賺」相去甚遠,一點也不被動。除非早就累積極大資產本金、只要收租或領股息股利就可度日。對於一般人來說,作者所提倡的被動收入終究只是假象。
讓普羅大眾純靠「被動收入」過活,終究成為「何不食肉糜」等級的建議。

經不起檢驗的操作建議

在大方向上,《富爸爸》給的建議中規中矩。然而在實際操作上,卻是破壞社會信任、遊走在道德與法律邊緣。
在西方社會,非常難能可貴的就是其「榮譽系統 」(Honor System),可以稱為「無監督制度」——相信個人操守、而不去檢驗舞弊或違規的行為。譬如:
  • 各大賣場的退換貨幾乎不問理由、只要你說要退就有。
  • 美國大學期末考試,要求應考學生簽署 Honor Code 為自己的誠信背書,然後往往只有象徵性地監考,信任考生的自律。
  • 許多火車月台根本沒有剪票口,也沒有驗票員。甚至到國家公園的入口,門票錢就自己塞到信箱裡就好。
這套制度的前提是所有人相信彼此,而破壞制度者是少數,才得以建立。以「信任」為原則,不投機取巧、在我的另一篇文《西方社會的道德高標》中有詳述。
這套榮譽系統是很理想的社會型態。然而,它脆弱的就是遭到有心人士利用,而壞了大同世界裡、長久以來的「夜不閉戶」的傳統。而《富爸爸》書中許多章節所宣揚的招式,卻是直接朝著鑽這套「榮譽系統」的漏洞。諸如:
  • 公司是富人假公濟私的秘密武器、把私人的花費轉嫁到公司之上;
  • 公司只是用法律文件創造的、用來節稅和保護富人財富的法律實體;
  • 使用內線資訊投資,坑殺散戶獲益;
  • 宣稱公司決策要諮詢合夥人,但合夥人其實是他養的貓;
  • 利用政府幫助換房的 1031 稅務減免政策來炒房。
還有最驚人的:
  • 「累積資產以前不要付帳單,不要鳥債主,Pay yourself first」。
相較於一般理財書籍強調節流,避免累積還不起的債務,羅伯特可是直截了當,推崇「借錢不還」的真諦。
我可以理解作者想強調儲蓄與累積資產收益的重要性。但這些負債難道是憑空生出來嗎?不就是當初借了錢、刷了卡、開了槓桿,今天才會有這些債務嗎?
世風日下,欠錢不還的才是大爺。如書中所述,他自豪地表示自己累積了超過 99% 人以上的債務。而這全都是為了累積他的個人財富。
在實務上,他是實行「欠錢不還」這一建議非常徹底的人。在他旗下的公司面臨財務危機時,他選擇宣布讓該公司破產,而不是用其他資產來清償債務。他仍然是個超級有錢人,這個破產對他的財產根本無傷,然而當初與他有商務合作、幫他推廣的公司,所付出的勞力自然都付諸流水了。
先前提到傳直銷,他當初銷售「現金流」遊戲與賣課程,其實就是與安麗合作。然而羅伯特卻不履行分潤承諾,也被共同作者 Sharon Lechter 一舉告上法院
即使破壞了難能可貴的夥伴信任與社會榮譽系統,他堅持說不還錢就不還錢。
退一萬步說,「言行合一」可能是羅伯特相當可取的一大優點了。

用一流的故事包裝理財雞湯的始祖

從以上案例,讀者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作者的價值觀,與其他理財書籍不同之處:
  • 扯謊誇大效果 > 盡力呈現事實
  • 推銷自家商品 > 傳授財務知識
  • 利用制度漏洞 > 維護信任制度
  • 累積個人資產 > 對過去行為負責
  • 設立公司節稅 > 創造價值和就業機會
  • 財務自由 > 心靈富足
看到這裡,如果你仍拘泥於右邊的東西,認為它有其價值,那你和我也一樣,屬於作者書中所說「小雞」型的人物,終究成不了大器。
如同貝佐斯所說:
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
羅伯特他自詡爲被富爸爸啟發、財務上的覺醒青年,用邪教般煽動反動情緒的口吻,以高尚的教授財商為名,宣傳自我意識型態、包裝偏頗的理財技巧。
羅伯特顯然相當聰明,至於善良與否,則有待商榷。
從實用主義來說,作者作為理財雞湯界的始祖,對於教導世人重視自己的財務健康而言,確實功不可沒。但他利用其傑出的編劇頭腦、以及口若懸河的演說才幹包裝,偷渡的政治立場和自利理念,卻相當不可取。
羅伯特毫不諱言自己對川普的崇拜與交情。作爲保守派的忠實支持者,書中不斷鄙視了一波左派的進步價值。但最終只為了圖利自己的想法,卻毫無右派對於「自由市場」的信任。
正因為保守派有這樣鼓勵階級對立、無良資方的支持者,才造成社會大眾仇富與左膠。作者對於今日左右派撕裂的社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心力。
下一次有人拿著「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推薦你,跟你說上班無用、被動收入才是王道,應該趁早加入他的「創業」行列的時候,請注意了:他如果真的是「富爸爸」的忠實信徒,為了貫徹富爸爸的教導,相信我——
在關鍵時刻該履行承諾時,他絕對是最先把你一腳踹開,”Pay Self First“ 的人。

謝謝羅伯特與富爸爸, 24 年來帶給我們無商不奸的震撼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訂閱我的方格子或是 FB Fanpage,一同端正風氣,吐槽理財騙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Vincci et Lisa
    Vincci et Lisa和其他 30 人喜歡這篇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MBA 的在美學習筆記
    MBA 的在美學習筆記
    535追蹤者
    26內容數
    Reside in the SF Bay Area, but live elsewhere.
    留言0
    查看全部
    Beta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