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張國勳
你,是如何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青春的呢?
上次歪文系
開箱的森永牛奶糖限定版,主打童年的牛奶糖重出江湖,(試圖)以新滋味與包裝勾起兒時回憶。盒中所附戀愛占卜詩鯨向海的〈封印〉,也在說著對愛已心死的你,總算有一個「他」重燃冷卻的心,喚回青春時對戀愛的憧憬:
他會假裝錯過你
去搭訕你前面那個人
直到童年的紙飛機穿越波光折返
直到吸管終於通向大海
他彷彿為你解凍了最強的暴風雪
他簡直就像在為你
加熱一顆死去的恆星
......
沒事了
封印已經解開
從此可以相愛了。
收錄了〈封印〉這首詩的詩集《A夢》,就是這樣一本關於成長與童年的書。
成長不是一蹴可就,但往往是在某個時間點抬頭一看,才驚覺自己已不再青春張狂。鯨向海的《A夢》以這般成人姿態回頭望向那些膠原蛋白極度活躍、吃再多都不會變胖的日子;詩集裡包含了我們都曾走過的羞赧,純潔卻又有點色色的時刻,但都是以長大後的「破滅」,讓人發覺自己已無法與青春畫上等號。
「A夢」:不再的(純真)童年
《A夢》延續鯨向海之前的詩集《大雄》,同樣借用童年記憶《哆啦A夢》與他慣常使用的諧音手法來命名:大/雄二字拆開來看在中文裡是雄壯陽剛的象徵,合在一起卻成為卡通裡膽小怯懦的小學生;A夢則暨是純真童年的可愛機器人哆啦A夢,卻又是欲望噴發的春夢。
鯨向海的其中一個特色便是擅長使用諧音雙關,打破語言文字的使用慣習,常常令人讀來會心一笑,或是笑著笑著就把荒唐與流行語轉為沉著詩意。在整本詩集的編排上鯨向海也不放過這樣的「趣味」,《A夢》總共分為四輯:「A夢、B哀、C遊、:D」,除了A夢外,分別是對照到台語「悲哀」的B哀、以遊戲性為主的C「遊」,至於「:D」你可以理解成「致D」這個人,或乾脆就是你想到的那個微笑的表情符號😃沒錯。
《A夢》的主題之一是回望童年,但多是以長大後發現青春早已消逝的狀態呈現,成長後的「現實」與年少想像截然不同:
全世界都在施工
電鑽於霪雨霏霏之間,灌漿於薄暮
冥冥之中
獨有我毀壞
......
沒有了大海龜也失去美人魚
童話裡的龍宮原是空蕩蕩的
一架怪手永遠高懸在夢中
──〈全世界施工〉
童話被摧毀的時刻,就是年少不再的時候。成長後現實毀壞童話/童年,失去了童話裡的人物,彷若連年少時的信仰都跟著崩壞,換上另一套價值,所以詩人後續才會說:「那些年少時為之顫抖/為之吶喊/為之奔走的信念啊/在人潮洶湧的街頭/好想說對不起/但誰來原諒我?」(〈全世界施工〉,p.75),為丟失的年少信念感到抱歉,但想說對不起也沒有人來原諒我、也無濟於事。
青春消逝引人感嘆的發端,有部分來自於「沒有比較沒有傷害」(笑)──童年越是青春無敵,長大後的現實越是令人痛擊。〈日久變形之夏〉以沒有長成自己心目中的大人說起從前:
喉結之鐵沼澤之鬚
肥沃無邊少年時代
「再也不能」
是一段多漫長的時間啊
......
游泳池畔健身失敗的變形金剛
全都是我們自己
──〈日久變形之夏〉
少年時代越是「肥沃無邊」,越是讓長了年紀後的種種「再也不能」顯得落寞(況且,長大後的「再也不能」,與年少相比更是漫長好幾倍啊)。詩裡後續提及長大後的「落難少年」不斷幻想未來能夠怎樣好看、胸廓寬敞,但終究無法變成自己所想的模樣。儘管「長大」總偏離年少時的想像,可詩人還是給出了一點安慰:「如被剪下的夏日截角/我不再是年輕人/而你也不是了/這些詩/就是我們兌換的贈品吧」(〈日久變形之夏〉,p.47)不管是年輕時寫的詩,還是因為不再青春寫的詩,都是青春留下來的最後一點剩餘、一點痕跡。
至於〈同學會〉的情境,彷若就在說〈日久變形之夏〉中那個「游泳池畔健身失敗的變形金剛」自己,在度過動盪的青春期後,以為要成為想像中的模樣,結果所有的肌肉與膠原蛋白都已經坍塌的時刻:
那些眼神曖昧
一次又一次勇渡的
凶險致命之青春期海域
好不容易終於隆起的肌肉與喉結
稠人廣眾突然感到無言
紛紛現出中年大叔的原形
你老師咧他媽的樂園就這樣崩壞了
──〈同學會〉
「成長」是一步步試誤的童年所鋪成
鯨向海的《A夢》雖然一直回望童年,頻頻以如今的「慘狀」審視自己,但他並非想回到過去、貶低現在,只是書寫意識到不再青春的時刻。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人都是藉由過往的痕跡拼湊成現在的模樣,即便活不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但那些路途的一切、偏離想像的過程,都是成就現在自己的養分。
〈初戀的墓地〉裡對青春年少的態度不排斥也沒怨懟,即便是可能最令人不願提起的「初戀」,詩裡都說「沒有雨景/只有風景,帶你去看/我初戀的墓地」沒了痛徹心扉,單純都是走過的路。詩裡最後說道:
看似溫馴
仍不時反光的青春年少哪
遙遠的那裡曾有
烈焰焚燒之後
全然斷訊
永遠被掩埋的某種信念
也是我的一部分
──〈初戀的墓地〉
即便如〈全世界施工〉裡提到的,年少擁有的信念已不再,但曾經走過的路、舊時的初戀全部焚燒成灰,都會成就現在的自己、是「我」的一部分。
〈雨夜的報恩〉裡同樣也有童年成就現在的寓意,面對雨落下的滋潤與安撫,詩裡說:「那是小時候/我伸手/拯救的那滴注定墜毀的雨/前來報恩嗎」。〈雨夜的報恩〉結尾處則提及自己被年少所寫的文字拯救:
每次讀詩讀到被電擊
我便知道
那是
被我寫過的文字
幻化成整座雨夜
前來報恩了
〈日久變形之夏〉裡提及詩是青春兌換出的產物,由此對照到〈雨夜的報恩〉結尾,可以看作是青春年少縱使逝去,但也有可能前來拯救現在的自己。
鯨向海的《A夢》體現了抵達成人後的徬徨,如同夏宇在〈同日而語〉裡說的:「有一天醒來突然問自己/這就是未來嗎/這就是從前/所耿耿於懷的未來嗎」,對如今長成的自己提出叩問:「這樣就是未來的自己嗎?」然而〈寫給母親〉這首組詩體現了希望有人能接納自己現在的模樣。這首詩的第二節開頭先是說了童年毀壞、「我」不再青春,就像是王子變成青蛙、天鵝變回醜小鴨,但母親仍舊愛著自己:
然而母親緊緊抱著我
多年來
母親仍用魔鏡照著我
要我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寫給母親〉
不論青春年少的與否、長大成什麼模樣,都要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樣子。
結語
鯨向海的《A夢》藉由回望童年,確認現在自己的模樣(不論究竟是喜歡還是不那麼理想),但並非緬懷過去、想要回到過去。即便是成長後的現在,也許是赤忱之心、或是一些什麼消逝了,但「永遠被掩埋的某種信念/也是我的一部分」終究都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或像是〈洶湧之泉〉結尾提到的,年少的念頭如泉水乾涸消失,但只要被昔日的情感一陣觸動後:「那一刻內心有什麼風景改變了/洶湧之泉/現在可以一點一滴/好起來了」,都是可以被喚回、喚醒的。
鯨向海的文字其實並不刁鑽、艱難,常在文字幽微處顯露詩藝/意,在作者的訪談裡他也說過喜歡將口語入詩,捕捉時代的語境。所以如果是喜歡文字密度、濃度比較輕量級的人,鯨向海的詩集讀來可能會相對有親切感。
要用詩的「詩想系/語言系」來區分的話,他其實比較像是兩者的混合版──在語言上雕琢心思(但不是走華麗的修辭路線),以諧音雙關的文字遊戲,翻新一層的意思與想法,進而挖掘他想要探討的議題與意義。
至於《A夢》在裝幀設計上同樣也是「輕量級」的書。它同樣是「童年小小的夢」這個概念的延伸,書本體積不大,如同童年、純真的「A夢」一樣,小小卻貴重地收藏在我們每個人的世界裡。
延伸閱讀
如果想知道關於「詩想系 vs. 語言系」的分類與關於詩的本質,歡迎前往:
★如果你也關注文學教育,追蹤作者「歪文系why_literature」與專題可以持續看到我們的作品,也可以在下方👏
拍手五下表達支持。
★
追蹤歪文系的 FB 或 IG ,可以更即時掌握最新消息哦!📣